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县利店镇佳鑫石灰石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docx
- 文档编号:10092727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3.18KB
沐川县利店镇佳鑫石灰石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docx
《沐川县利店镇佳鑫石灰石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沐川县利店镇佳鑫石灰石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沐川县利店镇佳鑫石灰石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
沐川县武圣乡加太建筑用灰岩矿
勘查地质报告
乐山市佰瑞德地质矿产应用研究有限公司
二○一九年二月
沐川县武圣乡加太建筑用灰岩矿
勘查地质报告
委托单位:
沐川县国土资源局
编制单位:
乐山市佰瑞德地质矿产应用研究有限公司
拟编:
王学根
审核:
吴涛
总工程师:
鲁文华
总经理:
代伟
提交时间:
二0一九年二月
正文目录
附图目录
1.沐川县武圣乡加太建筑用灰岩矿开采规划区块范围及地形地质图1:
2000
2.沐川县武圣乡加太建筑用灰岩矿综合地层柱状图1:
1000
3.沐川县武圣乡加太建筑用灰岩矿A-A′.B-B′地质剖面图1:
2000
4.沐川县武圣乡加太建筑用灰岩矿开采规划区块范围资源量估算图1:
2000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目的任务
沐川县作为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已被纳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产业扶贫、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沐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其中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砂石料,尤其是“十三五”规划建设的“仁沐新”高速、“乐凉”高速沐川段需要大量的砂石料,而沐川境内无大的江河流域,其砂石料只能由坚硬的灰岩、白云岩、玄武岩岩体中取得。
根据沐川县“十三五”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筑用灰岩的需求,沐川县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围绕沐川县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基础上增加沐川县武圣乡加太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权设置,该采矿权设置已经批复纳入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沐川县规划的2019年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碎石料,为满足沐川县基础设施对建筑碎石料的需求,沐川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我公司开展矿权设置区建筑用灰岩的勘查地质工作,目的是基本查明区内建筑用灰岩的产出分布特征、基本查明矿权内可供开发利用资源量。
为采矿权公示招、拍挂提供地质依据,其主要任务如下:
1.开展矿权设置区及周边地形地质测量,基本查明微地貌特征、区内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建筑用灰岩产出层位、可采厚度、岩石物理化学性质,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用途,为矿权内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开展矿业权范围及周边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调查,基本查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现状等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等,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3.通过上述工作,采用切合实际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查明采矿权设置范围内符合露采条件可供开发利用资源量及可行性研究,编制矿区勘查地质报告,为矿业权资源量价款评估及招、拍、挂提供依据。
第二节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沐川县武圣乡加太建筑用灰岩矿业权设置区位于沐川县城278°方向,平距14Km,行政区划属沐川县武圣乡草坪村管辖。
矿权设置范围中心位置地理坐标:
东经103°45′05″,北纬28°56′00″。
矿权设置区位于乡村公路旁,由矿山经武圣与沐川至马边公路相接,至沐川县城约40Km,交通较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二、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矿权设置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与小凉山接触带,属中、低山切割地貌区,采矿权设置范围地形为东南高,北西部低,最高海拔1000m,最低海拔700m,相对高差300m,采矿权设置范围为北西—南东山体西边坡,山体边坡为北缓,南陡,矿权设置范围地形为单面坡,地貌地形类型单一。
区内气候属温湿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7℃左右,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零下4℃,区内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300mm左右,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常以大雨、暴雨降落,冬春两季则雾天多,晴天少,通视条件差。
区内霜冻期短,可全年作业。
