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国语课本全文.docx
- 文档编号:10065310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85
- 大小:123.86KB
开明国语课本全文.docx
《开明国语课本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明国语课本全文.docx(1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明国语课本全文
开明国语课本
普通文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生活故事
父母之恩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
有疾,
则为延医诊治。
及年稍长,又使入学。
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
乎?
《女子国文教科书(初小)》第四册第二十四课,(清)戴克敦等编纂,
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至二年订正版
记叙文
记叙文普通文
路遇先生
余儿行路中,遇先生。
鞠躬行礼,正立路旁。
先生有命,儿敬听
之。
先生有问,又敬答之。
俟先生去,然后行。
人皆称为知礼。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四册第七课,(清)庄俞、沈颐编纂,
高凤谦、张元济校,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至五年版
自 立
凡物莫不有死。
草、木、鸟、兽、昆虫,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
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
虽有迟速,相去曾几何时?
唯
人亦然。
方其生时,劳之以所为,淫之以所好,汩之以所思。
其经营不
已,若无复有尽期者。
及其气散而死,则然不能肉其白骨,与草木、鸟
兽、昆虫之变灭何异乎?
君子知之,故不以形体之有无为生死,而以志气之消长为生死。
吾
今日形体无恙而志气已竭,斯为死矣。
吾志气配乎道义,发乎文章,且
与天地同流,而奚有于形体乎?
固简策所载古圣贤人,虽死已久矣,而
其辉光常如日星之烂然,盖其人至今存也。
然则死而不死,亦在人之自
为之而已。
士宜何如自立哉?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高小)》第二册第四课,(清)樊炳清、庄俞编辑,
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年至九年版
蜗牛之教训
童子自校归,默默然若有所思,母怪而问之。
童子曰:
“今日习算,
我答数未合,同学皆笑我,号我为钝人;我思此钝人之名,胡独加诸我
者?
”母曰:
“钝何害!
汝不见墙上之蜗牛乎?
其行甚迟,而奋进不已,
卒造乎其极。
汝苟以蜗牛为法,则勤必有功,虽钝何害!
”童子闻言,
遂勤学。
无何,童子学大进。
每试,辄冠其曹。
向之号为钝人者怪之。
童子
曰:
“此蜗牛之所教也。
蜗牛缘壁行,虽纡缓而行不止;吾见而感之,因
力学不倦,遂得有今日。
使非蜗牛,吾无以致此。
”
《新法国文教科书(高小)》第二册第二十二课,庄适等编辑,
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广益子的笔记——燕和竹的谈话
我的书房外面,有几竿竹;读书疲倦了,常走出去散散步。
有一天,正
在散步的时候,忽然听得竹枝上有呢喃的声音;抬头一看,见一只燕子站在
竹枝上,仿佛笑着和竹说:
“竹兄,你夏天不能避太阳,冬天不能避霜雪。
试
看我秋凉就去,春暖就来,按着时令,换栖息的地方,何等自由自在呢?
”
竹好像也回答道:
“我有忍耐的性质,所以不避极热的太阳,和极冷的
霜雪;并且当草木凋零的时候,我仍旧是枝叶扶疏,和那松柏一样茂盛。
燕
兄,你看我何等自由自在呢?
”
我听了这些话,心中想了一会儿,说道:
“有理!
有理!
