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三五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10045549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7.77KB
山西十三五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docx
《山西十三五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十三五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十三五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山西省“十三五”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新型材料产业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接替产业之一。
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新型材料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产业带动效应明显,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为加快提升新型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适应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依托能源资源和区位优势,全省新型材料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聚集效应初步显现,技术水平稳步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十二五”以来,我省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部分行业领域产能和产量居全球或全国前列,不锈钢已形成400万吨生产能力,规模跃居亚洲最大;煤系高岭土深加工产品年产量达到60万吨左右,居国内第一位,成为全球主要产地;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占到全国的1/7;精细化工、化工新型材料综合产能达到100万吨。
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以来,我省积极推进新型材料产业结构内部调整,大力推动传统优势行业转型升级,新兴材料市场占比持续攀升。
太钢高性能特殊钢在高铁、核电等多个领域占有较大市场份额,镁金属合金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应用居国内前沿水平,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以上,煤系高岭土材料、化工合成新型材料TDI、白乳胶、氯丁橡胶、新型耐火材料等品种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新能源材料、新型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和固废再生材料等占到全省新型材料行业产值的30%左右。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省新型材料产业领域企业综合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产品特色鲜明、企业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太钢不锈钢、中条山有色集团、潞安高纯硅业、闻喜银光镁业等企业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兰花科创、晋投玄武岩、三元炭素等优势企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大型骨干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银光镁业技术中心、中科院碳材料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新型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引导中电三十三所、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建立不锈钢、镁业、磁材等产业战略联盟或产品中试基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如国内规模最大煤焦油加工装置、国内唯一自主知识产权煤系针状焦生产装置等技术装备,以及国内先进T800碳纤维生产线,有力促进和支撑了新型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布局日趋合理。
近五年来,全省特殊钢深加工、镁合金深加工、煤焦化—烯烃—精细化工产品、矿渣、炉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新型建材产业链等产业链条基本成型,并初步形成了一批生产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整体呈现出集群式发展态势。
截至目前,已形成了以太原、运城为核心的镁合金材料基地、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基地;以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太原不锈钢新型材料应用基地;以吕梁煤焦油深加工、长治焦化苯深加工、晋城焦化苯深加工等为重点的煤化工材料基地;以太原、阳泉、吕梁新型耐火材料为重点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基地等。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省新型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具备了加速发展的产业基础,但无论产业综合实力,还是技术研发水平,都与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不相匹配,难以满足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
产业链条较短,综合配套能力不强。
我省新型材料产业主要以基础材料或中间体为主,多处于产品链条的一段,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足,品种单调,档次偏低。
与生产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材料供应、市场销售等配套不足,难以与下游企业形成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
装备研发落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高端成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新产品开发和组织生产能力较弱。
