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驾驭课堂.docx
- 文档编号:10111247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01KB
如何驾驭课堂.docx
《如何驾驭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驾驭课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驾驭课堂
Documentnumber:
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如何驾驭课堂
如何驾驭课堂教学
导语:
课堂是执行教学内容和贯彻教学意图的主阵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探讨:
一、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是驾驭课堂的基础
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产生向老师模仿的意向。
这种威信使教师在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课堂干扰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教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的威信必须做好如下三点:
1、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
“拳拳的挚爱之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
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对学生,要努力做到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并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关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
具有同情心,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对学生有耐心,态度怡人,自我控制,相信学生能更好,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负责的老师。
2、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为数学教师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要想提高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能力与智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使学生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是难以胜任的。
人们常说: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是长流水”,其次还必须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也正在迅速地成倍地增长和更新,科学正在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数学学科的内容也都在变化、发展、充实,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还应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汲取数学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使自己所教的数学常教常新,保持旺盛的生机。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自己教好数学学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3、教师是治学严谨的典范
“优良的品格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保证”。
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
教师要为人正直、正派,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
二、教师准备充分是驾驭课堂的保证
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要把课堂当作自己生命延续的主要场所,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教师课前要“胸有成竹”。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备课要从整体上着眼,只有整体把握得准,重点把握得好,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相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是在一些细微末节上琢磨,就会把教材搞得支离破碎,使学生不知所云,课堂内容空洞。
备课还要从教法选用上做文章,因为教法的运用与教材的理解是形和质的关系,好质还需要好的呈现方式,要在对教材的精研深钻的基础上去讲求教法的多样化,这样教学艺术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上课效果才能好。
2、教师课上要充满激情。
古人云: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
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
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平静平和中藏着的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时常被教师精神所鼓舞,被教师的充沛精力所感染,给部分无心向学,违反秩序学生的学生以威慑力,这样就可以驾驭住学生的头脑。
3、教师还要准备好教具。
对自己的课件必须先在多媒体教室中试用,确保正常时才引入课堂;还有挂图、小黑板、三角板等教学用器也应准备充分,一方面做好示范,另一方面也体现教师对课堂的认真态度。
三、掌控好课堂教学环节是驾驭课堂的关键(五环节)
㈠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
一个良好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采用恰当的开课技巧,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全班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具体做法是三个:
1、组织好教学情境。
老师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第一节课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那么,你就成功了。
上课准备铃响,要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
上课铃响,老师立即登上讲台,此时要环视全班学生,检查有无缺席,情绪怎样,同时也以自己的饱满的精神状态为示范,暗示学生要振作精神,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感的氛围。
老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学生的情感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促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与老师配合的积极性。
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开课技巧。
如:
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激疑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操作情境导入新课、创设迁移的情境导入新课、创设问题导入新课、创设悬念导入新课
㈡抓好课堂秩序的管理
管理好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师生教学情绪的稳定,有助于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
课堂中难免出现少数学生听课厌倦、走神、睡意朦胧、出现小憩或浑浑大睡;讨论问题时,谈论一些非相关问题,说怪话、搞小动作、看其它书籍等;讨论问题意犹未尽,在进行下一个环节时,他们调整不过来等现象。
这时要运用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平衡教学活动。
教师运用语言信息进行调控(注意七特性):
1、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专门的行业交际语言,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一定要规范、严谨、准确。
“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教学时要力求概念准确、逻辑严密,准确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教师对原始概念的剖析,对定理、原理的阐述等都必须用专业术语来准确表达,坚决摒弃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活化教材,不断更新和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准确地把握现行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做到在教学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教育工作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而感情充沛的课堂语言是创造和谐课堂情境的关键。
