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全释全译及欣赏临摹提要老徐精编打印版上.docx
- 文档编号:10053399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70KB
《十七帖》全释全译及欣赏临摹提要老徐精编打印版上.docx
《《十七帖》全释全译及欣赏临摹提要老徐精编打印版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七帖》全释全译及欣赏临摹提要老徐精编打印版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七帖》全释全译及欣赏临摹提要老徐精编打印版上
《十七帖》全释全译及欣赏临摹提要
(第1帖—第15帖)
1、《郗xx帖》
《十七帖》丛帖的第一通尺牍,3行,26字。
因《郗司马帖》首行有‚十七日先书‛一语,《十七帖》之名即由此而定。
褚遂良《右军书记》著录。
并收刻于《淳化阁帖》、《鼎帖》、《二王帖》、《澄清堂帖》等历代法帖丛帖。
【xx】: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大意】:
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注解】:
郗司马,王羲之妻郗璿幼弟郗昙(字重熙),《晋书》卷六七本传载:
‚简文帝为抚军,引为司马‛,故有‚郗司马‛之称。
郗昙之女道茂为王献之前妻,后献之与其离婚,娶新安公主。
【欣赏临摹提要】:
⑴变化从心。
相比《十七帖》其他诸帖,如《省别帖》《诸从帖》等等,《郗司马帖》首行即作变局,行轴线左旋右盘,如风吹杨柳。
第二行和末行的行气则平铺直叙,但字本身的欹侧变化仍与首行呼应。
审视其点画,俯仰自如,顾盼有姿,变化从心,神融笔畅。
⑵动静得宜。
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
⑶云水胸襟。
王羲之其豁达随和的云水胸襟,刚正真诚的骨鲠个性,在《郗司马帖》中是以简炼安详的笔墨形式实现的。
在临习和欣赏《十七帖》时,不仅可以从中领会到作品的内在意境美,同时还能感受到右军的人格美,给人以意蕴深长的无限遐想。
2、《逸民帖》
4行,39字。
文意显见隐逸之志,字势转顾多姿。
3、《xx》
3行,20字。
《龙保帖》在褚遂良《右军书记》有记录,惟‚耳‛作‚早‛字。
收刻于《淳化阁帖》、《大观帖》、《十七帖》等历代刻帖。
有唐临本。
【xx】: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大意】:
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注解】:
《龙保帖》中的‚龙保‛为王羲之的幼辈。
‚甚迟见卿舅可耳‛的‚迟‛,《广韵》解为‚待也‛。
为期待、盼望之意。
与王羲之《瞻近帖》里的‚喜迟不可言‛同意。
‚至为简隔‛意味疏远间隔太久。
【欣赏临摹提要】:
⑴章法。
《龙保帖》的‚龙保‛二字与《诸从帖》和《严君平帖》等帖相似,首字笔势和字形均向右上倾侧,而第二字则向右下,一上一下,偃仰欹正,变化丰富。
传王羲之《书论》中说:
‚夫书,不贵平正安稳。
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
‛其理论于《龙保帖》可窥一斑。
第一行首字与末字小,中间变大;而第二行恰好与之相反,上下两端大,中间小。
避让开合,错落有致,形成了奇特的章法。
⑵笔势。
作品整体以圆势为主,遒劲圆活。
清人朱履贞说:
‚书贵圆活,圆活者,书之态度流丽也。
