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docx
- 文档编号:10041181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56.10KB
拜耳.docx
《拜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拜耳.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拜耳
德国拜耳公司
拜尔医药
拜耳公司是世界最为知名的世界500强(<财富>)企业之一。
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
拜耳的发展史就是对更高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公司于1863年在德国创建。
1899年3月6日拜耳获得了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该商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
20世纪90年代初拜耳在中国也逐步展开市场
公司名称:
德国拜耳公司
总部地点:
德国
成立时间:
1863年
经营范围:
制药企业
公司性质:
上市公司
员工数:
111,400名
拜耳公司是世界最为知名的世界500强(<财富>)企业之一。
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拥有111,400名员工及291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
医药保健、材料科技以及作物科学是公司的三大支柱产业。
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
拜耳的发展史就是对更高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公司于1863年在德国创建。
1899年3月6日拜耳获得了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该商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
拜耳(中国)
中国是拜耳在亚洲的第一大单一市场。
多年来,我们对该地区的关注稳步增强,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逐步投资发展为目前的大规模、世界级工厂投资。
拜耳在上海化学工业区一体化生产基地的投资表明,我们已将大中华区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公司组织
拜耳大中华区集团主要面向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市场开展运营。
拜耳集团大中华区由管理控股公司领导,下设子集团与合资生产企业在其战略引导下开展独立运营。
工作团队
大中华区集团各类职能部门共有员工约9,300人.
公司及地点
拜耳目前在大中华区拥有23家公司,其中11家公司的生产设施现已投产,为公司涉足的所有业务领域提供支持。
本地化生产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与日俱增。
中国大陆:
-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北京、广州、成都)
-拜耳(四川)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成都)
-拜耳涂料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拜耳(郑州)蛋白制品有限公司
-拜耳光翌板材有限公司(北京)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北京)
-金陵拜耳聚氨酯有限公司(南京)
-拜耳(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上海)
-拜耳聚氨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拜耳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杭州)
--拜耳材料科技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香港
-拜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台湾
-台湾拜耳(台北)
-台湾拜耳聚优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前金区)
-台湾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台北)
产品
拜耳在中国推出了多种产品。
其中最知名的产品有:
-医药保健领域:
拜唐苹(Glucobay)®、尼莫通(Nimotop)®、Ascensia®、心痛定(Adalat)®、优思明(Yasmin)
BayAspirin®、达喜(Talcid)®和Canesten®
-作物保护领域:
Decis®、Regent®和Admire®
-聚合物领域:
模克隆®、Bayblend®和Baydur®
1899年阿司匹灵®
世界最著名的止痛药,以活性成分乙酰水杨酸为基础
1910年甲基橡胶
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合成橡胶1937年聚氨酯
异氰酸酯和聚烯烃制成的塑料;可制成高弹性材料、粘合剂、泡沫、纤维或涂料的原材料
1953年模克隆®
以聚碳酸酯为基质的高性能热塑性材料
1956年Novodur®
应用广泛的工程热塑性塑料,非常易于加工
1971年塞克®
大豆、马铃薯作物的可选择性除草剂
1975年拜新同®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1975年Therban®