教师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对学生的听课情绪有着直接影响。
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3、教学语言的节奏感
演戏要有舞台节奏,上课应有课堂节奏。
课堂教学语言的节奏,主要是紧慢疏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检验教学语言是否达到最佳节奏就看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是否协调同步。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学生听课的最佳思维状态。
课堂讲授的节奏感应当避免走两个极端:
一是教学语速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他们没有琢磨消化的时间,听课就感到吃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学习的知识也容易“夹生”。
二是语速太慢,讲述的知识跟不上学生的需要,他们的思维活动不能展开,必然影响智力活动的顺利发展;讲课声音太高,语言的刺激太强,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保持;讲课声音太低,学生听课吃力费劲,会引起听觉的紧张而产生疲劳。
因而,讲课过程中的语言一定要注意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戏剧念白的十六字诀,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这就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而不喧、低而不闪”。
讲到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语言应该放慢,语气应适当加重;讲到疑点之处,声调可以提高,尾音适当拖长;课堂秩序出现混乱,不妨有意变换声调,压低嗓门,使之声缓而语重。
4、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理趣、情趣,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喜欢上某些课,他们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明道理,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自觉自愿地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而有些教师上的课学生们却兴趣索然,味如嚼蜡,巴不得早点下课。
十分显然,前者的课是成功的,有效的;后者的课是失败的,微效的、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语言艺术水平是一个关键。
5、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倡导赏识激励教育。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中不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尊重、信任等一些激励性语言,就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赏识激励就象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的雨露。
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
常言道:
“忠言逆耳”,其实也不尽然。
只要时机成熟,方法得当,“忠”言也同样可以“顺耳”!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会对某一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
如果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发问草率处理,说他钻牛角尖,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如果你说:
“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或者说:
“这位同学勇于提出问题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然后话锋一转,说:
“由于时间关系,你提出的问题咱们课后再讨论”。
这样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不至于在课堂上耽搁太长时间,同时又能使该学生保持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一举而数得。
6、教学语言的时代性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用语,同时还要善于在“标准化”的语言中适时地加入一些幽默的、富有时代特色、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教育家彼得斯认为,幽默对教师有非常大的帮助,幽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
幽默能够创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伟大的教师们,一方面能够依循较为严格的方式来导引学生,另一方面又能用幽默的语言来营造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7、课堂教学语言的多样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口头教学语言、书面教学语言、体态教学语言等。
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口头语言要求包括讲文明,讲礼貌;能尊重学生人格,协调师生关系;同时还要准确简练,通俗易懂。
课堂教学语言要尽量讲书面语言,说好普通话,且生动形象。
语言要具有逻辑性,用词要恰到好处,能准确的表情达意,语句要有条理,观点鲜明,结论正确。
课堂教学要运用非语言信息(形体语言)进行调控:
在善用口头教学语言和规范书面教学语言的同时,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形体语言。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握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教师在讲课时,如果教态僵化,面无表情,毫无动作的配合,直挺挺的站在讲台上,学生好像是听广播讲座一样,就不能使学生的兴趣持久,同时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容易厌倦和疲劳。
这时教师如能恰当的运用体态语言,就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要善于“以姿势助说话”,即在运用教学语言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动作、姿势和眼神,如用教鞭当作导线;用粉笔盒当被研究的物体;两手水平伸出当天平;两掌合拢与收放喻示两个事物的关系等。
教师虽不是演员,但为了使教学语言协调的运用,也应注意动作美的锤炼。
体态语言应杜绝华而不实,不能过于夸张,表情要轻松、自然、适度,要学生能够接受,相反如果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表情和节奏程度,会导致相反的结果,甚至会损害教师的威信和形象。
㈢引导注意规律指向学习内容
老师站到学生中间,忘掉自己是老师,不是刻意在寻找一种感觉,而完全是以一颗童心在心理上和学生相容,这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信任,是一种真正的师生情。
利用教师“变位讲课法”引起学生的警觉。
教师在教室内“做变位讲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打消学生心目中,由于距离效应自然而然产生出老师发觉不了的心理感应,由于教师授课的方位发生变换,给学生视觉、听觉都带来新感受,同时老师在变位讲课时,如能伴之以视觉效果、手势效果的配合使用,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和情感距离,从而使课堂教育效果妙不可言。
同时利用课堂的提问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在个别学生不专注时,采用突然提问其周围的同学,使学生从其他思絮中转移过来。
也可采用夸张的手势或对某些同学引起警示注意的手势,让课堂中的不合理现象消灭于萌芽之中,达到“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㈣利用教师“眼神”调节好课堂情境
课堂上,教师的眼睛不是盯在教案上,也不是盯着正前方,而是用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可以在教风上为学生作个示范。
眼神是一种丰富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恰当的眼神可胜过几多苦口婆心的长谈,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每一个眼神都是对学生的一点启发与鼓励。
怎么练就眼神呢
⑴要炼就善于发现学生心理变化的本领
尤其是在课堂开始的组织教学环节中,不应该只是对“师生问好、环视全体学生”走走过场,对个别学生表情变化作好观察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课堂突发事件,有利于作好心理应对,也有利于防患于未然。
例如,一次在给某班学生上课时,在组织教学环节中,发现有两位同学神情紧张、余怒未消,经过反复的“定视”交流,两位同学在课堂作练习时,主动交待了课前引起争端之事,经过深入调节,他们和好如初,免去一场战事。
