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国际贸易学第十三讲国际服务贸易.docx
- 文档编号:10127266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2.39KB
13国际贸易学第十三讲国际服务贸易.docx
《13国际贸易学第十三讲国际服务贸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国际贸易学第十三讲国际服务贸易.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国际贸易学第十三讲国际服务贸易
第13章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
13.1服务贸易的产生及发展
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世界进入服务经济时代重要标志。
对当今世界的社会性质,有多种说法。
有的认为是信息社会,有的提出是后工业化社会,有的说是服务性社会。
从服务行业产值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这一现象来看,说明服务经济社会已经到来,世界开始进入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自然要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
尽管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只占1/4左右,但服务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可限量的。
13.1.1服务贸易的产生
13.1.1.1经济服务化的影响
早在17世纪,威廉.配第就发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重心将逐步由有形商品生产转移向无形服务生产。
实际上,产业发展的顺序正是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
作为一种社会分工,服务劳动产生于生产过程。
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最终使商业、运输业从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中独立出来,自我服务转变为社会服务,形成独立的服务劳动部门。
提出服务要求的人,是服务的消费者。
提供服务的人,是服务劳动者。
在社会有了专门从事服务活动的劳动者,便会形成独立的劳动部门-服务产业部门。
现代社会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划分,是根据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Fisher)和克拉克(C.Clark)提出的经济增长阶段论的观点,按照三次产业分类的。
1935年,在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任教的费希尔在其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提出了三次产业分类法。
他认为,第一产业为人类提供满足其基本需求的食品;第二产业提供满足其他更进一步的物质需求;第三产业满足人类除物质需求以外的更高级的需求,如生活上的便利舒适、娱乐休闲等各种精神上的需要。
这以后,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进一步按产业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产品特点、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关系,对三次产业理论作了进一步论述。
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一分类标准逐渐成为国际通用的国民经济结构分类与统计方法之一。
按照克拉克“三次产业分类法”,以初级产品生产产业为主的农业是第一产业,当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大时为农业经济社会;以初级产品加工产业为主的工业为第二产业,当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大时为工业经济社会;两者之外的其他所有产业部门都归属第三产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大时就是服务经济社会。
克拉克在对产业进行分类的同时还指出,就业结构的中心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依次转移。
这就是著名的“威廉-克拉克定律”。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确实存在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发展的产业升级规律。
所谓经济服务化,就是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行业(第三产业)迅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日益重要。
一国经济服务化程度可用如下公式衡量:
经济服务化程度=服务行业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SDP)/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莫克尔斯提出现代化国家的十条标准中,其中一条就是经济服务化程度超过45%。
最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服务化的趋势。
经济服务化从宏观角度讲,是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50%,并且还在继续增长的现象,也就是说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部门。
从微观角度讲,是指经济结构中服务的投入及成份比重加大,使生产过程形成软件化、信息化、柔软化的量的变化,导致质的变化,最终形成服务化的现象。
在经济服务化的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依次提升,产业重心向服务业转移,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大规模的调整。
与此相适应,服务业的发展愈来愈专业化,规模也日益扩大。
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结构的服务化转型,并从中收益。
美国3/4劳动人口与日本近2/3的劳动人口从事服务业。
而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产业的产值已超过60%,美国已达到70%以上,已由工业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及服务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美国仅金融业一项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5%。
而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服务化程度也已超过60%。
虽然,发展中国家服务行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在国民经济中所起作用有限,但其经济服务化趋势却非常明显。
1998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三个产业在GDP中的比例
单位:
%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世界水平4.331.661.9
高收入国家(地区)1.730.265.0
中等收入国家(地区)8.833.058.2
低收入国家(地区)23.038.938.1
──────────────────────
美国1.726.272.0
日本1.737.261.1
法国2.326.271.5
──────────────────────
中国18.649.332.1
韩国4.943.651.6
印度29.324.745.9
巴西8.428.862.8
泰国11.241.247.7
━━━━━━━━━━━━━━━━━━━━━━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13.1.1.2后工业化的推动
欧美发达国家把经济服务化的现象称之为“后工业化”(Post-industrialism)。