‛但间以方笔处理,例如‚之‛字,顿显骨健气清。
4、《丝布帖》
2行,12字。
为王羲之赠送丝布单衣衣料与友人的简函。
褚遂良《右军书记》未录此帖。
《鼎帖》收刻。
【xx】: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大意】:
兹送上丝布做的单衣一件,聊表一点心意。
【注解】:
‚丝布单衣财一端‛中的‚财‛指财物,多为日常生活必需品。
如:
《礼记〃坊记》:
先财而后礼。
注:
币帛也。
‚端‛是量词,为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
《丝布衣帖》文意略同《药草帖》。
《药草帖》是王羲之征询周抚是否需要药草,若需就来信告知,当会寄去。
《丝布衣帖》则是直接寄送上丝布单衣一件。
可见朋友间除信件往来外,还互相寄送所需物品。
【欣赏临摹提要】:
《丝布衣帖》帖文不足两行,像这样文字简短的信札,在《十七帖》丛帖中,有《药草帖》和《严君平帖》;墨迹本中有《行穰帖》和《妹至帖》等帖与《丝布衣帖》接近。
《丝布衣帖》首行首字至末字,字形由横到纵、由小及大,用笔先转后折,沉着痛快。
这在写作时与文意内容有关。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恰好一句成一行,且此句为信札全部目的,因此作者无须过多构思词句。
因此心中所思,无所羁绊,用笔肯定,刚柔并济。
反观《药草帖》《行穰帖》等帖,文字内容多征询话语,且须换行书写,下笔自然会委婉,字势相应变化增多。
虽然《行穰帖》首行上半段同样也由小及大,凸显浑穆之气,但心存‚应决不‛这样的疑问,下半段的‚九人还‛也因此逐渐变小。
5、《积雪凝寒帖》
6行,64字。
这是王羲之在冬天里写给朋友周抚的一封信。
这个冬天寒冷,积雪未化,五十年来未曾遇见。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起与朋友二十多年的友情,不禁产生悠悠之情。
王羲之在书写用笔上方处锋棱可截铁,圆处婉转若飘带。
褚遂良《右军书记》有录文。
收刻于《二王帖》。
【xx】:
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大意】:
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解读】:
《积雪凝寒帖》写于积雪凝寒的严冬,当时寒冷之状,羲之五十年里未曾见过。
根据文意知此信写于王羲之五十七八岁许。
收信人是一位阔别二十六年之久的老友,益州刺史周抚。
二人虽时有书函往还,由于山河阻隔,书信联系并不便当,故信中说:
‚希望明年夏秋之际,能够再得到您的来信。
‛这样的联系,当然不解‚阔怀‛。
‚阔怀‛即远怀之意。
【欣赏临摹提要】:
⑴方笔。
《积雪凝寒帖》从拓本来看,多方笔,如‚计、廿、顷、十所‛诸字,而且方笔落笔处多处于字的左偏旁,如‚顷、信、何‛。
这样的用笔特征,在墨迹中可以得到验证,如《丧乱帖》中的‚顿、乱、临‛等字,《频有哀祸帖》的‚切‛字等。
‚方笔特征‛是王羲之书法雄强的一面,也是王羲之在行草书创作上广纳百川、博观约取的一个结果。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书论》中说‚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结合王羲之‚又之洛下,见蔡邕《三体石经》‛的叙述,可以窥出王羲之取法的广泛。
从出土的秦系文字和楚系文字来看,秦隶多逆入平出,楚竹书则切笔外转,则王羲之的方笔运用是在东汉隶书的基础上,取法自古文(六国文字)——楚文字。