燕有燕的习性,
竹有竹的特质,他们都是能够适应环境的。
”便把他们问答的话,用笔记了
下来。
《新教育教科书国文读本(高小)》第一册第四课,
任熔等编辑,中华书局1921年版
中华职业学校工场记
上海有个中华职业学校,校里附设各种工场,学生半天上课,半天做
工,在那里实行“工读主义”。
这职业学校,有四个工场:
第一是铁工,第
二是木工,其次是珐琅和钮扣工。
铁工场,有煤油引擎一座,全场机器都靠它来发动;那出品的精良,制
作的迅速,自然要胜过单靠手工的好几倍了。
木工场做的是西式家具,价廉
物美,颇受社会欢迎。
珐琅工,在本国却是一种首创的艺术。
钮扣出品种类
很多,也是他们校里的新工业。
他们的营业很发达,出品的销路极广。
据说在民国九年的时候,铁工场
定做的货,有两千四百多件,价值达三万元;钮扣,木器和珐琅的定货也很
多,都有应接不暇的样子。
那些学生,在工作的时候,个个着了工服,尽心竭力的作工,好像不
觉得有什么劳苦,实在使人非常钦佩。
我国从前的读书人,自己看得身份很
高,不屑做农工商那些职业。
后来学校里的学生也不免受了这种影响。
等到
记叙文普通文
卒业之后,往往谋不到适当的生活;因此社会上便又添了些失业的人。
现在看到职业学校的情形,知道我们国里的职业教育,渐渐有人注意,
将来大有振兴的希望,这要算可喜的一回事了!
《新教育教科书国文读本(高小)》第三册第十二课,
朱麟等编辑,中华书局1921年版
我何尝……
同学聚于谈话室。
张生言曰:
“苏生有二过失:
一为善怒,一为作事
仓卒。
”尔时苏生适从门外过,闻之,怒甚,疾趋入室,披张生颊。
同
学皆怪苏生。
苏生曰:
“彼谓我善怒,而又作事仓卒。
‘我何尝’善怒?
‘我何尝’作事仓卒?
彼诬我耳!
”同学皆曰:
“尔今者如何?
非善怒
耶?
非仓卒耶?
尔胡不自思!
”苏生默然。
若苏生者,其同学非之,吾人亦莫不非之,以其闻过而不自悔改
也。
然吾人必当返省:
吾尝闻朋友道吾之过失,吾对之果如何耶?
毋若
苏生谓“我何尝……”!
《新撰国文教科书(高小)》第一册第五课,
缪天绶编辑,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街头音乐师
(一)
维也纳京城里,有一位街头音乐师。
白发满头,衣衫褴褛,下身
安着一个木脚,在街头奏着四弦提琴,一步一跛的走过来。
那音乐师的
“义犬”,替他可怜的主人,衔了一顶旧帽子,向着行人,等他们投
钱。
原来那天是祭日,可看的东西很多,谁愿意听这老调的音乐呢?
到了“日薄西山”,来看热闹的人,也渐渐儿回去了。
帽子里面却
还一文钱没有。
那老人望着西下的夕阳,叹了几口气;也没有奏琴的气
力了。
只得向旁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下,用两手撑着额角,掉下泪来。
有
一位文士站在树的后面,瞧见了这种情形,就连忙走到老人面前说道:
“请将提琴借我玩一会儿。
”说了,就接着那琴随手奏起来。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街头音乐师
(二)
文士拿了琴弓,只向弦上一挨,那优美的声音,就应弦而起。
恍若云中
仙乐一般,十分动听。
那老人听得呆了,只管向着提琴和那文士的手,不转
睛的看。
心想:
“为什么这提琴,有这样好的声音呢?