区内主要水系为大楠沟,水量一般在0.1m3/s,为地表山坡片流水及地下水的泄流沟,该水系由南东向北西迳流,在利店附近汇流于马边河,该冲沟水系属马边河水系。
矿山属汉族居住区,除大楠厂沟有一小型发电站外,无其它工矿企业,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苕类及茶叶,竹木和药材等经济作物,经济较落后,建筑用灰岩的开发,可解决当地富裕劳动力。
第三节采矿权设置基本情况
区内尚无矿业权设置,属空白地区,本次设置建筑用灰岩采矿权是因“乐西”高速公路要途经该区,而区内无砂石路基料产地,为满足高速路所需碎石砂料而设置该采矿权。
该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岩性为灰~浅灰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灰岩,岩石强度较高,是沐川公路建设主要路基料和基础设施建筑主要混凝土骨料用砂石材料。
为此矿权设置建筑用灰岩采矿权主要为满足区内公路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砂石料。
矿权设置区内无农耕地,无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是自然保护区、规划中的旅游景区,全为荒山,因基岩裸露较好,植被发育程度相对较差,属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低地区,区内资源适宜开发利用。
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80西安坐标系
2000大地坐标系
X
Y
X
Y
1
3203535
35378640
3203542.10
35378751.50
2
3203600
35379121
3203607.10
35379232.50
3
3203120
35379200
3203127.10
35379311.50
4
3203090
35379035
3203097.10
35379146.50
面积
0.161Km2
开采深度
+700~+900m
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区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多次开展煤炭普详查工作,提交有《沐川县武圣乡加太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区内邻区佳鑫建筑用灰岩矿和老林村建筑用灰岩矿也多次开展过勘查地质工作,分别提交有《沐川县佳鑫石灰石厂建筑用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沐川县老林村建筑用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采矿权设置范围2017年4月矿业权设置时,乐山市佰瑞德地质矿产应用研究有限公司在区内开展过初步勘查地质工作,提交有《沐川县武圣乡加太建筑用灰岩矿新设采矿权范围论证报告》。
第五节本次勘查工作情况
本次勘查地质工作主要开展了矿权范围及周边1:
2000地形地质测量,1:
2000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剖面测量调查和路线调查控制等工作,通过上述工作基本查明了采矿权范围及周边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及建筑用灰岩产出层位、厚度、矿石物理化学性质及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矿石质量用途。
其地质工作程度基本满足三类矿产勘查技术要求。
本次地质工作共完成如下实物工作量:
1.1:
2000地形地质测量1Km2
2.1:
2000水、工、环调查1Km2
3.矿体露头点观察控制点21个
4.剖面测量1320m
第二章矿山地质
第一节地层
测区地处白马山背斜北翼,地层倾向320°,倾角28—35°,平均倾角29°左右,区内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小塘子组、垮洪洞组、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及第四系,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一、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厚度大于400m
分布测区中南部,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夹薄层状岩屑砂泥岩。
二、三叠系上统垮洪洞组(T3k)厚15~18m
分布于测区北中部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
岩性为深灰色粘土岩夹泥灰岩,底部为一层底砾岩,与雷口坡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三、三叠系上统小塘子组(T3x)厚68~82m
分布于测区北部,岩性为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砂质粘土岩,顶部含局部可采煤层K2,下部含局部可采煤层K1。
四、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分布于测区北边部,仅出露须家河组下部地层,岩性为浅灰色中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深灰色砂质粘土岩,含煤线。
五、第四系(Q4)厚0~10m
分布于冲沟及缓坡地带,前者为冲洪积堆积,岩性为块碎石砂土松散堆积体,后者为残坡积,岩性为含碎石砂土层,表层为腐植土层。
第二节构造
加太建筑用灰岩采矿权范围区位于白马山背斜北翼,地层呈向北西300~340°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28~35°,平均倾角29°,区内未发现断裂通过,地层出露连续,构造属简单类型。
第三节岩浆岩
区内无岩浆岩侵入分布,区域火山喷出岩峨眉山玄武岩也远离矿权设置区。
第四节矿床地质特征
一、矿体产出特征
采矿权设置拟开采的建筑用灰岩为产于二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中上部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互层,岩体呈块层状产出矿体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300~340°,倾角28~35°,平均倾角29°,矿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为斜交,属较稳定的交切组合关系,采矿权设置范围内岩体裸露较好,除地表浮土及风化裂隙发育带因泥质充填较多不可利用外,开采岩体均呈致密块状,均可开采利用。