在“后工业化”时代,不仅资本取代劳动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而且知识的价值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知识已取代土地和厂房,成为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现代服务业属于高科技、高管理水平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本身就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智能化、知识化程度。
在后工业化影响下,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国际竞争将逐渐从资源和成本的比较优势转变为知识和教育资源的比较优势。
与此相适应的是,未来全球贸易中实物形态的货物贸易所占的比重会相对下降,而非实物形态的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会相对增长。
因为,工业化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那么工业化过程的时间长度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丈量的。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经济部门产出重心出现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趋势。
钱纳里等人通过分析证实了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总产出中所占份额将随着人均GNP增长为标志的工业化的推进而呈现出一条倒U型的变动曲线,以致于工业份额的下降,第三产业份额的上升,表明工业对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被取代,服务业在国内经济中所占比重的超过60-70%,并成为一国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或知识经济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后工业化与经济服务化在含义上的差别
经济服务化是指在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中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比其他产业部门相对快一些,特点更明显一些,并不意味着工农业生产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了,它们之间是并列前进的。
后工业化是指工业或制造业的发展,在尖端技术产业的带动下,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发达国家工业进步的新景观。
但促使这一新景观形成的基础更多是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
当今世界率先进入后工业化的国家,同时也是在工农业生产中从服务业获益最多的国家。
没有经济服务化,就没有尖端技术产业的大发展,那么后工业化就不会来临。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门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1980年赫尔曼.卡恩以一个未来学家的身份从经济发展角度解释了“后工业”的涵义。
卡恩认为,“后工业概念在这里仅仅是指十分富裕的未来经济,这种经济用非常小的百分比的劳动力和社会经济机器,就能满足工业和物质需要”,真正的后工业经济是一种“不同类型的服务经济”,即工业化的终结同时意味着非物质产品需求及其产出的增长将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服务部门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
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口中所占份额超过了60-70%,并仍继续呈上升的势头。
13.1.1.3知识产业的兴起知识产业是指服务业中知识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产业,这些产业包括咨询、广告、设计、中介服务等,某些公共部门如研究与开发、教育、医疗等,因需求激增也呈现出知识产业的特点。
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的地位得到提升,特别是那些提供知识和信息为主的服务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知识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规模个性化生产;企业是创造知识的企业;水平管理;软件成为重要的创造手段;柔性产品创新。
知识产业的形成归功于以下三类核心产品的发明与创新,它们是:
芯片和计算机;软件和光盘;网络。
最早提出“知识产业”一词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他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不仅首先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而且还对“知识产业”的范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从分类特点来看,知识产业的提法与传统的三次产业理论不是在同一个层面。
传统的三次产业理论是从便于经济统计的角度,对全球社会的经济活动加以分类的,而知识产业则是从产业性质的角度,说明在这一产业内部的各个行业所具有的知识化程度。
因此,当今世界贸易的特征是服务产品的生产居主导地位,开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无论把当今时代说成是信息时代、高技术时代,他们都与服务有密切的联系,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等,不过是服务产业中的一个行业,现阶段他们还不能占主导地位。
13.1.2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依据二战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过程的不同特征,可将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3.1.2.1作为货物贸易附属地位的服务贸易(20世纪70年代之前-1970年)
这一时期,世界各国还未意识到服务贸易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存在,在实际经贸活动中,服务贸易基本上是以货物贸易附属的形式进行。
如:
仓储、运输、保险等服务。
因此,当时尽管事实上存在着服务贸易,但却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所以对服务贸易缺乏具体的数量统计。
13.1.2.2服务贸易快速增长阶段(1970-1994年)
服务贸易从货物贸易附属地位逐渐开始独立出来,并得到快速发展,对服务贸易的确认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10月,经合组织(OECD)最先在一份报告中正式使用服务贸易这一概念。
1974年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中第一次提出“世界服务贸易”的概念。
服务贸易在这一阶段随人们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而快速发展。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从1970-1980年间,国际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7.8%,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大体持平。
服务贸易在80年代后,开始超过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1980-1990年间,国际服务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5.02%,而同期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3.69%,这一势头一直持续到1993年。
13.1.2.3服务贸易在规范中向自由化方向发展阶段(1994年以来)
1994年4月,规范服务贸易的多边框架体系《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签署后,服务贸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服务贸易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有一些反复。
