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中考专题复习.docx
- 文档编号:10144582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9.67KB
天河中考专题复习.docx
《天河中考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河中考专题复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河中考专题复习
2011天河中考专题复习
小阅读
天河区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7分)
①广州骑楼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
骑楼指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就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
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
在两广、福建、海南有很多这样的建筑。
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
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
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②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
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
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骑楼”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
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
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
③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
西洋建筑在广州有以下类型:
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的商业骑楼建筑。
本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选自《南方都市报》有删改)
13.骑楼成为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4.结合文段,下面选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介绍了广州骑楼的特点及功用。
B.第②段中加点词“可达”和“乃至”强调了骑楼建筑的长度,从而突出其实用性。
C.第②段说明了近代骑楼一经传入就风靡整个广州,随即成为了广州的主要街景。
D.第③段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在广州的西洋建筑。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6题。
(9分)
2011年4月7日,鲁迅独子周海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他生前担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
身为文学巨匠鲁迅之子,周海婴遵守父亲的遗训“不做空头文学家”,而以科学安身立命,他毕生拍摄的珍贵摄影作品,让人们感到了他身上的文化基因。
关于读书
面对当代社会人们重信息轻读书的现状,周海婴非常忧心。
他认为,在信息社会也必须重视读书,好好读书。
“我同意也希望大家从网上、从手机上查找一些资料信息,可是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回顾过去,很多有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读书都非常严谨。
”
关于读书的境界和读书的方法,周海婴有自己地观点,读书的“看”和“读”是有区别的。
“看”就是浏览,看过去就算了,“读”却是看一遍不够,回味的时候可以拿来再看。
读书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加一些批注,写一些心得,保存起来,学以致用。
他说,读好书应该有“摆”、“看”、“读”、“存”四个字贯穿始末。
“摆”是把书“装饰”在书架上,“看”是浏览,“读”是吸取书中的养分,“存”是把这些书放在书店里,让读者有机会买得到读得到。
关于文化
有文艺界委员提出,每次金融危机都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契机,周海婴赞同这种说法。
文化的繁荣发展要靠整个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他建议,话剧、戏剧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票价应该适当降低,让老百姓能够接受更多的文化艺术熏陶。
周海婴认为,方言也是文化的一种,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语言,应该把各地的方言保持下去。
他建议各地广播电台添加方言节目,并且保持下去。
关于写作
周海婴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写作真心话太少,“假、大、空”太多,匠气太重。
全国有数家鲁迅中学,周海婴经常到青少年中走走,对他们的写作现状有所了解。
他认为:
学生写作有问题,和阅读有问题密切相关。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学生舍弃了经典文学这一类的“闲书”,而把注意力集中于‘某某考试作文攻略’。
青少年还应多用眼睛看社会,多体验生活,但凡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们的眼睛都是关注社会的。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获悉周海婴去世的消息说:
“鲁迅之子是一个很重的头衔,但他承担得起。
”
(节选自XX百科2011-4-11)
15.以下信息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周海婴遵守父亲遗训“不做空头文学家”,所以他一生做的事与文学没有任何关系。
B.周海婴认为,从网上、从手机上查找一些资料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值得重视。
C.周海婴赞同“每次金融危机都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契机”的说法。
D.“关于写作”中“闲书”加上双引号,说明周海婴也认为经典文学已经没有了现实意义。
16.①请你参照例子,为划线句子所表达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分)
举例:
唐代文学家杜甫深入民间了解疾苦写出《石壕吏》。
答题格式为:
时代(或国家)+人名+表现+作品(或事件)
②青少年应该如何关注社会?
请你参照例子提供一条合理化建议。
(2分)
举例:
青少年要参与社区活动,了解社区情况。
海珠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日前,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中国低碳型经济的发展之道时如此认为。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
而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实行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斯特恩指出,走向低碳经济可以有各种发展方向,如开发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或者发展碳搜集和埋藏技术,具体选择可以由各国根据国情做出。
目前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式赶超世界的契机。
他建议,提高能效、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如对碳排放征税和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及全球联合对高新去碳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
斯特恩称,估计减少排放只需花费占全球GDP1%的成本,但不行动导致的损失将达到全球GDP的5%-20%。
因此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他同时呼吁,中国应在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到大国表率作用。
他预测,中国要在2050年之前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年经济增长率(GDP)可能下降2%-3%个百分点。
但是,这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选自《中国信息报》,有删改。
)
13.下列不属于发展“低碳经济”具体措施的一项是()(3分)
A.开发包括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在内的新能源。
B.根据各国国情选择合适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向。
C.建立对碳排放征税、进行碳排放交易等强有力的价格机制。
D.联合全球力量对高新去碳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
14.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文中加点词“可能”的表达效果。
(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6题。
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
“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其影响越来越难以忽视。
网络热词为什么这么“热”?
