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8下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10137751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64
- 大小:76.22KB
苏教版初中生物8下说课稿.docx
《苏教版初中生物8下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生物8下说课稿.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初中生物8下说课稿
苏教版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全册说课稿
第8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二十一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植物的有性生殖》说课稿
说课人: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
植物的有性生殖
一、说教材
1. 说地位作用
本课的内容来自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第二十一章内容。
主要体现生命的周期性和生命代代相传的原理。
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本节介绍植物的有性生殖及其应用,着重突出了植物的生殖方式与环境的相适应。
所以本节课内容是第一章的一个重点。
讲清楚植物的生殖能更好地与本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以及后面的内容相衔接,为学生学习第二节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
课标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总的目标要求。
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这也是本章的重难点内容。
技能目标重在通过讨论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是养成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情操。
并且到达“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原有经验的局限性,主动构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
”因此本堂课主要采用师生双向交流、观察与探究、学生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
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我准备的教具有挂图、画图、板书等。
三、说学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根椐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四、重难点的处理
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对于这一点的处理,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绘制花纵切面结构解剖图,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花的结构及受精过程的这部分知识,导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且运用画图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图形与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
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新课伊始,我从“快要到春天了,大家都知道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
”将学生们引入春天。
紧接着问:
“那么,大家还记得被子植物的种子是如何形成的吗?
”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便会去思考、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
这时我再抛出“接下来我们就来回忆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形成过程”自然地进入今天的新课。
然后,在让他们思考“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来源?
”
在黑板上画出花的纵切面结构解剖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图文,再加以适当引导、点拔提示花的结构有哪些。
以问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抽象与形象的思维能力。
并且在花的结构中提出与传粉受精有关的结构,从而引出受精过程。
为接下来的授课作铺垫。
第二步:
提出问题,难度适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入是要把教学引向学生的主动学习、或是探究的开始,提问也不再是要求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能激发学生自主地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提出了一些难度适当并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如:
(1)你们还记得在花的受精过程中,是哪两种细胞进行结合的呢?
(2)精细胞和卵细胞又分别是由哪部分产生的呢?
等。
希望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让他们在想象、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分析综合能力,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里挂图帮了大忙,通过挂图让这些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的知识形象化。
加深学生的认识。
第三步:
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积极表达
在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完受精过程后,告诉他们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新的知识:
植物的有性生殖。
由于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知识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对于设置开放性题难度较大,只能通过观察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最后让他们思考并归纳:
什么叫植物的有性生殖呢?
运用这样的一种方法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大胆的猜想并积极发言归纳出植物的有性生殖的概念。
第四步:
课外延伸,知识升华、激发兴趣。
在了解植物的有性生殖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从实际生活中举出:
生活中还有那些植物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来的。
从而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主板书: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一、植物的有性生殖
精细胞
卵细胞
1、有性生殖的概念:
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副板书:
画图
这样设计板书的意图:
这样的板书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明白有性生殖的概念,并且对学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们明白科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而副板书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简洁地表达出老师讲课的内容。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胡志革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内容是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一章第三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本章先介绍植物生殖后,介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包括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着重突出了生物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本节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它在本章中体现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突出了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二、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
”我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们对与蝴蝶、蜜蜂等昆虫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却缺少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的科学知识结构。
所以本节课就是以学生对昆虫的好奇为切入点,所以我在本节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等活动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解决自己的疑问同时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师不再单纯是教育任务的执行者,而是教育任务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把握好教师的角色,使自己明确在生物科学知识的教育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究者。
(二)“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根椐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分析、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根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看教学片和发育示意图,理解家蚕和蝗虫的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其他昆虫的生殖发育方式。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致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家蚕和蝗虫发育的视频增强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昆虫发育的视频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原始情感,培养另眼看世界思维习惯,多看事物的美好面。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说出常见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难点:
对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方式的理解。
四、说课教学过程
基于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本着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其勤于动脑,并逐步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基础上,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五个环节:
(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导入,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1. 冬季几乎看不见蚊子、苍蝇,为什么春暖花开的季节蚊蝇就多起来了?
