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0061692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6.86KB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
创造就在身边
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几种学生易学的创造方法,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创造技法训练,提高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方法入门的教育
教学过程:
暧身操
出示问题:
一位小朋友手上有许多纸张,他想把这些纸装订成册,却没有订书机。
你能用什么办法帮助他?
办法越多越好。
学生讨论,交流。
听故事,说一说学校开设毛笔字课程后,有一些同学怕墨汁弄得到处都是,特意把墨汁瓶盖拧紧,可这么一拧紧,却坏了事。
时间一久,墨汁把盖子粘上,盖子就打不开了,如果一定要把盖子打开,不是把手弄脏,就是把墨汁洒在课桌上,所以打开墨汁瓶盖成了一件令大家头疼的事。
有位同学灵机一动,提出一个建议:
给瓶子盖加上一顶“小帽子”,或者加一对“小耳朵”。
一下就解决了大家的苦恼。
同学们都高兴地称他为“小小发明家”。
说一说:
这个小发明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七嘴八舌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创造的事例或者创造的想法,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找出你熟悉的例子,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例:
过去打开食品的塑料包装袋要用剪刀剪,后来就包装袋边缘弄了一个小缺口,就可以直接撕开,方便多了。
1.让学生想想,然后填在书本P2上面。
2.学生讨论.交流善于发现请模仿下列物品改进的情况,找一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电视:
黑白电视——彩色电视——画中画电视():
————():
————():
————金点子
发明创造常常从发现事物的缺点开始。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用品入手,想一想它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应该怎么样改进。
请把你在生活中萌发的创造性想法或者创造的事例记录下来。
学生填写全班交流自我测试请对下面的问题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1.你是否解决过难题?
2.你是否编过笑话?
3.你是否编过谜语?
4.你是否创作过绘画或卡通?
5.你是否创作过歌曲或曾有过创作歌曲的想法?
6.你是否编过故事?
7.你是否制订过游戏规则或改变过游戏的规则?
8.你是否在食物中加过大部分人不用的特殊调料?
9.你是否曾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具而用别的东西干活?
10.你是否自己制造过乐器或曾有过这种想法?
学生自我测试,全班交流师小结:
如果你回答“是”的多,祝贺你,你很有创造潜力,放开手脚干吧!
如果你回答“否”的多,也没关系,你就试着编个笑话,或画幅卡通,你看,你不是已经在创造了吗?
送你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
创造需要勤动脑
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几种学生易学的创造方法,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创造技法训练,提高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方法入门的教育
暖身操
一个玻璃杯中放着一粒乒乓球,在不能直接用手拿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方法取出乒乓球?
让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小故事大道理13岁的雷霆是湖北省沙市第二中学的学生。
有一天,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卷笔刀,可是,才用半个月,刀口就钝了。
雷霆琢磨:
要是有个双刃卷笔刀,刀口再用钝了,再翻过来用另一面,该有多好呀!
后来,雷霆听说上海有个工人叔叔把单面锯条改成双面锯条,雷霆受此启发设计了一种双刃笔刀,并且改进了卷笔刀的外壳。
他把设计图寄给了上海长城卷笔刀厂,经过鉴定,被认为是一项有意义的设计。
1.说一说,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启迪园从多方面思考一个事物,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1.加一加:
在一件东西上加上别的东西,如把橡皮安在铅笔杆上。
类似的有:
2.变一变:
改变物体的形状.颜色.声音等,如汽车上喇叭改用音乐。
类似的有:
3.扩一扩:
把一件东西(功能等)放在.扩展,如电视屏幕原先的几英寸扩大到现在的几十英寸。
类似的有:
4.缩一缩:
把一件东西压缩.缩小,如手机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的“掌中宝”。
类似的有:
试一试 方法 例子减一减:
把一件物品减去些元素,会有怎样的结果?
改一改:
在使用一件东西时,还存在哪些不便?
有解决的方法吗?
联一联:
把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吗?
代一代:
有什么东西能代替另一些东西?
搬一搬:
将这些东西搬到别的地方,还能有别的用处吗?
反一反:
把一件物品的上下.左右.前后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奇思妙想请运用上面的10种方法,想一想,如何使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产生新的变化?
送你一句话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爱因斯坦
大胆创新发奇想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创新概念,、
教学难点:
创造的多视角理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关于创造
创造的多视角理解
创造一词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那么到底什么是创造呢?
