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共青团.docx
- 文档编号:10153862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3.01KB
吉林省共青团.docx
《吉林省共青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共青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共青团
附件2:
吉林省共青团、少先队
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方案
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是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这一工作要着眼基层、夯实基础、解决突出问题,务求工作实效。
为确保工作扎实开展,建立组织部门统筹协调,各战线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团省委研究制定了吉林省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方案,共分吉林省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机制和试点任务分解方案两个部分,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在试点工作中的职责。
各级团组织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团建工作实际,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形成全团上下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良好局面。
第一部分 试点工作机制
为深入推进吉林省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切实形成组织部、城市青年工作部、农村青年工作部、学校部、少年部等部门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合力,进一步加强全省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现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如下:
一、责任单位制度
1.组织部负责制定吉林省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方案,提出重点推进措施,与各战线部门协商制定各领域工作推进计划,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就工作总结、督导和评价等工作提出意见。
负责指导互联网试点工作,试点单位:
吉林省辉南县共青团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2.城市青年工作部负责指导企业、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等3类试点工作,包括:
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团委、吉林神农集团团委、长春市绿园区春城街道团工委※、吉林市船营区南京街道团工委、长春市南关区长通街道龙兴社区团支部、省交通运输厅直属机关团委※等6个单位的试点工作。
3.农村青年工作部负责指导农村试点工作,包括:
团德惠市委、团辉南县委、磐石市红旗岭镇团委、长春市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团委、桦甸市二道甸子镇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梨树县富邦农牧合作联社等6个单位的试点工作。
4.学校部负责指导学校试点工作,包括:
东北师范大学团委、长春工业大学团委※、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团委、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团委、吉林省实验中学团委、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中学团委※、吉林经济贸易学校团委、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团委※等8个单位的试点工作。
5.少年部负责指导小学、初中、区(县)少工委3类试点工作,包括:
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公主岭市黑林子中心小学、敦化市官地镇中心校、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长春市103中学※、通化县大泉源乡中学、长春市朝阳区少工委等7个单位的试点工作。
(注:
带※标记的试点单位由团中央有关部门直接联系指导,有关对口部门应做好沟通、联系工作)
二、联席会议制度
设立吉林省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分管组织工作的书记为主任,组织、城市、农村、学校、少年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组织部。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专题研究解决各领域试点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通报有关情况,就各领域试点具体事宜进行协商讨论。
在定期会议之外,可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随时召开有关协调会议。
三、工作督导评价制度
各战线部门应根据本领域基层团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年度、季度、每月工作推进计划,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计划中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对试点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上报。
工作结束后,各战线部门、各市(州)团委提交本领域试点工作情况总结报告,由组织部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形成关于全省试点工作的整体评价报告,上报团省委党组和团中央。
附:
吉林省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名单
主 任:
吴宏韬 团省委副书记
成 员:
郭京衢团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长
刘铁铎团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部长
杜奉英团省委学校部部长
徐鹏鹏团省委少年部部长
李忠双团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联络员:
董博团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
联系电话:
6
电子信箱:
任贵彤团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
联系电话:
9
电子信箱:
王琦团省委学校部
联系电话:
6
电子信箱:
郭坤团省委少年部
联系电话:
3
电子信箱:
张弘团省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
6
电子信箱:
第二部分试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一、工作职责
综合
责任部门:
组织部
(一)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的有关精神。
做好整体推进试点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制定并协调贯彻落实吉林省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方案,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年终对各战线试点工作推进情况作出评价报告。