对新型材料公共关键技术的联合创新不足,大部分新型材料企业和产品主要以跟踪模仿为主,只注重产业规模扩张和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核心技术的掌握、积累及发展,一些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尚未突破。
集群优势不突出,带动能力不强。
全省新型材料产业布局比较分散,企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仍较突出,专业化分工和差异化经营格局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部分领域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规模化生产技术尚未成熟,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带动作用较弱。
发展环境不优,推广应用力度不足。
从目前看,支撑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的制度环境不宽松,财政支持、金融扶持、成果转化、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科技研发与产业化衔接不够,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匮乏。
尤其是新型材料产品市场开拓工作相对滞后,一些档次高、技术含量高的新型材料产品得不到及时推广和应用。
二、面临形势
(一)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移深入推进,中央“四个全面”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深化落实,以及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为新型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为我省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当前,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并购日益活跃,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
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新型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可能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
从省内看,国家创新驱动山西行动计划、山西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山西科技创新城、煤基科技重大专项等将在未来五年进入实质性推动和创新成果释放的关键时期,这将有助于推动我省新型材料产业整体上规模、提档次。
二是国家和我省确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我省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无论国家还是我省对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更加聚焦有力,发展环境更加宽松优化。
三是发展需求日益旺盛,为我省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新时期,国内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将带动一大批新型材料产品更新换代,高性能功能材料和高端材料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也为我省新型材料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面临挑战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和中部欠发达省份,我省在发展新型材料产业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和障碍。
一是先进技术引进难度加大。
当前,发达国家为控制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和战略制高点,对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进行技术封锁,进一步加大了我省新型材料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的难度,长期以来建立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基础上的产业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二是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竞相把发展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作为全球竞争的制高点,《中国制造2025》也把新型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各省市竞相出台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专项政策,着眼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我省新型材料企业进入高端领域的难度将日益加大,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五个发展”新理念,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以提高供给侧产品制造能力为抓手,围绕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型材料等五大领域,重点实施集聚发展、企业培育、能力提升、融合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六大工程,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力争“十三五”时期把新型材料产业培育成长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配置资源。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立足突破行业关键薄弱环节,健全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坚持创新开放引领。
将技术创新摆在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行业公共研发与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开放式合作创新,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坚持核心关键突破。
鼓励有实力的新型材料企业积极开发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关键新型材料,推广应用规模化制备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率先突破,带动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坚持延伸集聚发展。