从词义本身来看:
创即是破坏或开始的意思。
造即是构造和成为的意思。
创造一般指在破坏或突破旧事物的前提下,重新构造并产生新事物的一种活动。
在不同视角下对于创造有不同的认识,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有以下两种观点:
1. 活动结果说:
创造既是活动过程又是活动结果。
2.组合说:
创造是观念或经验的新组合。
综合对于创造的理解:
创造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
简而言之,创造看字面意思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了。
这明显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行为。
因此,创造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有意识的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行为。
创造归根结底是指人为适应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变化,破除原有事物的不适应成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主体与客观现实各种发展变化的新因素,产生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事物的活动。
下面让我们看两个关于创造的例子,以便更好理解创造:
1.青霉素的发现
2.贝尔和他的电话(幻灯片)
3.
(二)创造的特征
对于创造的基本概念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我们从它的概念中不难发现创造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1.适应性和创造性 2.新颖性和独特性
3.有个人或社会的价值(从刚才的例子中进行解读它的特征)
人类创造活动的类型
人类创造活动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广义的创造,是指在个人历史上前所未有,与个人的其他活动产品相比较具有独特性,并对个人有价值。
另一种是指狭义的创造,这种创造专指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任何地方与任何其他产品相比都与众不同,并对社会有价值。
注:
学生的创造一般指广义的创造
对于创新我们介绍到这里,后面我们会讲到有关创造力的知识
三)有关创新
我想大家对于创新这个词更加熟悉吧,什么是创新呢?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指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注:
创造 革新 发现的认识都属于创新 真正的创新,成功的创新,一定是和开放后的“流出”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必须造成信息的流出。
为了方便理解,让我们看这样两个例子:
1.叩诊法诞生
2.一孔值万金(幻灯片)
拓展:
提到创新,我们大家都觉得我们应该能够创新,那么怎么做呢?
介绍一下如何创新的方法和做法
1.好奇
1.好奇——创新意识的萌芽 黑格尔说过:
“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
”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
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
那就是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
2.兴趣
2.兴趣——创新思维的营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
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
3.质疑——创新行为的举措
质疑——发现教学,是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
质疑的指导思想是:
“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的闸门。
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
20世纪中期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用培养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知识兴趣。
有一位物理老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一小支蜡烛,并在蜡烛的底部粘上一个硬币,放在半碗水里,蜡烛刚好露出水面一小段,然后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会儿,逐渐接近水面。
当蜡烛烧到水里时便“熄灭”了,过了一会又突然燃起来了;一会儿又“熄灭”了,再过一会儿又燃起来了,这样连续了三次,他就问同学为什么?
最终蜡烛真的熄灭了,他又问学生为什么?
他让学生们相互质疑、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是与氧气有关。
这一实验让学生从悬念中获得了知识,使其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4.探索
4.探索——创新学习的方法
创新性学习方法——探索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式学习法。
就是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
2.模仿学习法。
就是指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进行模仿性学习,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
换句话说就是从“学会”到“会学”。
3.探源索隐学习法。
学生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握知识的整个体系,探源索隐学习法对于激发自己提出问题大有益处。
4.创新性阅读法。
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从而能超越作者和读物,产生出创新思考获取新答案的阅读方法。
5.创新性课堂学习法。
通过老师的传授和指导,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形成一定的能力。
同时,学习也可以通过预习中对新知的自学和探求,以便上课时进入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大胆“插嘴”,从而获得课堂学习高效率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求知识的能力,发挥学习中的创新精神,我常让学生讲解英语课文中的某一段或整篇阅读材料。
实践证明,学生在准备时会很认真地阅读材料和分析课文,把其中的重点找出来,然后一一理解后再给同学们讲解。
讲解时他(她)会取老师之精华,方法往往很新颖独创、风趣幽默,常常收到出乎寻常、令人满意的效果。
说说心里话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到有烦恼时,不要把它藏起来,应该把它说出来,让大家来帮忙。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说说心里的烦恼事,从中到别人的帮助使自己快乐起来。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说说心里的烦恼事,从中得到帮助。
活动过程暖身操出示表格。
以下这些事,你愿意和谁说?
