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
- 文档编号:10075135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60
- 大小:65.68KB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
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
“何面目归见父老!
”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①夔(kuí)州:
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
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
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
指洞庭湖。
⑤逋赋:
拖欠赋税。
⑥阙(què):
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
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
不答复。
⑨诏宽:
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
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
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
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
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
2.选择: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
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
④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
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
青文胜情绪激昂的样子,来到宫门外呈上给皇帝的奏章,为百姓请命,再三上书,(皇帝)都不答复。
青文胜叹息说:
“我用什么脸面回去见父老乡亲们啊!
”又一次准备了奏章,敲击登闻鼓来上诉,于是在鼓下上吊自尽。
皇帝听闻(这件事)后十分惊讶,同情他为了百姓而牺牲了自己,下令宽贷龙阳赋税二万四千多石。
乡里人建立了祠堂来祭奠青文胜。
【参考答案】1.①做官②靠近③准备④同情⑤县⑥祭2.①(A)②(B)3.①每年遭遇水灾;②死者接连不断;③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④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
“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
“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
“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
”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布帛:
泛指织物。
②衣裘:
裘,皮衣。
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戮:
侮辱。
[文化常识]“棺椁”及其他。
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
“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
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
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
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无以_________②对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
2.翻译:
①齐桓公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禁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名之则利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
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
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
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
“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
“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可以带来名声,就是可以获得利益。
”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
“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
”没过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就止住了。
【参考答案】1.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4.非名之则利之也。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ɡài]汲[jí],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
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
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等到)2.国人道之(说、讲 )3.不若无闻也(不如)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得到、获得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找到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能够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以讹传讹的危害。
>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③之曰:
“与若芧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
“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①狙(jū)公:
养猴子的老头。
狙,猴子。
②口:
口粮。
③诳(kuáng):
欺骗。
④芧(xù):
橡树的果实。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损其家口损:
减少
B.充狙之欲充:
满足
C.俄而匮焉匮:
缺乏
》
D.与若芧若:
好像
2.狙公是怎样使“众狙皆伏而喜”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3.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从中得到了启示,请从不同的角度概括。
(至少两个角度)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懂得他的心意。
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需要。
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
“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猕猴们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像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了。
?
2.原来早晨三颗芧晚上四颗芧,后来早晨四颗芧,晚上三颗芧。
总量没有变,只是调换了一下早晚的量。
3.狙公:
做事情要善于利用心理,要懂得变通。
猕猴:
告诫我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或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实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
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
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
“子过矣!
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日:
“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
“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
“是盖有激者⑧也。
”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商於(wù)子:
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
同“猪”。
③轭(è):
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
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淖(nào):
烂泥。
⑥服田:
驾牲口耕田。
⑦牧:
统治、管理。
⑧有激者:
(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
[文言知识]说“以”。
“以”既可作动词用,也可作介词、连词用。
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上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
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
上文“必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也作动词用。
又,上文“无犊以耕”中的“以”,作连词用;又,“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词用,解为“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犊_________②尤__________③过__________
④应_________⑤几_________⑥顾_________⑦盖_________
2.翻译:
①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悯而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
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
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
“你错啦!
