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5讲课时跟踪练.docx
- 文档编号:10117204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93.05KB
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5讲课时跟踪练.docx
《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5讲课时跟踪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5讲课时跟踪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5讲课时跟踪练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讲植物的激素调节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在一株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玉米幼苗上,a表示弯曲部位的向光侧细胞,b表示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细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弯曲的是幼苗尖端
B.生长素浓度:
a>b
C.细胞长度:
a>b
D.b侧细胞比a侧细胞体积大
解析:
由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部,因此图中给以单侧光照射后,在尖端生长素先发生横向运输,运输至背光侧,所以生长素浓度:
a
a
答案:
D
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是极性运输
B.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的伸长
C.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沾蘸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
D.生长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解析:
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不属于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A错误;高浓度的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抑制茎段细胞伸长,B错误;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沾蘸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高,C错误;生长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D正确。
答案:
D
3.下列关于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水稻没有受粉,采用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方法可以补救产量
B.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都生根
C.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D.胚芽鞘在黑暗环境中不能合成生长素,因而不能生长
解析:
水稻收获的是种子,生长素促进的是子房的子房壁生长,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插条处理只能为形态学下端,上端处理不生根,B错误;对生长素来说,双子叶杂草比小麦(单子叶植物)更敏感,C正确;胚芽鞘在有、无光照条件下都能合成生长素,光影响的主要是横向运输,D错误。
答案:
C
4.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右图。
其中1、2、3和4分别是培养环境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a、b、c和0的生根数量。
下列关于a、b、c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大于b,b大于c B.a小于b,b小于c
C.a与b均小于cD.b与c均小于a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4组为空白对照,1组和2组生长素类似物能够促进生长,3组生长素类似物能够抑制生长,依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可推出a与b均小于c,但a与b的大小无法确定。
答案:
C
5.(2017·泰安期末)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B.农业上可以应用赤霉素打破种子的休眠
C.2,4-D是一种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植物激素
D.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
解析:
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所以需要消耗ATP,A正确;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的休眠,提早用来播种,B正确;2,4-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所以不是植物激素,C错误;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D正确。
答案:
C
6.(2017·青岛二模)传统方法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实质是利用其中的α-淀粉酶。
用含有赤霉素的温水处理大麦,可加快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
下列有关分析与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处理过的种子细胞内α-淀粉酶基因转录的mRNA量可能增多
B.该处理能使种子内非糖物质转化为淀粉的速率加快
C.处理过的种子堆内升温加快是细胞呼吸加强引起的
D.处理后大麦胚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说明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
解析:
含有赤霉素的温水处理大麦,可加快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由此推测赤霉素可能促进了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A正确;赤霉素可诱导α-淀粉酶的合成,使淀粉水解为糖,B错误;种子堆在一起,会加快种子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较多的热量,使种子堆内升温加快,C正确;处理后大麦胚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说明细胞分裂加快,即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D正确。
答案:
B
7.下图所示为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IAA(生长素)、IBA(吲哚丁酸)和NAA(萘乙酸)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柱状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IAA、IBA和NAA都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
B.图示信息可反映出IAA、IBA和NAA都具有两重性
C.IAA、IBA和NAA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向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D.同浓度的IBA和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有差异
解析:
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柱形图中,只有生长素(IAA)体现了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根的生长,即体现了两重性,吲哚丁酸(IBA)和α-萘乙酸(NAA)对大豆根系生长只起到抑制作用,没有体现两重性,B错误;IAA、IBA和NAA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C错误;看图可知:
同浓度的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IBA更显著,D正确。
答案:
D
8.(2018·烟台一模)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解析:
对照组应为没有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A错误;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但不能确定该物质的化学本质就是吲哚乙酸,C错误;该实验无法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
答案:
B
9.(2017·江苏卷)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mg/LNAA处理插条
D.400mg/L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解析:
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浓度,A错误;与NAA浓度为0比较,浓度低于300mg/L时NAA能提高生根率,浓度高于300mg/L时会降低生根率,B错误;320mg/LNAA处理插条时,生根率过低,不能用于生产,C错误;与NAA浓度为0比较,400mg/L的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D正确。
答案:
D
10.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
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完成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水稻幼苗后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A.水杨酸作用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
B.水杨酸的主要作用是催化抗性蛋白的合成
C.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更敏感
D.水杨酸对YTB水稻幼苗叶片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
图中说明发挥作用的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可知,水杨酸是一种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C正确;分析曲线图可知:
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为1.5×10-4mol·L-1的水杨酸以及7.5×10-5mol·L-1的水杨酸均抑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3.75×10-5mol·L-1的水杨酸促进蛋白质含量的增加,D正确。
答案:
B
11.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结果如右图所示。
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cm,从图中可知,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4μmol/L或16μmol/L。
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再取相同切段浸入其中,测得其生长量为bcm,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16μmol/L
B.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4μmol/L
C.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
D.当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18μmol/L时,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dcm
解析:
若待测溶液的浓度为16μmol/L,将其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后则为8μmol/L,则离体的茎段生长量b>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复习 生物 练习 第八 单元 课时 跟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