大学生校园读书活动征文25篇.docx
- 文档编号:10153960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59.32KB
大学生校园读书活动征文25篇.docx
《大学生校园读书活动征文2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校园读书活动征文25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校园读书活动征文25篇
大学生校园读书活动征文(25篇)
【一】
从仓颉造字到殷墟甲骨文,从商末钟鼎文到六国古文与大篆,从小篆统一到民间隶书,随后草书独立,正书兴起,行书为分枝,这便构成中国一部文字融合交响乐。
其字源画,书源字,识源书,若说书香溢校园,便是文字淌心间。
文字如同一个个跳动着的精灵跃然纸上,天下竟有如此美妙的东西,让人在心尖在脑海在梦中如痴如醉。
且不说它们拼凑的语言教给我们多少东西,单单是那些说话的技巧足以让我们心醉。
在《马丁·伊登》中,他说“当我每天合上书,闭上疲乏的眼睛想入睡的时候,我心里难过极了,想起要失去知觉就忿忿不平,唯一安慰的是五个小时以后闹铃又响了”他为了追求露丝而扎进书中,却又不太同意露丝对他华而不实的改造,当他与14行诗搏斗时,却是忘记了她的存在的,忘记露丝与他每周一天的约定。
在《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崔永元忘记悲伤,忘记痛苦,站起来叩响口述历史的大门。
抑郁症挥之不去,他找到抚慰自杀念头的途径,说是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实际上是他活命的依据。
而众所周知的欧亨利式结尾总是出其不意的给我们惊喜,文字所拼凑的独特的语言技巧给我们以震撼。
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白落梅的文字下,林徽因一身诗意四月天,纳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仓央嘉措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苏曼殊爱如禅你如佛,恨不相逢未剃时,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
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看,读书是社会的需要,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让我们足够可以平静而坦然的迎接每一个晨曦每一个黄昏。
经常读书的人能够把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抓住根本和要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常读书的人不会乱说话,言必有据,每一个结论会通过合理的推导得出,而不会人云亦云、信口雌黄。
因此,从一本书中得到的远比别人强加的经验多,口述会不完整,会失真,会让人以抵抗的情绪来反对,但是读书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来提升自己。
待繁华落尽,在安静平和的地方,书是最好的伴侣。
【二】
大千世界的繁复,使我们在五光十色之中流连忘返。
喧嚣浮躁的现世,让我们肆意的挥洒自己珍贵的时光。
昂首穹苍无尽凉,谁拿浮生破流年。
灯红酒绿的现代,擦身而过的人流,我们偶尔停下脚步时,会不会感到一丝的空寂。
翻开一本书,那渗透在纤维中的墨香晕染在心尖,扫除了空寂,让自己在繁杂中留得些许清明。
古时编织摞起的竹笺,镌刻着一个个令人深思的蝇头小楷,如今打印成绢纸的书籍,留下的是那笔笔墨痕。
在书中感受着把酒仗剑的豪气,感受着红袖添香的温软,感受着指点江山的意气。
心如磐石,八风不动。
四书五经,讲述着为人的明白道理。
名作巨著,书写着作者的万千心绪。
诗词歌赋,表达着诗人的情怀感受。
即就是那金庸武侠,青春言情都展现着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情冷暖。
读名著,徜徉在书香之中,体会宝黛钗的凄美爱情,体会着尾生抱柱的至死方休,体会着浪游者在法兰克的乐观大气,体会着托尔斯泰的处之泰然。
品诗词,回味着唐诗宋词。
感怀江南水乡,烟雨楼一曲丝竹惊醒神仙。
感念塞北风沙,兰陵一首入阵曲赞为天人。
诵国学,深思那孔孟老庄。
仁礼义德,民本仁政,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如北辰众星拱之的为政以德;如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浩然之气;如道可道而三生万物的中庸演论;如庄周梦蝶天道无为的逍遥超俗。
杜少陵在《杜工部集》中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诚然,就如“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东坡先生与少陵此番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是委婉含蓄,亦或是直抒胸臆,都需要用准确无误的辞藻去修饰。
