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议书通用模版新版.docx
- 文档编号:10109294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8.64KB
项目建议书通用模版新版.docx
《项目建议书通用模版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建议书通用模版新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建议书通用模版新版
基于组件的集成研发平台
项
目
建
议
书
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
1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1.3项目性质
1.4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依据
1.5项目概况
1.5.1项目建设目标
1.5.2项目建设规模
1.5.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5.4项目建设期
1.5.5项目建设总投资
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描述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包括:
单位的性质、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职能和相关工作。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描述项目实施机构概况,包括:
机构名称、主要职责、项目负责人、主要技术力量等。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项目建设背景和依据
简述有关政策法规、体制改革、社会环境以及政务职能、业务管理、技术手段等方面对项目建设的有关需求。
3.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现状
详细描述现有网络、主机、存储、应用、安全、备份、终端、运维等装备状况,系统能力和应用情况,列出现有的主要软硬件设备清单。
3.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结合项目需求分析,描述现有的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需求、现状、差距和建设内容应尽可能逻辑对应)。
3.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结合需求和现状,以及要实现的政务目标、业务目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阐述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各项建设内容的必要性。
4需求分析
4.1系统需求概况
分析与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政务目标、业务目标、作业目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4.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分析与职能相关的各项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处理量等业务逻辑。
4.3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结合业务逻辑分析和信息数据量分析,分析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对系统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传输能力进行总量分析,提出系统能力的总量指标;结合现状和差距,提出信息系统装备的处理、存储、传输能力的增量指标,分析信息应用系统的功能增量。
5总体建设方案
5.1建设原则和策略
5.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根据前述需求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
政务目标、业务目标、工程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效益目标等;分阶段提出政务目标、业务目标、工程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效益目标等,清晰界定各期目标的边界和演进的内容,并用可考核、可量化的指标对目标进行刻画。
5.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结合项目总体目标和政务信息化现状,提出项目总体建设任务;结合项目分期目标和政务信息化发展状况,提出分期建设内容。
5.4总体设计方案
5.4.1系统整体框架
通过文字和图表等描述政务信息系统整体框架,包括本政务系统内部结构和与外部系统间的联系,并区分出已建系统及功能和新增系统及功能。
5.4.2系统的技术特征
6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6.1功能设计
描写系统各功能模块。
6.2?
标准化体系设计
6.2.1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目标及指导思想
标准化工作是组织、协调项目顺利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本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各类技术标准,就能从技术上、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保证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
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因此,标准体系建设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系统设计和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石。
为了完成本项目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必须本着“统筹规划、面向应用、突出重点、分工协作”的方针,依托现有资源和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坚持自主制定与采用国际标准相结合,加强与示范应用的有机结合,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力度。
6.2.2标准化工作任务
根据本项目的标准化结构,对系统标准化工作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工作任务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进行标准化总体设计
•根据国家、省标准确定环境信息系统标准化目标。
•根据国家、省标准确定环境信息系统标准体系框架。
•建立环境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机制。
•制定环境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
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
•确定工程可用的我国标准。
•研究确定拟采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制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关键性标准。
•适时调整标准体系及重点标准制修订项目。
加强标准贯彻实施
•制定标准贯彻措施,加强贯彻的管理与检查。
•开发相应的标准应用辅助工具。
•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推行试行标准并根据试行情况对标准进行完善。
•建立标准符合性评定机制,确保标准实施的有效性。
•完善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
6.3?
安全体系设计
6.3.1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网络系统设计与运行的全过程。
没有健壮的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是很难保证的。
通过规划安全策略、确定安全机制、明确安全管理原则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准则,合理地协调法律、技术和管理三种因素,实现对系统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达到保障网络设施和系统安全的目标。
6.3.2安全管理机构
软件系统的安全,除有可靠的安全技术设施作保障之外,还必须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制度和赋予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一定的职能及权力,对保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鉴于系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建议安全管理实行“第一把手”责任制,即各级第一把手必须直接负责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能如下:
•负责与信息安全有关的规划、建设、投资、人事、安全政策、资源利用和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决策和实施。
•应根据安全需求建立各自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安全目标。
•根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建立和健全有关的实施细则,并负责贯彻实施。
•负责与各级国家信息安全主管机关、技术保卫机构建立日常工作关系。
•建立和健全本系统的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确定信息安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岗位责任制。
•审议并通过安全规划,年度安全报告,有关安全的宣传、教育、培训计划。
•对已证实的重大的安全违规、违纪事件及泄密事件进行处理。
在安全管理机构下面建立应急响应小组,其主要职能包括:
•建立技术交流机制,加强横向各研究所、分院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协作。
建立与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的业务协作机制,共享网络监控预警情报。
•建立一支应急响应和支援的技术队伍,对应急情况进行支援(包括病毒防治、防止网络入侵、关键数据修复和技术人员重大任务和突发情况下的支援等)。
•建立专门的服务队伍提供各类安全服务。
包括:
威胁与脆弱点分析、安全风险分析、系统安全设计、安全需求分析、系统安全测试和安全保密培训。
6.3.3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本项目系统安全的基础。
各级安全管理机构需要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施,来确保各类人员按照规定的职责行事,做到各行其职,各负其责,避免责任事故发生和防止恶意侵犯。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涉及到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管理制度、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害数据防治管理制度、敏感数据保护制度、安全技术保障制度、安全计划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在系统设计及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制定。
6.3.4安全教育与培训
用户安全教育与培训也是整个系统安全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用户的不断教育和培训,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和技术防范水平,确保本项目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用户的权益。
根据用户的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及培训方式;对于各级系统用户,要建立持证上岗制度等。
7项目管理
7.1项目领导小组
7.2项目工作小组
7.3项目相关人员
7.4运行维护机构
7.5?
人员培训方案
8项目实施进度
提出项目建设期,简述项目实施进程安排,绘制项目实施进度表。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9.2投资估算
9.3?
资金筹措
10项目效益与风险评价
10.1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0.2项目风险与风险对策
11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
11.2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建议书 通用 模版 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