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四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0041175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67.25KB
上海市十四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
《上海市十四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十四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十四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
积累应用(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4)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借用过往历史来表达世事变迁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迷花倚石忽已暝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间关莺语花底滑(4).吴宫花草埋幽径(5).晋代衣冠成古丘
【解析】试题分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暝”“间”“幽”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诗歌通常会含蓄地抒情、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B.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C.旧地烟霞在,多时草木深。
水将空合色,云与我无心。
D.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抒情特点的。
结合题干提示“含蓄抒情、言志”,B项“云在意俱迟”“欣欣物自私”,江水缓缓流动,和我的心一样不去与世间竞争。
云在天上飘动,和我的意识一样悠闲自在。
寂静孤单的春天将进入晚春,然而我却悲伤忧愁,万物兴盛,显出万物的自私,直抒胸臆。
C项“云与我无心”,直抒胸臆。
D项“潭影空人心”,直接表达。
点睛:
古诗词中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本题主要考查间接抒情。
常见的类型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的至道,就是一般人所时时行的道,所以谓之“庸”。
朱子注说:
“庸,平常也。
”又引程子云:
“不易之谓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注说: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这就是恰好,恰好也就是至善。
这是极难能的。
《中庸》说:
“中庸其至矣乎!
”
①但又是人所不可须臾离的,所以是不可易
②圣人亦行此道而又将其行至于极至
③这就是说,将其行至于恰好之处,恰好就是所谓中
④因其是一般人所本来行的,所以是平常
A.②③④①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解答此题,结合③句中“这就是说”可知,是对②句内容的进一步阐述,①中的“但”,结合“平常”“不可易”等内容,可以判断①在④的后面。
综合D项衔接恰当。
阅读(70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音乐性的美
李泽厚
①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
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②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
由于皇室(如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粱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
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
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
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
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④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
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
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稚,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
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
⑤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宜矣。
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
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
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
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五律则自初唐沈(俭期)、宋(之问)搞定形化以来,成为终唐之世的考试体裁、正统格式;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才大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
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4.第①段中某艺术形式成为时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的衡量标准是。
5.第②段中引用诗句“当时年少春衫薄”是为了。
6.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作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初唐的书法由于宫廷的大力提倡,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其风度体貌如同当时皇室倡导的齐梁宫体诗歌一样。
B.“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根本原因是他们都具有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特质。
C.盛唐是一个音乐高潮,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的乐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