(二)重点研究和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动基层团建创新。
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借助党建工作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注意在工作空间、工作内容上尽量与党建相融合。
(三)推动各战线部门、地方团组织落实有关工作制度,加大对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指导和帮扶力度,对市(州)团委推进该项工作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企业、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3类试点
责任部门:
城市青年工作部
(一)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有关精神,结合试点单位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企业、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3类试点工作具体方案,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二)企业
1.探索建立活跃企业青年工作的机构和机制。
坚持党建带团建,推动企业团的建设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团的组织机构设置、团干部选配的有效方式,切实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权益的作用,增强团的内在活力,夯实团建基础,建立符合企业特点和共青团工作特点的企业青年工作新格局。
2.探索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载体。
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探索服务企业、服务青年职工成长发展,提升青年职工技术技能的有效方式,寻求新的工作切入点,广泛开展思想性、技能性、文化性活动,丰富青年生活,促进青年成长,全面活跃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3.探索团员教育和管理的新方式。
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健全和完善团员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深化分类管理办法,努力使团的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职工,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职工。
(三)街道、社区团组织
1.探索社区团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内容。
围绕社区安全性、便利性、健康性、娱乐性、互助性等功能,找准工作切入点,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
尝试承接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政府青少年事务。
2.探索社区团的工作力量配备方式。
加强社区团的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将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转化为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3.探索在特定青年集聚领域建立团组织的新方式。
针对青年在楼宇、市场、商业区、工业园区等分布集中的情况进行团组织联建。
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联系和引导,探索在有条件的青年自组织中建立团组织。
4.探索加强引导、组织、服务和维护进城务工青年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四)机关事业单位
1.争取领导支持。
围绕本单位根本职能和重点工作,明确定位、挖掘内容、把握节奏,力争做到五个衔接:
党团思想教育工作衔接,团员队伍与党员队伍建设衔接,团干部队伍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衔接,党团阵地建设衔接,团建与党建目标管理体系相衔接。
2.扩大组织覆盖。
通过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或吸纳青年自组织、网上建团等多种形式,力争将35岁以下青年包括青年党员都纳入工作范畴。
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配齐配强团干部,落实好干部待遇。
3.加强机制建设。
在组织机制方面,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目标责任制制度、青年工作委员会制度、推优入党制度等。
在工作机制方面,建立健全基础团务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团日活动制度、团务公开制度等。
4.丰富活动载体。
深入实施团内重点品牌工作,积极组织基层集体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结合本机关本单位的业务特色和青年特点,设计富有时代特色、青年喜闻乐见、党政重视支持的品牌活动和工作项目。
5.创新服务手段。
针对本单位青年在政治进步、社会参与、技能提升、婚恋交友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以及青年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丰富服务的内容和手段,为青年提供切实服务、帮助青年排忧解难、增强青年对团组织的归属感。
6.开拓工作阵地。
通过利用本单位活动阵地、依托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广泛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为团员青年沟通、联络搭建渠道,为青年开展活动开辟阵地,为营造氛围建设宣传平台。
农村试点
责任部门:
农村青年工作部
(一)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有关精神,结合试点单位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农村试点工作具体方案,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二)创新基层团干部选拔、配备方法,选拔各领域的青年能人到团的岗位,探索乡镇团委书记配备及团的委员会建设的新方式,着力解决基层团干部队伍难配强、基层团的工作力量不足的难题。
(三)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把农村青年内在的、客观的沟通方式作为组织载体,推行在专业组织、农村社区、专业市场、园区建团,探索各种有效的联建模式,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团组织难建设、对农村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不足的难题。
(四)找准基层团的工作方向和有效载体,着力解决乡村两级团组织和农村新兴领域团组织的功能定位不明确、活动载体不多、活力不足的难题。
(五)探索党建带团建更为紧密结合的有效模式,构建基层团的工作经费支持等保障体系,找准县级团委发挥桥头堡作用的方式途径,寻求县域内区域化整体推进团的建设和工作的途径,着力解决基层工作难落实、活动难开展的难题。
(六)拓展县域青年组织建设,创建青年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青年组织,找准新时期青年中心的功能定位,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团组织联系、吸引、凝聚农村青年的手臂延伸不够难题。
(七)改进和完善基础团务工作,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团务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团建基础数据掌握不详实、基础建设不规范、工作手段落后的难题。