子安的俊采星驰,太白的天生我才,易安的月满西楼,义山的锦瑟华年。
因文采流芳百世,因意境传扬千古。
文采从何而来,书中自取之,意境从何而来,书中自悟之。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书籍中领悟,在书籍中成长,品味书籍就如同啜饮一杯清茶,心脾清灵。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中自有那三千里如画江山,五百年似水柔情。
书籍映入的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喧嚣的尘世,用那书香镌刻自己的遗世芳华。
【三】
多读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
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
读书妙趣无穷,书香熏染人生。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有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烟消云散。
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
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读书可以让人滤除浮躁。
读书,撇开喧嚣,拨开冗务,于小楼一角仔细的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在书海中滤除浮躁的心态,淡泊名利,淡然处世,无疑是愉悦沧桑人生的美好享受。
“贪婪、自私、急功近利”是造成浮躁的主要原因。
读书最难做的“涵养之如不识字人”。
读书不能“取二三诗文务求滚瓜,铭三五散句惟求烂熟,生吞活剥,断章取义,开口必曰之乎,凡言必谓者也,皮囊外曰文化人,内实盗娼之属,无非丑婆娘施了亮艳脂粉,益丑而又可怖也!
”伪饰自己,急功近利,装门面,当做官场职位晋升和商场招揽生意的“敲门砖”。
有人说得好: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读书的力量常常不是通过肉体感官体现,二是源源不断地潜移默化。
书中有人,人在书里,书人合一。
这“人”,是作者,更是阅读者。
读《巴黎圣母院》,在道德与罪恶的较量中,一位丑陋而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给美的分类提供了更多可能。
读《史记》在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各色人生,我们不免要思考生与死的大问题。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出了纯真的青涩之恋,读《飞鸟集》,读出了博爱和仁慈,读巴金《随想录》,沉重的忧伤,在忧伤中奋进。
所有的好书,都将给我们的骨骼补钙,给心脏输血,教会我们怎样靠近本真生活。
这种美源于广袤的自然,成熟于和谐社会,浸润了思考的智慧,所以它的力量得以永恒传承。
读书,让人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
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
读书,让人视野开阔,头脑冷静,正像深水表面,总是波澜不惊,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处理问题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正气在身,淡泊名利,无欲则刚,心态平静,心有定力,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浮躁会远你而去。
读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
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
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知识的浸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
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读书是一种品质,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情怀,读书是一种境界。
“展一卷书,神与之交,气与之和,魄附其上,而魂游其中,至掩卷仍如梦如冥,大汗淋漓,口存余香,乐至醍醐灌顶,物我两忘”,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摆脱愚昧,洗去心灵的尘埃,走向文明;她更加赋予人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通向成功、走向快乐的阶梯,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懈怠自己疏远读书之心呢?