D.五古、五律、七律等体裁是在唐代以后才成熟的,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
8.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标题“音乐性的美”的内涵。
【答案】4.此艺术形式为时代最普及、最成熟的艺术形式。
5.表明初唐诗歌风流、潇洒的特点,以此类比冯、虞、褚书法的轻盈华美、婀娜多姿,进一步说明初唐的审美理想(或趣味标准、艺术要求)。
6.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初唐书法之漂亮,开启下文盛唐书法抒情浪漫特点的论述。
7.C
8.
(1)音乐性的美表现为浪漫性、抒情性,是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
(2)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进盛唐各艺术部类,传递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成为盛唐时艺术的美的灵魂。
(3)形式上表现为盛唐时“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与它们的音乐性特征密切相关。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4.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
结合题干要求,立足文本第一节,某艺术形式成为时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的衡量标准,结合文本内容“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可知,此艺术形式为时代最普及、最成熟的艺术形式。
7.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
A项结合文本内容“由于皇室(如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粱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可知,“如同当时皇室倡导”篡改文意。
B项“根本原因”错误。
D项结合文本内容“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才大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可知,“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修饰“七律”。
8.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探究标题的内涵。
主要分析标题的本意和比喻义。
“音乐性的美”的内涵,主要抓住“美”的内容,围绕“美”的形式、表现力等方面分析。
点睛: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本题形式上表现为盛唐时“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与它们的音乐性特征密切相关。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倾听风沙的低吟
孤 岛
①我又听到风沙了。
②风沙是这么突然地来临的。
它那么急切而匆促地敲打我的门窗,敲打我沉睡的梦境。
而现在才三月。
三月,风沙就来叩响我们所居住的塞上边城了。
③我的屋子似乎被风沙所围困。
望窗外,在黑沉沉的大西北之夜,作一副称臣状。
④我感到无比的孤独。
我感到无可奈何。
唯有忍着心去倾听这来自遥远国度之暴徒的倾诉……听着听着,一会儿如雷鸣虎啸,一会儿如雪崩龙吟;一会儿引吭高歌,一会儿低音抽泣;一会儿像跌宕起伏的鼾声,一会儿又如浑浊不清的鼻息……千百年来,这风沙从没有失过约,一如既往地降临大西北的各个村庄和城市、草原和森林,不管你乐意不乐意,欢迎不欢迎。
⑤总是在春天,这样一个短如昙花美如昙花的季节。
匆匆而来。
匆匆而去。
一溜烟似地消逝……
⑥大西北是沙的王国,也是风的领地。
而花朵则只能从风的脚印里脱胎而出,一如灵魂摇曳在空旷的荒野。
⑦在春天,风沙匆匆掠过大地。
⑧我是被那样触动过的。
我来自多风雨多湖海的地方,柳烟如愁,拱桥如梦。
依稀中,记得“江南春来早”的意境。
细若飘丝的雨溅湿黑油油的土地,春苗、树木、草在一片湿漉漉中露出勃勃生机。
百鸟啼唱,春燕剪云,完成一部春的协奏曲。
而这里不是,这里是大西北,首先来报春的是风沙,是它的喘息、愤怒、倾诉。
它既是报春者,又是携眷者,同时又是葬春者。
你看不见它,假如它没带来黄沙的话。
⑨在空空荡荡、无边无际的大漠上,你只能听见交战上空发出的金戈铁马声响,感觉到一阵阵无形无色无味的呼呼呼的气流拉扯你又冲撞你,吻你摸你打你,让你站也站不稳,逼得你屏住呼吸,想将头埋入双手里。
但是你看不见它,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谁,又是受了谁的支使的?
还有,它从何而来,面目是可爱可怜还是可憎?
你都不知道,你只能感觉到那种无处不见又无处不在的金戈铁马的声音在你体外的任何一个地方轰鸣着。
你向空中一抓,什么也没有。
而如果你向自己的胸腔一抓,倒有可能抓住一些缭绕不绝的风的余音。
你看不见什么东西,可是你的脸上常有被绵里针扎的疼痛,细细的,却密密的。
你一摸,却不见一滴血。
然而,那疼痛几天几夜地伴随你。
⑩这无形而尖锐的力量,犹如鬼神一样深不可测。
可以将草原吞没:
可以摧毁家园:
可以使一个女人有受孕感,或者刹那间老去十岁;还可以让正在飞驰的火车顿时变成一堆废铁。
当然,也可以让一个诗人露出微笑,让一群无赖成为霸主。
11风沙,多少人渴望着它,它在北方几乎是春天的使者,盼到了风沙等于盼到了春天。
风沙,又有多少人在颤栗,因为它又糟蹋着春天,蹂躏着春天。
在塞上,最早开花的是榆叶梅,以鲜血喷发出红色花香,迎风沙和阳光而开,却又被风沙粉身碎骨地吹落,那初绿的柳树在风中疯狂地舞蹈,一边舞蹈一边撕扯自己的头发,仿佛正经历着伟大的内心疼痛。
而风沙的确又一遍遍地扫荡天上的乌云、空气中的霉烂味、地上的虫豸。
12风沙扫荡过的地方,一切格外清新而又晴朗。
而且在那一场大的“喧哗与骚动”过后。
会出现大静穆,大静穆中隐含着无尽的禅意。
13据气象专家称,春天的风沙显示着偷渡玉门关的东南暖流与统治塞上的西北寒流的一场全面的较量和搏斗,看谁能最终占领亚洲中心腹地这个大盆地。
在双方的交战中,风沙狂舞,硝烟弥漫,蒸腾起古战场的远景。
14因为风沙的缘故,大西北的春天是躁动的,是粗暴的。
这风沙曾经将万物生灵送入地下,使多少田野毁弃,多少儿女失散。
然而,我们还不得不感激风沙。
感激它那强悍的力量砸碎了冬天,砸碎了冰封的秩序和旧腐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许多西北男儿喝着这风沙长大,脸上刻有风的雕纹,体魄里有风沙的硬骨,灵魂里常常回荡着风沙的强音——如风电雷鸣,龙吟虎啸。
我曾听说,那些在沙漠边沿嚼风沙长大成熟强悍的人,他们听惯了风沙交响的轰鸣之后,有一天突然告别了沙漠地,来到了大都市,或调到遥远的南方老家,却因为失却了风沙的低吟,而突然失眠,没日没夜地失眠。
15风沙,是天神,也是魔鬼。
(有删改)
9.第④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10.第⑧段中作者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用意是。
11.第12段划线句中“无尽的禅意”在本段如何理解?