”游人从四面围拢来
听,顷刻筑成了一个人山。
那文士奏出的音调,沉重时,大家都觉得要被他
卷向海底里去。
正在这样想,那琴忽然变着轻快的调子,大家又觉得恍被春
霞引着,悠悠闲闲的飞山过岭去了。
那一种变化无穷的妙曲,一刻儿令人听
得心醉,好像到了百花盛开的时候,见了阳春烟景;一刻儿又令人恍若到了
秋天木叶枯落的时候,悲伤寂寞,几乎掉下泪来。
一时大家都被那琴声,将
神魂夺去。
觉得除了这妙曲以外,什么事物都不闻不见了。
一会儿,那文士
把手停着不奏,大家就抓钱向那义犬衔着的帽子里面投去。
也有铜钱,也有
金钱、银钱,如下雨一般的投着。
一刻儿,那帽子盛满了。
老人收拾了帽内
的钱,自己又把空帽子伸出去一回。
一刻儿,钱又盛满了。
于是那文士就动手奏奥大利的国歌,听的几千个人,都脱了帽子,互相
唱和。
奏完国歌之后,那文士把提琴还给老人,将眼睛对老人打一个招呼,
向人缝中一钻,不知去向了。
那时候太阳早已没了,灯火的光,在街上这里
一点、那里一点的闪闪烁烁。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那位文士究竟姓什名谁,只
同声赞叹道:
“那奏的声调,真是神曲……”原来这人,是法国的提琴名家,
叫亚历山大·布歇。
《基本教科书国语》第一册第十八课、第十九课,戴洪恒编写,
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年版
可怜的黄莺
慧生的舅父,送慧生一枝气枪。
他常常练习射击,到后来,百发百中,
庭前的树叶子,任意指定那一片,都能打中。
一天早上,他背了枪,出去游玩。
走到山上,足力有点乏了,便坐在树
橛子上歇息,手里玩弄着气枪。
他偶然注目到草地上,见许多黄色白色的小花,错综开着,吐出芬芳
记叙文普通文
的幽香,引得蝴蝶和蜜蜂,在四周飞舞。
再抬起头来望望,见远处村落
中,古朴的茅屋,洁白的粉墙,点缀得像图画一般。
又仰起头来看看,
只见树上有一只黄莺,从这枝飞到那枝,宛转歌唱。
他技痒了,擎起枪来,对准黄莺打去。
“砰”的一声,打个正着,
黄莺翻落在地上。
“哈!
打得巧呀!
”他欢呼一声,好像得了胜利一般,满脸高兴,
飞跑到树下。
但是当他拾起那黄莺时,得意的脸上,忽然带了愁容。
那可怜的黄莺,头低垂了,翅膀塌下了。
胸前一道殷红的伤口,流
出点点的血,渍在羽毛上。
一只能飞能唱活泼泼的小鸟,不能再飞,不
能再唱了!
他想:
“要是我不打他,他现在还在绿荫中,唱快乐的歌吧!
还在树
枝上,翩翩跳舞吧!
他也许有爸爸妈妈,在家里等他回去吧!
”他手里
托着那可怜的黄莺,眼里流泪了。
他又想:
“这小鸟在绿荫中唱歌,在树枝上跳舞,正和我在山上游
玩一样。
假使有一个人,这时无故拿了枪来打我,我愿意吗?
我不难受
吗?
那么,我为什么要打他呢?
”他手里托着那可怜的黄莺,低着头,
深深忏悔了。
他没精打采,回到家里,找了一个小盒子,把那可怜的黄莺,放在
里边,埋在园中柳树下。
下半天,他就把那枝气枪,送还舅父,说道:
“这枝枪,使我做残
忍的事,我不要了。
我更希望从今以后,世界上永远没有枪炮这一类东
西!
”
《新中华国语读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课,朱文叔编,
新国民图书社民国二十一年版
基础是在下层的
从前有个姓王的人,他承受祖上遗产,很有钱。
一天,他到朋友家里去。
那朋友姓李,住的是一所三层楼房,造得
堂皇富丽,轩敞疏朗。
他走上第三层楼,推窗四望,只见近邻的亭台楼
阁,都俯伏在他的脚下;远处的山水景物,也一览无余,尽入目中。
他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羡慕极了,心里想到:
“我的钱,比他多,可是住的房屋,只有二层,太简陋
了。
我何不也起造这样的一所楼房,装装场面呢?
”
他回到家里,立刻叫一个木匠来,问道:
“三层楼房,像李家那样的,你
会造吗?
”
木匠说:
“那就是我造的。
”
他说:
“好极了,给我照样造一所。
”
木匠先量好地,打好图样,然后筑阴沟,搭引架,打桩,砌墙,照着程
序,一层一层,从下面造上去。
他看见了,忙对木匠说:
“不对。
你先从第三层造起;造好了,再造下面
的两层。
”
木匠诧异道:
“先生,那不能。
只有从下面造上去,没有从上面造下来
的。
”
他摇摇头说:
“你太笨了!
