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出口加工区物流管理系统.docx
- 文档编号:10047702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38KB
昆山出口加工区物流管理系统.docx
《昆山出口加工区物流管理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出口加工区物流管理系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山出口加工区物流管理系统
昆山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
--在第三届中国开发区信息化年会上的讲话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一、出口加工区概述
出口加工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采用基于围网、卡口以及监控设施等监管手段,主要吸纳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龙头型加工制造企业入区运作。
入区企业可享受机器设备进口免税、原材料进口保税、采购国产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入区退税、加工复出口的产品免税、不需办理进出口收付汇核销手续的宽松的外汇管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是国家规范加工贸易管理的一种先进模式。
从2000年国务院批准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至今,出口加工区发展迅猛,出口加工区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出口加工区业务量的逐年成倍增长,原先海关的手工作业模式逐渐被淘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昆山出口加工区作为全国首家试点单位,2000年经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验收,开始封关运作。
出口加工区的设立,严密了海关的监管,推动了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但由于海关对区内企业采取一种基于卡口、围网的特殊的监管模式,因此海关对区内企业的业务操作管理模式与对区外企业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
如区外企业采用手册管理,区内企业采用电子帐册管理;又如区外企业每本手册都要定期核销,区内企业的核销则非常复杂,必须根据电子帐册的料件备案数据、产品出卡口记录、企业库存清点数据等进行比对,实施滚动核销。
这样,海关原有的H883/H2000通关系统就不支持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的业务操作模式,特别是海关在核销以及对非报关货物的管理还停留在纸质单证管理上,既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工区内企业的加工需求、影响通关速度,又与出口加工区这一先进管理模式不相吻合。
因此,出口加工区海关信息化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另一方面,加工区的快速发展,也造成海关人力资源短缺与业务量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以昆山海关目前的人员配置情况看,昆山海关负责加工区监管的人力仅有20余名。
在卡口监管方面,昆山出口加工区卡口11个月进出汽车211万辆,成为全国最繁忙的出口加工区卡口;通关方面,昆山出口加工区年报关单量为42.7万份,每天的报关单票数在2000-3000份之间,以每月22个工作日、每天工作8小时计,3位接单关员每人每小时要办理50份报关单。
为突破加工区发展中的瓶颈,大力推进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昆山海关和昆山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在海关总署、南京海关、苏州海关的支持下,于2003年提出建立出口加工区物流管理系统,为加工贸易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概述
昆山出口加工区于2003年投资约1000万元,开始建立昆山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
同年获得海关总署立项,在平台上构建昆山出口加工区的“海关辅助管理系统”,2004年6月第一家区内企业接入系统开始试运行,当年底所有的区内企业都完成接入系统运行,使昆山海关逐渐告别了原先的手工作业模式,解决了昆山出口加工区业务量逐年成倍增长与海关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提高了海关的工作效率,加快了通关的速度,降低了企业的商务成本。
2007年,昆山出口加工区拓展了保税物流等功能,相应地在平台上构建了“海关物流管理系统”,并于当年在全国推广。
三、电子信息平台发展历程
1.成立领导小组
南京海关按照《海关总署关于南京海关出口加工区管理系统开发问题的批复》(署加函〔2003〕298号)的要求,成立了出口加工区管理系统领导小组和工程小组,积极开展系统的开发工作。
系统设计思路主要是:
海关对加工区的管理手段上强化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用电子数据传输衔接海关内部各部门及各类加工区企业;区域管理上强化对区域的整体管理,简化对逐个企业的管理,以对企业的核查代替核销制;货物通关管理上强化对进出区货物在进出加工区卡口时的实际监管,简化办理通关手续。
2.艰难探索
2004年1月,昆山海关抽调了监控科、备案科、通关科等科室的精兵强将和软件开发公司共同成立了业务调研小组。
为了让系统运行起来之后跟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既满足海关监管需要也适应企业日常操作流程,调研小组对每一个业务都细致地分析、调查、研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要调研小组提出需要,领导小组就马上联系企业,直接让调研小组到区内企业去现场调研,现场分析。