让我们静心用心读书,提升自身的素质,净化灵魂,驱心魔,斩恶魔,戒浮躁,祛贪欲,让蓝天更蓝,让自然更绿,让社会更优,让人心更纯,让世界更美……
【四】
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这个信息爆炸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是大部分每天几乎都会做的事情。
拿起手中的手机,非常方便的就可以使用一个搜索引擎去获取一个自己不理解的词条的含义。
更何况在微信或者微博上,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文章被疯狂转载从而进入我们的视野,但这种阅读,恰恰是浮躁的、碎片化的。
真正的阅读是安静的,闲适的,是可以让人忘记周遭的浮躁与喧嚣,与作者一起、一起悲伤、一起愤怒、一起平和,它是一种其他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最接近真实的生命体验,自我们小时候,父母,老师教育我们识字时候,便都已知读书的益处,从小处说,这是一种对自己思想的升华,在搭建自己的思想殿堂时,他山之石,恰恰可以攻玉,从社会层面看,把阅读作为生活方式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只有崇尚阅读的民族才有希望和未来。
阅读的作用有很多,当你希望自己获得某种专业证书时,阅读往往是学习的最便捷的途径了,这样就少不了去阅读该专业领域的书籍,为了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在闲适时间不去打游戏,而是要为了比其他人了解的更多,去阅读,也不失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然而,心灵鸡汤似的阅读,并不能为人们带来像前两种那样直接的利益,但是它能让你的心胸更加的宽广,视野更加的高远,也不失为生活中的一道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所以,无论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去阅读,还是为了更好的感受生活而去阅读,都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必修课。
阅读这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理应存在于人的生活中并无处不在的个人行为。
并不需要把读书上升到信念这种神圣的地位,简约一些更好,就让它成为像睡前刷牙一样的生活习惯,如果没有它,就会让人感觉到非常不自在,从而心平气静的去阅读一番才感觉到理所应当。
只有这种生命的需要,才能脱离急功近利的范畴,达到这种境界,不知不觉的,人生就已经升华到更高的层次了。
大学时期多读书,真是占据着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一件事情,我们身处的学校有着非常宏大的图书馆,藏书数量是四百余万册,并以每年数万册的数量增加着,可谓没有在这找不到的书,只有你想不到的书,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谈读书时讲到了自己在北大的时候一年读200本书,人的成就虽然与读过多少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要想保持成功,就要通过读书去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保持不会落伍的状态,所以就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吧。
【五】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这是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告诉我们的道理。
作为xx0后,生活在这个高科技时代。
每天手机不离手,各种聊QQ、刷微博、发微信等等。
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手机上,很少有人拿起书本阅读。
心理课上,老师让每学期读超过五本课外书的同学举手,结果整间教室举手的寥寥无几。
这个结果还是令人吃惊的。
自问时间去哪儿了呢。
我们正处于让人羡慕的年纪,拥有那么美好的年华,那么优越的条件。
而古人们当时读书条件那么艰苦,他们仍在不断地努力坚持。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有的还要借人家的书自己抄一遍阅读,就是在那种环境下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唐诗宋词这样的文学瑰宝,那么那么多的文人墨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每个人肯定都会心生羡慕。
然而看看莫言以前通过各种途径读书的时候,又不禁心生惭愧。
说实话,以前的自己也基本不读书的。
在开学以后,听了许多教授的讲话。
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多读书多读书。
而且临沂大学的图书馆也让人无限向往。
每次置身图书馆,就感叹自己的“无知”,好希望自己就是海绵,书籍就是水,然后把水都吸进去。
而我也清楚,即使现在科技发达,知识也不可能通过蓝牙传入我们的大脑。
最后也就只能借几本书回去阅读,而这种借还方式慢慢也成了一种习惯。
在“书香校园”活动的举办期间。
我读了《质数的孤独》一书。
一开始只是对书名感兴趣。
我们都知道质数只能被1跟自己整除,而且两个质数相加除了有一个是2以外都是偶数。
虽然是文科生,但我对这本书还是蛮感兴趣的。
读完后,更是庆幸自己偶然发现了这本书。
劳伦斯曾经说:
“一本书让人见到了底,一本书让人看明白了,他的意义便确定了,有的限止了,他便是死了。
只有一本有动人力量的,有各种动人力量的书是活的,我们读一次,一次不同。
”他认为保罗·乔尔达诺的《质数的孤独》非常清晰明了的让人看见了青年年华的苦涩,看出走不出过去阴影的痛苦。
但是缺少“活”的动人力量。
结尾不应像现在这样,随着马蒂亚的离开,爱丽丝一个人孤独的站着。
而我正处于跟主人公差不多的年纪,虽然没有相同的遭遇,但是有些还是可以产生共鸣的。
虽然作者的结尾给人一种未知的或者不甘心的感觉,但我实在想不出到底什么样的结尾才是最好的。
所以,很感谢作者给我这样一个结尾。
看到一段话:
因为年轻,所以以为眼前就是末日而绝望挣扎;因为年轻,所以不会与这个怒气冲冲的时代讲和;因为年轻,所以以为伤害自己便能换来别人的重视;因为年轻,便以为一切都可以换一个方式再来;因为年轻,所以不懂得质数不能改变,不懂得孤独无法驱离,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改变,失去的腿,失去的妹妹,失去的牵挂,失去的感情,一切的一切,将一去不复返,即使在海边看见了红日,即使假想从水中站起来,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一切,只能沿着一个个“错误”叠加上去。
为了减少错误量,就必须要好好读书。
不要辜负了最美的年华,等到以后再后悔。
人生不设限,不给自己留遗憾。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像每天呼吸一样自然,像每天吃饭一样必须。
在读书中开阔视野,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
读书为我们充实知识,提升个人品味,提高个人魅力。
今天多读书,读好书,未来的自己一定会感谢今天的自己。
【六】
“出名要趁早呀!