从上面造下来,和从下面造上去,不是一样
吗?
怎说不能呢?
”
木匠说:
“先生,你要知道,基础是在下
层的。
”
《新中华国语读本》第二册第一课,朱文叔编,
新国民图书社民国二十一年版
和聋子讲话
一个老农夫在麦田里工作。
小学生走过
来,站定了看。
老农夫对他一笑。
小学生见
那老农夫笑容满面,很是和气,就问他说:
“您今年高寿?
”老农夫说:
“刀豆?
田里种
的是麦子,不是刀豆啊!
”小学生说:
“我问您今年几岁。
”老农夫说:
“米
贵?
米自然比麦子贵些。
”小学生摇头说:
“不是。
我问您多少年纪。
”老农
夫说:
“不错,这是我自己的田地。
”小学生很急地说:
“您是聋子吗?
”老
农夫笑着说:
“天冷了,哪儿还有虫子呢!
”小学生大声说:
“我说聋子,不
是说虫子。
”老农夫说:
“喔!
冻死。
有许多虫的子还伏在草根里,等下了
记叙文普通文
雪,才会冻死呢。
”
小学生不再问了,一面走,一面说:
“您听不清楚,算了罢。
”老农
夫说:
“噢,再见。
你叫我孙老伯,但是我并不姓孙啊。
”
《国语新读本》第五册第十九课,吴研因编辑,
世界书局1933年版
知难行易
(1)略一动手
今天我和马立群到儿童图书馆去看书,书上有一个故事这样说:
有一个主人,住在天津。
他家里的
自来水管子坏了,就自己动手修理;修理
了四天,自己还是修理不好。
到了第五
天,他叫自来水厂里的工匠来修理。
工匠
略一动手,自来水管子立刻修理好了。
那个主人问工匠说:
“你的修理费,
要多少钱?
”
工匠说:
“我的修理费,要十元零四
角。
”
那个主人说:
“你只略一动手,怎么
要这许多钱?
而且要的钱,为什么又不是
十元的整数,却有四角的零数呢?
”
工匠说:
“十元的整数,是我的知识钱,四角的零数,是我的手工
钱。
如果你嫌太贵,我可以情让手工钱,只要一笔知识钱,你说好不
好?
”
那个主人想了一会说:
“值得,值得!
你的一笔知识钱固然要照
付,就是手工钱也不必情让了。
”他这样说着,就付给工匠十元零四角
的修理费。
(2)知识钱
我和马立群看完这个故事,不知道什么叫“知识钱”,便去请问
周老师。
10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周老师说:
“这是说一件事,做起来很容
易,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却很难。
自来水谁都
会用,只要把水龙头一转,水便流出来了。
可是自来水管子的构造,用的人都不知道。
工匠因为知道自来水管子的构造,所以他才
会修理。
那个主人看见工匠略一动手便修理
好了,起初觉得他不值钱,后来想了一想,
才知道这个工匠要是不明白自来水管子的构
造,那能修理呢?
觉得这工匠的知识,是很
值钱的。
不但修理自来水管子是这样,我们日常
做的事,也是这样。
我们日常做的事,只会做,不会懂得其中的道理的,正
多着呢!
这就是‘知难行易’。
”
(3)为什么要吃饭
我和马立群对周老师说:
“你说的‘知难行易’,我们还不大明白。
请老
师举个例子给我们听。
”
周老师说:
“譬如吃饭这件事,吃起来非常容易;就是才生下来的小孩也
会吃奶,可是有多少人会懂得这里边的道理呢?
现在,我问你俩,人为什么
要吃饭?
”
马立群说:
“人不吃饭,就要饿死了。
”
周老师说:
“为什么人不吃饭,就要饿死呢?
”
马立群说:
“不知道。
”我也说:
“不知道。
”
周老师说:
“你俩不知道吃饭的道理,可是你俩天天都会吃饭,这便是
‘不知也能行’的意思。
这样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做
起来很容易,懂得其中的道理却很难!
