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x
- 文档编号:10143178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72KB
小课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x
《小课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课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课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研究计划
专题名称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学科
语文
学段
小学
姓名
张高玲
探究
原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
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它们常常存在情感缺失、抑郁孤僻、缺少自信等心理问题,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课题。
预期目的
希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都来关心留守儿童,我们就有希望看到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幸福共成长”的美好胜景。
探究时段
2012年9月——2013年9月
案例分析
材料名称
留守儿童李明阳的转变
材料来源
张高玲记录
采集时间
2012年12月10日
采集人
张高玲
一、个案现状
学生李明阳,男,9岁,他是这学期转入我们班的。
他的父亲是山西煤矿的工人,母亲外出打工。
由于父母的感情不和,谁都不想管孩子,互相推卸责任。
他们家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姐姐上初一,她就成了家里的“家长”,除了上学还要给妹妹、弟弟洗衣、煮饭。
父母别说管他们的学习了,就连他们的生活有时也没保障。
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缺少亲情的关怀,他到班上一个多月,我发现了他的身上存在以下问题:
1、自由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讲,懒惰,从不写作业。
2、个人卫生较差,同学们都不愿意接近他,还经常捡同学们掉在地上的零食。
3、贪玩,有时逃课出去玩,甚至还带着班上其他的孩子出去玩。
4、调皮、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和他交流,电话联系他的父母,我发现他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
1、父母的溺爱,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他们姐弟三个,上面有两个姐姐,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父母没对他严加管教放任自流。
从而导致了他贪玩,不完成作业,老师催促他时他就拖,放学了趁老师不注意就偷偷地逃跑。
2、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父母的感情不好,在家时经常吵闹,对孩子也没耐心,爱的时候什么都满足,有情绪时就是拳脚相加,不和孩子做感情的交流。
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他自己做事也就没有耐心,学习上就“破罐子破摔。
”
3、内心的孤单与自卑,父母都不在身边,自己的想法、需求都无处诉说,长期以来就形成可他孤僻的性格。
别的孩子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还有其他长辈或亲人的关怀,而他没有,孩子的内心深处非常的自卑。
加上平时在学校没有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关心、帮助,他从不参加班里的任何活动。
4、自我控制能力差,平时父母疏于管理,自己也没自觉性,放学后不回家,在街上东游西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只要源于父母的疏忽,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于是,我决定从家长和他本人入手。
三、主要措施
1、通过电话与他的父母交流,希望他们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平时多打电话回家关心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爱。
有时间要经常回家与孩子交流,给他买上生活和学习的必用品。
2、孩子犯错误时不要只是粗暴的打骂,要讲究方法,要及时纠正,并多鼓励。
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慢慢改正。
3、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多问同学、老师,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4、作为班主任,我会在他小小的进步后给予表扬,让他找回自信。
发现他的问题,有策略地提出,并帮他改正。
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找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5、针对实际情况,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让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每天按时上学、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这是一个合格学生的起码标准。
6、用自己的爱打动孩子,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失了亲情,一名好的班主任就要做到自己班上的每个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在你浓浓的爱中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除了学校、老师,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全国目前有远超过2000万的留守儿童,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共同来解决,不能光靠他们父母来扛。
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也成立了“民工子弟学校”,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也在降低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这样也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但愿有更多有识之土能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但愿以上那些好的做法及其它更有新意更有效的做法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深入落实到每一位留守儿童身上。
让所有的关注、爱心为他们这个特殊的群体托起一片蓝天,并让这片蓝天永远湛蓝。
让我们的爱伴随他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材料名称
留守儿童周慧的转变
材料来源
张高玲记录
采集时间
2012年12月10日
记录人
张高玲
一、个案档案:
周慧,女,2000年4月5日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石窑沟镇高粱村,父亲:
周兵,母亲:
杨彩艳,是石窑沟五年级的学生,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
周慧同学上课不够专心,学习和思想状况一般,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学习缺乏主动性。
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
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在她读三年级的时候父母想要个儿子,生了二胎,结果还是个女儿,这样父母回家的时候更少了,祖父母要带两个孩子,负担更重了。
三资料收集:
通过入户走访,周慧的祖父母告诉我们,周慧父母在她六岁就外出打工,周慧一直由祖父母带大,父母只有在过年时才回家,祖父母年岁以高,没有文化,只管好三顿饭,使她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
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
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1、亲情的缺失:
周慧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是泪水。
2、极度的自卑:
同学讥讽的笑声和藐视的眼神,邻居风言风语的谈论,让周慧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当同学们在操场上欢歌笑语的时候,往往能在教室里找到眼圈发红的周慧。
3、环境的影响:
周慧生活在农村,经济极不发达,这些农民都只解决温饱,在这个大杂院生活的邻居素质都不高,根本不重视读书,尤其是女孩。
五、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
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把孩子完全交给没文化的老年人抚养,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岐路,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悲剧。
此外,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
老师与其他亲人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了,改变了过去胆小、忧郁的“受气小媳妇”形象,重现了一名儿童所应有的天真与活泼。
2、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似的恶性循环。
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
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
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
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
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因年龄小而更不懂事的周慧竟为此在父母走前两天没吃什么饭,令父母又一次喜忧参半。
3、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