二、矿石特征
1.矿石矿物成分
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其次为石英(燧石)和少量泥质、铁质和其它微量矿物等。
泥质灰岩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其次为白云石、石英、泥质物和其它微量矿物组分。
2.矿石化学成分
据区内相邻矿山采样分析,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化学成分为CaO25.43~45.31%、MgO12.37~18.42%、SiO21.86~8.53%和微量K2O和Na2O等。
生物碎屑灰岩化学成分为CaO48.65~52.46%、MgO1.15~2.12%、SiO21.98~2.36%、Na2O0.04~0.09%、K2O0.01~0.03%,其质量基本能满足一般水泥用石灰岩质量要求。
3.矿石结构构造及物理性质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以微晶、细晶结构为主,少量砂粒状结构。
矿石构造:
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局部见有方解石脉充填,构成脉状构造和深色、浅色构成的条带状构造。
矿石物理性质:
据相邻佳鑫和老林村建筑用灰岩矿山开采的同一层位、同岩性岩体,经加工形成的碎石料用料单位作物理实验测试:
矿石摩氏硬度3.6~3.8,抗压强度58.2~67.5Mpa,抗剪切度30.89~32.61Mpa,内摩擦角37.4~38.3度,内聚力6.1~6.3Mpa。
综上矿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除少量泥质灰岩夹层外矿石质量只能作为建筑用砂或建筑用碎石料。
从矿石物理性质基本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9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及检测方法》(JOJ52-92)建筑用砂技术要求。
矿山碎石矿主要技术指标符合Ⅰ类建筑用碎石质量标准。
可用于建筑用碎石、建筑用砂和混泥土砂石料等。
第三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一、矿石加工性能
矿山开采的砂石矿矿石具有较高抗压强度,但性脆易破碎,加工建筑用碎石、建筑用砂较易。
矿石加工:
机械破碎一筛分。
属易选、易加工类矿石。
二、矿石规格及应用
由于当地缺乏河道砂卵石资源,故多以石灰岩经破碎分级用于当地建筑行业,主要规格和产品用途见下表。
石灰岩矿石用途及规格
岩石名称
产品规格(cm)
用途(骨料)
石灰岩
碎石
2~4
地面混凝土(路面)
0.5~2
室内豆石地面、预制板材
0.5~1
地面、油路构料
砂
0.5~1(粗)
混凝土
<2(细)
制灰砖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
矿山地表无水体,区内地表水主要为矿权南西部一条小冲沟水系,水系水流量小,冲沟在矿权区段标高为650m,矿权最低开采标高为700m高于冲沟侵蚀基准面50m,平距大于40m,冲沟水对矿权露天平场构不成冲刷影响,矿山地形地貌有利用地表雨水自然排泄,地表雨水对矿山露采冲刷影响也较小。
二、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
矿山属中低山深切割地貌区,区内地形为东部高,西部低,矿权范围内最高海拔为1010m,最低海拔700m,相对高差310m,地形坡角15~40°,地形地貌有利于地表雨水自行排泄,少量降水沿岩石风化裂隙下渗沿岩层节理层面作倾向运动,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冲沟边汇入冲沟,形成地表迳流。
三、含水层特征
按地下水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及水力联系,矿区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雷口坡组岩溶裂隙含水层。
1.松散岩类含水层
主要为残坡积物(Q4),分布于山体缓坡地带及低洼地带,由粘土与风化砖石混杂堆积而成残坡积层等,厚度小,孔隙不发育,为弱含水层。
2.岩溶裂隙含水层
由雷口坡组组成,为一套碳酸盐岩类、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盐溶角砾溶蚀孔洞发育,渗透性能较好,大气降水沿溶蚀孔洞、节理、裂隙面向下渗透较迅速,浅部为透水层,深部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下为岩溶水含水层。
综上所述,矿山露采无地有水患影响,矿山最低潜水面标高650m,矿山最低开采标高700m,地表水、地下水均不构成矿山露采影响,矿权范围露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四、开采后的变化
采矿权范围开采深度标高+700~+900m,调查区内无地下水溢出,地面干噪无水,矿山浅层开采不会造成地下水的疏干影响,对区内地下水循环无影响,地下水循环正常,矿山采区远离地表水体,一般不构成地表水污染影响,矿山未来采矿对区内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属较轻等级。
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
一、工程地质概况
采矿权范围出露地层为雷口坡组块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层状岩层,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为斜交,属较稳定组合关系,矿区除陡崖局部有老崩塌堆积外,地质灾害不发育,矿山设计台阶式开采推进断面边坡角≤70°,采矿终了边坡设计为50°,属基本稳定边坡,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二、工程地质岩组
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根据岩性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结构岩组、白云质灰岩坚固岩组。
1.松散结构软弱岩组