具有高耐热性和耐油性的氢化丁腈橡胶
1976年三唑酮®
用于谷物、蔬菜、咖啡和水果作物的内吸性杀虫剂
1985年尼膜同®
治疗老年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
1987年Ciprobay®/Cipro®/Ciproxin®(西普乐)
治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
1990年拜唐苹®
采用新的作用原理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1990年Bayhydrol®/Bayhydur®
耐水涂料产品的原材料
1991年Confidor®/高巧®
长效内吸性杀虫剂
1993年Kogenate®
拜耳的第一种通过基因工程研制的药物,用来治疗血友病
1995年Baytron®
导电聚合体
1996年蚤安®
猫狗专用长效防跳蚤产品
1996年Baypure®
生物降解性良好的分散剂和配位剂
1997年GlucometerDex®/Esprit®血糖仪
易于使用的血糖测量系统,目前推出的是Ascencia®DEX2
1998年ADVIA®
在大型实验室中用于诊断心血管病、传染病、代谢紊乱和其他症状的全自动系统的系列品牌
1998年Bayrepel®
皮肤兼容性良好的独创驱虫剂活性成分
1998年Axiom®
可选择性除草剂
1999年Avalox®/Avelox®
呼吸系统抗生素
2000年熔-聚碳酸酯工艺
生产超纯度模克隆®的新工艺
2001年Calypso®杀蚜剂
环保、高效的广谱杀虫剂
2002年Atlantis®
选择性谷类杀虫剂
2002年Vulcuren®
橡胶工业用抗反硫交联剂
2003年艾力达®
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
2003年Gamunex®/Gamimune®
治疗免疫缺陷的药物
2003年Advantix®
狗类专用的跳蚤、虱子和昆虫防治产品
2003年Levasil®
硅溶胶品牌(含水胶质硅酸溶液)
2003年Dispercoll®S
带有纳米添加剂的单组分水性胶粘剂原材料
2003年Poncho®
玉米、油菜、甜菜和谷物种子处理专用杀虫剂
2003年Cipro®XR
只需日服一次的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药物(美国)
2003年Ascensia®
血糖监控系统
2004年氧气去极
节能多达30%的新型盐酸电解工艺
阿司匹林故事
阿司匹林,这种从3500年前“柳树皮可以止痛”发展而来的药物与青霉素、安定并称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几乎每一次人类出现新的重大疾病,阿司匹林的新作用就会被发现,并被迅速大规模推广。
因发现阿司匹林作用机理而获得1982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约翰?
瓦内爵士说:
“尽管阿司匹林是一种古老的药物,但我们每天都可能在它身上发现新的东西”。
《阿司匹林的妙用》的作者EricMetcalf声称:
“每天一片阿司匹林,让你远离医生。
”他在书中探讨了阿司匹林在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帕金森、骨质疏松症等病症的预防和治疗中的最新医学进展。
到2007年,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已经和儿童时期免疫、戒烟预防措施一起,成为2007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reventiveServiceTaskForce)推荐的首要医学预防措施。
难怪拜耳公司前主席巴克马得意地说,每天服食两粒阿司匹林差不多已经成为美国的传统。
110年的历史足以让人看清楚,至少有两个原因促进了作为商品的阿司匹林的畅销:
售价低廉以及拜耳公司的有力推动。
阿司匹林的新用处总是不断被发现,但要证实这些额外效用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变成商品销售则更加复杂。
110年来,拜耳公司要做的就是,通过一次次的市场营销把这款药品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再通过专利与商标把这款商品的利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商品专利号为36433。
阿司匹林开始在位于德国伍珀塔尔的埃尔伯福特工厂生产。
四年以前,它的发明者、29岁的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
霍夫曼接到导师的通知,让他停止手头对煤焦油的研究,开始专攻一种药物—改进水杨酸,制造一种稳定的副作用更小的解热镇痛药。
霍夫曼这个药物并不陌生,这东西也不是什么新发明。
但他需要改造这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物,使它从一个土方子变成一种商业化的药物。
很早的时候,霍夫曼饱受风湿之痛的父亲就服用水杨酸解热镇痛,只是它引起的呕吐和胃部不适让人难以忍受。
他父亲早就在问他能否找到一种办法,让水杨酸既能达成药效,又不要这么大的副作用。
霍夫曼梳理了一系列论文,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生产出稳定又副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ASA,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比其他产品研发人员幸运的是,他背后有一家强大的公司。
拜耳做了其它制药公司不屑于做的两件事情,一是为化学品乙酰水杨酸取了个商标名“阿司匹林”,二是为其生产过程在很多国家注册了专利权。
在那个年代,医生的要求也并不高,只要药品稳定副作用又较小,便足以得到医生认可:
20世纪初卫生条件太差了,健康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一个出生于1900的美国人一般只能活到49岁左右。
