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会计基础1.docx
- 文档编号:10104377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51.66KB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会计基础1.docx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会计基础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会计基础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会计基础1
第一章总论
知识导图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提示】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里、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
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而且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践行核算和监督。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
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只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计量结果通常无法直接进行汇总、比较;而货币计量便于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因此,会计需要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1)进行会计核算。
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
(2)实施会计监督。
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施会计目标的手段。
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经典例题
会计以()为主要计量单位。
A.实物B.货币
C.劳动量D.价格
【答案】B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
1.会计的产生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确定着人类其他的一切活动,也是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根本前提。
人们进行生产的目的,都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此人们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数量和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其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比较,考核期经济成果。
会计就是在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与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
我国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刻木计数”和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巴比伦的泥板、古埃及的刻石、伊拉克的算板,都是最原始的经济计算和记录活动,是会计的萌芽。
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会计仅作为“生产智能的附带部分”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付日等记录下来”,并没有形成会计的独立职能。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原始社会末期有了产品剩余,出现社会分工的现象,会计也逐渐从生产智能中分离出来,具有独立的职能。
根据马克思考证,“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已经有了一个农业记账员。
在那里,簿记已经独立为一个公社官员的专职。
”这说明会计已经开始成为一项独立的活动,标志着会计的诞生。
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会计随着商品货币经纪的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2.会计的发展
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西周,就出现了“会计”一词。
《周礼天官》记载:
“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参互、月要、岁会初步具备了现代会计中旬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作用。
西周王朝还建立了专门的会计机构,并设有“司会”一职,专管钱粮赋税,定期对周王朝的收支实行“月计”、“岁会”,并考核王朝大小官吏管理地方的情况和他们经手的财务收支。
秦汉时期,中式簿记方法“入-出
余”的基本结算公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实行单式收付记账法,有了定期的会计账册和会计报表,进一步确立了会计报告制度。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式簿记得到了全面发展和完善,“四柱清册”的出现,是我国会计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所谓“四柱”,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余”、“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四柱”之间的结算关系为:
“旧管+新收
开除+实在”,编制会计报表成为“四柱清册”。
这一方法影响深远,成为中式记账方法建立的理论基础。
(2)近代会计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
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明清时期,我国会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记账、算账、报账和账单式簿记系统,出现了“龙门账”。
“龙门账”将经济业务分为“进”(全部收入)、“缴”(全部支出)、“存”(全部资产)、“该”(全部负债)四大类,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并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相当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成为“和龙门”。
后来还出现了“四脚账”,又称为“天地合”,对每一笔经纪业务即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反映同一业务的来龙去脉。
“龙门账”和“四脚账”都是我国独有的复式记账法,为我国会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只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会计发展也较为缓慢。
近代会计在西方国家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借贷复式记账法的产生。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出版了他的《算数、集合、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其在第三部分“计算与记录详论”中,系统的论述了以威尼斯簿记为主的意大利借贷记账法,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对借贷记账法最早、最系统的论述,成为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近代会计的最终形成。
19世纪,英国进行了产业革命,成为当时工业最发达、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国家。
在英国,由于生产力的迅速提高,首先产生了适应大机器生产需要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这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起了一系列会计内容的变化。
如“折旧”概念应运而生,划分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思想得以确立,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等。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对立关系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由客观、重力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鉴此,公共会计师职业便悄然出现,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得以迅速发展。
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英国爱丁堡会计师公会成立,这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3)现代会计
进入20世纪后,世界经济的中心逐渐转向美国。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使国内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经济发展刺激投资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投机行为和虚假财务报表,“泡沫性”的繁荣在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的推波助澜下,导致了1929
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危机过后,人们痛定思痛,认为不规范的、松散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会计必须加以规范,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制定会计准则。
1939年,美国发布了第一份代表“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有此,会计进入了以准则为规范的新的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一方面,资本进一步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生产经营日益复杂,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卫视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经营者对会计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会计提供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而且要求能够提供与投资经营决策相关的未来信息,由此也给会计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
会计工作日益向管理部门、基层单位和生产技术领域渗透,会计只能逐渐拓展到经营预测和决策,会计分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管理会计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会计的内容,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标志着会计进入了现代会计的发展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在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一般要经历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不同企业,如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及金融业等均有各自资金运动的特点,其中以工业企业最具代表性。
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如图1-1所示。
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为了从事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活动,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购买原材料、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经营管理中必要的开支等,生产出的产品经过销售后,收回的货款还要补偿生产中的垫付资金、产换有关债务、上交有关税金等。
由此可见,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退出三部分。
资金的投入,包括投资者向企业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一般是在企业注册成立时或者注册变更时投入,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包括向金融机构等借入贷款、日常交易中形成的应付款项等,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投入企业的资金以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生产的准备阶段和产品生产阶段。
在生产准备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家工程特定的产品。
发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等,构成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同事,还将发生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
资金的退出,是指资金离开本单位,退出本单位的循环与周转。