12.结合全文,概述作者笔下的风沙的特点。
13.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9.第④段中用“雷鸣虎啸”、“雪崩龙吟”、“跌宕起伏的鼾声”、“浑浊不清的鼻息”等来比喻大西北之夜风沙的低吟,写出了风沙声音变化多端,或重或轻,或响亮或低沉,表现出大西北风沙躁动、急促、狂暴的特点。
这一比喻将抽象的声音具象化,极具表现力。
10.作者通过写江南春天的优美、诗意、细腻和勃勃生机,和大西北春天的粗
犷、苍凉、雄浑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大西北的风沙的独特感受,风沙在大西北的春天既是报春者,又是携春者,同时又是葬春者,和江南的婉约诗意截然不同。
11.“无尽的禅意”是指在风沙扫荡过之后,一切都变得清新而晴朗。
人的内心也会如同经受过荡涤一样,获得一种内心的澄澈。
并且,大西北的风沙是喧哗和躁动的,在喧哗和躁动之后的大静穆中,人由此可以获得生命的某种启示,领悟到一种清空安宁的心境。
这种从风沙中所感悟到的丰富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深意,就是此处的无尽的禅意。
12.大西北的风沙有如下特点:
(1)突然来临,急切、匆促;
(2)狂暴、变化多端、无法阻挡;(3)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4)拥有无形而尖锐的力量,肆虐、扫荡一切,躁动、粗暴;(5)强悍有力,铸就西北男儿的体魄和精神。
13.收束全文,点明主题。
在作者眼中,大西北的风沙有令人颤栗的一面,让人感到孤独、无可奈何,它糟蹋、蹂躏春天,毁弃万物,让儿女离散,故其是“魔鬼”,表现作者对风沙这一面的否定;然而大西北的风沙又是春天的使者,风沙过后会带来清新和晴朗,带给人无尽的禅意,尤其是它砸碎旧秩序和旧理念,铸就了西北男儿的体魄、性格和灵魂,风沙是他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东西,永远难以离弃的念想,故其是“天神”,表现作者对其的热烈赞颂。
最后一段简明扼要,准确概括了作者对大西北风沙的独特感受和特殊情感。
【解析】
9.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表现手法。
结合题干提示“比喻”修辞,“雷鸣虎啸”、“雪崩龙吟”、“跌宕起伏的鼾声”、“浑浊不清的鼻息”等来比喻大西北之夜风沙的低吟,表现出大西北风沙躁动、急促、狂暴的特点。
点睛: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如本题“雷鸣虎啸”、“雪崩龙吟”、“跌宕起伏的鼾声”、“浑浊不清的鼻息”等来比喻大西北之夜风沙的低吟。
10.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
第⑧段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的用意,和大西北春天的粗犷、苍凉、雄浑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大西北的风沙的独特感受。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11.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
立足文本第12段,联系上下句内容,“无尽的禅意”,“风沙扫荡过的地方,一切格外清新而又晴朗”,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12.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
风沙的特点,“风沙是这么突然地来临的。
它那么急切而匆促地敲打我的门窗”,突然来临,急切、匆促;“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屋子似乎被风沙所围困”,狂暴等。
点睛:
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如本题“大西北的春天是躁动的,是粗暴的”,躁动、粗暴。
13.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段的作用。
最后一段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
“风沙,是天神,也是魔鬼”,内容上理解“天神”“魔鬼”的内涵,结构上:
收束全文,点明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题落星寺①(其三)
(宋)黄庭坚
落星开士②深结屋,龙阁老翁③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释】①落星寺:
相传天降巨星化为岛,寺即因此得名。
②开士:
和尚。
③龙阁老翁:
泛指文人墨客。
14.“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这一联在律诗中被称为________联。
1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深结屋”的“深”字是全诗的关键,写出环境幽静寂寥。
B.“帆到迟”写出船、长江离寺庙远,衬托出寺庙远离尘嚣。
C.“宴寝清香”写出宴会上阵阵幽香,使人生出与世隔绝之感。
D.“蜂房”写寺中的僧房各各敞开着窗户,像密集的蜂房一般。
16.请结合诗句赏析“小雨藏山客坐久”中,“藏”字的妙处。
【答案】14.颔15.C
16.答案示例: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好像雨是有知,俏皮而淘气,可以藏物,把山都藏了起来,写出雨的细密、山的深邃,进而写出雨山浑然融一体的朦胧感,表达了作者对落星寺及其所在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律诗的基本常识。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本题为颔联。
15.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及手法分析。
C项意思为:
移步于安寝便室,点清香一拄,淡淡氤氲。
诗人闻名于世,庙里的和尚竟然捧出佛画给诗人赏玩。
醉后闻香观佛画,外面却下着小雨,动的雨,冉冉却似乎不动的清香。
“与世隔绝之感”错误。
1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落星寺及其所在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点睛:
第一步:
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
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
第二步:
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本题表达了作者对落星寺及其所在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
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大为岐王之所眷重。
②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
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①,令以九皋为解头②。
维方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
岐王曰:
“贵主之强.不可力争。
吾为子画焉。
子之旧诗清楚者。
所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
后五日当诣此。
”
③维即依命,如期而至。
岐王谓曰:
“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
子能如吾之教乎?