2. 食用物品中,如何就长出了“肉虫子”
3. 在太阳地下翩翩起舞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
“毛毛虫”是从哪儿来的?
它怎么会变成蝴蝶呢?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内容
1、家蚕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①在学习家蚕的生殖与发育之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家蚕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展示相关的图片,进而引导出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典故,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又为课程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②学生对家蚕已经初步了解,通过阅读书中的活动观察,明确这一教学步骤中所需完成的问题,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师播放《家蚕的生殖》实验视频,学生经过认真观看视频,回答活动观察中设置的问题。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评价。
③在屏幕上播放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并且进行充分的理解。
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2、蝗虫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①设置疑问“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有哪些?
”,引导学生联想到蝗虫,进而介绍有关蝗灾发生的原因和治理蝗灾的措施,这一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通过介绍蝗灾的有关知识,引出问题“小小的蝗虫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危害”“蝗虫又是怎样进行生殖和发育的呢?
”,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②播放视频《蝗虫的生殖》,在学习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将蝗虫与家蚕的发育方式进行对比,总结出蝗虫的不完全变发育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之进行充分的理解,进而归纳出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和特点。
这一过程是学生攻破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能力培养
进行技能训练,先分析课本上家蚕和蝗虫蜕皮说明原因,并说明这问题不明确、不具体。
从而再引导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进一步知识的拓展。
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
(四)课后练习,加强知识
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的巩固, 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充分体现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体现了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提升能力
以表格的方式,总结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征,通过提问学生,进行表格的填写。
这一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
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3.例如:
蜜蜂、菜粉蝶、蝇、蚊等。
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
卵、若虫、成虫3、例如:
蟋蟀、螳螂等。
五、教学反思
此次授课的八年二班的整体班风比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部分同学掌握的知识量也很多,整体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但是在本次课中未能设置游戏等其他活动方式,使教学活动显得有些单一,由于条件的限制,未能对书中的活动进行实验,不过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观看视频,弥补了这一不足。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第二十一章第四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这次说课主要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生,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按照课程标准突出人和生物圈的思路,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生殖过程和特点的同时,突出生殖和发育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在本节课里,要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故此,本节课要以青蛙为例来讲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青蛙的鸣叫、抱对、排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讲述了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及水质的优劣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最终使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基本生殖方式、生殖发育的过程及生殖发育的意义;认识到保护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能总结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意识,关注生物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
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突破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度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的发育还不能摆脱水的束缚,只有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故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来展示或说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首先要使学生认识青蛙的生殖行为(如鸣叫、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
义;其次,通过字面解释、直观解释和分析对比等方法来描述蛙卵的受精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适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第三,两栖动物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进化观点看,两栖类是从水生到陆生过度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个体发育观点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经过变态发育后的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只有具有这一特征的动物才能成为两栖动物。
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通过这些步骤,在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与学是统一的,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管理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思想,我采取比较法来进行教学。
通过与其它动物类群生殖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栖动物生殖和发展的过程。
从比较中发现问题,从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
教学中,要营选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检视自我和反思自我,唤醒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索和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受益的学习本领;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内容的实际意义,维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因素;帮助教育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课堂上,随时捕捉、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1、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之一是比较法,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相比较,青蛙发育过程中,蝌蚪时期很像鱼,与成体有很大差异,这样的发育是变态发育。
通过比较,明确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只用在昆虫的发育上,不能用在两栖动物的发育上。
2、对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来获得结论。
根据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
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地区。
环境变迁(如干旱)不仅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同时也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存和分布。
3、本节课的另一个学习方法是观察法,如青蛙在生殖季节有抱对现象,这对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只是不理解青蛙抱对的实际意义。
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抱对是青蛙排卵和排精的行为,抱对时,雌雄蛙的泄殖腔相互接近,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提高卵的受精率。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利用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来导入。
陈述:
“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童年里少不了童话故事伴随大家一起成长。
《小蝌蚪找妈妈》想
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那谁能说说小蝌蚪没能找到妈妈的原因是什么?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上课伊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景,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预示着两栖动物发育方式与其他许多动物类群的发育方式不同。
然后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以激励性的评价:
“同学们的答案揭示了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其实,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各种生物为了更适应环境,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学习和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
”(板书课题: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预习阶段,自我认知,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积累,我将本节重点内容概括出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弄懂了这些问题,就完成了本节课的认知目标。
1)两栖动物的含义是什么?
