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情最新版.docx
- 文档编号:10107908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52.22KB
深圳市情最新版.docx
《深圳市情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情最新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情最新版
深圳市情(重点加注最新版)
说明:
大考网预测的出题点已以“加粗涂黑”标出。
目录
1.序2
2.深圳概貌2
3.深圳简史4
4.口岸运输5
5.综合实力6
6.经济结构8
7.对外开放9
8.高新科技10
9.现代物流11
10.金融服务12
11.旅游休闲13
12.文化艺术16
13.公共服务19
14.教育科研20
15.体育卫生21
16.市民生活22
17.远景目标23
1.序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是中国南部海岸线上一座美丽的生态园林海滨城市。
深圳充满了阳光和现代化的气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
在短短的27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是一座日益国际化的城市。
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自1980年就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
深圳拥有海陆空口岸17个,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陆路客运口岸和货运口岸。
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这里举行,这是该运动会史上最年轻的举办城市。
深圳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又充满创新时尚的城市。
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但深圳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历史只有27年。
27年间,深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形成了“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移民文化。
深圳拥有约各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约53万人,是中国志愿者最活跃的城市;深圳拥有较高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之一。
2.深圳概貌
深圳是一代伟人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27年建设和发展,从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颇具规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
■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
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
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自然资源
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
全市现有水库24座,总库容5.25亿立方米。
位于市区东部的深圳水库,总库容4000多万立方米,是深圳与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深圳海岸线全长23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海湾港口,通海条件优越。
境内山脉绵延,风景秀丽,最高峰943.7米。
天然旅游资源丰富,东部有大小梅沙、大鹏半岛郊野森林等黄金海岸线风光,西部有红树林、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及海上田园风光等景区。
■行政区划
深圳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在其辖区内。
深圳下辖6个行政区。
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位于经济特区内,宝安区、龙岗区地处经济特区外。
2006年经济特区管理线进入特区人数3.78亿人次;车辆1.10亿辆次。
全市有51个街道办事处、620个居民委员会。
■人口构成
深圳自南宋末年陆续有移民落脚,建市后人口增长迅速。
2006年末常住人口846.4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96.83万人;非户籍人口649.6万人,占比重76.7%。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34人。
深圳人预期平均寿命达76.71岁,超过部分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水平。
深圳有少数民族人口36万多人,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聚齐56个民族成分的大城市。
■移民文化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加之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之都。
近年来,深圳被有关传媒机构和专业调查公司评选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
■语言文字
深圳以普通话为主流地方语言。
多数公共服务机构、专业人士和商界都能用英语提供服务,大多数青少年能讲英语,深圳也不乏才能卓越且受过良好教育及精通双语或三语的专业人才。
全市正在开展“百万市民讲外语活动”,提高公共服务的外语普及率,提高市民的外语交往能力。
■气候情况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风清宜人,降水丰富。
常年平均气温22.4℃,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33.3毫米,日照2120.5小时,适合常年开展旅游。
■城市建设
经过27年的建设发展,深圳市道路、照明、环卫、绿化、排水、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功能趋于完善。
全市建城区面积719.88平方公里。
2006年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40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环境保护
深圳环境保护工作倡导“环境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让市民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
2006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7%。
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98.1%。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2%。
全年达到Ⅰ级和Ⅱ级空气质量天数359天。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总面积399.46平方公里。
为鼓励市民参与环保事业,2004年起深圳设立了“深圳市民环保奖”。
2006-2010五年间,深圳将投资250亿元,全面开展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十大领域内的294项工程项目。
■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
深圳拥有清新优美的城市自然环境。
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森林覆盖率达4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01平方米、442个公园总面积达13,240.40公顷,深圳先后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示范城市”、“保护臭氧层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深圳是“公园之城”。
目前,全市有400多个公园、风景区、森林公园。
到2010年,全市森林公园总数将达到17个,占全市陆地面积的22.03%。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综合指数最高的城市
2005年,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发布《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对中国100个重点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价,生活质量排在第一位的城市是深圳。
■毗邻香港的亚太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深圳市区距香港港岛仅45分钟车程。
深圳将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深圳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目前,在深圳长期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达1.3万人以上,深圳国际味日浓。
这些外国人来自111个国家,主要是外企驻华机构代表、三资企业人员、文教类人员、留学生。
2005年经深圳市口岸入境的外国人共340多万人次。
深圳住房面积中约有5%为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士所拥有。
■深港合作
深港两地山水相连,经济相互依存,有着紧密的历史渊源和天然联系。
长期以来,香港市场上的禽、蛋、鱼、肉、菜以及鲜奶等主要来自深圳。
