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docx
- 文档编号:1005677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4.72KB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docx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
1.陈旭麓说:
“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性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
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上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答案】A
【解析】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那个割据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故选A;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故排除B;内阁制代替丞相制是中国古代官制的变化,排除C;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变革,排除D。
故选A。
点睛:
郡县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打击了地方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曾小华在《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中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绥,掌副丞相。
有两丞,秩(官员俸禄)千石……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文中的“御史大夫”和“监御史”
A.前者是中央监察官,后者是地方监察官
B.两者相互监督和奉制,确保君主专制
C.两者相互配合,使监察制度行之有效
D.监督执政,从源头上杜绝腐败
【答案】A
3.北宋仁宗时一改前代食盐政府专卖的做法,创立了“盐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都被运之劳”。
此做法
A.强化了“重农抑商”改策
B.打破了“重农抑商”政策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盐业市场的稳定
【答案】C
【解析】“盐钞法”体现出的是北宋盐业不再专卖的内容。
从“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都被运之劳”可以看出,这一政策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体现出北宋商业适应性,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这明显是对商业的一种发展;B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依旧存在;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盐业市场的影响,无法得出这一点。
点睛:
解答本题我们不能对“重农抑商”政策妄下论断。
“重农抑商”政策一直都存在着,只不过历朝历代都有着自己对商业的态度。
我们不能得出“打破”、“消失”这样的结论,只能说这一时期商业有所发展。
4.长期以来,中国古代“以士为尊,农工商卑”。
而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的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
A.儒商成为商人主体
B.社会观念发生转变
C.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D.取士制度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从材料“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以及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可以看出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士为尊,农工商卑”。
故答案为B项。
材料不能反映儒商成为商人主体,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商人和经商行为看法的改变,不能说明社会上拜金追利风气盛行,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5.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
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能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
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
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答案】D
【解析】棉纺织业、制针业的衰落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因为这些产业在西方已经相当发达。
而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在世界市场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体现出适合国际市场需求,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工业的内容;B选项错误,品质优良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的棉纺织业也做工优良,但是依然没有得到发展;C选项错误,清政府的态度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关键是时代的大趋势。
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记载:
“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可见,作者想强调的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导致社会动荡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要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D.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答案】C
【解析】从“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可以得出作者认为虽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但是人们的民主意识依旧匮乏,所以他主张要提升国民意识,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中华民国建立在形式上中国是统一的,并没有带来社会动荡;B选项错误,作者认为辛亥革命“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新的政治面貌”。
D选项说法不准确,作者认为在政治上共和体制已经足够了,他想革新的是人民,而不是国家。
点睛:
本题C、D选项容易引起争论,D选项错误之处就在革新的内容上。
我们要注意到材料中强调革新的内容是人民的思想而不是国家。
国家已经经过辛亥革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人民的意识并没有被唤醒。
7.“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
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防线不中。
”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B.抗战初期敌后战场的作战情况
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D.敌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答案】A
【解析】“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体现出中国抗日战争的顽强,“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防线不中”体现出的是淞沪会战,这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内容,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排除B选项。
材料涉及到淞沪会战,因此还没有到相持阶段,故排除C选项。
D选项错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依旧是正面战场。
8.任世江在《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中说: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
……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反映的是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农民获得了士地经营自主权
C.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答案】B
【解析】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可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是受到了土地的趋势,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使用权,自负盈亏,这样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包产到户依旧是载土地公有制下;C选项错误,这与商品经济无关;D选项错误,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不是针对农业土地问题。
9.史学家韦尔斯指出:
“这种先把市民权扩展到一些易于控制的城市,继而又扩展到全国的做法,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特别的方式。
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总是征服者被自己所征服的民族同化的情况,作为征服者的罗马人同化了被自己征服的民族,“这表明
A.罗马法的实质是市民权
B.万民法是市民权的扩展
C.罗马法的拓展捍卫了罗马文明的延续
D.罗马的武力征服属于法律征服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伴随着征服,罗马法相应扩展,从而保证了被征服区受制于罗马法,拓展和延续了罗马文明,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市民权扩展”意为罗马前期扩展中被征服城市市民分享罗马公民权,A选项表述有误;题干强调的是共和国时期的扩张,万民法到帝国时代才实施,B选项表述有误。
罗马的征服包含著名的武力、宗教、法律三大征服,三者并存互相依靠,D选项不合史实。
10.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后并没有迅速在全行业取代其他动力源。
1830年前后,罗伯茨首次制造标准型板用以复制机器零件;1835年患特沃斯制成了新的计量工具,改进了计量工作,使得工程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确程度。
与此同时,一些机械商号相继出现,它们借助机器生产机器,表明机器制造业逐步形成。
这些情况的出现
A.使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B.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C.改良蒸汽机效用有限
D.说明原先蒸汽机技术复杂
【答案】B
【解析】A选项说法错误,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得人类就已经“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B选项正确,正是这些人的改造,对蒸汽机的改良和推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C选项错误,这不是材料主要讨论的内容,主要说明的是这些人的改造起到的作用。
D选项错误,原来蒸汽机技术复杂与否我们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且这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内容。
11.二战后,美国认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
材料反映出美国的本质意图是
A.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
B.遏制共产主义
C.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
D.称霸出界
【答案】D
...............
考点: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12.《剑桥艺术史》中提及某一画家的作品时说:
“(他的画)却表明:
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超越现状,引向追忆,哪怕仅此而已也罢。
尽管他指望观众还能看出更深层的意义。
……(正如画家所述)。
那从水闸流出的潺潺水声、柳树、纤细的栏杆,还有砖砌的建筑物,我爱这样的事物……只要我能作画我就会不停地描绘这样的地方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音。
”据此断该画家的作品风格是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此绘画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画派是浪漫主义的绘画,B项与题意相符。
A项表述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项表述强调瞬间的印象,D项表述强调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艺术,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
苏东坡曾言: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泰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史,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延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
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
“请代罢中正,举选不本多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
”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
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
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25%。
随着争取普选权运动的高潮,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了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
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发展的因素。
并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
(1)发展:
选举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举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举范围扩大。
古代中国:
传承久远;自上而下,为民择官;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近代西方:
吸纳与创新;自下而上,公民权利;立法保障。
(2)因素:
借鉴古希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市 届高三上 学期 期末考试 文科 综合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