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逊湖小学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 文档编号:10125269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67.85KB
汤逊湖小学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汤逊湖小学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汤逊湖小学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汤逊湖小学项目实施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武汉汤逊湖小学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建设单位:
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期:
1年
总投资:
3796万元
1.2建设单位情况介绍
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22日,是由东湖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
该公司创建以来承担着光谷产业空间拓展和科技新城建设的使命,着力加强开发区的土地经营,把市政道路建设、社区建设、环境改造与土地整理储备有机结合,把经营土地的增值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先后高标准、大手笔地完成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农民新社区、用地拆迁等大量工程项目,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二次创业”和招商引资打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1.3编制依据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3.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3.3《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1.3.4《湖北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1.3.5《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1.3.6《武汉市都市发展区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0-2020年)》
1.3.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1.3.8《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1.3.9《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1.3.10建设地规划设计条件
1.3.11编制项目建议书委托书
1.3.12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4编制原则
在项目建议书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前瞻性原则:
把握武汉科技新城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关注该地域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中等教育带来的需求,在整体规划、建筑标准等方面按高标准定位。
科学性原则:
作为武汉科技新城建设重要的配套工程之一,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发展内在的规律,促使武汉科技新城小学教育能达到武汉市主城区的水平。
经济性原则: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在满足安全性、适用生的同时,考虑节约使用土地、节约使用资金,降低投资成本。
1.5项目建设概要
1.5.1建设地点
汤逊湖小学建设项目选址在武汉市江夏区玉龙街以北规划用地。
1.5.2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12个月,即201--年--月至201---年---月。
1.5.3建设规模
根据《武汉市都市发展区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0-2020年)》和建设地周边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发展趋势,本项目建设规模拟定为完全小学36个班的规模。
1.5.4建设主要内容
a.新建教学楼、办公楼等设施,建筑面积共计18276平方米;
b.新建运动操场(300米塑胶跑道,含升旗台及看台)、篮球场、羽毛球场和排球场等设施。
c.配套建设给排水管网、供配电、弱电、供气及照明、绿化、消防和围墙等设施。
1.5.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a.投资估算: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3796万元。
b.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财政资金解决。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创新、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因此,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当前,武汉市进入了国家战略叠加的重要机遇期。
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实现大武汉复兴,迫切需要教育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明确指出,应“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合理调整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内干部、教师有序流动的机制,缩小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
推行学区制。
建立学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实现学区师资的统一调配。
努力化解择校矛盾,引导和规范入学招生行为,逐步形成“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格局。
”
目前,随着武汉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江夏区庙山区域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玉龙岛、紫薇苑等小区相继建成入住,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已建成玉龙岛幼儿园,但区域内缺少小学,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在武汉市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根据《武汉市都市发展区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0-2020年)》,在庙山经济开发区内新建小学显得尤为紧迫。