”
我问周老师:
“那么,你知道人不吃饭,就要饿死的道理么?
”
周老师说:
“我有一个比喻,人好像是一个火车。
我们要想火车跑得快,
必须把煤和水上足。
火车所以能够前进,便是因为他吃了煤和水,发生了一
种活动的力量。
11
记叙文普通文
“再比喻说,人又好像是一盏煤油
灯,我们知道煤油灯没有油,是燃不着
的。
我们要想煤油灯能发光,一定要上煤
油给他喝。
“火车要吃煤和水,煤油灯要喝煤
油,这正像人要吃饭一样。
火车若没有煤
和水就不会走;煤油灯若没有煤油,就燃
不着;人若没有了吃的喝的,也就不能活
了。
”
(4)衣食住行
周老师讲过吃饭的道理,又教我们
唱下面四首歌:
(一)缝衣
人要穿了,叫手赶快把衣缝好,衣
怎样缝?
手不知道,便去请教大脑。
大
脑教手:
拿着针,穿了线,把衣缝好。
(二)烧饭
人要吃饭了,叫手赶快把饭烧好。
饭怎样烧?
手不知道,便去请教大脑。
大脑教手:
拿着柴,燃了火,把饭烧
好。
(三)造屋
人要住屋了,叫手赶快把屋造好。
屋怎样造?
手不知道,便去请教大脑。
大脑教手:
拿着斧,砍了树,把屋造
好。
12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四)筑路
人要走路了,叫手赶快把路筑好。
路
怎样筑?
手不知道,便去请教大脑。
大脑教
手:
拿着钯,平了土,把路筑好。
《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北部国语》第五册第四课,
陈鹤琴、陈剑恒主编,儿童书局1934年版
找小黑
(1)小黑失迷了
昨天放学,回到家里,弟弟忽然对我说:
“从前天下了那场大雨以后,我
们的小黑就不见了!
”
我对弟弟说:
“小黑和东邻家的小白,非常要好,他俩常在一块儿玩耍。
弟弟!
你可到东邻家去找找看。
”
弟弟说:
“我去找过了,小黑不在那里!
”
这时,我有点着急,就和弟弟走出门外,到处去找。
每到一处,我们便
高声地叫:
“小黑!
小黑!
……”但是这样地一面叫一面找,找了许多处,终
于没有找到。
于是我们没精打采地回家来。
我们刚回到家,看见小白站在东邻家的墙上喵喵地叫。
以前,小白和小
黑在一块儿玩的时候,我们无论是叫小白,或是叫小黑,他俩总是很快地跑
到我们面前来;就是捉他们,他们也不躲藏。
可是今天我们叫小白,小白无
论怎样也不过来,只是站在东邻家的墙上,喵喵地叫。
失迷了小黑,不但我们不高兴,小白似乎也很难过哩!
(2)写一张广告
弟弟找不到小黑,很着急地对我说:
“在近处找不到小黑,我们走到远处
去找他罢!
”
13
记叙文普通文
我给弟弟这样一说,忽然想起一个法子来,就对弟弟说:
“到远处
去找,脚是走不遍的;还不如用手写一张广告,登在报上。
看到小黑的
人,见了我们的广告,他一定会把小黑送还我们。
”
弟弟听了我的话,很欢喜地说:
“这个法子好极了!
我们就拟一张广
告的稿子罢!
”弟弟说了,就先拟了一张广告的稿子给我看,问我行不
行。
我接过来一看,那广告的稿子,像下面这样写着:
找 小 猫
前天下了一场大雨,我家失迷了一只小猫,名叫小黑,全身是
黑色的,只尾巴尖上有些白毛。
如果有人看到他,请费神把他送到
我们这里来,我们是非常感激的!
李季秋、李季冬同启
六月十四日
我看完弟弟拟的广告稿子,就对弟弟说:
“弟弟!
你拟的广告稿子
很好,可是我们的住址,没有写在广告上,叫看到小黑的人,往哪里送
呢?