1994-1995年,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03%、13.76%,比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略低,但从1996年以来,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几乎处于同步增长并略高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反映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不仅规范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还大大促进了货物贸易的发展;不仅给服务贸易以较为准确的定义还规范了服务贸易的统计范围,使其成为国际贸易活动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13.1.2.4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综观服务贸易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服务贸易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逐渐上升。
服务贸易从货物贸易的附属地位逐渐独立出来并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2.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国别上的不平衡。
少数发达国家(美、日、欧盟)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服务贸易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并占全球服务贸易的70%以上。
从1999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额前十位排行中(除中国大陆进口排在第10位,中国香港出口排名第10位以外)几乎都是发达国家。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尤其是服务贸易收支平衡上一直处于逆差状况。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为54700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总额13500亿美元。
二是服务行业内部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服务部门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结构也得到拓展,除了旅游、运输等传统型服务外又发展出如通讯、广告、设计、咨询、技术信息等新型服务贸易。
新型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型服务贸易,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新型服务贸易的发展。
1999年世界贸易排行
单位:
亿美元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出口前10位出口前10位
进口前10位进口前10位
美国6952美国2534
美国10591美国1804
德国5415英国1015
德国4725德国1328
日本4194法国826
英国3203日本1142
法国3004德国793
日本3113英国814
英国2690意大利612
法国2901法国631
加拿大2384日本603
加拿大2202意大利584
意大利2306荷兰542
意大利2169荷兰475
荷兰2004西班牙530
荷兰1876加拿大365
中国1952比利时/卢森堡390
中国香港1807比利时/卢森堡366
比利时1763中国香港349
中国1558中国307
资料来源:
世界贸易组织。
13.1.3服务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
13.1.3.1经济服务化
经济服务化从宏观上讲,是指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一是劳动者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分布,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农业和工业;二是各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的变化。
这可以从下列几个发达国家的劳动就业情况和产业结构变化中看出。
从微观上讲则是指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服务的投入或者说软件的投入比重加大。
这种情况在制造业最为明显,所以有的人称之为经济柔性化。
在实物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资的投入为硬件,而技术、信息、知识及其投入则为软件。
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就业情况
单位:
%
━━━━━━━━━━━━━━━━━━━━━━
美国19501965197419801986
──────────────────────
第一产业11.65.04.04.03.1
第二产业37.435.032.131.027.9
第三产业51.060.063.966.069.0
─────────────────────
英国19511965196619801986
─────────────────────
第一产业4.53.03.13.02.5
第二产业49.747.046.638.030.9
第三产业45.850.050.359.066.6
─────────────────────
法国19621965197319801985
─────────────────────
第一产业19.818.011.99.07.5
第二产业37.639.037.535.031.5
第三产业42.643.050.656.061.0
─────────────────────
日本19551965197519801986
─────────────────────
第一产业41.126.013.911.08.4
第二产业23.432.034.134.034.5
第三产业35.542.051.755.057.1
━━━━━━━━━━━━━━━━━━━━━
主要发达国家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单位:
%
━━━━━━━━━━━━━━━━━━━━━━━
19501960197019801991
────────────────────────
第一产业美国7.04.33.13.02.0
英国5.74.02.82.11.7
法国15.510.56.94.13.0
日本26.013.06.33.62.0
────────────────────────
第二产业美国35.038.034.034.027.5
英国48.047.542.740.231.7
法国54.054.854.436.129.0
日本28.045.046.342.542.0
────────────────────────
第三产业美国55.660.264.966.270.5
英国46.348.554.557.666.6
法国30.534.738.761.068.0
日本47.444.047.453.056.0
━━━━━━━━━━━━━━━━━━━━━━━━
资料来源: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有关资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13.1.3.2.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加强了服务国际化进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使得与跨国经营相配套的金融服务、运输服务、咨询服务、商业活动、信息服务和专业化服务随之跨越国境,带动了跨国服务企业跨国境服务贸易活动的发展,使世界服务贸易额快速增长。
13.1.3.3.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一体化成员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极大地促进一体化成员之间的服务贸易发展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
1995年1日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生效,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制定了法律框架,因此,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国际服务贸易活动。