⑵要炼就眼神和面部表情丰富变化的本领
如对学生困倦、走神、要搞小动作、看其它书等的细微变化,做到“定视”,可通过眼神、面部表情的变化,应该采取“警示--批评--希望--鼓励”。
这就很容易在师生间产生心理沟通和共鸣,还能无事生非吗这些形体语言的妙用,在这样的场合下,比言语的直接批评、惩罚更有效,千万不要“短兵相接”。
㈤运用自我反思与作业布置结束好一堂课
1、自我反思
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
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一堂课的结束(四要素)
该环节十分重要,它是一堂课升华结晶的关键,通常我们要做到:
⑴帮助学生加以整理归纳,突出重点,理出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使之条理化;
⑵结合学习的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且能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的作业布置给学生;
⑶艺术性地结束课堂。
如结束前留下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思考,或给学生留下一个含蓄结尾,以“言尽而意未了”的魅力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或在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之后提出与下节课有关的新问题,造成悬念,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等等;
⑷要按时结束一堂课,做到准时下课,不可提前,也不可拖堂。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驾驭课堂精髓(体现在四个方面)
1、实现数学生活化再拓展,提升学习的快乐。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例如老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自己在干什么,然后联系实际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这样不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我们要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的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赋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唤醒探索的快乐。
以往的课堂常常出现过于封闭、形式单一、教学机械、气氛沉闷,学生无法自主学习更无谓探索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合作,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操作、改进、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分析和技能技术积累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劳动,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老师给六年级学生上平面图形的复习课,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张平行四边形,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对这张普普通通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移等活动。
学生自己动手随意摆弄,却整理出了清晰的平面图形的知识体系。
整个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胆探索,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整理原有的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当了一次“小创造者”。
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
虽然,探索的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要花很多的时间,或许还会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与快乐。
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那么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以及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3、教师“弯下腰”,让学生“勾”到快乐。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
”失去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
“课堂法庭”——运用“法制化”手段进行氛围惩治;“培养”活动——先教后学,学生跟着教师走,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
整体教学执行着单向的活动。
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只要多一点亲切,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学生就不会说:
数学老师像数字一样乏味。
“老师,让我来”;“老师给我一次机会”;“老师,我会了!
”;“老师让我试一试,好吗”;“Ye!
我们成功了!
”、“老师,您把数字抄错了”;“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解法”……有了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得到快乐,其实数学教学如同社会交往过程一样,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集结在客观条件与主观要素的网络关系中,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学生在其间主动获取体验,享受快乐。
赞可夫认为:
“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
”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能舍得“耗费”师生交往的时间,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
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4、生生“拉拉手”,大家一起快乐。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独立思考获得新颖独到的见解后,往往会产生“我的想法会得到同学的认可吗”“我回答错了,同学会不会笑我”等心理,这时教师应该成为沟通学生心灵的催化剂。
如“行程问题应用题练习课”里有这样的练习: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同学们都懂得先求两辆汽车各行了多少千米,再求两辆汽车行驶路程的和,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1】一辆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55×5=275(千米)另一辆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45×5=2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75+225=500(千米)综合算式:
55×5+45×5=275+225=500(千米)我肯定他们做得对后,并表扬大家都能认真审题。
此时,下面有同学小声说这道题不是这样做的。
我高兴地问他是怎么做的,他站起来大声说,先求出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时间,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2】两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55+45=10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00×5=500(千米)综合算式:
(55+45)×5=100×5=500(千米)。
刚讲完又有同学举手了,我带着几分惊奇的目光激励他大胆讲出来。
他站起来大声回答:
“甲、乙两地的距离除以相遇时间,就等于两辆汽车的速度和。
由此可列出方程,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3】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x÷5=55+45x=100×5x=500”这时,我对学生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并不由用掌声带动其他同学对他的回答给予肯定,他高兴极了。
结束语:
和谐——这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和谐教育需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和谐驾驭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的成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驾驭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