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4、教师要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作为周慧的班主任,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能够经常家访,与其祖父母交流,提高他们的认识。
在学校里,我经常找她谈心,经常鼓励她,我还交代班委干部关心她,和她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增强他的自信心。
六、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通过两年的帮助教育,周慧现在和以前判若两人,以前自私变成了积极、热心帮助他人;以前的懒惰变成勤快、学习积极努力;以前的孤僻变成热情阳光;以前的逆反变成了乖巧、听话、懂事,学习由以前的后进生变成了现在的全班前几名,多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好儿童”等,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材料名称
留守儿童杨奇信阳的转变
材料来源
张高玲记录
采集时间
2012年12月10日
采集人
张高玲
一、个案情况
杨奇信,父母长期在外经商,将其寄托在外公家,由外公、外婆代为监管。
隔代教育使孩子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
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与小朋友的关系很差,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玩。
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
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二、原因分析:
1、外婆的无原则溺爱。
杨奇信外婆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他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母爱的缺失。
杨奇信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杨奇信的外婆很少让他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
在校与同伴的交往中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他的易暴易怒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我主动和孩子亲近,和他做朋友。
对他的情绪表示理解。
当他愤怒时,摸摸他的头,拉着他的小手,让他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
我和杨奇信的家长联系,告诉他的外婆一味的娇纵孩子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要对他的无理要求说“不”,当他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让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他联系,关心他的学习、生活,让他感受到自己和其张琦他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他回想生气的原因。
请他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带动班上小朋友给他找优点,和他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教育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已经杨奇信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
但她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今后要加强心理辅导,加强挫折教育。
课题(组)研讨记录
研讨主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研讨地点
石窑沟
时间
2013年9
第1次研讨
主持人
张高玲
参加人
石窑沟全校老师
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是离不了家长的教育。
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成了摆在基础教育当前有待探讨、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成了我们广大教师心头的万分忧虑和肩头的千斤重担,就让我们携手起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探究反思
探究反思
对家长而言在照顾孩子的生理需求同时,懂得了关爱孩子的精神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他们自爱、自立、自强。
对孩子而言,家长教育方法的改善会让他们更深刻的感受到温暖,会让这些留守儿童懂得珍惜。
在课后,有许多家长都欣喜的发现孩子肯说话了,孩子开朗多了,很多学生也感受到家长的态度的转变,方式的改变,慢慢的体会到了感情的可贵!
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行为习惯不良,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学生要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定会有收获。
作为老师,应该经常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只要他在学习上获得点滴进步,就对他表扬和奖励。
能转化一个问题学生,看到他健康茁壮地成长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的确,留守孩儿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捕捉儿童兴趣和行为的闪光点。
有些留守孩儿虽然孤僻、不善言谈,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写字,有的爱参加体育活动等。
如果我们老师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爱好,为他们的兴趣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
平时多注意他们的行为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在班里为他们作宣传,那么,这些多愁、怯懦的留守孩儿慢慢地也会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像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单
位
鉴
定
意
见
张高玲的课题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题》是石窑沟学校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之一,2012年10月正式启动了课题研究工作,现准备结题。
经石窑沟学校教研室批准并组成鉴定组,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地评议,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该课题充分体现了国家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对个别儿童的帮助成绩明显。
但这类问题普遍存在,应引起全校老师的关注。
因此该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意义。
课题在实践中与教师的研究与学生的学法指导同时进行,在教中学,在学中研究。
以后每年再对个别儿童进行帮助,使本课题逐年延续,成为一个可持续性的课题
石窑沟教研室组认为该项研究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资料详实、效果明显,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同意结题。
建议课题组以新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总结、提炼、丰富研究成果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领导签名:
时间(单位印章)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究》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本课题从2012年8月开始实施到现在有一年时间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经过我的考察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现将主要的情况汇报如下,请课题组的老师审阅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由亲戚或祖辈代养的农村儿童。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17岁以下留守儿童有58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的1/4,这是一个在缺失的家庭里长大的庞大的未成年人群体。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它们常常存在情感缺失、抑郁孤僻、缺少自信等心理问题,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和学习情况。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3、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对自己的巨大付出,从而增强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研究改进教育工作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基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使留守儿童的普通的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
1、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
2、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
1、根据方案进行研究,全面实施方案。
2、定期研究、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
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做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留守 儿童教育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