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这是张爱玲在《传奇》再版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后来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可是他们缺少了张爱玲的坎坷不平的人生与那种孤傲的才情,终究是不会太早的懂得张爱玲说这句话时候的心情。
张爱玲的人生是充满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的一生,这些经历从她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这是张爱玲在早期作品《我的天才梦》里结尾处的一句话,也成为了后来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名句,她出生在名门望族,祖父是晚清的一代名士,父亲有着禀传下来的旧式文化修养,旧学底子很厚实,喜欢吟诗作对,母亲接受过良好的新式教育,崇尚个性自由,这些都对后来张爱玲的文学之路有很大的影响。
在外人看来,张爱玲的生活应该是名门闺秀式的书香门第,然而这个家族的没落情况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最为清楚。
由于父亲和母亲接受的是不同的文化教育,他们巨大的性格差异所带来的家庭争吵,给年幼的张爱玲心里产生了很大的阴霾,张爱玲看不到父母之间的爱,每天面对的都是争吵,所以后来她才会发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这样的感慨。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这是张爱玲在《倾城之恋》结尾处的一句话,此时的她,还没有遇到那个让她情感波澜,千疮百孔的胡兰成。
然而,这句话却也准确的预言了她的这一生,是传奇而又感情坎坷的一生。
此前,她靠着在杂志《紫罗兰》上发表的《沉香屑》,在上海文坛迅速崛起,成为万人瞩目的新星,之后她又接连发表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令人炫目的佳作,迅速攀登上了写作事业的顶峰。
她用自己的才情横溢的作品书写着自己最为《传奇》的一生,她也在瞩目的光环里成为了上海最有才情的女子。
直到这时,虽然她描写了无数凄婉绝伦的爱情,然而她自己的恋爱经历长久以来都只是一片空白。
才情的女子幻想中的爱情也是与众不同,生活里,她不善言谈,性格孤僻,身边接触的人虽然不少,但是没有一个能够让她动心,直到遇见了那个与她演绎了一段乱世里的传奇恋情,令她迷恋又痛彻心扉的胡兰成。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是张爱玲在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题写,这句话也可以说是她为了表白自己的感情所做的努力,然而那时,胡兰成已有家室,他从未想过主动放弃婚姻与张爱玲在一起,直到胡兰成的妻子因为忍受不了他和张爱玲的关系主动提出离婚,张爱玲和他才名正言顺地立了婚约。
不过,胡兰成是个风流才子,他的身边少不了女人,张爱玲在这样的感情里是伤透了心的,正如她在《留情》里写的“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她的心在被胡兰成一次次的伤害后,已经是千疮百孔,最后她选择了离开,这样一段滚滚红尘中的传奇恋情,却没有一个圆满的收场。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这是张爱玲在离开胡兰成,抗战胜利,解放之后的上海,给《亦报》杂志投的《十八春》作品里的一句话,也许是因为经历过了一段凄惨的爱情,这次,她所描写的女主人公顾曼桢的命运很是凄惨,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也让读者在她的文字里读懂了一位女性对爱情的看法。
不过正像她所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最后她还是为这部作品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这也许是她对求之不得的爱情的一种美好希冀。