”
弟弟知道不写住址是不行的,连忙把“请费神把他送到我们这里
来”一句删去,改写:
“请费神把他送到太和庄清平里十八号”。
我说:
“这样行了,可送到报馆里去登了。
”
(3)送一个小飞机
今天,广告在报纸上已经登出了,还没有人送小黑来,我和弟弟很
是挂念。
正在挂念时,忽听见有敲门声。
我和弟弟跑到门边,开门一看。
呵!
没有比这再快活的了!
一位十二三岁的小朋友,抱着小黑,笑嘻
嘻地站在我家门口。
弟弟赶快接过小黑来,我赶快把那位小朋友让到
客堂里。
我问那位小朋友:
“你叫什么名字?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这只小猫?
”
他说:
“我叫萧慈。
大前天,下了一场大雨,那时我在姑姑家。
等雨
停止了,我从姑姑家走回家去。
走到太和庄的西头,看见这只小猫,给
大雨淋得走也不会走了,在那里叫得很可怜。
那时,我不知道这只小猫
14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是谁家的,恐怕他受冻挨饿,就把它抱回家去。
今天,我看到你们的广告,
才知道这只小猫是你们的,所以把它送来。
”
我们非常感激萧慈,就把我们心爱的玩具——小飞机,送给他。
他一再
推辞,不肯接受。
可是我们再三再四地送他,非让他接受不行。
他弄得没法
推辞,就说了一声“谢谢”,把小飞机接受了。
《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北部国语》第六册第十一课,
陈鹤琴、陈剑恒主编,儿童书局1934年版
棉 衣
先生说:
“冬天快到了,你们的母亲,都忙着替你们做棉衣了。
母亲做
棉衣的辛苦,你们知道么?
这里有一篇《慈母手中线》的小说,还有《游子
吟》和《缝衣曲》两首诗歌,你们读了,不免要流下泪来呢!
”
(1)慈母手中线(赵景源)
“咦!
今年的天气怎么冷得这样早?
……”希明的母亲坐在窗前,正
替希明缝衣,自言自语着。
已经是秋深了,窗外的枫叶由绿色变为淡红色,经了霜转成血红色。
在一阵阵的西北风里,一片片的红叶便离别了树枝;飘,飘,飘,飘到
地上。
许多落叶在地上被风吹着,发出一种怪寂寞而凄凉的声音,——
“沙,沙,沙!
”
希明是个独养儿子,母亲当然特别疼爱他。
天气冷了,母亲最关心的
一件事,就是早些把棉衣缝好,免得孩儿冻坏了身体。
一针,一针,希明的母亲用心地缝。
缝好了衣袖,再缝领。
生怕缝的
线不牢,把线缝得特别地密。
“明儿今晚放学回来,看见新衣,一定喜欢得很!
”希明的母亲把快
缝成的衣服细细地看了一看,脸上露出一个微笑,心里他似乎滋润了一
下。
一阵锐利的西北风吹来,夹着几片落叶的沙沙声,突然使希明的母
亲,呆呆地想起了自己幼小时候的事情。
这已是三十多年前了,希明的母亲还是个女孩子。
那时候女人不大题
15
记叙文普通文
名字的,希明的母亲是第三个,是最小
的一个,所以称做三女女。
一年的秋季,三女女的母亲替三女
女做棉衣,戴着老光眼镜,一针一针地
缝。
辛辛苦苦缝了几天,缝好了,以为
三女女一定很高兴。
那知三女女嫌长厌
短,坚不肯穿;他母亲竭力劝他,他仍
旧不肯,却把新棉衣扔在地上,大哭大
叫。
他母亲就很伤心的说了这几句话:
“三女女,我的乖乖,快快起来穿
罢!
妈妈年纪老了,将来你再要妈妈缝
衣,也不能够了!
”三女女依旧不肯,哭个不住。
他母亲也哭了。
……
希明的母亲正想到这里,听得钟声连敲四下,猛然想起希明快放学
回家,连忙一针一针地缝。
缝了几针,深深地责备自己那时候不该违
拗,使母亲伤心。
“唉!