”维曰:
“谨奉命。
”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
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
岐王入曰:
“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
”即令张筵。
诸伶旅进。
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
公主顾之,谓岐王曰:
“斯何人哉?
”答曰:
“知音者也。
”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
公主自询曰:
‘此曲何名?
”维起曰:
“号《郁轮袍》。
”公主大奇之。
岐王曰:
“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
”公主尤异之,则曰:
“子有所为文乎?
”维即出献怀中诗卷。
公主览读,惊骇曰:
“皆我素所诵习者。
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
”因令更衣,升之客右。
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
岐王因曰:
“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
”,公主乃曰:
“何不遣其应举?
”岐王曰:
“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
”公主曰:
“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
”顾谓维曰:
“子诚取解,当为子力。
”维起谦谢。
④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
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选自薛用弱《集异记》)
【注释】①“为其致公主”句:
公主:
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当时她声势显赫。
是岐王的长辈。
邑司:
为公主掌管地租、财物的官员。
京兆试官:
京城的主考官员。
②解头:
即解元。
唐朝时科举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主顾之,谓岐王曰:
“斯何人哉?
”答曰:
“知音者也。
”(____)
(2)皆我素所诵习者。
(____________)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
(男子十五、六岁)
B.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
(书信)
C.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
(赏赐)
D.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
(同“宴”,宴请)
1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子有所为文乎?
/吾从板门外相为应答……
D.因令更衣,升之客右。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20.把第②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岐王曰:
“贵主之强,不可力争。
吾为子画焉。
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千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
后五日当诣此。
”
21.文章结尾说“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王维登第的原因。
【答案】17.
(1).通晓音律
(2).一向、向来、往常(“平时”也可以18.D19.B
20.歧王说:
“公主势力这么强大,我的力量不能与她相争,我来为你筹划这件事。
你找出过去写的那些清秀脱俗的诗歌,抄录十首。
再新谱一首声调哀怨凄切的琵琶曲。
五天后再到我这里来。
21.
(1)王维才华横溢;
(2)王维善求庇借;(3)岐王倾力相助;(4)公主赏识推荐。
【解析】
点睛: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21.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的能力。
陈述王维登第的原因,“年未弱冠,文章得名”,王维才华横溢;“仍求庇借”,王维善求庇借等,以此类推。
点睛: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对文本信息筛选要全面。
岐王倾力相助;公主赏识推荐。
【参考译文】
①尚书右丞王维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文章就很出名了。
他精通音律,琵琶弹奏得很精妙,在那些王公贵族之间交游,尤其得到歧王的眷顾与看重。
当时参加进士考试的张九皋名气很大,有一个经常出入太平公主府上的客人,替他请求邑司以公主的名义给京城的考官写一封推荐信,命令推荐张九皋为京兆府的第一名。
王维正要参加进士考试,就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岐王,并且希望求得歧王的帮助。
歧王说:
“公主势力这么强大,我的力量不能与她相争,我来为你筹划这件事。
你找出过去写的那些清秀脱俗的诗歌,抄录十首。
再新谱一首声调哀怨凄切的琵琶曲。
五天后再到我这里来。
”
②过了几天,王维按照岐王的吩咐,如期而至。
岐王对他说:
“你凭着一介书生的身份,请求进见公主,哪能有什么门路见到她呢?
你能按照我教的去做吗?
”王维说:
“谨听您的吩咐。
”岐王就拿出锦绣衣服,鲜艳华美奇异,让王维穿上,还让他带上琵琶,一起到公主的府上。
岐王进去说:
“正赶上公主从宫里回来,所以带上酒席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十四 校届高三 第二次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