(八)找准团的有影响力的工作和活动与团的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方式方法,注意把工作成效转化为组织建设成果,着力解决团的工作与组织建设相脱节的难题。
学校试点
责任部门:
学校部
(一)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有关精神,结合试点单位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学校系统试点工作具体方案,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二)普通高校
1.探索针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规律和关键点,通过将党的重大政治和理论主张学术化、思潮化、通俗化方式,进一步探索对他们进行思想引领的有效措施和具体路径;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索通过理论的框架性训练和能力的结构性训练相结合、参加社会实践与进行正确社会观察相结合、对学员的培养选拔与日后的观察、举荐、使用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学生骨干培养的课程设计;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引导青年的方法。
2.根据大学生素质能力结构要求,强化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导向,探索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再设计,创新拓展训练内容和方式;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探索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途径;按照素质拓展的理念,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途径和长效机制,提高育人实效;探索将以“挑战杯”竞赛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覆盖全体学生并使他们真正受益的好方式;在高职院校探索开展思想型和技能型素质拓展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
3.根据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方式的新变化,探索楼宇建团、网上建团、社团建团以及“多种模式、多重覆盖”;主动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逐步构建快速、有效组织动员大学生渠道;探索推进团内基层民主的稳妥办法,改进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指导,加强与学生自组织的联系引导,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探索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党建带团建”的具体途径;探索解决学校团委与其他职能部门合署、合并办公问题的合理办法,确保团委独立设置、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合理配备基层团干部数量,落实工作待遇,总结干部转岗、发展经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合作和服务方式,积极拓展工作经费来源。
(三)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
1.根据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特点,落实“党建带团建”要求,探索、明确团组织工作职能定位,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在团建工作人财物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
2.规范团组织基本设置,探索新型团建组织架构和模式;建立健全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团员教育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实现团建有章可循。
3.加强和完善及时了解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的机制和途径,探索在民办高校规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就业创业等基础性工作,有效构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提升活动内涵,增强工作实效性。
4.按照“专职为主导,兼职为补充,积极吸纳学生”的思路,建设数量合理、人员稳定的团干部队伍,探索加强团干部培训的新办法。
(四)普通中学
1.探索把青年意识、公民意识、成人意识作为逐层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切入点的有效形式,逐步丰富每一阶段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构建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分层教育体系。
2.规范入团教育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程序,探索创新增强入团仪式感染力的办法,探索加强中学生团员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3.按照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9号),切实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探索做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衔接、意识衔接的具体办法和路径。
(五)中职学校
1.找准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点,探索确定符合中职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2.探索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完善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3.探索具有共青团特色的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
4.探索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的有效办法。
互联网试点
责任部门:
组织部
(一)贯彻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有关精神,结合试点单位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互联网试点工作具体方案,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二)探索依托互联网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
推动团组织工作方式与互联网平台的有机结合,探索开展网上团校、网上团的组织生活等团的工作方式,依托互联网为青年提供就业、社交、消费、维权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加强对青年版主、青年博主、青年网络评论员等青年网络骨干人才的联系和引导,充分发挥他们在青年网民中的影响。
(三)探索依托互联网建立实体性团组织。
健全试点网站团的组织建设,尝试在青年网络骨干人才、青年网民等不同群体中建立团组织;探索依托互联网建立团组织以及实现网络组织实体化的可行性。
少先队试点
责任部门:
少年部
(一)贯彻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有关精神,结合试点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少先队试点工作具体方案,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二)小学
