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实例鱼塘.docx
- 文档编号:1003786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06.32KB
地基处理实例鱼塘.docx
《地基处理实例鱼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处理实例鱼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基处理实例鱼塘
现状鱼塘地基处理
第一部分:
编制依据
1.1施工主要依据规范及标准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2008)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05)
1.2其它文件
1、本工程勘察报告;
2、企业标准,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及施工作业指导书等;
3.现场踏勘情况;
4.类似挤密碎石桩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二部分:
工程背景
2.1工程概况
2.2工程地质条件
2.2.1地形及地物条件
拟建道路中、西部前些年已经无规则初步回填,目前东部水域正在进行施工,因此,整体上拟建道路范围内地形大致平整,勘察期间实测钻孔孔口处地面标高为33.72~35.92m。
本次补充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人工堆积层厚度变化较大,厚度一般在3.40~8.80m,平均厚度约5.0m。
经勘察揭示,人工堆积层物质组成杂乱,不均匀含有砖头、瓦砾、水泥块、塑料及木块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局部含水量大、尚未达到自重固结,在振(震)动、上部荷载作用及地下水浸泡条件下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对市政工程的安全运营有很大隐患,未经有效处理不能作为市政工程的地基直接持力层。
2.2.2地层土质及岩性特征概述
根据钻孔揭露的地层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将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最深20.00m)的地层划分为7个大层及亚层(具体可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
(1)人工堆积层(第1大层)
表层为粉土填土①层:
黄褐色,稍密,湿,含砖渣、灰渣;
房渣土、碎石填土①1层:
杂色,稍密,稍湿~饱和,含砖块、灰渣及混凝土块等;
粉质粘土填土①2层:
灰黑色,湿~很湿,可塑~软塑,砖灰渣、有机质。
该人工堆积层一般厚度为0.70~3.30m左右,受主线1+618~1+810段挡土墙北侧的鱼塘回填土坑影响,厚度为4.20~8.80m,土质不均,工程性质差,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挡土墙地基直接持力层。
(2)新近沉积层(第2~3大层)
粉质粘土②层:
褐黄(暗)色~黄褐色,湿~很湿,可塑(局部硬塑),属中高~高压缩性土,含粉土夹层,含云母、氧化铁、螺壳;
粉土②1层:
褐黄(暗)色~褐黄色,稍密~中密,湿,属中高-中压缩性土,含细砂夹层,云母、氧化铁、螺壳;
有机质粘土②2层:
灰黑色,湿~很湿,可塑~软塑,属高压缩性土,含有机质、腐植质;
粉质粘土③层:
黄灰~黑灰色,湿~很湿,可塑~软塑,属中高压缩性土,含有机质、螺壳;
有机质粘土③1层:
黑灰~灰黑色,湿~很湿,可塑~软塑,属中高~高压缩性土,含腐植质;
粉砂、细砂③2层:
褐黄(暗)色,稍密,湿,属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
粉土③3层:
灰黄色,稍密,湿,属中高压缩性土,含云母、有机质。
(3)第四纪沉积层(第4~7大层)
粉土④层:
褐黄色,中密,湿,属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姜石;
细砂、粉砂⑤层:
褐黄色,中密~密实,湿~饱和,标贯击数N=21~34,属低压缩性土,局部为中砂,含云母、氧化铁、圆砾;
粉质粘土⑤1层:
褐黄色,湿~很湿,可塑,属中压缩性土,含粘土夹层,含氧化铁;
粉土⑥层:
褐黄色,中密~密实,湿,属低压缩性土,局部为粉砂、粉质粘土夹层,含云母、氧化铁;
粉质粘土⑥1层:
褐黄色,湿~很湿,可塑,属中压缩性土,含粉土夹层,含氧化铁、姜石;
粘土⑥2层:
褐黄色,湿~很湿,可塑~硬塑,属中压缩性土,含粉土、粉质粘土、细砂夹层,含氧化铁;
粉砂⑥3层,褐黄色,密实,湿,属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
细砂、中砂⑦层:
褐黄色,密实,湿~饱和,标贯击数N=32~37,属低压缩性土,局部为粉砂,含云母、氧化铁、圆砾;
粉质粘土⑦1层:
褐黄色,湿~很湿,可塑~硬塑,属中低~中压缩性土,粉土、细砂夹层,含氧化铁、姜石;
粉土⑦2层:
褐黄色,密实,湿,属低压缩性土,含粉质粘土夹层,含氧化铁、姜石。
2.3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勘探期间(2009年3月及10月下旬)于勘察钻孔内实测到3层地下水,各层地下水的水位标高及类型参见拟建场地地下水水位情况表(表2)。
拟建场地地下水水位情况表表1
序号
地下水类型
水位埋深(m)
水位标高(m)
第1层地下水
上层滞水
0.40~6.60
28.26~34.28
第2层地下水
潜水
5.40~6.40
28.40~29.04
第3层地下水
层间水
13.40~13.70
20.32~20.38
第一层地下水(上层滞水)主要接受鱼塘地表水入渗补给,其分布、水量很不均匀,水位基本与鱼塘地表水一致。
2.4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
原鱼塘围墙外侧小路上现况有一条电信管线,桩与该管线最近距离为3.28m,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该电信管线保护。
第三部分:
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件,地基处理方法采用柱锤冲扩桩法。
1、设计方案如下:
桩体基本按等边三角形布桩,其中新旧回填分界线以西桩间距1.8m×1.8m,以东为1.6m×1.6m,新旧回填边界线以西应保证有1~2排桩间距为1.6m×1.6m。
桩距1.8m的基准桩为4号挡墙起点0+000处的外露面处,其它桩距1.8m的桩位布置均以此为基准点进行布置;桩距1.6m的基准桩位为3号挡墙终点0+160的外露面处,其它桩距1.6m的桩位布置均以此桩作为基准点进行布置。
不同桩距衔接出的桩位可适当调整,不受此桩距控制,保持均匀。
平整场地至上述标高,主路范围设计桩长1+718~1+785道路中线东8m以西桩长8m(主路1区),道路中线东8m以东基1+785~1+983桩长6m(主路2区);西侧辅路设计桩长1+727~1+785为4.5m(辅路1区),1+785~1+962桩长3m(辅路2区);东侧辅路设计桩长为4m(辅路3区),不足设计桩长时,打到细砂、粉砂
层即可。
详细参加鱼塘处理施工图纸。
2、工程量统计
工程量统计表表2
施工分区
桩长(m)
桩数(根)
方量(m3)
主路1区
8
698
1326
主路2区
6
3957
5637.8
辅路1区
4.5
338
361.2
辅路2区
3
730
520
辅路3区
4
2055
1951.9
合计
/
7778
9796.9
第四部分:
施工部署
4.1施工现场要求
1、施工现场能够做到在三通一平;
2、临时设施搭设符合安全文明工地管理要求;
3、原材存放地和料场与施工区域分开,同时对原材料做好覆盖;
4、其它未尽事宜协商解决,争取优质高效完成施工。
4.2机械设备组织
机械设备的调配直接影响工期、施工质量和现场的文明施工。
在本工程的施工中,根据施工进度需要,合理组织设备进出场,保证满足施工需要。
具体的施工机械组织情况详见表3。
机械设备一览表表3
名称
数量
性能
夯扩碎石桩桩机
2~6台
50KW每台
20型装载机
2~4台
/
电焊机
2台
20KW每台
配电箱
2~4个
/
4.3施工人员组织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工程量,对本工程配备技术负责人1人,施工负责人2人,质检员1人,安全员1人。
夯扩碎石桩桩机每台桩机配置劳务人员10人,2~6台桩机共配置劳务人员20~60人。
共计划投入劳务人员约65人。
具体施工过程中将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予以调整,详细的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图如图1所示:
4.4项目管理措施
1、项目管理要求高瞻远瞩,统筹考虑,全面控制工程全局,高效、优质地完成各分项工程目标。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树立管理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项目的管理地位和作用,并协商处理好与业主、监理、设计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理顺管理程序。