后来,她到了美国,把《十八春》的结局修改了,书名改成了《半生缘》,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
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这是在张爱玲去世很久之后,被整理发表出来的《小团圆》开头里的一句话,深得我喜欢。
离开上海,在香港待了不久,就赴美并将自己后半生定居在那里的张爱玲,其实过得不是很好。
在美国期间,她遇见了能够与自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赖维,但是这位年龄比她大了将近三十岁的丈夫,并没有能够陪伴她多久,就悄然离去,留下她一个人孤独终老。
尽管在美国期间她笔耕不辍,但是竟难塑昔日辉煌,异国他乡,她的作品不被本土人民追捧,靠着稿费生活的她,日子也显得无比拮据。
这部作品《小团圆》,也只有在她去世多年后,再次在自己的祖国发表,引得人们竟相购买,一时洛阳纸贵,她的才情,在这么多年之后,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当时晚年独居的张爱玲,心静如水,幽居绝世,她已经看透这个世界,唯有文字始终是她最钟情之物,落满尘埃的纸稿诉说着她传奇而又孤寂的一生,她也为我们留下了没有发表的作品《小团圆》。
张爱玲的一生如烟火般绚烂过,又在漫长的寂寞中悄然逝去。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站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这是张爱玲在《沉香屑》开头写道的一句话,在这里我也想说一声,“请您花一点时间,让我给你讲讲滚滚红尘中的这样一位才女,她用生花妙笔讲述了一个个普通人的传奇,而她自己也在这文字的光芒中成为传奇。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故事也讲完了。
”
【七】
如今正是温暖的三月,漫步在小道,嗅一朵清芬,心中总会泛起点点涟漪。
若是捧一本古卷,寻一处荫凉,静品那文香墨字,岂非人生一大幸事。
一向喜爱文字,每当沉醉其中,心间便像流过泉水般清冽,在书中,总能回到最真实的自己,告别尘世的繁杂,享受那一份宁静。
心情烦躁时,容若的《饮水词》总像一阵清风拂去心上的阴霾。
生于官场,却丝毫未沾染俗世的铜臭气,总是那般淡然的姿态,真不愧于“浊世翩翩佳公子”之称。
都道他是生错了地方的,就如后主李煜哪般,若只降于寻常百姓家,少了那许多的纷扰,文字中也会多些晴朗。
而我亦常常想,若当真那般,他们的才华还会到极致吗,真是那般,还会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佳句流传至今吗?
时势造就英雄,再者而言,文人骚客不也是优势是造就的吗。
各自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文字风格。
于其中,总会体会到那时的平静或欣喜,整理自己糟糕的心情。
难过失意时,考拉小巫总用那平静的语言,简单的陈述告诉我,站起来,只要不倒下,再难也能挺过去。
谁的青春不迷茫呢,更何况,刚刚踏上一个新阶梯的我们,唯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寻一个航标,才不会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
无论是谁,都会有无尽的潜力,只在于有没有毅力将他们挥发出来,只要能做到极限,没有理由不成功。
一句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称不上完全正确,却总会在书中找到温暖与力量。
当自己不顺心时,轻抚卷首,仿佛便能听到妈妈的呢喃,温柔的语调,霎时间,一阵暖流从心间传遍全身。
极喜欢的一部书《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书中主人公虽不是自己的同龄人,却总能从章节中读到自己的剪影。
幼时被妹妹夺取的宠爱,年少青涩的暗恋,一场爱的真却败的惨的初恋,挚友的离开,醒悟的奋斗······并没太热烈的情爱词眼,却拨动了心中最柔软的弦。
现在极流行的一个词“走心”,我想,便是这个意思吧,不需要复杂的情节,只是淡淡的,真切的陈述,最能感动别人。
有人说,汉语是最难学的,其实,它也是最有魅力,简单字眼,却总能向别人传达不一样的情感与画面。
文字的美妙,又岂是我能完全领悟的,仍需继续欣赏它的美丽.