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包括肺炎、肺结核、肠炎和伤寒等,这些疾病多数是由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导致的。
因此和在欧洲一样,阿司匹林很快便作为解热镇痛的首选药物。
从西伯利亚到旧金山的药房里,到处能买到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很快就拥有了一帮医生粉丝。
美国成为拜耳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而阿司匹林也成了拜耳在美国最重要的产品。
到1907年,拜耳产品在美国的总销量中,阿司匹林占21%,到1909年达到31%。
最初阿司匹林的供应形式是250g的瓶装粉末,粉末每1g装入纸袋,分发给患者。
后来阿司匹林以500mg片剂与世人见面,之后1904年管状试剂上市。
1915年阿司匹林是片剂,而且不再需要医生开处方。
不过,拜耳对学术界和医学界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这为阿司匹林迎来商业需求上的第二个高峰打下了基础。
阿司匹林市场前景最大的应用领域—心脏病预防,其研发过程并不是由拜耳公司主导的。
拜耳的能力体现在,当阿司匹林对心脏病的预防在学术上被证明,昂贵的临床试验也由政府机构完成之后,拜耳很快开始介入,并用自己最擅长的营销和专利权的筹码,将这种药品的影响力极尽可能地扩大。
194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耳鼻喉科医生LawrenceCraven注意到一个奇怪的事情,他给那些扁桃体发炎的病人使用相对大剂量阿司匹林,会导致他们流血过多。
这让他联想起,阿司匹林也许能够增加血液供应,而增加血流供应是保护心脏的一个途径。
于是他从1948年开始,利用阿司匹林治疗他的年迈的男性病人,帮助他们减少心脏病发病几率。
到了1950年代中期,他发表了几篇论文,声称他的8000多个病人无一遭受心脏病突发事件,而且阿司匹林还能帮助他们预防中风。
对于阿司匹林对心脏的作用,他的认识和当时整个世界都相反,但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
不幸的是他的数据非常粗略,他发布论文的期刊也不够有名,受众十分有限,他的结果因此没引起太大关注。
他的发现甚至没能帮助自己,他于1957年死于心脏病突发。
在那个年代,阿司匹林能够保护心脏被认为是一种荒谬的说法。
因为人们服用水杨酸用于解热镇痛的时候,很多人会呼吸急促、心跳加速。
最早阿司匹林在拜耳的实验室里被合成时,在实验室里停留了很久,也正是因为当时拜耳的医学总监拿不准其对心脏的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位拜耳的科学家仔细地考察了历史上服用水杨酸的剂量,发现当使用较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时,其对心脏副作用会较小。
后来拜耳又委托几个德国医生悄悄作了临床试验,在证明对心脏足够安全之后,才敢正式开发这个药物。
一直到1950年代,拜耳对阿司匹林对心脏的作用都仍然高度警惕。
哈佛教授、阿司匹林专家CharlesHennekens手里保存着一张1950年代登载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阿司匹林广告,上面有一系列文字特意保证阿司匹林不会影响心脏。
直到1971年,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能够保证血液中的血小板凝结,这样便能够保持心脏的血液供应,以保护心脏。
然而在整个1970年代,针对阿司匹林用于心脏病预防的临床研究规模太小,还不足以说服公众。
这时候,拜耳公司数十年坚持的学术营销开始发挥作用了。
这种药品的影响力,加上它异常便宜的价格,让更多的学术界人员致力于此药物的临床研究。
很快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学术证明不断出现。
1977年发表于美国《Strok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首次证明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脑卒中之后,越来越多的证实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作用的研究发表于世界权威医学杂志。
在阿司匹林从一个药物变成一种商品的过程中,不能把所有功劳归在拜耳身上。
阿司匹林确切地能被适用于哪些病症,还是需要大规模地被FDA认可的临床研究来证明。
这种研究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和资源,不过掏这笔钱的不是拜耳,而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
内科医师研究是阿司匹林拿下心肌梗死一级预防资格的关键点。
这次研究由NIH于1983年开始组织、22071名美国健康男性医师参与。
这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否可以预防健康人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
参加研究的医生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随身携带并服用研究药物,平均随访时间达5年之久。
这项原本耗时8年的研究,在第5年被伦理委员会提前终止。
原因是阿司匹林实在太有效了。
研究中期结果便足够证明,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风险降低44%,首次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66%,糖尿病人群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61%。