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中叙及‚圆笔用绞,方笔用翻。
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
相比圆笔,方笔技巧更为复杂,或落锋切翻、或揭腕抢入、或外逆翻回、或振笔快入,不一而足,这些特征在王羲之墨迹中都可寻见。
‚方笔是逆锋过来以后增加一个向下切的动作,然后再铺毫进入行笔阶段‛(胡抗美《〈十七帖〉之我见》),这个逆锋包含着一个弧线的顶锋动作。
⑵比较:
《积雪凝寒帖》的‚下问耳‛如同《侍中帖》‚侍中书‛三字一样,笔势贯注而下,三个字作一个字来写,形成字群字组效果。
《积雪凝寒帖》整体风格与《十七帖》第二十二帖《诸从帖》类似,同为六行,行间节奏都较散淡,不缓不急。
两帖都以单字为主,只是最后两行上部加快书写速度,稍纵即收。
《积雪凝寒帖》最后四字‚如何可言‛字形字势与《旦夕帖》极为相似,均为由大及小。
⑶风神:
《积雪凝寒帖》用笔方圆兼备,方处锋棱可截铁,圆处婉转若飘带。
但自然调和。
明安世凤《墨林快事》称:
‚羲之《积雪凝寒》帖六十三字,表里莹润,骨肉和畅,有法有致,最为合作。
‛
6、《服食帖》
《服食帖》为《十七帖》丛帖中的第六通尺牍。
草书,3行,30字。
有刻帖墨拓本和敦煌残纸墨迹临本两种。
王羲之在信中对朋友谈起自己服药虽久但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时,发出惆怅之感。
【xx】:
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大意】:
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欣赏临摹提要】:
《服食帖》字势开张,方圆兼备,时舒时敛,擒纵有度。
首行波澜不惊,疏密停匀;自第二行风声渐起,时连绵不断,时点画怒张,‚比之年时‛导之若泉注,‚为复可可‛则顿之似山安;末行时避时让,摇曳多姿,至最后两字变大,形成最强音。
同为捺笔(永字八法的磔笔),‚久‛、‚大‛、‚复‛各不相同,或长点,或短点,或波磔,根据书写行气节奏安排着笔势。
点画疏密关系,除‚为‛字外,全部大开大合,以‚服食‛二字为最。
在字内空间上,王羲之保持了章草草隶的独有特点,以开为主,点画分明。
作为一个站在旧体章草和新体今草交汇之际的书法巨匠,很娴熟地游走于两者之间。
自五代杨凝式以降,宋代之时这种宽博的气象已鲜觅。
7、《知足下帖》
3行,19字。
褚遂良《右军书记》著录帖文。
《淳化阁帖》、《大观帖》、《澄清堂帖》、《二王帖》收刻。
【xx】:
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
迟知问。
【大意】:
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叔是否将有西行?
希望您能回信。
【欣赏临摹提要】:
《知足下帖》‚知足下行至吴‛在书写上看成是一笔书,王羲之着手落笔时,就将力点放在最后一字上,中间字都是过渡。
因此‚知‛入笔便走,在字底部作着力点,右侧作横势,末笔左带,‚足‛字承势,不提笔写成;‚下‛字全部作点,一侧一勒、一勾一掩,笔力在顿挫之间增大,以至于末笔借势前行,稍驻即作‚行‛字。
‚行‛字增加纵势,书写右侧部分时,边走边压笔,笔锋弹起,凌空长跃,点下即写‚至吴‛两字,‚至‛字快速写就,与‚吴‛上半部分连成一体,形成‚字群结构‛,‚吴‛字下半部分斜顿笔反手右旋,压锋铺毫,以徐行短线,将跌宕起伏的动作缓缓收起。
纵观‚知足下行至吴‛,‚知‛字若高山,‚足‛字若山谷,‚下‛字似溪间圆石,‚行‛字似垂帘瀑布,‚至‛若水势跌落,‚吴‛若清流盘旋。
六字宛如一高山流水,在山涧盘旋,回荡,奔跳,在断壁处跃起后一泻而下,痛快淋漓,落入天池。