母亲已去世十几年了!
现在再到那儿去看母亲呢?
现在那里还
有母亲替我缝衣呢!
”希明的母亲自言自语,不觉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
希明的母亲看看时钟已快四点半,加紧把希明的衣服缝好。
“呀!
”的一声,希明背着书包,推进门来了。
“乖乖,今天刮了风,身上冷麽?
——赶快来把新棉衣穿穿看。
”
母亲很关心地向希明说。
“妈妈,你做的衣服,不是过长便是过短……”希明走到他妈妈身
前,看了新的棉衣,涨红着脸说。
“好乖乖,妈妈为你缝了几天,已经辛苦得很。
将来妈妈年老了,
或者死了,你到那里去请妈妈缝衣?
……”他伤心地说着,眼泪落在希
明的新衣上了。
希明看了他母亲落泪,自己的眼睛里也落下如珠般的泪;就伏在他
母亲的膝盖上,呜呜咽咽地哭了。
一阵阵的西北风,从窗外吹进来,还夹着一二片落叶。
16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2)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缝衣曲(姜元琴)
一针一针又一针,
窗前灯下,
母亲一人,
那管天冷,夜深,
那管眼花头昏,
只怕冻坏孩儿身。
缕缕细线,
条条粉痕,
记着!
母亲的苦心!
《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中部国语》第七册第八课,陈鹤琴编,
上海儿童书局民国二十三年版
一个试验
王先生讲起孙中山先生的“知难行
易”学说,同学们都不很明白。
还有人说:
“知比行难,我们不相信。
”
王先生说:
“做个试验来证明一下,你
们总可相信了。
”他拿了一面小国旗,升
到旗杆顶上。
叫大家设法拿他下来;但手
不准碰到缚旗的绳和旗杆。
大家望着杆顶的国旗,静静地思索。
但是许久许久,谁都想不出方法来,大家
都摇摇头,说道:
“手不准碰到旗杆和绳,
17
记叙文普通文
怎么拿得下来呢?
这实在是很难的。
”
最后,陆爱华忽然跑去拿一把剪刀来,把绳剪断,国旗便掉下来
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嚷着说:
“这是很容易的啊!
”
于是王先生笑着说:
“知道了方法再去做,本来是很容易的。
可是做
的以前,要想方法,却很难很难。
否则,为什么大家想了许久,还只有
陆爱华一个人想到呢?
现在你们相信知难行易的学说了吗?
”
“相信了!
相信了!
”大家很高兴地回答。
《大众教科书国语》第六册第十四课,
中国教科书研究会,撰稿者廉行,戴渭清校订,大众书局1935年版
小姑娘
有一个小姑娘,只喜欢玩耍,不喜欢做事。
有一天,妈妈对她说:
“你应该做些事。
”
小姑娘说:
“妈妈,让我玩玩罢。
”
妈妈说:
“好,我来带你出去玩。
”
妈妈带着小姑娘,走出大门,看见地上有许多蚂蚁。
小姑娘说:
“蚂蚁真快活!
一天到晚,爬来爬去,不做什么事。
”
妈妈说:
“蚂蚁也做事的,他们爬来
爬去,正在找吃的东西。
”
妈妈带着小姑娘,走进花园,看见
许多蜜蜂。
小姑娘说:
“蜜蜂真快活!
一天到
晚,飞来飞去,不做什么事。
”
妈妈说:
“蜜蜂也做事的,他们要采
花汁做蜜。
”
妈妈带着小姑娘,走到小河边,听
见青蛙叫,各各各各。
小姑娘说:
“青蛙真快活!
常常唱
歌,不做什么事。
”
妈妈说:
“青蛙也做事的,他替我们吃掉害虫。
”
18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妈妈带着小姑娘,走到田边,看到一条蚯蚓钻到泥里去。
小姑娘说:
“蚯蚓真快活!
钻在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明 国语 课本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