伦理委员会认为对照组的医师有权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以便从中受益。
1988年,该研究的结果发表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类似的,阿司匹林的女性健康研究纳入了近4万名美国女性医务工作者,历时十年;护士健康研究纳入了12万名美国女护士,历时达24年。
这些由医务工作者亲自参加的研究大大推动了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发展,也标志着阿司匹林已经通过了研发阶段最严格的考验。
1971年,拜耳阿司匹林加维生素C的泡腾片问世;1993年,拜耳阿司匹林肠溶片上市。
肠溶片在阿司匹林外面加了一层包衣,这种药片在胃部不溶解,直到肠道才发生作用,这样就几乎完全解决了胃部不适的副作用问题。
2003年拜耳阿司匹林粒状产品(无需饮水)面世。
2007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显示,5年间每天使用300毫克或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使治疗后10至15年的结肠癌发生率降低74%。
这印证了澳大利亚G.Kune教授1988年的研究,被拜耳视为阿司匹林继解热镇痛、心脏病预防之后的第三个飞跃。
阿司匹林的发展中一直都有商业与科学两种推动力。
商业与科学究竟谁该领先半步,这问题拜耳已经考虑了110年,恐怕还要继续考虑下去。
产品出现问题
被美国有关机构调查
2011年6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披露拜耳旗下4款避孕药在欧盟和美国遭受调查,原因是有研究称所涉产品可能形成血栓的风险高于其他产品。
德国拜耳旗下四款避孕药目前正遭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调查,原因是有研究表明“消费者使用拜耳旗下这4款避孕药可能形成的血栓风险或高于其他同类药物”。
报道还指出,欧盟要求拜耳修改这4款相关避孕药的药品说明书,增加最新的安全性调查结果。
中国大陆方面
此次被曝“正处于调查中”的4款拜耳避孕药中,Yasmin(优思明)是中国内地目前唯一引进的拜耳避孕药,且为处方药,2009年正式上市,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生产,目前仍处于销售状态。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优思明(商品名)在中国属于处方药,屈螺酮炔雌醇片为其产品名。
对于是否会考虑召回,Yasmin(优思明)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事件还未确实,无法对此进行答复,“只能说,现在暂未有召回的打算。
”
拜耳方面回应
拜耳优思明产品经理表示,优思明作为第四代口服避孕药,形成血栓的几率很小,与同类药品的发生率相差无几。
谈及用药风险的调查数据,拜耳-先灵药业有限公司女性健康产品组中国市场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注意到FDA引用的两份报告,我们认为这当中的结论不是很有根据,实验方法也有明显的缺陷”。
拜耳方面指出,“拜耳正在积极配合欧盟方面的调查,目前还没有召回的计划。
而在中国市场,我们并没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面的要求。
”[1]
修改说明书
拜耳(中国)医学部负责4款被调查产品之一Yasmin(优思明)的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证实:
“目前已接到欧盟方面修改说明书的要求,修改的决定基本已确定。
”该人士指出,此次欧盟方面要求修改拜耳旗下口服避孕药说明书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其注明“第四代口服避孕药形成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基本等同于三代产品,高于二代产品”。
[
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
拜新同、西普乐、美克、拜唐苹、尼膜同、优妥、优迈、特斯乐、拜斯明-25等。
拜耳公司分为3个子集团公司,分别是:
拜耳材料科技,拜耳农作物科学,拜耳医药。
该企业在2009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五十四。
[1]
拜耳历史
染料推销员FriedrichBayer和主染色员JohannFriedrichWeskott合作创立了“Friedr.Bayeretcomp.”,以生产和销售合成染料。
尽管使用煤焦油衍生物生产染料的历史仅有几年,却为年轻的化工行业开创了全新的业务领域。
公司在Wuppertal-Elberfeld设立了科学实验室(1878至1912年间为公司总部),制定了行业研究的新标准。
经过不懈努力及孜孜探索,拜耳研发出了众多中间产品、染料和药品,其中包括“世纪之药”——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由FelixHoffmann开发,于1899年投放市场。
在这段时期,拜耳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出口远至中国,并在俄罗斯、法国、比利时、英国和美国设立了分公司。
阿司匹林也在拜耳的努力下,成为了历史上最畅销的药品之一。
同时,拜耳也确立了自己在全球医药市场的霸主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Elberfeld已无法满足继续扩张的需求。
因此,拜耳首先于1891年收购了Dr.CarlLeverkus&SonsNorthofCologne工厂,继而购买了莱茵河沿岸的一些其它土地。
1912年,公司总部迁至勒沃库森。