经过前期5个月的艰苦探索,终于在2004年6月完成调研方案,提交开发公司开发,并于同年12月份完成信息平台的调试和试运行。
2005年4月,海关总署验收小组对信息平台进行验收审核,一致同意该系统通过验收。
3.系统升级和功能拓展
2007年初,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指示精神,做好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试点,实现昆山出口加工区二次创业和腾飞,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加工区海关监管水平和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昆山出口加工区管委会联合昆山海关,提出昆山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信息化建设方案,而且要在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上实现该方案。
该方案包含2个部分:
物流通关部分和查核比对部分。
物流通关方案主要涉及加工区海关业务的物流通关环节,由3个模块组成:
卡口物流模块、通关申报模块和场站联网模块。
卡口物流模块主要解决进出加工区卡口车流、物流的高效运作和有效监管问题,考虑加工区主卡口、场站(含保税物流仓库)、加工区生产企业三者的物流关系、通道设置和智能化管理。
通关申报模块主要解决保税货物通关物流环节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涉及企业报关数据的产生、传递,预录入公司的电子审核和发送,报关回执向企业的自动反馈等方面内容。
还包括分送集报等非报关货物的申报和反馈。
场站联网模块将比对海关通关数据和场站物流数据,兼容或包含南京海关监管处的场站联网模式。
核查核销模块主要解决加工区生产企业H帐册的核查核销问题,涉及料件成品的电子管理、核销平衡表的生成和发送、主料核查展示、数据比对和预警等方面内容。
还将包括物流企业简单加工业务的核查核销。
2007年5月,昆山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物流管理系统顺利完成拓展保税功能切换,成为全国第一个使用拓展保税功能系统模块的加工区。
4.推广应用
2007年4月,该系统获得海关总署的评估论证,总署加贸司和科技司联合下发49号文和59号文,在全国加工区推荐使用。
四、电子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及特点。
1.指导思想
整体系统的指导思想是以整合加工区现有信息化系统为基础,以主卡口和场站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全面考虑出口加工区信息化监管需求,促进出口加工区加工制造和现代物流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在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整体推进过程中,主要是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1)系统整合的原则。
要整合加工区原有的各种信息系统,做到小投入,大产出,迅速形成功能、产生效益。
2)物流便利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卡口、场站条件,设计最方便的物流流程,加快物流速度。
3)技术标准与总署接轨的原则。
技术标准的选择要考虑总署的发展方向。
3.总体目标
通过构建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简化企业物流进出的办理手续的程序,降低企业成本;
2)提高企业通关速度和效率,增加企业效益;
3)方便企业加工贸易业务管理;
4)简化海关手续,节约海关有限人力;
5)加强海关监管力度,严密海关对保税料品的监管。
4.主要特点
1)信息平台设计业务特点
信息平台的功能设计满足《南京海关出口加工区管理系统业务需求》中提出的各项需求,实现了加工区企业的分层次管理,在辅助海关对非报关货物管理、分送集报货物管理、临时进出货物管理、物流监控管理、辅助核查核销管理、拓展保税物流管理及预警统计管理方面,较好地实现了《海关总署关于南京海关出口加工区管理系统开发问题的批复》(署加函[2003]298号)的要求,具有创新性和一定的普遍适用性,体现了《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和《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改革分步实施方案》的精神,符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国办[2003]第389号)和《海关总署关于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及研发、检测、维修业务实施办法》(署加发[2007]133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
2)信息平台设计网络特点
信息平台采用内外网分离、在南京海关管理网一点接入的运行模式,海关内网用户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外网用户采用了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有效,平台在试点运行后稳定可靠。
信息平台的运行达到了降低出口加工区企业管理成本、简化企业审批手续、提高海关工作效率、规范出口加工区企业管理的目的,实现了“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的统一。
平台的运营维护工作组织健全、保障机制规范,确保了平台的持续稳定运行。
五、发展现状及主要功能
自拓展保税物流功能以来,昆山出口加工区已有19家物流企业在区内注册,其中已有9家开展保税物流业务。
目前,昆山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已运行了4年多的时间, 通过信息平台,将管委会、海关、检验检疫、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端系统整合起来,实现业务的电子申报、电子审批、电子放行、电子核销等。
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物流监管链条,使海关监管力度增强,缓和海关人力瓶颈矛盾,另一方面,信息化使企业内部管理加强、通关效率提升,降低了企业成本。
