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液和溶解度.docx
- 文档编号:10081813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7.60KB
初三化学溶液和溶解度.docx
《初三化学溶液和溶解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溶液和溶解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溶液和溶解度
初三化学溶液和溶解度
1.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4.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了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1.溶液: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①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只能有一种.
②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物质.
③溶液的特征[均一性):
是指各部分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分散微粒
单个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
许多分子集合体
分散物质原状态
固、液、气态
固液
液态
宏观特征
均一、稳定,静置后不沉降,不分层
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固体颗粒下沉
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液体分层
举例
食盐水、糖水、碘酒
泥浆、CO2通人石灰水后的浊液
油和水混合牛奶
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小液满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5.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1)稀、浓溶液的概念中,强调一个“一定”,即“一定量的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强调两个“一定”,即“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
(2)稀、浓溶液只指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还能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是否达到了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3)稀溶液和浓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但这两组溶液中不存在相互转化的问题.
(4)不同溶质的浓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不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种溶质在温度一定时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有的浓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有的稀溶液却不能继续溶解溶质.
6.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2)标准:
在100g溶剂里.
(3)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比较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的表示方法,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4)单位:
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
(5)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关键词“某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是并用、同时存在的,只有四个关键词都体现出来了,溶解度概念和应用才是有意义的.
7.溶解性和固体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溶解度(S)
大于10g
大于1g
小于1g
小于0.01g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情况:
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如KN0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不大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小如Ca(OH)2
9.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0.溶解度计算公式:
自我测试
请完成以下试卷以检测自己目前的水平,系统会根据测试结果引导你进入相应的解题区。
(共有以下三个解题区:
基础题、应用题、提高题)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点击页面左侧的链接直接进入相应解题区。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窗体底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质一定是固体,溶剂一定是水
D.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一定是相同的
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A.很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任何其它物质的溶液
3.要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A.加压降温
B.加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减压升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所含该溶质的量一定是该条件下的最大值
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温度一定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对于任何固体物质来说,用加热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浓溶液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酒精滴人水中振荡后的液体 B.面粉加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
C.豆油滴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 D.豆油滴人汽油中振荡后的液体
E.澄清的石灰水 F.澄清的石灰水中通人CO2
G.蒸馏水 H.酒精
解析:
均一、稳定的混和物是溶液,液体里悬浮着固体小颗粒的是悬浊液.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小液滴的是乳浊液.蒸馏水、酒精它们都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所以它们都不是溶液.
答案:
溶液(A、D、E).
2.一杯食盐溶液,它的( ).
A. 各部分一样咸 B.上部分比下部分咸
C.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D.中间部分比上、下部分咸
解析:
溶液的均一性是指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当外界条件不改变时(指溶剂不蒸发,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液中不会有溶质析出,即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
A
3.下列化学反应后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
A.C02通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溶于水
C.镁带投入足量稀H2SO4收集H2后的剩余物D.把KClO3和Mn02加热制02后的剩余物溶于水
解析:
A组,当把CO2通入石灰水后,C02与石灰水中的Ca(OH)2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CaCO3,因此全看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此时形成的不是溶液应是悬浊液.B组中C充分燃烧生成C02,CO2溶于水有一部分可生成碳酸,也有一部分溶在水中,因此可形成溶液.C组,镁与稀H2S04不共存,反应后生成MgSO4和H2,收集完H2后所得物质是MgSO4和剩余的H2S04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溶液.D组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是KCl和Mn02的混合物,其中KCl可溶于水而Mn02不溶于水.因此把这一混合物溶于水后充分振荡可得悬浊液.
答案:
B、C
1.将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解析:
对于大多数的物质来说,在一定量的水里,温度越高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也就越高.
答案:
①加溶质NaCl ②蒸发掉溶剂水 ③降低温度等三种方法.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2)向ag2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bg氯化钠晶体,则溶液的质量变为ag+bg( ).
(3)条件改变,饱和溶液可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解析:
浓溶液、稀溶液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两对不同的概念,对于某些浓容液,它可能还可继续溶解原溶质,故它仍然是不饱和的.对于某些稀溶液,它已经不能再继续溶解原溶质了,故它已是饱和溶液,如:
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很稀,所以第一题是正确的.往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固体不再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不变,仍是ag.对于大多数的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条件改变,如加溶剂、升温,它们会变成不炮和溶液.
答案:
对 错 对
3.25℃时50g水最多溶解5gA;60℃时100g水最多溶解10gB,则比较A、B溶解度的大小为( )。
A.无法判断 B.A=B C.A
A>B
解析:
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前提条件是温度要相同.本题温度不同,无法比较.
答案:
A
1.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质 C.增加溶剂, D.增大压强
解析:
只要温度一定,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就是固定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受压强影响,增加溶剂量只能影响溶质所能溶解的质量,与溶解度无关.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答案:
A
2.右图表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2)t1℃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g,升温到t2℃时,无晶体析出的是______,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物质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升高时有晶体析出的是C物质.
答案:
(1)B>C>A
(2) A,B 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硝酸钾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量不变时,不能再溶解氯化钠
(B)硝酸钾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或加水后,仍然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一定要浓
解析: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所形成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对其它溶质(如氯化钠)不一定是饱和溶液,A错;当温度升高或加水时,原来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B错;对于C,可用反例法分析;有些难溶或微溶物质,例如氢氧化钙,其饱和溶液却是很稀的,有些易溶物质的浓溶液,例如氯化钠的浓溶液,在温度和溶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仍是不饱和溶液,所以C错。
同一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氯化钠的量已达到最大限度,所以比不饱和时的溶液要浓,D正确。
答案:
D
一、选择题:
(把选项填在括号内的横线上)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
A.久盐酸B.少量的粉笔灰加入水中
C.少量的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D.少量锌粉溶于稀硫酸中
2.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B.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后都可以成为不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不能再继续溶解,则此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不一定都是浓溶液
3.已知20℃时,100克氯化钾溶液经加热蒸干水分,得到氯化钾晶体15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15克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克D.无法计算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
4.固体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
A.一定温度时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溶质的克数
B.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溶质的克数
C.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溶质的克数
D.对应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
二、填空:
5.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人浓盐酸 B.碘酒 C.硫酸锌溶液
D.0.9%的生理盐水E.75%的酒精
F.2g甲和8g乙的两种液体形成的溶液
6.右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这两条曲线相交于B点.
(1)对硝酸钾来说,A点表示的意义是
.
(2)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克冷却到22℃(2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6克),则有
克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3)对硝酸钾来说,C点的意义是
.如果要使C点所代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甲:
;乙:
;丙:
;
(4)B点表示的意义是
;当温度低于2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
;当温度高于2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
.
(5)将2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34克蒸发掉克水,再冷却到22℃,可析出
克晶体.
(6)将22℃的硝酸钾饱和溶液34克加热,使温度升高到50℃,需加入
克硝酸钾晶体,才能使溶液又变成饱和溶液.(5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6克)
7.把20℃时34克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后得食盐晶体9克,根据这个事实,将下列在左栏中有关溶解度的错误表述跟右栏中的错误原因用直线连起来.
错误表述 错误原因
A.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9克. ①未注明温度.
℃时食盐是36克. ②缺少单位.
C.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③溶解度数值有错.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度. ④单位错了.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⑤未注明“溶解度”字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溶液 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