2、坚持信息化施工,重视图纸及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重视项目技术管理和协凋,不断提高项目的技术水平。
重视和加强工程协商的综合组织能力。
3、把合同作为项目管理最主要的依据,作为对工程各方约束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按合同对工期进行严格控制。
4、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工程中的推广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支撑项目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综合目标的重要手段。
4.5施工进度安排:
夯扩碎石桩共计7778根,总方量为9796方。
总体进度根据现场工作面开挖情况进行,先进行辅路的施工,待辅路铺设管道完毕回填后再进行主路的施工,考虑到施工的间断性和检测的滞后性,计划总工期为45天。
第五部分:
施工方法
5.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将桩孔进行编号。
②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
③引入控制桩,接桩后做好测量放线及定孔位工作。
2、现场准备
①保证现场三通一平。
②施工要求土方压实整平,保证钻机正常工作,整平范围须在最外侧桩中心以外2.0m。
③机械试运转。
3、材料准备
施工材料根据施工进度提前进场,夯扩碎石桩桩体材料为粒径20mm~50mm的机碎石,材料中含泥量不得大于5%,并不宜含有大于80mm的颗粒。
5.2施工工艺选择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决定采用夯扩桩机柱锤成孔,夯填石料成桩的施工工艺,夯扩桩的工艺流程为:
平整场地→桩位放线→桩机就位→夯扩成孔→填料夯实。
具体施工工艺是:
采用细长锤成孔,成孔至设计深度或稳定持力层后,分批向孔内投入碎石填料,用细长锤反复夯实、挤密而形成一种散体桩,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夯扩碎石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5.3成孔要求
1、对于易坍塌的砂层,夯击成孔时可插入套管,套管底距孔底高度不得大于2m。
2、钢丝绳上应有深度标志,以便观测和检查成孔的深度。
3、对于土质松软、地下水位高的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成孔时可采用填生石灰块或加护筒等技术措施处理,以保证成桩顺利进行。
5.4夯实成桩参数
1、经验夯击次数:
填料0.14m3时:
桩底2m,每次夯击3次,落距不小于5m;桩顶2m,每次夯击3次,落距不小于3m;最后两车料按落距不小于1m、夯击次数不小于5次控制。
填料0.07m3时:
桩底2m,每次夯击2次,落距不小于5m;桩顶2m,每次夯击2次,落距不小于3m,最后两车料按落距不小于1m、夯击次数不小于5次控制。
现场施打试验桩时可根据具体地层情况进行调整,原则是保证夯实效果。
2、设计填料量:
按虚方控制填料量时,设计填料量应为1.1~1.2倍的桩身计算体积,实际填料量不应小于设计值的95%。
5.5施工误差要求
1、对于密实程度不同的土层,夯扩碎石桩施工桩径会有变化,桩径误差宜控制在5cm以内。
2、施工桩长不得小于设计桩长,并应进入设计持力层。
3、桩垂直度偏差小于1.5%,孔位放线偏差小于50mm。
4、施工中成桩的中心偏差不大于150mm。
5、成孔至预定深度后,记录3击贯入量(夯锤重35kN,落距5m),要求3击贯入量不大于150mm。
5.6施工其他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第一根桩时,测量每次填料夯实后的孔深,由此确定每次填料的夯实次数。
2、记录每根桩的施工时间,为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3、施工中每根桩的填料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4、施工时遇到特殊情况时,及时与监理及设计沟通。
5、按监理核准的记录单对施工参数进行详细记录。
6、每根桩成孔至预定深度后,必须经质检员检验桩位、孔深、垂直度及三击贯入度是否满足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基 处理 实例 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