耕地应当用牛,以牛得力气之大能够(耕)其土块,蹄子的坚硬(有力)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
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
宁毋先生日:
“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
“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
“是盖有激者⑧也。
”
宁毋子先生说:
“《诗经》不是有云(说)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
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
“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
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
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毋宁先生回头对弟子说:
“这个人应该是(对现实)有激愤的(那种)人。
”
【参考答案】1.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⑦大概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6: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
(1)求良猫。
厌
(2)以腥膏[ɡào](3),眠以毡罽[jì](4)。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乐均《耳食录》)
【注释】
(1)[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2)[厌]饱食。
(3)[腥膏]鱼和肥肉。
(4)[毡罽(jì)]毡子和毯子。
【阅读训练】
~
1、“鼠以故益暴”中有两个加点词,请分别选择解释正确的义项。
(1)“故”的正确解释是(A)
A.原因B.故意C.故事D.过去
(2)“益”的正确解释是(D)
A.增加B.益处C.得益D.更加
2、翻译。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
—
3、猫不捕鼠的原因是:
(饱食鱼肉,生活安逸,无需自己捕食了。
)
15.某人说“世无良猫”,从中可知某人是个:
不能物尽其才(用不好人才)的人,从中我们可以获知的人生之理是:
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7: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zǔ]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注:
俎豆:
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
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舍近墓(靠近)
(2)遂迁居市旁(于是)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孟母三迁》
3、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4、翻译句子: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
!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孟母教子有方,懂得环境对人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8:
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①诞僻:
怪僻。
②搦(nuò):
握。
③科头:
不戴帽子。
④拂然:
甩动(袖子)的样子。
"
[文言知识]说“致”a“致”是个多义词。
一、指“送”。
上文“人所致金钱随手尽”,意为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面致”即当面送上。
二、指“表达”。
“致意”、“致谢”中的“致”即是。
今人写信,末了常有“此致敬礼”,意为以此表达我的敬意。
三、指“招引”。
如“致百鸟至”,意为招来数百只鸟。
四、指“尽”。
成语“专心致志”中的“致”即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藉②索③虽④既⑤施
2.翻译:
①好游于酒②周其乏③一龌龊显者
3.上文“笔墨”是指
【译文】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
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
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
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
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
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
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
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
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
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
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
【参考答案】1.①依靠②讨取③即使④已经⑤给2.①喜欢跟酒打交道;②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③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
3.字画。
.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9:
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从于桓[huán]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rǎng]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
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
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
挖。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通“返”,返回)
2.迷惑失道( 道路 )3.遂得水( 找到 )
@
二、翻译。
1.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
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0: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
(选自《渭南文集》)
【注】①椟(dú):
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
(dí)相见。
③间:
偶尔。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2)未尝不与书俱()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句子“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中“笑”的含义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陆游的书房是“书巢”(用文中语句回答)
…
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A.酷爱读书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D.乐观幽默
译文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无非都是书。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叹息,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变化,也都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容人也笑着说:
“它确实像鸟窝啊!
”
1.
(1)看
(2)一起
~
3.
(1)自嘲。
(2)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稿枝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1:
苏东坡北归
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
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
“宜为谁”曰:
“苏尚书③。
”翁曰:
“是苏子瞻欤”曰:
“是也。
”乃前揖坡曰:
“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
”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
“鹤骨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D东坡:
苏东坡,即苏轼。
曾贬官至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带)。
②庾岭:
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
③苏尚书:
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
④鹤骨霜髯(rán)心已灰:
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用法。
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号(别号)等。
在社会交际中,一般称对方的字或号,以表示尊敬。
如上文“是苏子瞻欤”,意为这是苏子瞻吗苏轼,字子瞻。
那翁称苏轼为“苏子瞻”,是表示敬意,也可问“是苏东坡欤”,而绝不能说“是苏轼欤”,因为当时苏轼就在旁边,直呼对方的姓与名,乃是不尊敬,不礼貌。
而他自己称自己,则只能说名,如“吾乃苏轼也”,而绝不能说“吾乃苏子瞻也”。
`
[思考与练习]1.解释:
①从②揖③题
2.翻译:
①少憩村店②官为谁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④是天佑善人也3.理解:
“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
【参考译文】苏东坡被调回,到了庾岭这个地方,在一个野外的小里休息一下。
有个老者问东坡的随行人员:
这个人大概是谁啊回答:
是尚书苏东坡啊。
老者说:
难道就是苏子瞻吗回答说是啊。
于是就上前给东坡拜会说:
我听说有人想尽办法来害您,今天您得以调回,是上天保佑好人啊。
东坡听了含笑而谢。
并且在小店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夹道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参考答案】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
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2:
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
“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
答曰:
“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
[注释]①范文正公:
即范仲淹。
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
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
传记。
④歌词:
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
惊讶的样子。
⑥握手:
拱手。
⑦溥(pǔ):
大。
⑧凝:
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
严子陵。
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
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
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
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守②泱泱③已④易⑤盛⑥扣⑦颔首
2.翻译: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必将名世③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
4.理解:
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译文】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
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
(李泰伯)说:
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参考答案】1.①做郡太守②水浩大的样子③停④改换⑤大⑥问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3: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
(1),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
(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
吴王曰:
“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
(1)[吴王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小升初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练习 50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