1.围绕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探索少先队在小学的职能定位,在学校工作总体格局中与教育教学工作既有效结合,又各有侧重。
2.对少年儿童的认知、意识、信念、情感形成的一般规律进行实证研究,把握少年儿童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受影响途径,尝试在小学阶段进行少先队教育的合理分层,明确在不同层次的具体任务和载体。
3.探索少先队吸引和引导少年儿童的有效方法,形成若干灌输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感情的活动形式,探索更为丰富的大、中、小队活动方式。
4.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少先队组织教育,规范少先队标志礼仪等文化载体,发挥典型的榜样激励作用,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归属感。
在农村,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有制度的基本标准,加强乡镇中心校少先队建设,健全少先队大队。
5.进一步落实少先队工作必要的时间、经费、阵地等保障以及解决辅导员聘任、职称、课时、培训等实际问题,探索培育辅导员职业精神、提升职业素质、推动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探索借助家庭和社会力量开展少先队工作的有效方式。
(三)初中
1.围绕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探索少先队在初中的职能定位,在学校工作总体格局中与教育教学工作既有效结合,又各有侧重。
2.探索增强少先队员党、团、队组织意识衔接的有效方式,依托中学团组织抓好初中少先队组织建设,加强团前教育,办好少年团校,做好推优入团、离队教育等团队衔接工作。
3.准确把握初中学生的特点,探索少先队分层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载体,以及灌输培养初中少先队员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感情的方法;探索为初中少先队员提供成长服务的工作项目。
4.探索加强辅导员配备和少先队业务知识培训的新方法,加强初中少先队活动经费、活动时间等保障。
(四)区(县)少工委
1.探索建立健全区(县)少工委,健全本级少代会、全委会、办公会、检查督导等少工委运行机制,加强团教合作,充分发挥少工委成员单位的作用。
2.认真贯彻落实全队重点工作部署和上级少工委工作精神,推动区域内有关少先队工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探索对下一级少先队组织的指导方式,加强对他们工作的规划、指导和考核,帮助他们配置工作资源,优化工作环境。
3.探索培育辅导员职业精神、提升职业素质、推动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落实有关辅导员待遇、评优等方面的政策规定;探索建立完善总辅导员制度,进一步发挥总辅导员的作用。
二、推进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8月至9月上旬)。
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试点单位青年和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基本情况,制订具体试点方案,梳理试点工作的主要突破方向,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2.第一轮推动阶段(2009年9月上旬至11月)。
着力在创新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探索基层组织吸引和凝聚青少年的有效方式、找准活跃基层工作的有效载体、构建基层工作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努力破解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实践全团总结提炼的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工作原则和方法路径。
3.中期总结评估阶段(2009年12月)。
对第一阶段推进情况进行小结和阶段性评估,初步归纳提炼具有推广价值的探索创新;认真分析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对试点推进方案进行优化。
4.第二轮推动阶段(2010年1月至3月)。
进一步巩固第一轮推动阶段取得的成果,探索建立相关长效机制;积极借鉴其他试点单位的经验,针对中期总结评估阶段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
5.总结阶段(2010年4月至5月)。
对试点的情况、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适时召开加强团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经验交流会,深入挖掘试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适当的形式推广。
三、工作要求
1.突出工作重点。
(1)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借助党建工作近年来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注意在工作空间、工作内容上尽量与党建相融合;争取党组织支持,在新兴领域探索团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创新模式。
(2)着眼普遍性,注重在试点工作中紧密结合企业、农村、学校、社区等各类组织的根本功能和任务,以及不同青年群体交流、沟通、联络和聚集方式的新变化,找准并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普遍性规律。
(3)重点研究共青团工作中长期存在、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干部配备、经费保障、基层组织制度设计等方面的有效做法。
(4)注重把团中央的工作部署与基层组织的创造相结合,进一步领会和切实运用已经形成共识的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工作原则。
(5)敢于破解难点问题,对于青年自组织的联系与合作、网络团建等目前仍需进一步探索的课题,要鼓励试点单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
2.明确工作职责。
关于工作职责,任务分解方案已经明确,需要说明的是,试点单位所在县(市、区)有派驻干部的,派驻干部要将指导和推动试点工作作为重要任务。
试点单位所在县(市、区)没有干部派驻的,相关责任单位要结合工作需要,为每个试点单位确定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团干部担任试点工作指导员,相关责任单位应加强对试点工作全过程的督导。
3.沟通工作动态。
各试点单位要直接向团省委有关部门和市(州)团委及时报送试点工作动态,就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采取措施等进行及时沟通,并于每阶段试点工作结束2周内报送阶段总结报告,于全部试点工作结束1个月内报送试点工作总报告。
团省委将通过网站及时发布各地试点工作的好做法,促进试点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
4.挖掘典型经验。
各试点单位要围绕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对试点工作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及时上报。
相关责任单位要注重挖掘和提炼试点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加强对共青团、少先队建设理论的深入研究,提炼普遍规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共青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