每年经深圳水库供港的东江水达11亿多立方米;大亚湾核电站输电到香港;港资一直是深圳最主要投资来源,占外商在深实际投资金额的70%以上;深圳多家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近年来,深圳市政府提出了“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的合作理念,深港政府间建立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口岸和跨界基础设施合作不断加强,经贸、科技、教育、金融、旅游等合作不断深化。
2007年4月,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治理三期工程,深圳河流域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的水平。
2007年7月正式建成通车的深港西部通道,将把深港两地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
■受人尊重的文明城市
深圳正在全面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利益。
深圳市民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
深圳通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其中例如“深圳读书月”活动,已经融入每一位深圳市民生活,成为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文化权利的有效载体。
这座城市因为读书而备受世人尊重。
深圳还每年举办“关爱行动”,发动全社会来扶助弱势、困难人群。
深圳的城市文明指数和市民关爱行动指数逐年上升。
深圳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文明城市”之一。
■志愿工作者
深圳包括义工组织在内的慈善组织约200个,各种形式的志愿者约53万人。
成立于1990年的深圳义工联是中国内地最早的义工组织和志愿者队伍。
年龄最小的仅14岁,最大的78岁,平均每天从事16类30多个服务项目。
“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已成为深圳人的时尚。
3.深圳简史
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
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
■地名由来(公元1410年)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
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
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又称鹏城。
■历史沿革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
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
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
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
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
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
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盛产食盐、香料。
至元朝,又以出产珍珠著名。
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
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
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
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
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复名宝安(公元1913年——1979年)
公元1913年(民国三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仍在南头。
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
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
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
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2004年,深圳成为无农村的城市。
4.口岸运输
深圳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也是中国海陆空口岸俱全的城市。
■海陆空口岸
深圳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也是中国海陆空口岸俱全的城市。
已建成通往境外各类口岸17个,经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14个。
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陆路旅检口岸—罗湖口岸,中国最大的陆路货运口岸—深圳湾口岸,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海港—深圳港,中国第四大空港—宝安国际机场空运口岸。
另有皇岗、文锦渡、沙头角、罗湖、福田等陆路口岸;蛇口、妈湾、赤湾、东角头、梅沙、大亚湾核电站专用码头等7个海港口岸。
■深圳海关
从1900年晚清在深圳河边设立关口开始,深圳海关历经百余年沧桑。
作为国家设立在深圳口岸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构,深圳海关业务管辖区域包括深圳市、惠州市的惠阳和惠东地区。
2006年经过一线口岸出入境人数1.53亿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1433.76万辆(艘)次。
采用通道自动核放系统,自动验核1部车辆仅需4-5秒。
■港口航运
深圳港口码头岸线长逾15公里,建成蛇口、盐田等9个商业港区,500吨以上泊位141个,其中万吨以上经营性深水泊位53个。
40多家世界著名集装箱船公司在深圳港开辟近远洋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50多条。
2006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1847万标准箱,增长14%,继续稳居全球第四。
蛇口、福永客运码头均有开往香港机场的船班,全年深圳港旅客吞吐量累计345万人次。
■民用航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全国一级民用机场,已跻身我国四大繁忙空港之列,现已开辟国际、国内航线110多条,国际航线14条。
2006年机场旅客吞吐量18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四,跻身全球100强。
■铁路运输
铁路四通八达,在全国率先开通准高速铁路。
贯穿中国大陆的两条主要铁路干线——京广线和京九线在深圳交汇。
铁路长途运输开行深圳至北京、郑州、合肥、九江、武汉、长沙、岳阳、肇庆、韶关、茂名、河源、梅州、汕头和香港九龙等列车。
■地铁交通
地铁一期工程已于2004年底建成通车。
深圳轨道交通四号线由深港两地合作建设,将于2008年连接香港地铁网络。
根据有关规划,到2010年,深圳市将建成238.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半数市民出行将靠轨道交通网,在网线内到达任一目的地换乘次数均不会超过3次。
■公路运输
深圳公路、高速公路、并高速公路网络贯通珠江三角洲。
全市有汽车客运站44个,注册公路客运企业95家;每日穿梭于广州—深圳间的高速空调大巴达150多辆;每日往返于深圳、香港两地的直通巴士达300车次;全市共有货运车辆近7万辆,总吨位约20万吨。
公路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注册集装箱运输企业83家,集装箱运输车辆2232辆。
■货运客运
2006年深圳空铁货物运输呈现普遍增长的平稳发展态势。
水路、民航货物运输增幅尤为突出,均接近或超过20%。
■公共交通
深圳路网总长2800多公里,其中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400公里,通行高速公路200多公里。
快速道路系统使特区一、二线通行时间缩短至半小时以内,深圳至广州等周边城市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左右。
2006年末全市实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9493辆,其中大巴7305辆,中小巴1883辆,出租汽车10305辆。
5.综合实力
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表明,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第一。
■经济增长
2006年,深圳市国内生产总值达5684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3亿元,增长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2亿元,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亿元,增长16.2%;进出口总额2374亿美元,增长29.9%,其中出口总额1361亿美元,增长34.1%,连续1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经济规模
深圳经济总量相当于国内的一个中等省份,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四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1979年人均GDP仅为606元,到2006年达到8619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财政收入
2006年,深圳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除上划中央收入1130.16亿元外,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历史性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0.88亿元,比上年增加88.5亿元,增长21.46%。
■经济地位
