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阅读素养标准化测评.docx
- 文档编号:10048446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16KB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阅读素养标准化测评.docx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阅读素养标准化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阅读素养标准化测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阅读素养标准化测评
第一单元走进自然
(后附答案)
导语。
走进自然,你会发现,清晨空气的清新,周围环境的清净,让你觉得神清气爽。
走进自然,你会发现,生命的力量如此不可抗拒,让你积极向上。
走进自然,你会发现里面蕴含着朴素的哲理。
走进自然,你会感觉一种艺术的美。
关注自然,你会发现雨的四季具有不同的意境。
阅读本组文章,用心去体会吧。
1晨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顺着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
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
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
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
但是,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
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
是的,我想是这一切。
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新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
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
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
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
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
朝气——使人想到:
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
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
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
病中,我常常感觉到:
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
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
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
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作者:
刘白羽。
来自《晨风的博客》))
1对第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物,概括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淡淡的朝阳B茂盛的老藤树C树叶和蝉D炎热和明亮
2第一段所写的景物表达什么特点?
()
A早晨的茂盛B早晨的清新宁静C早晨的欣快D早晨的来临
3对“早晨的可贵”之处,下面哪个概括不恰当?
()
A诗人欣喜B令人振奋C发人深省D促人起步
4作者为什么把早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
()
A因为它鼓舞人意,促人起步,让人坚定不移地前进。
B因为它让人经历着焦灼,困难,轻松,欢乐等过程。
C因为它像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
D因为它的朝气蓬勃和晚霞的气息奄奄形成鲜明的对比。
5作者为什么用“玫瑰花瓣”和“羊毛卷”比喻朝云?
()
A说明朝云和玫瑰一样有情有意,适合让人分享。
B形象地揭示了朝云由淡变红再变白的变化过程。
C说明朝云的变化形态多姿多彩,给人美的享受。
D告诉人们朝云有时温暖如火,有时飘忽不定。
6下面句子表达方法不一样的是哪一句?
()
A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
B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
C那一片片云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
D这个清晨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引载着我们前进。
7文章末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用“晨”做题目?
2石缝间的生命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
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石缝里。
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一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
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细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
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
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
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它们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
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
⑥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最为令人感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昂首挺胸,傲然挺立。
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它们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
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
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更加坚强呢?
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
试想,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它的花卉生长得更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⑧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
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作者:
林希。
转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14期,有删节)
1第②段“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这里的“严峻”指什么?
()
A生长在恶劣岩缝之中B享受不到阳光温暖
C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壤D得不到水分的滋润
2第③段中“惊人的奇迹”指什么?
()
A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B风把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
C不毛的石缝生出倔强的生命D松柏昂首挺胸,傲然挺立
3长在石缝间的松柏“最令人感叹”的原因,哪个不正确?
()
A昂首挺胸,傲然挺立B枝繁叶茂,用不掉落
C地处峰巅,高高在上D寒暑春秋,艰苦拼搏
4文章第①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A赞美生命,让人感动B开篇点题,奠定情感
C渲染气氛,设下悬念D介绍情况,抒发感情
5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
A照应开头,总结全文B议论升华,提出希望
C评价生命,令人深思D抒发情感,表达愿望
6对长在石缝间的蒲公英的特点,哪个概括不正确?
()
A躯干高大挺拔B根柔韧而强固
C茎坚韧而苍老D叶枯萎失去光泽
7文章第⑧段说“顽强的生命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还是“美学的”。
为什么这样说?
请简述你的理解。
8文章向你展示的是生命在顽强的拼搏中生存。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联系本文,谈谈你的想法。
3叶子时期的梅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
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
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
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
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
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
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
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
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
我是多么无知。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
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
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
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
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
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
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
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
但我还是找出了你。
花朵是你的脸吗?
叶子是你的衣裳吗?
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
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
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
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
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
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
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
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
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⑧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
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绝不是这样!
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
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
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
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
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
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⑨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
我喜欢这种隐藏。
⑩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
“你认识它吗?
”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
“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作者:
晨义。
选自《名作欣赏}2007年第l2期)
1“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作者这样描写是想表达什么内涵?
()
A描述梅花开放的丰富多彩B介绍梅花开放的热闹景象
C表现梅花开放的别具一格D突出梅花开放光彩照人表达作者的赞叹之情
2文章第⑦自然段写“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
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
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句子的表达效果和作用,哪个分析不正确?
()
A句子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人们对腊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B句子的表达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极具语言运用的表现力。
C句子讽刺了那些只爱梅花开放不爱腊梅长叶的扭曲心理。
D句子运用强烈的反差表达出一般人对梅花的爱短暂而肤浅。
3“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凝视”表达什么意思?
()
A对叶子时期的梅的仔细辨认B对腊梅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默记
C对叶子时期的梅的敬重之心D今后再来寻找腊梅不至于困难
4作者今天来是要看看腊梅的长久。
“长久”表现在哪里?