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培育完善产业链,加强新型材料产业与原材料工业融合发展。
着力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配套水平,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鲜明的新型材料产业集聚区。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省新型材料产业要力争实现“两个提升、两个优化”,即到2020年,全省新型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持续优化,成为引领、支撑全省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规模提升。
全省新型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2000亿元,打造一批全国一流、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产品,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产业基地。
——创新能力提升。
新型材料产业自主创新与技术集成能力不断提升,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力争达到2%以上,建成一批省级以上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组建5家左右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以联盟为主承担重大创新项目的长效机制。
——内部结构优化。
镁合金、铝合金、特殊钢、新型煤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纳米材料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纳米材料产业成长为新型材料支柱产业,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到30%以上。
——发展方式优化。
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广泛应用,低碳、绿色、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广,新型材料产业单位能耗和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产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集约发展。
专栏1我省新型材料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目标
铝合金、镁合金:
铝合金、镁合金深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延伸加工占铝工业、镁工业比重大幅提高;
铜合金:
铜合金深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品种持续增加;
钕铁硼材料: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产能达到3万吨/年,年产值达65亿元;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产能达到1000吨/年,年产值达3亿元;
新型化工材料:
以甲醇为原料的碳一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煤焦油深加工产品超过30种、粗苯深加工产品超过10种;工程塑料、聚氨酯及碳纤维、助剂和添加剂等专用化学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新型建筑材料:
新型建材增加值占整个建材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左右,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型建材占建材行业总量比重达到20%,万元产值能耗大幅度降低,总体环境达标,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总体布局
以科技和产业资源禀赋、原有产业布局为基础,以市场化配置为依据,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依托各类开发区(园区)、基地为依托,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一核三板块”的空间布局。
“一核”,即打造太原都市圈新型材料产业研发和生产核心区,以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为契机,太原、晋中要充分发挥山西科技创新城、大学城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人才、技术相对集中优势,建设成为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和新型材料产业研发高地。
“三板块”,即构建三个区域性的新型材料发展中心区,晋北板块重点是发挥大同、朔州、忻州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煤系高岭土、铝合金、镁合金、新型建材、化工新型材料产业集群。
晋东南板块重点是发挥长治、晋城发展基础和优势,打造特种玻璃、化工新型材料和纳米材料产业集群。
晋南板块重点是发挥临汾、运城产业基础和优势,打造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
四、重点领域
以延伸产业链、优化价值链、增强创新链为路径,建立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型材料等五大领域为主的产业体系,推动我省由原材料大省向新型材料制造大省转变。
(一)先进金属材料领域
围绕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特殊钢和钕铁硼永磁材料精深加工,发挥太钢、中条山有色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引领作用,重点推进镍基耐热合金高技术产业化、冷轧硅钢、金属捕集回收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造太原、运城两大先进金属材料集中区。
——镁合金材料。
依托太原和运城两大镁合金材料产业基地,做大做强银光镁业、康镁科技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应用于汽车、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军工等领域的新型轻量化镁合金产品。
引导太钢集团、中条山有色等企业进入高端镁合金深加工领域,开发与主业关联度高的镁板连铸连轧技术、高性能稀土镁合金等关键材料生产技术,积极开展高性能变形镁合金板材、型材、镁合金板成卷轧制、镁合金汽车轮毂等加工技术研发,加快开发大截面镁合金型材和大口径厚壁高强度镁合金管材、高性能镁合金宽幅板材、镁合金大型铸件、锻件及其加工装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区域金属镁资源,打通镁合金深加工关键环节,重点发展镁合金新型材料及其制品等深加工产业链,提升“白云石-原镁-镁合金-高品质镁合金产品”产业链,重点推进镁合金轮毂、镁合金板材、高性能稀土镁合金等项目建设,巩固与提升我省镁合金产业的竞争优势。