13.1.3.4.科学技术促进了服务贸易的繁荣
科学技术自身也是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各国为了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纷纷加强了研究和开发投入,并积极从国外购买先进技术,国际间的技术贸易已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
专利、咨询、金融工程等服务。
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的新型服务部门。
国际互联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电子商务这一崭新的服务部门。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服务的性质。
使得越来越多的以前“不可贸易”的服务变成“可贸易”的服务。
如原来不可贸易的知识、教育服务,现在可以储存在光盘中以服务产品的形式交易。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促进了服务人员的过境移动。
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科技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的国际流动。
13.1.3.5.需求方面的原因
服务产业的发展,一般是从满足生产的需要开始,即围绕实物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供服务,然后扩展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服务产业的产生源自商业,接踵而来的是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人员流动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服务领域的细化,使得人们对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浅层次的需求是和物质产品有关的生理需要,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人开始产生其他和服务有关的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
就像《又一次革命》一文中所说,到2010年,服务经济将进入全盛时期,届时在美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将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0%,而制造业仅占10%。
到2015年休闲型服务企业从酒吧到录像厅到歌剧院所创造的产值将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
人们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服务业基本上属于绿色行业,污染小,能源消耗少,因此各国政府都大力发展服务业。
解决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
根据上述数据显示,服务业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在各国都是作为吸纳劳动力人数最多的一个产业,也是各国创造中高收入阶层的一个产业。
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新型服务部门的出现,解决了各国大量的就业。
同时许多国家通过服务的输出入,获得巨大的外汇收入,缓解了货物贸易逆差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平衡。
13.2服务贸易的概念及其特征
13.2.1服务、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
13.2.1.1服务
服务是相对产品(有形产品)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服务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区别于其他一般商品。
服务没有固定的存在实体,但服务和一般商品一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服务的特殊使用价值在于它提供了某种劳动,而对劳动的享有实质上就是对服务这种特殊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耗。
服务的生产要素包括:
资本、劳动力、知识及技术。
服务是指以提供活劳动形式创造使用价值(效用)来满足他人需求的活动。
在现代宏观经济统计中,抽象服务劳动所创造的市场价值和具体商品生产形成的市场价值完全一样,两者共同构成一国国内生产总值。
服务本身并不一定就是经济行为,它包括非经济型服务和经济型服务两类。
前者一般指无偿提供的非商业性服务,比如教育,慈善活动等为别人服务等。
早在1977年霍尔(T.P.Hill)提出了为理论界所公认的服务概念。
他指出:
“服务是指人或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即消费者单位的变化和生产者单位的变化同时发生,这种变化是同一的。
服务一旦生产出来必须由消费者获得而不能储存,这与其物理特性无关,而只是逻辑上的不可能......。
”
80年代中期,巴格瓦蒂(J.N.Bhagwatti)及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相继扩展了霍尔的“服务”概念,他们把服务区分为两类:
一类为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另一类为不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
《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条对“服务”的定义:
(1)除政府当局为履行职能所提供的服务之外,本协定所指的“服务”,系包括所有部门的一切服务。
(2)所谓“政府当局为履行职能所提供的服务”是指非商业性质的,又不与任何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者相竞争的各类服务。
13.2.1.2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性服务活动。
“服务贸易”一词在1972年出现后,随着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开始和不断深入,围绕着服务贸易的概念,各国学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激烈的争论。
西方学者对服务贸易概念的探讨是从“服务”本身的概念开始的。
考特勒(P.Kotler)对服务贸易下的定义是:
“一方能够向他方提供在本质上是无形的,不带来任何所有权的某种活动或利益。
其生产也许受到物质产品的约束,或不受约束”。
80年代中期,巴格瓦蒂将服务贸易的方式分为4种:
(1)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移动的服务贸易;
(2)消费者移动到生产者所在国进行的服务贸易;(3)生产者移动到消费者所在国进行服务贸易;(4)消费者和生产者移动到第三国进行的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的概念不仅是学者们讨论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问题。
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过程中,服务贸易的概念一直是各国争论的焦点之一。
在谈判的初期,发展中国家坚持认为服务贸易仅仅指越境服务贸易,即不涉及消费者和生产者物理接近才能发生的服务贸易。
而发达国家强烈要求把涉及生产要素流动的服务贸易也包括在内,甚至把服务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包括在服务贸易之内。
双方的观点严重对立。
为了打破僵局,印度曾经提出定义国际服务贸易的4个标准,即服务和支付的过境流动;目的的具体性;交易的不连续性;有限的服务时间。
1988年的蒙特利尔会议接受了印度的意见,既肯定服务贸易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但同时又明确规定,只有生产要素的流动在“目的明确、交易不连续和持续时间有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国际贸易 第十 三讲 国际 服务 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