用“√”表示。
父母好朋友心理老师 老师同学熟人
完全公开高兴的事气愤的事难过的事害怕的事
1.学生独立做选择题。
2.小组交流,看看你的选择与其他同学有没有区别。
特别的我(课本P8)在盾开徽章空格1处,画一些能够体现自己最近一次优秀表现的东西。
在空格2处,写出你身上还不太为别人知道的小秘密。
在空格3处,画一个符号,代表你情绪不好时最喜欢做的事情。
在空格4处,填上一些你最拿手的事情。
在空格5处,写上你喜欢的一句话。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你的徽章所代表的意义。
你的烦恼我的来听1.2-4人一组,轮流扮演“烦恼病人”,讲述自己的烦恼;别的同学扮演“解烦医生”,讨论应该如何对待我解决这些烦恼。
3.评一评:
谁的“药方”最有效?
让我来帮你
1.准备一些纸条,每张纸条写一个“怎么办”,如:
被同学误会了,怎么办?
家长做错事,我指出来,他不但不改正,还骂我,怎么办?
等等。
2.把纸条放入心形果实中,每个果实只能放一张。
3.把心形果实系到教室里悬挂的彩带上,同学们随意摘取果实,解答问题。
解答得有道理,可以得到一份友情贺卡。
送你一句话当你有烦恼时,不要把它藏起来,而要把它说出来,让大家来帮你。
说说心里话(第2课时)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活动过程暖身操播放歌曲《最近比较烦》说说,听到这道歌的心情如何?
唱歌对我们的情绪有什么影响?
扔掉烦恼
1.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烦心事,请在小卡片上写上你的烦心事,并把它扔进“怨气桶”里,然后说说扔掉心事后的心情。
2.2~4人一组,从“怨气桶”中取出一些小卡片,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别人解决烦恼,消除怨气。
消除坏情绪当遭遇坏情绪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课本P12)
1.学生填写。
2.大家一起讨论,把好的方法收集起来。
快乐舞台
1.小组同学围成一圈,做“击鼓传花“游戏。
鼓停花落在谁手上,就请他站在圈中央,讲一件自己最近遇到的不愉快的事,大家尽量想办法逗他笑起来。
依次进行。
2.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小天使“。
你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快乐小天使”有什么样的特征吗?
并把它填在课本P13的空白处。
送你一句话烦恼来了,不要躲,要想个办法赶跑它;快乐来了,要珍惜,要想方设法留住它。
情绪红绿灯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教学过程暖身操
1.玩游戏:
反玩“剪刀.石头.布”(规则:
不用手,而是用脚玩。
两脚前后出算“剪刀”,跳起来落下算“石头”,两脚分开算“布”。
2.说一说:
玩这个游戏,你感觉怎么样?
高兴吗?
我的“红绿灯”当处在以下的情境中,你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请为良好的情绪反应开绿灯。
(生打开课本P14,填写)红灯绿灯
1.早晨起来,天气变得潮湿.阴冷了。
2.虽然妈妈做的早饭很好吃,但上学要迟到了,再吃早饭似乎来不及了。
3.早自习时朗读受到表扬。
4.老师公布考试成绩,并说要开家长会了。
5.下课和好朋友一起玩。
6.放学迟了。
7.作业按时完成,父母允许自己看半小时电视。
情境表演《谁控制我们的情绪》(课本P15)
1.议一议,对同一朵花,他们为何会产生如此不同的情绪?
2.这两种态度哪一种是好的.积极的?
为什么?
3.如果遇到以下情况,你会怎么想?
(1)英语成绩下降了10分。
想法A:
想法B:
(2)别人不在时,你把教室打扫干净,老师却表扬了别的同学。
想法A:
想法B:
(3)上课时你积极举手,但老师却总不叫你想法A:
想法B:
(4)上街买课外书,可不小心钱丢了。
想法A:
想法B:
(5)班主任不了解情况,错误地批评你。
想法A:
想法B:
换种想法心眼亮不开心的事情绪脸谱想法我遇到我感到我当时这么想现在我这么想我遇到我感到我当时这么想现在我这么想我遇到我感到我当时这么想现在我这么想我遇到我感到我当时这么想现在我这么想交流与分享和同学交流,给好的想法开绿灯。
送你一句话不是别人使我们快乐,不是别人使我们生气,是“我们自己”使我们快乐.悲伤和生气。
“想法”是左右情绪反应的关键。
分享让我们更快乐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认知目标
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情感目标
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行为目标
实际参与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教学难点:
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糖果、树叶、叶贴画、调查表、课件。
2、学生准备:
一两件自己最喜爱的物品、课前做好调查并完成调查表。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1、猜谜:
马上曲(打一词)
2、快乐星评比。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为营造快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做铺垫。
)
一、唱歌激情,引言揭题
1、播放《幸福拍手歌》,师生共享。
2、引言揭题,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用快乐的歌声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初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
二、展开活动,分享快乐
(一)物质分享的快乐
活动一:
我们班的“分享日”,分享活动,享受物的分享快乐。
1、分享活动建议:
a.你可以向别人介绍你的心爱之物,也可以把你的心爱之物借给同学。
b.你可以与小组内的同学分享,也可以到其它组和其它同学分享。
c.欣赏别人的物品请用心爱护。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3.交流感受:
在刚才的分享活动中,你们A觉得快乐吗?