钩环盘纡,使转纵横,止行敛放,一气呵成。
‚一笔书‛并不单单是一笔下去写数个字,而是以凝炼精简的线条将字的字内空间全部释放,只剩下字外空间,即行间布白。
这也正是今草的魅力,是王羲之一变横势为纵引草书的魅力。
在魏晋时代,不仅仅是名士书家,就是从敦煌残纸看到的不知名的书家,以笔势字势见胜的书家不在少数,为何王羲之独成巨擘,灿古耀今,胜就胜在布白空间与书写节奏上。
更在于王羲之超越了点画的书写形态,进入了塑造‚心象‛的点画造型境地。
8、《瞻近帖》
7行,64字。
是王羲之写给妻舅郗愔的一封信,信中对郗愔来会稽居住的消息感到高兴和期盼,并希望他能告知来期。
《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著录《瞻近帖》全文。
刻入《十七帖》等。
《瞻近帖》另有墨迹两件:
一为唐代敦煌临本,二为元代赵孟頫补写唐人临本。
【xx】:
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示问。
【大意】:
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
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
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
我意料您不想住在京都建康,这里地既隐僻,又当时令特佳,所以很高兴您能前来。
这封信的用意是期待您能回信。
《瞻近帖》‚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中的‚足下‛指王羲之的妻舅郗愔。
‚小大‛指小孩和大人,意谓全家。
文中第一行、第三行两个‚苦‛字,《右军书记》皆作‚告‛。
清代包世臣对两‘告’字的看法是摹刻错误,并说:
‚晋人言苦皆谓病,帖意殊不尔。
‛文中‚此既避‛的‚此‛指会稽。
‚避‛包世臣谓‚嚣尘不及。
‛
【欣赏临摹提要】:
⑴结字。
十七帖的结字,看似平淡,实则字字有变化,错位挪位的手法自然运用到字形中。
骨气内涵,俊逸灵动,有的开张活脱,有的清劲挺拔,有的平正典雅,这是基本笔画的长短粗细和偏旁的上下高低配臵得当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如《瞻近帖》的‚居‛、‚苦‛字,上放下收,‚叹‛、‚来‛左放右收,‚度‛字外放内收,增加了字的动态。
⑵用笔。
《瞻近帖》的用笔顿挫有致、擒纵自如,在一定的速度中,完成折搭、调锋等一系列复杂动作。
从不同的刻帖墨拓本来比较地看,更能看到这些微妙的变化。
例如对比《十七帖》上野本和三井本的‚悲、当、京、期‛四字,上野本的点画多为圆形顺势,而三井本的部分点画明显地看出调锋后逆势用笔。
xx对此作评述道: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表达了笔在运动中施加提按顿挫之后生动而神奇多姿的形状变化。
从墨本上看,由于经过千百年的磨砺,本来‘奇怪生焉’的细微末节更加奇怪难测了,那种在不提笔的情况下的挫和衄,永远蒙着神秘的面纱,扑朔迷离,可望不可即。
从刻本看,其妙在于敞开了‘奇怪’之谜,揭开了衄挫面纱,分解了古人的用笔动作,使复杂的技法清晰化‛、‚刻本的用笔不仅保持了墨本的初衷,而且将墨本笔法通俗化,使人们看到了古人用笔的轨迹‛。
9、《天鼠膏帖》
2行,16字。
《右军书记》著录,《十七帖》、《鼎帖》收刻。
【xx】:
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
有验者乃是要药。
【大意】:
天鼠膏治耳聋有效吗?