经济特区建立27年来,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外贸出口、海洋运输等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前沿,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的纽带和桥梁,是华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
■物价水平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物价趋稳。
200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7.08元,比上年增长5.0%,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
■要素市场
人才资源
从1985年至2006年,深圳市累计引进海外专家超过27万人次,留学回国人员近万人;全市技能人才队伍已发展到167万人。
深圳已成为人才聚集的重要基地。
商贸流通
2006年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商业批零网点9万多个,从业人员30多万人,零售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1万平方米以上大商场50多家,居广东省之首,形成了东门、华强北两大近100万平方米的商业旺区。
宜家、吉之岛、百安居、塔吉特等世界知名零售集团设立零售分店的同时,把地区性总部、采购中心、配送中心设在深圳。
房地产业
深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土地与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
广东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珠三角地区房地产开发竞争力实证分析》显示,深圳市在珠三角地区房地产业竞争力排名第一。
房地产开发企业约700余家。
担保业
信用担保机构从业人员500余人,33%具研究生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占6.34%,金融专业占24.3%。
会展业
深圳是中国内地著名会展城市。
钟表展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钟表专业展,家具、珠宝首饰等传统产业产品展会日趋规模化、国际化。
总投资25亿元、占地22万平方米、总计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深圳会议展览中心于200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在170余家展览企业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有25家。
中介服务业
CEPA实施以来,以会计服务业、法律服务业、咨询服务业为主的中介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亮点。
2006年,深圳有231家律师事务所、4105名执业律师和253家会计师事务所、3000余名注册会计师。
■产业配套
深圳是中国高新技术成果转让、交易的“窗口”,同时也是全国性的电子、钟表、家具、农产品等多项专利产品的货物集散中心。
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水平高,交通便捷,物流服务完善。
以深圳为中心,3个小时内能采购到品种繁多的电子零配件、五金、化工原料、纺织品、农副产品。
在产品制造出厂后,2小时内能通过深港两地机场口岸发往世界各地。
■自主创新与技术研发
深圳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研究开发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自1992年以来,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46.5%,专利申请量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长。
全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58.9%。
“十一五”期间,深圳市财政研发投入预计100亿,带动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将达1000亿。
■中国名牌产品
深圳实施名牌战略,形成了一批拥有名牌产品的大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
截至2006年,深圳市共有金威啤酒、康佳彩电、长城计算机(服务器)、创维彩电、BELLE皮鞋、富安娜床上用品、泰丰电话、飞亚达手表、依波表等12种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殊荣,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
6.经济结构
深圳基本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适应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
深圳已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航母”、其他优势产业为“护卫舰”的现代工业“航母群”。
2006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4.4%,提高4.6个百分点。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高度发达。
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的现代金融服务业,提供了充足的产业资本供给;以海港和空港为龙头,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海关监管仓等为网络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通了参与国际市场的通道。
■投资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3.67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次产业投资0.33亿元,比上年增长43.7%;第二次产业投资450.19亿元,增长20.9%,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50.19亿元,增长23.1%;第三次产业投资823.15亿元,增长1.8%。
■所有制结构
深圳努力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培养了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
深圳大力发展外商投资经济,支持和规范发展农村集体股份制经济,支持和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特别注重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公有制企业产权主体也趋于多元化。
■都市农业
2004年深圳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后,深圳已没有农村、没有农民,但深圳却致力发展现代化都市农业。
“十一五”期间,深圳拟投资88.2亿元,用于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流通、林业、生态旅游基地和保障体系等六大类39项农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农业。
布吉农批市场
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2平方米,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
有全国30个省、市、区的2000多家企业参与交易,经营品种3000多个,市场销售额连续多年居全国同业榜首,业务范围辐射到华南、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现代工业
工业概况
外向型特征突出的深圳工业,占据经济“大半壁江山”。
2006年国际、国内市场双轮驱动,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总产值实现连续15年快速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2858.12亿元,增长17.3%。
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3%。
工业百强
深圳工业集约化发展步入正轨,重点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2006年深圳工业百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20.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237.5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
支柱工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通信产业、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产业、视听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重点轻工产业和能源产业等七大主导行业。
制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第一大工业行业。
以机械设备行业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工业成为深圳市第二大行业。
行业产品
深圳主要有34个工业行业,上千种工业产品中有3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集装箱占全球38%,硬盘驱动器占全国50%、全球10%,计算机磁头占全球近60%,激光唱头占全球超60%,程控交换机占国内40%多,基因工厂乙肝疫苗占全国51%,钟表占全球45%,黄金饰品全国市场占有量达70%。
传统工业
深圳有1200多个服装品牌。
皮革、黄金珠宝、机械、家具、玩具、印刷、钟表等传统优势工业继续快速增长。
珠宝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 市情 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