由第四系残坡积物构成,松散未固结,含水潮湿~饱和状态,抗压强度小,为不良工程地质体。
2.半坚固~坚固岩组
由雷口坡组细晶、泥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岩石结构较为完整,抗压强度58.2~67.5Mpa,属半坚固~坚固岩组,为良好的工程地质体。
地表受风化作用及节理、裂隙影响,易破碎,为不良工程地质体。
综上所述,矿区露天开采的建筑用灰岩矿为雷口坡组白云质灰岩属坚硬岩组,而且矿山采区为斜交坡地形,采矿形成的陡斜坡除松动岩块易产生崩塌外,不存在顺层滑坡,矿山设计台阶式从上至下开采,台阶边坡角≤70°,矿山终了边坡设计50°,以保证开采时及采矿后的斜坡稳定,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三、开采后的变化
矿山属生产矿山,开采区内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为斜交,属较稳定组合边坡,据相邻同类型,同开采方式矿山台阶开采推进断面边坡调查,台断面边坡角70°左右均属较稳定,设计矿山终采边坡角50°,并要求采用阶梯形边坡,采矿终了边坡属稳定边坡,矿山开采后的变化,主要为露采区盖层剥离造成的地面植被挖损破坏和微地貌产生变化。
预测一般不会诱发(加剧)不良地质灾害发生。
开采设计单台段终了边坡高度20m,终了单台段平台宽2~3m,终了边坡平台可植树造林进行复绿治理,终了平场可进行复垦治理,提高开采区土地利用价值。
采矿权采矿后的地形地貌易恢复治理,地表植被的破坏影响为短期行为,矿山采矿后仅构成区内小环境发生改变影响,属影响较轻等级。
第三节环境地质条件
一、地震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1.地震
矿山紧邻我国南北向地震带南段东侧,与地震活动性强的龙门山地震带,安宁河地震带毗邻,为其地震波及区。
如近时期的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矿山均有强烈震感。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BG18306-2015附录A和附录B,本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级,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第一组。
为此建议矿山地震设防烈度按7度级以上进行设防。
2.区域地壳稳定性
矿山地处上扬子台坳(Ⅱ级)、峨眉山断拱(Ⅲ级)、马边穹断束(Ⅳ级)构造单元东部,由于受西部高原抬升强烈挤压结果,区内是一个长期隆起的构造单元,新构造运动处于缓慢上升状态,总体上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好。
二、矿山环境地质现状评价
1.地面与斜坡稳定性评价
矿山地处中高山深切割地貌区的山体边坡中部,地势为西部高,南东部低,采矿权内最高海拔900m,最低海拔700m,相对高差200m,坡度一般15~40°,地貌类型属溶蚀剥蚀类型,区内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为斜交,属较稳定的交切坡组合,区内地带风化浮土盖层薄均小于1m,风化裂隙发育带≤10m,但区内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较好,地质灾害不发育,矿山地面与斜坡稳定性属基本稳定级。
2.采矿对区内水资源、水环境影响
矿山设计为露天开采,开采深度标高+900~+700m,落差200m,开采方式为台阶式,本次调查区内无地下水渗出,说明浅层地下水富水性弱,矿山露采不会造成地下水的疏干影响。
矿山盖层剥离浮土均回填于工业场,用于终采后复垦、地面不会有废弃物堆放,对地面环境不会造成大的污染影响,矿山未来采矿活动对区内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属较轻。
3.采矿活动对区内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
矿山未来采区对地表植被造成了较大影响,但采矿权范围无农耕地,也不是规划中的自然保护区,全为灌木林及草坡地,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低,而且采矿后的地形地貌易恢复,对植被的破坏为短期行为。
矿山除开采后小环境改变化及地表植被短期破坏外,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受影响范围较小,影响较轻。
三、矿山环境地质预测评价
1.地面与斜坡稳定性预测评价
矿山范围及周边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为斜交,属斜交单面斜坡地形地貌,属较稳定组合交切构造类型,区内植被发育,水土流失现象弱,山体斜坡处于基本稳定,地质灾害不发育。
矿山设计为台阶式露采,设计终采稳定边坡角为50°,并要求矿山终了边坡采用梯形单台段断面边坡高控制为20m,台面宽2—3m(终了底平面宽大于35m),使终了边坡更趋于稳定,为此矿山采矿后仅产生小范围地貌改变,不会诱发(加剧)区内地质灾害发生,采矿后的边坡属较稳定。
对区内山体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
2.水资源、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采矿权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区内地表水体(金沙江水系)远离采区,开采最低标高高于地表水体50m,地表水对矿山露采不构成影响,矿山露采对区内地下水也不构成疏干影响,评价认为矿山未来采矿对区内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属较轻等级。
3.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矿山为露采,采矿权范围内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均受影响,其影响类型主要为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但矿山露采后形成的北、东两面边坡和相对开阔平场地地形地貌,边坡梯级平台可植树造林进行复绿恢复治理,平场地可进行复垦提高区内土地利用价值。
矿山只要严格按开采设计采矿,并加强区内环境保护,做到边开发边治理就能防止采区土地资源的沙化、荒化影响。
评价认为矿山继续采矿对区内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为短期行为,受损环境易恢复治理。