若有效的话,(对我来说)乃是一种重要的药物。
【注解】: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所附《十七帖疏证》:
‚天鼠即今飞鼠,毛赤而尖,苍白,似黑狐,蜀产也。
‛
天鼠,兽名,即猞猁孙,亦作‚失利‛、‚失利孙‛,又名土豹。
野猫的一种。
毛皮极贵重,可为裘。
‚取天鼠熬膏用以治耳聋,应是当时民间偏方。
‛
【欣赏临摹提要】:
⑴笔意。
《天鼠膏帖》‚天鼠‛二字字形相同,均上疏下密,主笔呈三角形。
用笔爽利劲挺,‚天‛字一撇不作掠笔,一捺也不作磔笔,而是将力直贯到底,揭腕外旋,覆腕顶笔作长点,瞬间翻笔,落点写下一字。
‚鼠‛字笔势同样勾挑点按,长戈短戟,风樯阵马。
不过由于刻本的不同,三井本(僧权全本之一)的与上野本、上图本(僧权不全本)等不尽相同。
例如三井本‚鼠‛字的戈勾为圆势。
上野本、朱释本等的‚耳聋‛末笔一竖为顿笔出锋,而三井本的则为弧笔出锋。
⑵互补。
《天鼠膏帖》的‚膏、治‛二字,体现出折与圆、疏与密和抑和扬的多重互补关系。
‚膏‛字承接了‚天鼠‛的折笔与上疏下密的特征,但到‚治‛字却上密下疏。
‚治‛左偏旁与右半部分应为两笔,王羲之却以宽厚的笔触,圆弧外拓,一笔书写,丝毫未作停顿,显出浑厚态势;也有意与‚天鼠膏‛三字多折、多点的内擫之势拉开关系。
⑶点画。
《天鼠膏帖》两行字上下部分点画多匀称疏朗、仪态多姿,中间部分点画均长线开合、明丽畅达。
两个‚验‛字各有姿势,一个开,另一个合;一个左低右高,另一个则左高右低,尽视行气,随意生发。
《xx书法全集》载xx《远宦帖》文说:
‚(远宦帖)第五行末‚安‛字映带多一折笔,或许是摹时所误。
‛观之《天鼠膏帖》‚要‛字下部的‚女‛字书写与墨迹《远宦帖》的‚安‛字中的‚女‛一样,都是一个反手作‚勒‛(永字八法之一)的动作,并非摹误。
区别在于《远宦帖》‚女‛字第一笔弧笔动作大,随之第二字则向内并,稍作顿住,继而‚勒‛后右旋;而刻本《天鼠膏帖》‚女‛字第一笔动作小,近乎直,相应地直接‚勒‛后左转压毫行笔。
10、《xx帖》
《朱处仁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十通尺牍。
草书,3行,26字。
王羲之在与周抚通信时偶然得知朋友朱处仁的下落,由于多年未能与他联系上,王羲之在信中希望周抚转交给朱处仁的书信。
【xx】:
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
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
【大意】:
朱处仁现在何处,以前得过他写来的信,信使送往后没有得到答复。
现在想借着给你的回信再附寄给他,请你一定转交送达。
【注解】:
《朱处仁帖》中的朱处仁,指东晋朱焘。
‚信遂不取答‛的‚信‛是指使者。
‚遂‛意为行、往。
《广雅•释诂一》:
‚遂,往也。
‛‚取‛为取得、得到,即信已送往没有得到回信答复。
‚今因足下答其书‛中的‚因‛是依、凭借之意。
【欣赏临摹提要】:
⑴节奏。
《朱处仁帖》第一行字字独立,首三字字形较大,字距较宽,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片段,‚今所‛二字以下字距紧密,节奏短促有力。
第二行,节奏稍快,开始‚书信‛衔接,结束‚足下答‛三字一笔书,中间几字独立,形成三个清晰的段落组,快与慢相间,欲行欲止;第三行,更为流畅,后四字每两字相连,结束于欢快的节奏中。
⑵笔意。
在《朱处仁帖》中,首行上下字形小、中间大,这种纺锤状的‚行形‛,在《十七帖》丛帖中多见,如《胡母帖》、《汉时讲堂帖》、《龙保帖》以及《胡桃帖》等帖的首行。
《朱处仁帖》前三行行气特征与《胡桃帖》较为接近:
两者均在前两行中段铺毫以方笔徐进,上下段行笔速度皆快而婉转。
《朱处仁帖》用笔刚劲处若壁立,柔和处似水流。
刚劲之字如‚今、所、在、往、取‛五字,柔和之字如‚遂、足、下、答‛四字。
首行‚所、往‛左偏旁笔画短而粗,梁少膺《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分期研究(续)》:
‚运笔以方笔、方折为主,每帖中有几字的竖画甚粗,有切金断玉之功。
‛
⑶欹正。
《朱处仁帖》首行字势稳正,‚仁今所在‛四字作为一个书写字组,通过点画的映带,在稳中取得动势。