现代社会中,网络热词的走热,正反映当今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某些事件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空前地增强。
人们的关心和参与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并有非常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就体现了很强的批判意识。
如2009年的“躲猫猫”,源自云南省晋宁县被拘押男青年李荞明意外死亡事件,当地警方称该狱犯是在与同监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身亡。
之后的“我爸是李刚”事件,网民蜂拥跟帖,戏仿“我爸是李刚”的诗词、歌曲、顺口溜等铺天盖地,显示了网民对恃权作恶、违法乱纪行为的义愤。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对当今的社会文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向作出概括的话,那就是“多元”。
网络热词的走热,正是这种社会的多元性、文化的包容性的结果。
而网络热词本身也是多元的:
从内容来说,既有针砭时弊的,也有弘扬正气的,既可直指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细枝末节的小事;从形式来看,既有符合语言规范和发展规律的创新,也有随心所欲的“编造”;而在品位方面,则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种“品类”。
网络热词正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网络热词的走热,更直接地表现出当今社会表达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
一是“雷人”心理。
在网络热词的创造者一方,“语不雷人死不休”,不惜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奇乃至于怪异的形式;而就接受和使用者一方来说,往往也是喜闻乐用。
二是“调侃”心理。
这里的调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层面的无奈、排遣与宣泄。
看一看、想一想“逗(豆)你玩”吧,人们对绿豆涨价的不满和无奈,竟然采用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
有人把无房、无车、无女朋友的“三无”男青年称为“低碳哥”,堪称现代版的黑色幽默。
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至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5.对“网络热词本身也是多元的”的论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有针砭时弊的,也有弘扬正气的,既可直指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细枝末节的小事。
B.既有符合语言规范和发展规律的创新,也有随心所欲、兴之所至的“编造”。
C.既反映了现实生活,也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至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D.网络热词良莠不齐,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种“品类”。
16.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网络热词的走热原因?
请分点概括。
(3分)
番禺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
真空磁悬浮列车
付琰
出远门,免不了要坐汽车、火车。
现有任何一种地面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都不宜超过每小时400千米,否则,不但能源消耗大、噪声超标,而且其安全性、舒适度也难以得到保证。
这是由于交通工具在稠密空气中行驶所造成的。
为了打造时速更高的列车,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列车新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建造一条与外部空气隔绝的管道,将管道内部抽为真空后,在其中运行磁悬浮列车。
由于真空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没有轮轨系统的摩擦力,空气阻力也小得多,因此它可以达到惊人的高速。
而且,由于有了与外部空气隔绝的密封管道,它可以在荒漠、高原、山地、江湖、海底以及恶劣气候环境下正常运行。
虽然真空磁悬浮列车在真空环境下运行,但是列车的车厢内部肯定不是真空状态。
气密性良好的列车结构能够确保列车车厢内与其他列车一样充满新鲜空气,乘客乘坐这种真空磁悬浮列车不会有眩晕、胸闷等异样的感觉。
其实,真空管道交通概念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兰德咨询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就提出了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的概念。
但是,直到20世纪末人们才开始关注这种新型的铁路交通方式。
199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机械工程师戴睿·奥斯特将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概念变成了一整套的设计图纸,并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
2001年,中国科技人员研究了相关资料,发现它能使运输物流更快捷更安全,于是决定引进这项技术。
2002年,西南交通大学组建了真空管道运输研究所,开展研究和实验工作。
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瑞士和中国3个国家在进行真空管道磁悬浮技术的科学研究。
我国正在实验的真空管道内的气压为0.5个大气压,可以减少空气对于列车运行的阻力,在未来两三年内,实验室将推出时速600—1000千米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实验模型,10年以后可能投入运行。
未来列车时速将提到4000千米或者更高。
根据现在的理论研究,这种列车最高时速可达2万千米。
未来乘坐真空磁悬浮列车,从北京到广州2300千米的路程,只用2.5小时甚至1小时便可到达目的地,甚至短短数小时便能完成梦寐以求的环球旅行,比飞机还快。
(选自《少年科学画报》2011年第4期)
13.下面有关真空磁悬浮列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真空磁悬浮列车能高速行驶,是因为它在一条与外部空气隔绝,内部抽为真空的管道内运行,列车在行驶时没有轮轨系统的摩擦力,空气阻力也很小。
B.真空磁悬浮列车虽在真空环境下运行,因列车气密性良好,能确保列车车厢内充满新鲜空气,乘客乘坐时不会有眩晕、胸闷等异样的感觉。
C.2001年我国决定从美国引进真空磁悬浮列车技术。
次年,我国便已在高校中开展了真空管道运输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计划在2013年或2014年推出时速600—1000千米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实验模型,10年后便可投入使用。
D.将来所乘坐的真空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比飞机还要快。
从北京到广州2300千米的路程,只用2.5小时甚至1小时便可到达目的地。
1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真空磁悬浮列车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6题。
白玉盅
(台湾)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③白玉苦瓜虽然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
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
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
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角熬着的中药。
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⑤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的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
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⑥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
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
15.以下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围绕“苦瓜”,描写了它的外形美、味道美和哲理美,并在结尾升华文章的主题。
B.本文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来描写苦瓜的外形美,表达了作者对苦瓜的喜爱之情。
C.本文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反衬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
D.本文写买苦瓜的经历,意在揭示美与苦并生,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这一道理。
16.按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7分)
(1)作者在第⑤段说苦瓜的美“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而第⑥段却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是否矛盾?