资金退出是资金运动的重点,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缴各项税费、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上述资金运动的三个阶段,构成了开放式的运动形式,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运动;没有资金的运用,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费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等;而从理论上讲,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提示】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如签订合同或协议的经济业务事项。
在签订合同或协议时,往往无需进行会计核算,只有当实际履行合同或协议并引进资金运动时,才需要对履行合同或协议这一经纪业务事项如实记录和反应,进行会计核算。
真题回顾
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职工薪酬,这体现的是企业的资金运用过程。
()
【答案】√
经典例题
企业的资金退出包括()
A.偿还各项债务
B.支付职工工资
C.上交各项税费
D.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答案】ACD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成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
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各项资产基本上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和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形成,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这些资产。
为了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情况和业绩,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也需要及时或者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金情况。
因此,会计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2.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会计主要是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向其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是否投资或继续投资、是否发放或收回贷款的决策,有助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出促进经济资源分配公平与合理、市场经济秩序公正和有序的宏观经济决策。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一)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确认是指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程序。
计量是指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
报告是指在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上,将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以财务报表等形式向有关各方报告。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真题回顾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属于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
()
【答案】√
2.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实在经济活动发生前进行的监督,主要是对未来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规政策的规定、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分析判断,以及为未来经济活动制定定额,编制预算等;事中监督是指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并据以纠正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
真实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会计核算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
合法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及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保证各项财务收支符合特定的财务收支计划,实现预算目标。
经典例题
会计的基本职能一般包括()
A.会计计划与会计控制
B.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C.会计核算与会计决策
D.会计预测与会计计划
【答案】B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会计核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并为会计监督提供依据。
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经典例题
下列关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B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C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D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答案】ABC
(二)拓展职能
1.预测经济前景
预测经济前景是指根据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定量或者定性地判断和推测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2.参与经济决策
参与经济决策是指根据会计报告等信息,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3.评价经营业绩
评价经营业绩是指利用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经济效益等经营成果,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
真题回顾
下列有关会计职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B预测经济前景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C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
D评价经营业绩是会计的拓展职能
【答案】ACD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
他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为了审查经纪业务是否真实、合法,保证登记账簿的会计记录正确、完整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必须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经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审核。
只有经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进行核算和实施监督的基础。
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由于会计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核算和经常监督,就必须按照经济内容和管理要求,分别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进行分类登记,以便为经营管理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坐标。
3.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
4.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将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连续、完整地记录和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登记账簿时,要按照账户的核算内容对经济业务进行分别核算,还要按照时间先后,对经济业务进行序时核算,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一定对象归集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借以确定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成本是考核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
通过成本计算,可以全面、具体地核算和监督各个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情况,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通过财产清查,一方面可以查明财产物资和资金的实有数,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各种物资的储存保管情况以及各种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
在清查中如果发现账实不符现象,应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指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定期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各种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主要以账簿记录为依据。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全面、系统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或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种专门方法。
真题回顾
财务会计报告是由企业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编制的。
()
【答案】×
(二)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
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组成。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设。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纪业务。
这一基本假设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②将该主题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会是一个会计主体。
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应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它却是会计主体。
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真题回顾
关于会计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A.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B.划分会计主体使企业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的前提。
C.会计主体等同于法律主体。
D.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答案】ABD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
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否则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三)会计分期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为了及时获得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应当合理地划分会计期间,即进行会计分期。
所谓会计分期,就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成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通常中期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我国的会计年度为公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这一基本假设的主要意义在于: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基础。
经典例题
下列关于会计分期假设的说法,正确的有()
A.会计分期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中后三者称为会计中期
B.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都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C.会计分期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的限定
D.会计分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会计 从业 资格考试 专用 教材 会计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