()
A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B从深春到晚秋都依然碧绿
C从早春到初夏不变色D花谢之后只有寂寞萧索
5叶子时期腊梅“佳美”的表现,哪个描述不正确?
()
A青枝交错B碧叶婆娑C默默深藏D花叶映衬
6对叶子时期“梅”的独特美感,哪个表述不妥当?
()
A具有朴素美B具有刚健美C具有清纯美D具有含蓄美
7文章最后写“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8作者对叶子时期的梅的评价是“默然的梅”“寂寞之物”“隐藏”。
你觉得作者想表达腊梅的什么品性?
4梧桐树
①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
但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
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嶂,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但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绿叶成阴,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④一个月以来,叶子由最初的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枝头渐渐地盘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古人的诗句: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
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的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
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世间的“无常”,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衰。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占有了它们,但都没能体验到上述的种种变化。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
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
何从感受到它们的象征呢?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作者:
丰子恺)
1第①段中“种种的容貌”所包括的要点,哪个是不符合文意的?
()
A梧桐生叶B梧桐绿叶成荫C梧桐叶变化D梧桐落叶
2第③自然段写“芭蕉叶那丁香”的目的是什么?
()
A表现芭蕉叶子的大而美B说明芭蕉等植物的叶子稀疏平常
C突出梧桐的叶子绿意盎然D揭示那丁香长叶过程的缓慢
3第④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写“花”?
()
A因为花比叶子美得多B因为花的生命十分短暂
C因为花曾经美丽辉煌过D对比中突出梧桐叶尤其令人悲哀
4文章最后写“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含义是什么?
()
A自然和艺术是大家共享,不是私有B艺术不能被不懂艺术的人所占有
C拥有自然和艺术并不等于理解欣赏D艺术和自然一样不可能任人摆布
5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不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
A生活必须去体验和感受,用心去发现,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
B表明上占有,实际上未必占有,这种情况在世上为数不少。
C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从兴盛到衰败,实在令人悲伤。
D对你所拥有的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发现它的价值所在。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哪个不正确?
()
A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梧桐树的不同容貌,既形象又生动。
B第③自然段写“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表达了作者对梧桐叶的喜爱之情。
C文章第①段“显出了种种容貌”一句既概揽全文内容,又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
D文章借写梧桐树告诉我们邻居虽然栽树却不爱护树。
7“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嶂,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8“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句子中“落叶象征悲凉”让你联想到什么?
5雨的四季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摇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灰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
可这时候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彼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档的时侠,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
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
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
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
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
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
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作者:
刘湛秋)
1据文章描述,春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
A驱走冬天B改变世界C柔软有生机D呼吸畅快
2夏天的雨的特点是什么?
()
A一番风情B热烈粗犷C有滋有味D毫不掩饰
3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
A端庄而沉思B颜色金黄C深居简出D开阔静美
4冬天的雨的特点哪一项概括正确?
()
A富有色彩B特别温暖C咄咄逼人D自然平静
5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句子的表达效果,哪个分析不正确?
()
A句子表达出树木在春雨的滋润下舒枝展叶、焕然一新的特点。
B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展现了树木在春雨中生机勃勃的景象。
C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春雨滋润下树木的颜色和形态形象地展示出来。
D句子运用叙述的方法准确表达出万物复苏、青春靓丽的特点。
6下面对文章的赏析,哪一项有误?
()
A文章通过对四季的雨的细致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B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是抒情,抒发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之情。
C作者写雨,按时间顺序描写,使全文条理清楚,抒情具体可感。
D文章写四季的雨,从形态、声音、气韵等方面把雨写得有情有趣。
7请简要分析文章在结构布局上的特点。
8请你任选一个季节,描写一段雨景,表现雨的特点,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附答案
1晨
1D2B3C4A5B6A7示例:
①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
②人生的劳作和不断奋斗开始了。
③人们渴望的新的生活的开了。
8因为晨标志着新的起点,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认识。
2石缝间的生命
1C2C3C4B5A6A7示例:
说它是生物学,是因为它有适者生存的本领;说它是哲学的,是因为生命的本质是顽强拼搏;说它是美学的,是因为它展示的总是美好壮丽的心灵世界。
8示例:
①锻炼自己、完善自己。
②不怕困难,迎难而上③树立信心,自我认识。
④奋勇拼搏,取得成功。
3叶子时期的梅
1D2C3C4B5D6B7示例:
①不管是“显露”还是“隐藏”,梅都不因人们的喜好而活着。
②梅有它自在的生命本性,叶子和花都是梅的生命的自然形态。
③当开花时开花,当长叶时长叶,梅的生命过程都循着自己的轨迹运行。
8示例:
不跟风,不需要别人赞美,活得更真实,更自由。
4梧桐树
1C2C3D4C5C6D7示例:
用比喻的方法,写出梧桐叶的形态和它在这个环境中的整体形象,非常形象生动,让读者容易感受8示例:
①落叶让人联想到人渐渐老去,生命终止;②落叶让人想到游子思念家乡,因为有“落叶归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六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学生 阅读 素养 标准化 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