综上所述,矿山采矿活动对区内山体边坡稳定性、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土石环境构成的影响均较小,采矿活动对区内地质灾害预测无诱发(加剧)影响,矿山资源适宜工程建设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类型。
第五章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本次勘查的建筑用灰岩为沉积型三类矿产,而且采矿权设置范围内雷口坡组中上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均属坚硬岩石,质量均符合建筑用灰岩质量要求。
所勘查控制为矿权内全岩体。
岩体为裸露,区内地形切割已将矿权开采深度标高内岩体进行了直观控制,为此本次勘查工作主要开展了地形地质测量,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调查,岩体露头点测量控制,结合相邻矿山多年开采利用类比相结合,在野外测量收集资料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编制矿权范围地形地质图及其它图件,最终形成本勘查地质报告。
本次勘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如下:
一、勘查类型的确定
矿权勘查的建筑用灰岩矿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中上部的巨厚层状产出岩体,矿体产出形态简单,厚度大,延伸稳定,区域规模大,质量稳定、构造简单。
为此勘查类型确定为Ⅰ类(简单类型)。
本次勘探布置三条剖面进行控制,控制间距110~140m,地质工作程度基本达到详查要求。
二、地形测量及质量评述
采用仪器有南方S82型GPS-RTK1台,大江GL300无人机1架,笔记本电脑1台,对讲机3个。
作业之前进行了仪器校正。
施测时间为2018年12月,测量面积1Km2。
1、测绘标准和技术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全球定位系统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CH/T2009-2010);
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
2、控制测量
1)基础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根据1∶2000地形图测量要求,测量数据经有测量资质的四川天地星通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转换成2000坐标系。
2)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选点时相邻点间至少有一点通视;采用边和点连接的方式。
GPS选点和埋石点均依照《规程》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3)高程控制
①、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②、GPS控制的野外观测采用3台南方S82型双频接收机,其高程标称精度为+/-(10mm+1ppm)。
观测时采用静态定位方式;天线集成体上的气泡必须居中,量取天线高至毫米。
3、地形测量
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点在控制点密度基本满足的情况下,野外进行数据采集时根据测区情况,在测区控制网下加密。
使用GPS-RTK模式做图根控制。
2)地形测图
本测区采用拓普康全站仪野外采集数据及成图软件CASS7.1数字化成图。
①、数据采集
A、采用现场绘制草图或编码成图的方法进行。
B、立尺指挥员跟立尺员一起绘制草图,做到步步到位、站站清。
C、立尺指挥员负责指图根点的加密和碎部点的控制。
D、对采集数据进行检查,删除了错误数据,及时补测错漏数据。
后将数据处理的成果转换成图形文件。
②、基本等高距及高程点间距
1∶2000地形图基本等高距采用10m,地形图上高程点每平方分米5~7点,在地形破碎、地物密集的地区适当予以增加,注记点力求分布均匀。
高程注记0.1m。
测站上,仪器对中误差不大于5mm,照准控制点作为起始方位。
观测另一控制点作为检核。
检核点的平面误差不大于0.1m。
高程校差不大于1/5基本等高距。
4、地形测绘的精度指标
1)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3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1/10基本等高距。
2)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4mm。
3)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临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平地1/3等高距、山地2/3等高距。
4)高程注记点每平方分米注记5~7个,注记至0.01m。
高程注记点注记位置;
5)采用RTK施测,各项改正可直接置入仪器自动完成;6)当等高线的坡向不能判别时,应加绘示坡线;
对地形图的质量,依据国家测绘局1995年发布的《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GH1002-95)及《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进行了野外及室内检查验收。
(5)成果成图资料的检查
成果成图资料实行了三级检查制度,即野外作业组互检、项目组专职检查、院级质检组检查。
检查中,除发现一些小的问题和部份图面处理不合理外,没有发现大的质量问题。
根据评定质量标准(GH1002-95)及(CH1003-95),院级检查评定为良。
1)成果成图质量的检查内容
①、控制测量质检内容
控制测量质检内容主要包括,控制网的图形强度、点位密度、路线布设、位置选择及标石、标志的规格和埋设质量等。
经检查,上述各项均符合规范要求。
②、成图质量质检内容
野外检查:
将所出图件拿到野外巡视核查,没有错误和大遗漏。
采用设站散点检查的方法检查,平面点位中误差:
地形为0.45m<0.50m,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表5.1.5-1中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沐川县 利店镇佳鑫 石灰石 建筑 石料 用灰岩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