请简要分析。
(2)文中说“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白云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7分)。
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地壳变动、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海中核爆炸等造成的海洋和近岸水域水面巨大涨落现象。
在许多西方语言中海啸被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
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
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
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
海啸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现在最常见的是具有很强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当海底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就会发生地震海啸。
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
在大地震之后如何迅速地、正确地判断该地震是否会激发海啸,这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
尽管如此,根据目前的认识水平,仍可通过海啸预警为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做出一定的贡献。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
地震纵波即P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20~30倍,所以在远处,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具体数值取决于震中距和地震波与海啸的传播速度。
例如,当震中距为1000千米时,地震纵波大约2.5分钟就可到达,而海啸则要走大约1个多小时;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激发的特大海啸22小时后才到达日本海岸。
海啸预警具有可靠的物理基础,它不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
例如,1946年,海啸给夏威夷的“曦嵝”(Hilo)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于是,1948年便在夏威夷建立了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从而有效避免了在以后的海啸可能造成的损失。
倘若印度洋沿岸各国在2004年印度洋特大海啸之前,能与太平洋沿岸国家一样建立起海啸预警系统,那么由于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特大海啸,决不会造成三十余万人丧生以及巨大的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
(选自XX百科,有删改)
13.根据文意,下列对“海啸”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啸”的词源自日语“津波”,这也显示出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
B.当海底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就会发生地震海啸。
C.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
D.印度洋沿岸各国在2004年印度洋特大海啸之前,就已经建立起海啸预警系统。
14.请从文段中找出一个句子并分析其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l5-16题(10分)。
相貌和心灵
周国平
①世上很少有人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相貌。
②一般来说,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在乎。
年轻人入世还浅,不免看重人际关系较浅的层面,留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表面印象,所以在容貌上也比较敏感。
与关心名声相比,关心容貌更是一种虚荣,因为与名声相比,容貌离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更远。
③现代整容术已经能够把一张脸变成另一张脸,但在新脸皮下面的仍是那个旧人。
如果不通过镜子,人是看不见自己的容貌的,常常也是想不起自己的容貌的,而这并不妨碍他做一切事情。
镜子代表着别人的眼光,人一照镜子,就是在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了,因此,其实他所关心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观感。
虚荣是难免的,怎奈人生易老,红颜难久,这是谁也逃脱不掉的规律。
好在绝大多数人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调整自己的心理,克服在相貌方面的虚荣心。
事实上,在不同的年龄段,相貌的内容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对相貌的感觉和评价也在随之改变。
④譬如说,天下的娃娃都一样可爱,那是一种近似小动物的美,表现为稚气的表情、娇嫩的皮肤、憨态可掬的动作。
少男少女的美洋溢着相同的青春朝气,但我们已能发现,其中有些人因为正在形成的优秀个性而显得更具魅力。
对于一个成年人的外貌,我们一般不会对其物理性方面例如五官的构造、皮肤的质地给予高度评价,而是更加看重其所显现的精神内涵,叔本华说:
“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
”至少就成年人的相貌而言,他的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
⑤在漫长的时间中,一个人的惯常的心灵状态和行为方式总是伴随着他自己意识不到的表情,这些表情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便会铭刻在他的脸上,甚至留下特殊的皱纹。
更加难以掩饰的是眼神,一个内心空虚的人绝对装不出睿智的目光。
我们大约都遇见过那样的人,他们的粗俗一望而知,仿佛就写在他们的脸上。
同样,当我们面对爱因斯坦的肖像时,即使没有读过他的著作,我们从他的宽容、幽默、略带忧伤的神情就能判断他是一位智者。
有趣的是,中国的圣人孔子和西方的圣人苏格拉底都是相貌极其古怪的人,但是,历史并未留下人们认为他们丑陋的记载。
⑥你会发现,在到达成熟的年龄以后,一个人相貌中真正有吸引力的是那些显现了智慧、德行、教养、个性等心灵品质的因素。
明智的人选择顺应大自然的安排,在不同的季节收获不同的果实。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
关心容貌是一种虚荣,因为与名声相比,容貌离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更远。
B.粗俗一望而知,是因为在漫长的时间中没有重复自己意识不到的表情并铭刻在脸上。
C.相貌的内容在不同的年龄段发生着变化,人们对相貌的感觉和评价也在随之改变。
D.糟糕的容貌不一定是事业成功的绊脚石,很多时候它可能成为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16.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第④段引用叔本华的话,这是一种什么论证方法?
它起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4分)
(2)说说你对第⑥段划线的句子理解。
(3分)
黄埔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4题(2小题,7分)
日本的垃圾分类
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为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
瞥其一斑,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几大特点。
,。
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
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河 中考 专题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