——铝合金材料。
依托南部、中部和西部铝产业基地,强化煤电铝加工一体化发展,提高铝的板、带、箔、线、锻、铸等半成品加工比例,加快向高强高韧铝合金、高端精深铝合金加工延伸,逐步形成以镁合金、铝合金铸件、型材、锻件、板材为主体,终端产品相配套的完整的产业化体系。
依托中铝公司、中电投山西铝业、同德铝业、阳煤集团兆丰铝业、信发集团、山西兴安化工等龙头企业,重点研制生产汽车铝、轮毂、连杆等锻件,大型复杂铝合金砂型铸件精密成型技术、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制造加工技术,培育开发铝合金电缆、铝合金模板、铝托盘、铝制微通道管、太阳能发电用铝材等新型铝合金产品,开发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材料及锻件、高纯高压电子铝箔等高端材料,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需求。
以发展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和建筑铝合金结构件为重点,聚集下游铝加工和应用推广企业,打造铝土矿-煤炭-电力-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的产业链,重点推进高性能铝型材、铝板带、箔材、压铸件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发展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换。
——特殊钢材料。
依托太原特殊钢产业基地,发挥太钢集团技术优势和不锈钢产业园区集聚优势,加快发展高强高韧和特种专用钢材,重点发展取向硅钢、高铁专用钢、镍基耐热合金、非晶带材等特殊钢产品,打造2000万吨级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以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重大工程需求为目标,开发应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大力开发时速350km以上高铁等重大装备用高品质轴承钢、车轴钢、车轮、弹簧钢,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耐热钢,新型双相钢、节镍型不锈钢、抗菌型不锈钢等新型不锈钢,高牌号取向硅钢、镍基耐热合金、非晶带材、硅钢镁等特殊钢产品;发展400兆帕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抗震钢筋、高强度线材(硬线),高强度、抗震、安全、耐火耐候钢板和H型钢。
围绕太钢战略品种,引进相关深加工企业,扩大下游深加工规模,重点推进高磁感取向硅钢、硅钢冷连轧、高铁用钢等项目。
——钕铁硼永磁材料。
依托太原、运城两大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基地,以“一园两区”为载体,加快调整稀土成分配方设计,改进创新工艺技术和装备,优化钕铁硼永磁材料结构,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特色产品群。
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和技术优势,重点研发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中镝或铽减量化应用技术,发展一致性高、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的永磁材料、低稀土含量永磁材料和各向异性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开发风力发电机、微特电机、变频电机、牵引电机、选矿除铁机电设备、医疗设备等钕铁硼应用产品。
拓展在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电机、变频空调、核磁共振等高端应用领域,加快推进耐高温基体抗腐蚀性和低失重产品的产业化步伐。
——铜合金材料。
依托太原、晋南铜合金材料产业基地,着眼市场需求和工艺创新,开发广泛用于高铁输电接触线、牵引电机转子部件、输配电变压器、云计算集成电路等领域的高强高导高耐磨高韧性铜合金材料。
发挥中条山有色、晋西春雷等企业龙头作用,创新应用富氧底吹熔池熔炼核心技术,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技术、高纯无氧铜材制备技术、铜合金板带生产技术及液压件用铜合金技术等,大力发展IC封装用高性能铜合金带、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镍硅合金等产品,光亮高导铜杆线、压延铜箔、挠性覆铜板等深加工产品,满足电力行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和船舶制造业对铜材产品的需求。
——半导体材料。
培育新兴企业,以高纯度、大尺寸、高均匀性、高性能、低成本、多功能和集成化为方向,培育发展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产业应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氮化稼、砷化稼、金刚石材料等新型硅基材料,大幅度提高原有硅集成电路的性能。
积极研发柔性晶体管、光子晶体、有机显示材料以及各种纳米电子材料等,以及铜铟镓硒、铜铟硫、碲化镉等新型薄膜光伏材料,推进高效、低成本光伏材料产业化。
(二)新型化工材料领域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型材料等深加工产业,重点推进烯烃、己内酰胺、氯丁橡胶、荧光增白剂、煤系针状焦等精细化工项目,加快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化工新型材料集中区。
——新型煤化工材料。
依托三大煤炭基地,在继续巩固化肥等传统煤化工在全国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以焦煤、晋煤、同煤、潞安等大型集团为依托,加快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现代煤化工材料发展,大力发展溶液丁苯橡胶、乙丙橡胶、(卤化)丁基橡胶、丁腈橡胶、异戊橡胶、氯丁橡胶(丁二烯路线)、丙烯酸酯橡胶、聚硫橡胶、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硫化橡胶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等;积极发展各类助剂、催化剂、添加剂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和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有机硅、聚氨酯等化工新型材料。
——新型焦化工材料。
依托阳煤太化、蓝星化工、潞宝集团、兰花科创、翔宇化工等企业,延伸煤焦油、焦化苯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发展焦化产品深加工产业。
积极发展“焦炉煤气—天然气/LNG、焦炉煤气—甲醇—烯烃、焦炉煤气—合成油品及化学品、焦炉煤气—乙二醇—PBS,重点突破高档炭黑、针状焦、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炭纤维等高性能碳素材料,加快发展己内酰胺、苯胺、己二酸、橡胶防老化剂、新型石油裂解催化剂、MDI、TDI等高端苯系深加工产品,加快由“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的转变。