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当地教育资源,方便市民的生活,合理调整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科教发展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依法治区、科教兴区、环境优区”战略,积极推进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武汉科技新城地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域,是实现武汉市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
按照《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该区域应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逐步建立结构完整、布局合理、质量优良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形成开放的、现代的、多元的、独具特色的“光谷”文化。
根据《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武汉市要调整布局,整合资源,配合高新区农村居民新社区建设,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逐步完善教育结构,实现均衡发展。
积极引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快速提升高新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武汉科技新城正是一个融居住、商业、文化、游憩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城市区域。
其发展目标是: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园区;生态环境优美,服务设施完善的山园林式科技城。
处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的武汉科技新城被要求建设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品牌,以教育、科研和轻制造业为支撑,融居住、商业、文化、游憩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城市区域。
目前,该区域常住人口将以年8%的速度增长,而该区域现有小学教育设施无法满足末来几年区域常住人口对小学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依据《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和《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
对带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2.2项目建设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的需要
针对城区人口的增加和中小学教育质量需求渐年增长的实际情况,武汉市根据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方针政策制订了一系列中小学教育发展政策,力争使城区内的中小学教育硬件设施和对应人口基数符合国家和省、市政府制定的规范要求,同时使武汉市的中小学教育水平处于我国前列。
本项目的建设顺应城区内中小学布局的合理调整,有助于使整个城区的基础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全区的基础教育学校的规划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2.1.3项目建设是构筑和谐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的需要
武汉市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科技新城作为武汉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速度快于其他地区,大量产业的发展和新人口的迁入,使得该区域对小学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加,扩大小学教育规模的任务十分艰巨。
教育是促进国家发展,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能力之根本。
在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各个阶段适龄人口的相应阶段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关系到国民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的事情。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科技新城部分地区属新建城区,常住人口增长快,优质小学教育资源供应量已赶不上常住人口增长而带来的需求增长。
本项目建成以后,一方面可以为该区域适龄人口提供较为便利的小学教育就学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该区域基础教育条件,有利于人才引进,有利于促进武汉科技新城经济社会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划的目标顺利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大局稳定,有利于构筑和谐社会。
第三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3.1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武汉市江夏区玉龙街以北规划用地内,该地块面积22504.5㎡。
规划地西面为玉龙岛花园,南临玉龙街,北面与汤逊湖相对,东面邻近民族大道。
规划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自然环境洁净优美,地域内地势平坦,市政供电、给排水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齐备,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3.2项目建设条件
3.2.1地理、交通条件
拟建的汤逊湖小学位于江夏区庙山开发区,建设地处于玉龙街以北。
该场地附近分布有玉龙岛花园小区、紫薇苑小区等多个小区。
场地周边分布的城市主干道有:
江夏大道、民族大道、大学园路和中环线等;同时,武汉市570、733等多路公交车途经此处,交通十分便利。
3.2.2自然条件
a.气候条件
建设地具有典型的武汉市自然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18.6小时,无霜期253天左右。
温度:
极端最高温度41.3℃
极端最低温度-18.1℃
年平均温度15.8~17.5℃
最热月平均温度28.1℃
最冷月平均温度3.0℃
湿度:
平均相对湿度70%
风向:
全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
平均风速:
春季3.0m/s
夏季2.8m/s
秋季2.4m/s
冬季2.7m/s
降雨量:
年最大降雨量1805.9mm
年最小降雨量578.8mm
年平均降雨量1230.6mm
日最大降雨量317.4mm
每小时最大降雨量98.6mm
基本风压:
Wo=0.35kN/㎡
基本雪压:
So=0.5kN/㎡