你现在知道了那些是两栖动物了吗?
2)在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中你能听到蛙的叫声?
这对青蛙的生殖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会有两只青蛙抱在一起?
3)青蛙的受精过程发生在什么地方?
这样的受精方式与那些动物相同,与哪些动物不同?
4)青蛙的一生要经历那几个过程?
这样的发育方式叫什么发育?
5)你能归纳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吗?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让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说出来与大家共享,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激发了学生与生活中积累知识的热情,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对知识搜集、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
既活泼了课堂,吸引了学生,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提升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陈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诗中描述的是:
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
我们已经知道蛙的叫声和生殖有关,但与农民的播种和收获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就这个问题,每小组阅读教材第14页“资料分析”考以下几个问题,并就这几个问题开展课堂研讨。
1)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什么影响?
2)现在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3)部分地区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是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从资料显示的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5)如果你就餐的桌子上有“田鸡”肉,你会怎么办?
现在请各小组发挥你才聪明和才智,并通过联想和想象,一起来探讨吧。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通过阅读教材和提出问题的环节,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见解,提出不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知识,不好的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而获得的知识最牢固,印象最深刻。
这一意图的实施,不仅使学生从资料收集中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完成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还能培训学生收集分析资料,整理接收信息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寓意和渗透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学观点。
4、归纳总结,纳入系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把教材中零星,分散的知识组成一个知识结构网络,便于整体了解,整体构建,整体利用。
这主要通过板书来完成。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既要表现出来本节重点,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同时还要反映出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
《鸟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宝泉岭管理局新华农场学校说课教师马长春,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生殖和发育》。
下面我将从如下八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鸟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章第5节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完植物,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学习本节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高一级动物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而且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的进化打牢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不同年级的学情是不一样的: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总结能力,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我的学生大多数家住连队,对鸟类比较熟悉,所以学起本节内容应该很轻松。
“成功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再精彩的课堂也需要有精心的课前准备:
(三、教学条件)
我充分发挥农场学校连队学生多的优势,课前布置学生们带不同的鸟卵,如笨鸡蛋、鸭蛋、鹅蛋,有的同学还带来了鹌鹑蛋进行观察,再配以“班班通”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教学效果清晰、明了。
知识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
(四、设计理念)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尽可能贴进生活,让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既熟悉又新奇,从而激发其探究的热情。
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我确定如下重点难点(五、重点难点)
认识事物首先要从整体宏观上把握,所以我把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确定为本课重点,实验探究对于我们农场学校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我把鸟卵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作为本节课难点。
通过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三维目标我确立为:
(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说出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鸟类与人的和谐关系,养成爱鸟、护鸟的习惯。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条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七、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由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设置情境,直接导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鸟类生活的图片,其实就是鸟类繁殖过程的缩影,学生会概括出鸟类生殖的大致过程:
求偶、筑巢、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
这样就很自然的完成了我们本节课的一个知识目标:
鸟类生殖的大致过程,进而突破重点,并且我们就以此为本节课学习主线,条理非常清晰!
【设计意图:
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播放幻灯片,使学生认识鸟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繁琐的内容简单化,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氛围中学会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我将此环节设计为两个模块:
1.以小组合作形式互相交流彼此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来完成同学们提出的与鸟类生殖过程相关的问题,如鸟类求偶方式有哪些?
鸟类求偶的目的是什么?
鸟巢作用有哪些?
鸟类生殖、受精和发育方式分别是什么?
是不是所有鸟类都有求偶、筑巢、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行为?
麻雀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初中生物 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