——新型盐化工材料。
依托山西焦煤、南风化工、山西三维、山西合成橡胶、阳煤氯碱等企业,进一步巩固元明粉、硫化碱、硫酸钡、硫酸镁等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以原盐、氯碱及下游氯、碱、氢深加工的精细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白乳胶、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聚乙烯醇缩丁醛、氯丁橡胶、管材级氯化聚氯乙烯等产品。
(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
聚焦煤系高岭土、新型耐火、新型建筑、特种玻璃、新型陶瓷等发展方向,布局建设节能保温泡沫陶瓷、粉煤灰制备高效节能陶瓷纤维及其制品、高性能耐火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晋北、晋东、晋东南三大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集聚区。
——煤系高岭土材料。
发挥山西省全球主要煤系高岭土资源产地优势,建设晋北煤系高岭土材料产业基地,积极开发高岭土深加工产品,着力提升高档高岭土品质,实现煤系高岭土深加工多元化、精细化。
依托忻州金宇及金洋等骨干企业,加快煤系高岭土新型煅烧工艺开发与关键设备产业化,在进一步提高造纸涂布级和涂料级超细煅烧高岭土品质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医用超细煅烧高岭土、玻璃纤维用煅烧高岭土、催化剂用煅烧高岭土和聚合物用改性煅烧高岭土等产品。
支持煤矸石高岭土活化产品在各行业中的推广应用,巩固涂料、造纸、橡胶、陶瓷等消费领域产品领先地位,拓展乳胶、工程塑料、医药等新兴领域应用产品,提高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与中国日化所、应用行业等科研力量结成开发联盟,培育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能力,加快技术标准的提升和新产品标准的制定,重点攻克超白、改性等煅烧高岭土深加工关键技术,鼓励发展10万吨级以上节能型超细煅烧高岭土生产工艺。
——新型耐火材料。
发挥我省高铝耐火粘土资源优势,打造阳泉、吕梁两大新型耐火材料产业基地。
依托盂县西小坪公司、方山县恒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均质料、电熔改性料、转型料等优质合成原料,重点发展镁钙质、镁钙锆质等不锈钢用绿色耐火材料,碳化硅质、氮化硅质、氧化锆质等煤化工用高温、耐磨材料,陶瓷纤维等建材行业用高性能耐火材料,全面推广无铬耐火材料,实现耐火材料质量、品位和附加值的提升。
支持研发引进生产焦炉、高炉、热风炉用长寿节能环保耐火材料生产工艺,采用均化调制、除杂提纯、改型改性等先进技术,重点利用煤矸石、粉煤灰、铝矾土等资源推进莫来石均质料、高性能耐火材料、磨料、环保型不定型耐火材料等项目建设,形成从矿山开采、原料合成、制品研发、规模生产到整体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新型建筑材料。
加快建材企业与建筑企业深度融合,以节能、节材、环保和标准化、模块化要求生产多功能复合墙板、楼板、楼梯、管廊等建筑部品部件,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建材企业转型升级。
发展适用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高效保温防火材料、自保温砌块、高密封性保温性门窗材料、环保装饰装修材料产业,重点推广难燃聚氨酯保温材料、CL结体体系、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等,促进绿色建材的生产和应用。
加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应用,开展各种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推进C60以上混凝土在工程建设的应用。
提升化学建材品质,重点推广大口径塑料管道、新型防火材料和建筑涂料。
发展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透水砖、透水沥青材料、透水水泥混凝路面材料。
推进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建筑垃圾、共伴生矿等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再生利用。
——特种玻璃材料。
依托吕梁、长治特种玻璃产业基地,发挥利虎玻璃、长治玻璃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汽车安全玻璃、功能性建筑玻璃、医用玻璃、家电面板玻璃等深加工产品和电子、光学特种玻璃。
以满足建筑节能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为目标,培育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光伏超白玻璃、太阳能光热发电反射镜玻璃等特种玻璃产品。
以智能电子产品需求为契机,大力研发超薄玻璃,支持发展电子信息用屏显玻璃基板、汽车和高铁等用风挡玻璃基板,提高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发挥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延长玻璃精深加工产业链,鼓励推广采用富氧燃烧和玻璃熔窑余热发电等技术,加快提升现有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技术水平。
重点推进各类汽车安全玻璃、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太阳能光伏玻璃、建筑用钢化玻璃项目建设,打造全国品质优、技术先进的特种玻璃精深加工基地。
——新型陶瓷材料。
依托朔州、忻州、晋城和阳泉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耐腐蚀、耐高温、耐磨和耐酸碱陶瓷材料,加快发展多孔陶瓷、蜂窝陶瓷、高(中)铝耐磨球和泡沫陶瓷等高性能陶瓷材料。
积极发展氮化硅和碳化硅陶瓷材料,日用半透明度高陶瓷和超薄型、大尺寸、艺术化建筑陶瓷材料和无污染石油压力支撑剂、复合陶瓷薄板和装饰保温陶瓷材料。
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新型窑炉,加快开发高纯超细陶瓷粉体制备技术,高强低密度石油压裂支撑剂技术及装备,大幅提高陶瓷产品质量和档次。
(四)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
瞄准新型纤维、树脂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发推广,加快石墨纤维产业化项目建设,打造太原、大同两大新型纤维材料产业集聚区。
——新型纤维材料。
充分发挥太钢集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三元炭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 十三 新型材料 产业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