【八】
点一支红烛,品一杯清茗,听一场风雨,看那薄薄的炊烟在风雨中弥散,交织成一幅烟雨图,心便沉静下来。
捧一本古卷,嗅一抹书香,感受着那些或华丽或质朴文字后的浩瀚思想……
书,塑造了变幻万千的美丽景色,雕刻了各种各样的意境,或幽远深沉,或明丽张扬。
读书,使人感受到美,于是开始追求美,最终陶冶人的审美情趣。
曾几何时,我无数次梦想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荒凉、苍美之景,亦憧憬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温暖。
抚着那些书籍,微闭双眸,用心感悟那著者的思想,用心去感悟着思想的美,幻想着某一扉页上夹着一朵樱花,那颜色正淡,与书色浑然一体,亦是一幅静美的画。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一首诗能诉尽徐志摩的柔情似水;“大江东去浪淘尽”,一首诗能号出苏东坡的壮志豪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首诗能译出范仲淹的忧国情怀。
诗书,诗书,在古代,诗就是书。
古人写诗亦如现代人著书,满满的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点点的都是他们的写真。
古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今有“人不读书枉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进入到书的世界,那星点的文字就如那跳跃的音符,谱出一曲《广陵散》,让读者跟随那摆动的旋律,思想随之律动,使心灵沉静下来,紧绷的神经舒缓下来,精神得到了陶冶,心灵受到了启发。
读书,使人如置身阳春三月,倍感温暖,于是人们不满现实的黑暗,与书为友,一起寻找遗失的善。
书,似深夜海上的灯塔,引指着我们向善航行,避开人生的暗礁。
读过《灰姑娘》的人都知道正因为灰姑娘的善良,才有了与王子相遇的机会。
就让我们以书为伴,策马红尘,向着真善前行。
读书,使人拨开欲望的迷雾,踏过荒芜的精神,于世间红尘纷扰中,觅得一处净地,在岁月的长河中找到真我。
梭罗,放弃工作,于瓦尔登湖长居,在风霜的洗礼下,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衡,真正的自我。
正如泰戈尔所言,鸟翼上的黄金只能囚禁鸟的自由。
让我们在浩瀚的书海中,缓缓而行,轻嗅着那抹书香,找到迷失的真爱,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远航。
【九】
四四方方一卷书,道理无穷任你阅。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自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人类就开始想方设法记载自己的文化。
直至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们才普遍有了阅读书籍,获取知识的便捷渠道。
上至文人骚客,下至平民百姓,从目不识丁到才高八斗不晓得读了多少卷书。
一朝有悟,又不晓得写了多少卷,如此循环至今,造就了一座座雄伟的图书馆,我们后人真是福气不浅。
如此福气,应多加珍惜。
我爱读书,却不是“电子书”。
是那种能够嗅到散发着的淡淡书香,能够感受到一袭书卷气息的书。
相比于冰冷的电子机器,我更偏爱于书卷质朴踏实的感觉。
常常不觉间将魂丢在书中的故事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最爱那本《恰同学少年》,它就像以为挚友陪我走过深刻的高中三年。
故事描写了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一群充满朝气活力的有志青年为了国家的明天与自己的理想风雨兼程、斗智斗勇的的精彩故事。
伟人并不总是十全十美,这本书让我看到更加真实的毛泽东。
少年毛泽东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一心想要念书。
他并不富裕,甚至交不起学费,只能来上免除学费的湖南第一师范,也正是因为该学校免除学费,才汇聚了如此多的蓬勃青年。
书中描写少年时代的毛泽东酷爱读书,常常把借来的书看“穿”。
什么意思呢?
每读一页,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要翻阅资料,非搞明白不可。
到什么程度呢,除了书中本身的文字,其余对方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与笔记。
常常借来的是本整洁的新书,换回去时已变成满是墨香的“黑书”了。
以至于萧子璋都不该讲书借给毛了。
可见毛对书籍的渴求已到达痴迷的程度。
当时的他,省下了买鞋的钱,换了一本书。
坐在草地上忘我的读了起来,全然忘记了脚上烂穿的草鞋。
他这种强大的求知欲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令人又羡慕又钦佩!
这也正硬了苏轼那句名言: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校园 读书 活动 征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