为什么这么快乐呀?
(设计意图:
在快乐轻松的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分享的快乐。
)
4.总结归纳:
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5.体验升华:
将糖果奖给刚刚与人分享最多,给更多人带来快乐的同学,让他说说打算如何处理糖果。
(设计意图:
体验分享,深化理解“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的意思)
活动二:
我们共分享,回归生活,体验肋人的快乐。
1、生活小故事。
情境表演,感受分享就是献出关爱。
(设计意图:
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让学生情境表演,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而分享就是献出关爱,帮助别人会让自己觉得快乐。
)
2.调查报告。
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道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能力。
)
3活动拓展:
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
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
这时,小刚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刚该怎么办?
情境ABC:
小刚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小刚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小刚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么样的办法帮助别人会更好?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道德智慧,用最好的办法帮助别人,更好地与人分享,获得更多的快乐。
)
(二)智慧分享的快乐
活动一:
大家的智慧多又多,感受合作的快乐
1、叶贴画的游戏规则:
思想碰碰车:
a.先把自己的构思在小组内交流。
b.派一代表去别组学习,了解别组的做法
c.小组商量,选择最佳言方案
大家一起动手:
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2.学生小组活动,老师指导。
3.交流汇报:
游戏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4、总结提升: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设计意图:
各小组自定一个主题,用树叶创作叶贴画,做完后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谈做的过程中的感受,使学生意识到彼此在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
)
活动二:
故事与思考,深化对分享的理解。
小品表演:
盲人打手电筒
(设计意图:
用生动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领会每一个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的分享,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
)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总结收获。
师生共享诗歌《我是你的快乐》。
2、作业延伸:
a.向在场老师赠送作品,让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
b.课后,充实班级的“快乐分享百宝箱”,希望同学们有快乐投进去,每月与伙伴们分享一次。
(设计意图:
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待于日常生活的训练和巩固,将学习的触角引至广阔生活课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并转化为行为规范。
)
美与丑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和丑,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美和丑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和丑,提高学生的素质。
活动过程暖身操每两位同学一组,用“请”字互相说几句话,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说一说:
你觉得这样说话是不是显得很有礼貌,也很美?
明镜台下面这些行为,你认为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
美的在括号里打“√”。
(课本P18)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回忆录1.我平时见过的美的行为:
2.我平时见过的丑的行为:
学生填写后全班交流。
七嘴八舌美的语言有:
美的行为有:
美的外表应该是:
美的心灵是: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展示台请向同学展示你美的语言.行为.外表和心灵。
我经常使用的美的语言有:
我曾有过的美的行为有:
我每天都穿得整整齐齐的。
我富有同情心:
送你一首诗。
《美是什么》(课本P21)
不一样的美
活动设计意图:
正确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许多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而影响其情绪和人际关系.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并不断完善自己.
活动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每个人的独特性,体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会促进自己更好地成长.
2, 通过活动指导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完善自己.
活动准备
1,不同边框的图画纸若干(学生用)
2,彩色笔,铅笔盒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心手相连
(一)分组: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带有不同边框的图画纸进教室,在相应的桌子旁坐好,进行分组.
(二)热身:
1,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手与同学的手进行比较.
2,活动中启发学生思考:
发现了什么
(教师自己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活动.)
3,学生会发现:
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即使最好的朋友大家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所独有的.
4,教师示范:
将自己的手形在纸上勾画出.
5,引导学生把自己这份不同用画手形的方式展示.
二,活动一:
我写我心
教师导语:
这只手就好像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把自己的优点,特长和兴趣爱好介绍给别人.
(一)教师示范自我介绍
实物投影出示教师的自我介绍:
我性格内向,兴趣广泛,喜欢看书,听音乐和旅游,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心理健康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