可以说,信息化管理,使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更好地发挥了出来,更好地实现了为企业服务的宗旨。
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主要实现进出卡口物流电子化管理、核查和辅助核销电子化管理等功能,涉及报关货物、分批送货集中报关、维修检测、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等业务类型。
企业在客户端系统中输入相关信息或从企业ERP导入相关信息,通过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分别向管委会、海关端进行申报,由管委会或海关进行审核或放行等操作。
六、取得的成绩
2005年5月,该系统获得海关总署科技项目二等奖。
2007年4月,海关总署成立专家组对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最终决定在全国加工区推广使用(总署加贸司和科技司联合下文予以推广)。
1.昆山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进行首家试点和成功应用,是中国海关对规范加工贸易管理,提升加工区监管模式进行的有效探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2.昆山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的成功应用,使该系统在全国得以推广。
截止2008年4月份,该系统已推广昆山加工区区内企业85家,推广覆盖面达到100%,并已辐射到包括苏州、上海、广东等地的加工区区外生产型和服务型企业1500家,其中通过信息平台分送集报子系统向昆山加工区频繁送货的区外企业有540家。
海关共审批维修检测、外发加工、分送集报、一般非报关等业务的核放单7267票,验放各类进出加工区卡口的作业单106622票。
从运行情况看,物流管理系统监管逻辑严密、监管业务种类齐全,与企业信息系统结合紧密,影响力大,辐射面广。
3.昆山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的成功应用,使加工区区内外不同地域的各种企业,只要在区内企业的供应链上,都可以通过该系统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昆山海关通过该系统在加工区卡口实现了信息流和物流的高度统一,保证了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的严密监管,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适应了企业生产需求,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受到了加工区和区外企业的普遍欢迎,成为昆山出口加工区真正的物流数据交换综合平台。
4.昆山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平台的成功应用,是昆山开发区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个成功案例,一个闪光点,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是昆山开发区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进行功能拓展的成功尝试,对开发区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七、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设想
1.现存问题:
目前,加工区运行存在研发、维修、检测等业务的管理,区内企业旧设备、模具等报废及出区的管理等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加工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尽快将特殊监管区域分送集报、物流监管等新业务列入实时监管,延伸辅助系统功能,强化加工贸易企业的规范管理等。
2.工作设想
通过开展出口加工区信息化建设,我们更加深了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业务理解。
拿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的加工区功能和保税物流中心功能相比,目前保税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为:
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检验检测、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物流信息处理、口岸、入物流中心出口退税。
目前的业务采用W账册,W账册不入H2000,管理上以料号级别为基础。
如此,我们可以做以下设想:
1)区内生产型企业和开展辐射区外保税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仍然采取H账册管理。
因此,一方面可以套用、改进加工区H账册通关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套用、扩展加工区信息平台的料号级别管理。
2)开展辐射区外保税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位于场站围网内。
实质上,利用场站围网,已经将加工区划分出专有的物流区。
在物流区内,参照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可进行简单加工。
这就需要加工区信息平台将这部分功能纳入信息化管理,并作简单核销管理。
3)加工区专业企业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试点,这是保税物流中心没有的功能。
也同样需要H账册通关作相应的调整和加工区信息平台作相应的拓展。
通过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横向比较,我们能更好地为加工区的发展提供借鉴之处,从而促进昆山出口加工区在信息化的管理探索中不断前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昆山 出口加工区 物流 管理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