二战以后,拜耳又一次集中精力投身研发工作,为重新建立业务运营奠定了基础。
聚氨酯化工的进一步发展、新作物保护产品、聚丙烯腈纤维Dralon等纤维、热塑材料模克隆、新合成纤维染料和其他诸多发明均在公司的扩张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脑血管药、皮肤抗真菌药、广谱抗生素等新产品相继从拜耳的制药实验室诞生。
1988年,拜耳庆祝成立125周年。
同年,拜耳集团成为首家在东京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德国公司。
1994年,拜耳收购了SterlingWinthrop的北美自我药疗企业——这是公司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事件,因为此次收购使公司得以在美国重新使用“拜耳”作为公司名称。
这是75年来拜耳首次以自己的名称并以拜耳十字标识作为企业标识在美国开展运营。
1995年,美国的MilesInc.被重新命名为拜耳公司。
2002年,拜耳股票以BAY为股票代号在全球最重要的证券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同年7月1日,拜耳集团开始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重组,从而形成了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
拜耳技术
拜耳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夹层复合材料
夹层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硬度高且冲击强度大的特点。
传统复合材料的成分是玻璃纤维层中间夹上蜂窝状或波状纸板,并使用拜耳材料科技提供的聚氨酯喷涂系统粘合。
而拜耳材料科技最近称热塑性塑料,尤其是聚碳酸酯是“最符合扩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光谱性能标准”。
首先,把热塑性塑料夹在两层玻璃纤维之间;然后分别在两边注入热激活性、双组分聚氨酯喷涂系统,如BaypregF;最后,在130°至140°C的温度下压模成型。
由此制造的夹层复合材料可以用低泡沫聚氨酯永久性粘合。
而脱模时间不到一分钟便于生产。
加之,热塑性塑料对潮气和湿度不敏感,因此适用于暴露的汽车内外部件,如座椅靠背、座椅护板以及卡车挡风板,卡车底板、底盘、备用车胎盖子及遮阳板。
拜耳聚氨酯硬泡:
有效冷藏链的关键环节
聚氨酯硬泡塑料在冷库、冷藏集装箱、冷藏陈列柜和冰箱保温隔热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将日渐凸显。
作为该应用领域中最有效的常规保温隔热材料,聚氨酯硬泡塑料在节能和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作出了宝贵贡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食品在运抵消费者手中之前所需的运输距离与日俱增,特别是在南美洲和亚洲不断扩张的超大型城市,正常运作的冷藏链在保障居民食品供应方面显得尤为必要。
考虑到这一点,拜耳材料科技正努力进一步提高用于冷藏链的聚氨酯硬泡塑料系统的保温隔热特性和技术性能。
这些措施将提升冷藏设备的能效,从而有助于节约资源。
拜耳材料科技聚氨酯系统业务全球统一品牌“拜耳创新系统”(BaySystems)的技术隔热专家ReinhardAlbers博士解释道:
“我们致力于开发材料、工艺和技术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与冷藏设备制造商开展紧密合作。
除了提高能效外,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冷藏系统的高生产效率。
”
先进的家用冷藏设备展示出聚氨酯硬泡塑料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
该类设备的能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氨酯硬泡塑料。
如果使用能效等级为“A”的新经济型设备取代所有能效等级低于“A”的陈旧设备,仅在欧洲地区,每年即可将二氧化碳排量削减约2,200万吨。
由此减少的能源消费相当于《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节能指标的6%左右。
带纳米孔的硬泡塑料
拜耳材料科技的一大研究领域是数年之内在冷藏设备保温隔热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计划使用全新的泡沫塑料技术和微乳剂制造带有“纳米孔”的聚氨酯硬泡塑料。
目前,冷藏设备所使用的常规聚氨酯硬泡塑料元件大小约为150微米。
拜耳材料科技纳米孔硬泡塑料专家StefanLindner博士谈到:
“凭借这一全新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将元件尺寸减至150纳米以下。
这种泡沫塑料系统将显著降低冷藏设备能耗。
”孔径越小,导热系数就越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就越出色。
“拜耳创新系统”(BaySystems)的开发工作还侧重于将硬泡塑料的聚氨酯配方调整为更环保的全新发泡剂,其臭氧消耗潜能值(ODP)和全球变暖潜能值(GWP)远远低于原有配方。
冷库的零排放理念
冷库是拜耳材料科技环保型商务大楼计划所涵盖的产品组合的核心部分。
设计这一商业模式旨在帮助建筑行业的决策者们为幼儿园、学校和办公楼等新建筑项目提供能源优化的可持续建筑解决方案。
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地区环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拜耳.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