b.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项目建设地地势平缓,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质构造稳定性良好,场地处于一个地质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带。
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拟建场地无活动性断裂,各土层分布稳定、均匀,适宜建筑。
建设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系参照周边地块的情况来说明,其具体资料待地质勘查报告出来后,再做详细分析。
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武建字[2002]311号文之规定,其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2.3配套条件
a.供电
项目供电电源由邻近变电站供电,电力充足,可以满足用电需要。
b.给排水
本项目水源由武汉市水务集团供水管网供给,管径DN200mm,供水压力≥0.25Mpa。
该区域供水管网完善,并敷设至项目用地红线边,供水能力充足,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的用水需要。
建设场地内排水系统采取雨、污水分流制,并与城区相应市政排水管网相连,项目建设中的排水沟管可方便与之连接,排水能力可以满足本项目排水需要。
c.供气
天然气管道已铺设到项目建设场地附近,燃气供应网络已基本形成,本项目只需就近接入即可使用。
d.通讯
区域内电信服务商众多,其宽带信息网络已遍布全区,基本上达到网络数字化、传输光纤化、业务信息化,区域内全面实现光纤到路边。
本项目建设可方便接入,通讯条件极为便利。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4.1建设规模
根据《武汉市都市发展区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0-2020年)》和建设地周边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发展趋势,本项目建设规模拟定为完全小学36个班的规模。
4.2建设内容
4.2.1新建教学楼、办公楼等设施,建筑面积共计18276平方米,其中:
a.教学楼及辅助用房:
建设面积9605平方米,规划建筑为五层;
b.行政办公楼:
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规划建筑为五层;
c.风雨操场:
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规划建筑为2层,底层局部架空,可行为小型演出场所。
d.食堂:
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食堂规划建筑为二层;
e.报告厅及礼堂:
建筑面积960平方米,规划建筑为2层;
f.门房、配电房和单身宿舍等设施,建筑面积2751平方米。
4.2.2新建运动操场(300米塑胶跑道,含升旗台及看台)、篮球场、羽毛球场和排球场等设施。
4.2.3配套建设给排水管网、供配电、弱电、供气及照明、绿化、消防和围墙等设施。
4.3主要建设指标
项目总用地面积:
22504.5㎡
项目净用地面积:
20235.1㎡
控制用地面积:
2269.4㎡·
建筑占地面积:
4944㎡
总建筑面积:
18276㎡
容积率:
0.81
建筑密度:
22.0%
绿地面积:
7880㎡
绿地率:
35%
运动操场:
6000㎡
道路及其他:
1481.1㎡
围墙:
550m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规划方案
5.1.1规划范围
该项目规划范围在武汉市江夏区玉龙街以北规划用地内,规划地西面为玉龙岛花园,南临玉龙街,北面与汤逊湖相对,东面邻近民族大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2504.5平方米。
5.1.2规划设计原则
a.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地区发展,协调周边相关地段,合理确定功能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b.综合考虑武汉市的城市性质、气候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周边的景观条件,将其纳入规划;适应教学活动规律并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
c.强调“生态”与学生“文化”活动的融合.追求一种清新明快的建筑风格,体现学生的青春活力。
d.强调校区环境与建筑,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
注重校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
建筑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在协调中求变化。
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注重处理建筑、道路、绿地及其与人之间活动的相互关系。
5.1.3总体规划:
a.空间设计
本项目设计中注重打造各具特色的空间及场地,使之成为师生们聚会、交流、学习以及竞技的好场所。
普通教室层高不低于3.6米,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进深若大于7.2米,层高不宜低于3.9米。
教室外墙间距满足25米的防噪声间距,满足了武汉当地的相关规定。
通过日照计算分析,能够保证在冬至日9:
00—15:
00间教学楼能够获得2小时以上的连续日照时间。
校园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勤工俭学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
各区之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
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临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有关规定。
b.交通组织
教学楼北侧为活动广场,沿广场及教学楼设置环形道路,既能避免对教学区产生干扰,又能满足交通与消防要求。
c.绿化景观
校园、校舍应整体性强。
建筑组合应紧凑、集中,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要力求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
具有优秀历史文化重大价值的校园及校舍应依法保护,并合理保持其特色。
校园绿化、美化应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
沿学校围墙设置绿化带;在拟建教学楼南侧设置绿化带;北侧广场东面及北面设置集中绿化带,以灌木种植为主,营造集中绿地(即学习园地)。
沿道路栽植行道树,以栽种乔木为主。
5.2工程方案
5.2.1总平面布置
项目建设地呈梯形,北边东西长120m,南边东西长约153m,南北宽168m,新建教学楼位于场地南部,北面为校区运动场和风雨操场,办公楼位于东南部、礼堂、食堂和单身宿舍位于场地西南部,南面中部为学校大门。
沿教学楼及广场四周设有6米的宽道路,满足交通及消防要求。
5.2.2土建工程
a.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11-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b.土建工程:
拟建工程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楼层面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学校、医院、商场、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按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武汉市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本项目抗震措施拟按7度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抗震等级为三级。
本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如表5-1所示。
表5-1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建(构)筑物
名称
数量(栋)
层数
层高(m)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土建工程
特征
备注
一
建筑物
1
教学楼
1
5
3.6
1921
9605
框架结构
2
行政办公楼
1
5
3.3
432
2160
框架结构
3
风雨操场
1
2
800
1600
框架结构
4
食堂
1
2
3.6
600
1200
框架结构
5
报告厅及礼堂
1
2
4.1
600
960
框架结构
6
门房
1
1
3.3
24
24
砖混
7
配电房
1
1
3.3
27
27
砖混
8
宿舍
1
5
3
540
2700
框架结构
小计
二
构筑物
1
运动操场
6000
含300米塑胶跑道
2
升旗台及看台
1
钢筋混凝土
3
球场
4
4
围墙
1
550米
5.3配套工程
5.3.1给排水
a.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b.给水
⑴水源和管网
本项目水源来自城市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为0.25Mpa。
生活给水系统直接接自市政给水管网,消防给水系统接自城市消防管网,引入的2根DN150主进水管,在建筑物周围形成环形管网。
⑵用水量
①生活用水
本项目主要为生活用水,用水量估算情况详见表5-2。
表5-2用水量估算表
名称
用水量标准
规模
用水量
备注
生活用水
50L/人·d
1800人
90m3/d
学生1620人
未预见用水量
按总用水量15%计
18.7m3/d
绿化及浇洒用水
2L/㎡·d
7880㎡
15.8m3/d
总计
124.5m3/d
经测算,本项目建成后总用水量为124.5m3/d,平均时用水量15.6m3/h,全年用水量约为24900m3(按200天生产计算)。
②消防用水量
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为1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一次火灾灭火用水量为108m3。
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一次火灾需水量180m3。
c.供水工程
生活给水系统直接接自市政给水管网,消防给水系统接自城市消防管网,消防用水必须用单独管道输送,并有醒目的颜色区别,不得与生活用水交叉连接,并设有消防给水设施。
d.排水
排水主要为雨水和生活污水,为营区及其附近水域水质不受污染,本项目排水为雨污分流体系。
屋面雨水、阳台雨水经管网收集之后,就近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生活污水在室外经化粪池预处理之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5.3.2供配电
a.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CGJ16-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b.供配电方案
⑴电源及负荷分级
项目拟由临近变电站供电。
根据项目的功能特点,其用电负荷为三级。
⑵用电负荷及变压器选择
根据面积估算法,项目用电总功率约为274kW。
取用电系数0.6,功率补偿因数0.9,经计算,则新增用电容量为182kVA。
拟新增250kVA变压器1台及相应的供配电系统于配电房,满足项目供电需要。
⑶低压配电系统
为满足配电的可靠性,低压配电系统皆采用单母线分段形式,低压供电采用TN-S系统和放射式结合的方式,对学校的负荷采用放射式直接供电。
⑷防雷及接地
项目建筑按二类防雷设防。
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其主体建筑利用结构柱、地梁、桩基、承台等内部的主筋连通作自然接地体,可直接用作防雷及综合接地系统的自然接地装置,不需另设人工接地体。
5.3.3弱电系统工程
a.电话通讯系统
本项目电话通讯系统分别接自市政公共电话网。
b.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内部管理、资料查寻及信息交流,本项目计算机网络分别接自市政宽带网,分别接入各办公室、计算机室等相应网络信息点。
将电话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综合为结构化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布线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数据主干采用光纤,语言主干采用三类大对数UTP,水平布线采用六类UTP电缆,设置以太网交换机,通信室以及办公室等处设置双口信息插座。
c.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校区周界的外围栅栏采用主动红外对射探头,一旦有异常情况阻断红外线时该对探头即会发出报警。
校区出入口等设置电视监控系统。
d.公共广播系统
广播室设在通信室,主要楼道和运动场设扬声器,采用高电平传输方式。
e.有线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信号取自有线数字电视台,终端数约为100个电视信号。
f.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采用集中系统形式,集中报警控制器置于消防控制室,并设置火灾复显示器。
系统信号传输采用总线方式,网络结构,具体传输线路呈树枝状布置,室内传输导线采用RVS型铜芯塑料绝缘绞型软线穿薄壁钢管沿顶板和墙内暗设。
消防联动系统采用总线制方式。
5.3.4空调与通风
a.空调设计
本项目办公、训练、生活空气调节均采用分体及柜式空调器解决。
房间面积在20㎡以内采用壁挂式,其他均采用柜式。
b.通风设计
采用自然通风形式。
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教室、礼堂和设备用房采用机械送排风。
5.3.4供气
本项目食堂燃料采用天然气,燃气气源采用市政天然气,燃气管道由市政中压管网接入。
第六章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6.1组织机构
该项目建设单位为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开发建设期间,成立强有力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由其负责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査和验收。
其主要职责是提出项目使用功能配置、建设标准、办理计划、规划、土地立项批复的前期工作;并办理施工、环保、消防、园林、绿化及市政设施接用等审批手续;参与项目设计的审查工作及施工、监理招标的监督工作、参与工程验收。
有关项目建设前期咨询、勘察设计、招标等项具体工作,将委托相关专业中介机构配合完成。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按照《武汉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以及《武汉市招标投标条例》等国家有关法令法规,委托有资质的招标代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汤逊湖 小学 项目 实施 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