第二行‚书信遂‛三字变化较大:
‚书信‛二字左摇右斜,‚遂‛字左倾,左右摆动形成曲形行轴线。
‚取今‛字势正,不过由于‚今‛字首画与上字左偏旁取齐书写(这种单字上下连接时,脱离整体而刻意安排笔画的现象,邱振中1985年在《章法的形成》中定义为‚奇异连接‛)位臵左移,变得字正而行欹,继而由‚因‛字开始‚足下答‛三字并作一字书,筋脉相连。
由于连绵之笔画都向右倾侧,似汇聚于一点,且‚答‛字右侧密实,因此‚足下答‛三字虽字正而字势看似欹侧。
纵观全篇,欹正相间,刚柔兼备:
‚书信遂‛三字‚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仁今所‛三字‚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
11、《七十帖》
9行,82字。
帖中,王羲之叙及自己已届‚年垂耳顺‛,并对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担忧的情绪,并希望一游汶岭。
该帖褚遂良《右军书记》无录文。
《宣和书谱》王羲之草书有此帖目,北宋时有墨迹本传世。
《淳化阁帖》、《大观帖》、《二王帖》、《宝晋斋法帖》均收刻。
【xx】: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
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
想复勤加颐养。
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
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
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大意】:
足下今年刚好七十岁吧?
知道你身体很健康,这是大可庆幸的事。
推想你会勤加保养。
我即将六十岁了,按照一般的人生规律,能活到这个年纪也不容易,算是我的大幸。
但担心往后的身体变坏,可能会窘局难堪。
正是这个原因,我想近快到你蜀地,一游汶岭。
这不是随便说一说的,足下你尽管多加保养身体,等着我来游的这一天。
不要以为是虚言,如果能完成我们这一计划,可以说是当今的一段奇事了。
【注解】:
‚政七十‛之‚政‛字为‚正‛,王羲之祖父名正,晋人避家讳甚严,故王羲之尺牍中凡遇‚正‛字均改写为‚政‛,而‚正月‛则改写为‚初月‛。
汶领即今之岷山,晋时在汶山县境。
汶山县在今成都北面。
而峨眉则在成都南面,都是当时益州境内的名山。
【欣赏临摹提要】:
⑴和谐中求违拗。
‚和‛就是和谐,就是统一;‚违‛就是违拗,就是变化。
孙过庭有一句名言: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即是说,要在和谐中求违拗,统一中求变化。
它不仅适合于楷书和行书的章法,更适合草书的章法。
所谓‚和谐中求违拗‛,就是善于把章法中互相矛盾的因素统一起来。
如《七十帖》中,‚足‛字轻,‚今‛字重;‚耶‛字柔,‚知‛字刚;‚也‛字直,‚想‛字曲;‚垂‛字肥,‚推‛字瘦;‚但‛字方,‚转‛字圆;‚尔‛字疏,‚要‛字密。
轻重、刚柔、曲直、肥瘦、方圆、疏密本是截然相反的,王羲之却把它们统一于一篇草书之中,和谐而不紊乱,丰富而不单调。
⑵统一中求变化。
所谓‚统一中求变化‛,就是在风格一致的条件下把相同的字、相同的单体乃至相同的笔画千变万化,以避免过度的重复引起人们感官的厌倦。
如《七十帖》中‚下‛字三点有呼有应,‚佳‛字四横有伸有缩,‚顺‛字三竖有粗有细,‚路‛字两撇有藏有露;两个‚但‛字前小后大,两个‚常‛字前欹后正,两个‚耳‛字前短后长,两个‚也‛字前重后轻。
真是‚字字异性,行行殊致‛,‚众巧百态,无尽不奇‛。
12、《邛竹杖帖》
又名《邛竹帖》,4行,31字。
【xx】:
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
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大意】:
去年夏季您送致的邛竹杖,都收到了。
此间士人中许多人年纪已老,我随即将这些邛竹杖分送给他们了,并告知他们是您从遥远的益州送来的。
【欣赏临摹提要】:
《邛竹杖帖》作为《十七帖》丛帖的一种,它的风格也体现了《十七帖》的整体面貌。
《十七帖》的用笔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不激不厉的平和状态,笔画的提按转折交代得十分明确,点画稳定、扎实。
加之刻本的原因,更是增加了其古朴的质感。
正如《湛园书论》所说的‚点画拖曳之间,若断若续,而锋棱宛然,真意不失,此为至精至妙。
‛
《十七帖》结字温文尔雅,从容潇洒,没有过度的夸张、强调、冲突,而是以理性的架构为主,从而表达出一种蕴藉、含蓄的文人气质。
单字以独立的形式为主,连带不多,而气势贯通畅达,主要靠体势上的‚暗连‛,上下字之间的大小、方圆、长短、欹侧,默契配合,生动自然,不着痕迹,‚状若断而还连‛——这也是一种深层次、高境界、以内涵为主而非形式至上的行气特征(或曰章法模式)。
13、《游目帖》
又名《蜀都帖》、《彼土帖》、《山川诸奇帖》。
11行,102字。
帖中,王羲之表达了他对蜀地山山水水诸多奇景的向往之情。
他期盼一登汶岭、峨嵋而畅游意足,并希望这个日子早日到来。
《中国书法全集》评价《游目帖》‚行、草书间杂,笔画遒劲爽利‛。
《游目帖》收录于《十七帖》、《淳化阁帖》。
收藏于日本广岛安达万藏的《游目帖》摹本墨迹于1945年毁于战火,
2007年7月10日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复原。
【xx】: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
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
可得果,当告卿求迎。
少人足耳。
至时示意。
迟此期真,以日为岁。
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
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
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大意】:
您信中所说的巴蜀山川的种种奇胜之处,扬雄《蜀都赋》、左思《三都赋》都没有记叙。
您那儿山川奇异,更使人感到游览观瞻才能意足。
可以成行,当请您迎接,如果迟误这一机会,真当以日为岁了。
您镇守巴蜀,朝廷不会有调动之理。
真想趁您还在巴蜀任上是与您一起登汶岭峨眉山而还,那才是不朽的盛事。
【注解】:
《游目帖》文中‚迟此期‛的‚迟‛为‚待‛之意。
与《龙保帖》‚甚迟见卿舅‛、《瞻近帖》‚此喜迟不可言‛句同意。
王羲之对巴蜀之地一直很向往,曾于公元345年(永和初年)报扬州刺史殷浩书,说:
‚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
‛《七十帖》中也有‚要欲一游目汶领‛、‚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之句,与‚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同意。
【欣赏临摹提要】:
⑴行气轴线。
《游目帖》相比刻本(以上野本为例),字和行轴线都将刻本的动线走势变为稳正和直线化,以第八行‚动理耳要欲‛五字比较,刻本‚理‛字右偏旁‚里‛已向左下倾侧,‚耳‛字末笔承接其势继续左下出锋,因此‚要‛字也偏左,‚欲‛则字势右倾,由此行轴线趋向曲线化,而摹本《游目帖》自‚理‛字开始,近乎垂直书写。
王羲之‚转左侧右‛的书写节奏丰富性减少,正如王羲之《书论》(传)中所说‚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
⑵字势开合。
墨迹本字体的开合疏密关系已不如刻本关系大。
以第二行‚左太冲‛三字为例,《蜀都帖》刻本有开有合,‚左‛字一笔书,第一笔勒笔(横笔)末端上扬,具有隶意,末笔顿向右下方,左下方、右上方布白大开;‚太‛字下部开,末笔写为长直点,掠笔亦近乎直线,劲峻峭拔,更增加了字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七帖 十七 全释全译 欣赏 临摹 提要 精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