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问题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0027339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85.87KB
大学生消费问题调研报告.docx
《大学生消费问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消费问题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消费问题调研报告
大学生消费问题调研报告
大学生消费问题调研报告
08013133丁柯月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而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
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
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
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
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
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
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
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
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
“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
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
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
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
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
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
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
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第一题:
数据显示,平均每月花费低于600元的人数比例占20%,600~800元占52.5%,800~1200元占27.5%,1200元以上的人数在调查范围内为0。
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够将花费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里面。
600~800元对于一个中等条件的家庭来说,供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可以接受的。
这也是与大部分学生家庭的生活条件相挂钩的。
因为多数家庭的生活条件可以说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如果能够体谅和了解父母的负担和压力,有心为父母减轻负担,学生便会注意节俭。
但并不是低于600元或者800~1200元的同学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就十分贫困或者十分富裕。
具体来看,这还与同学们的消费方式有关,以下我们会做具体的分析。
第二题:
数据显示,72.5%的同学感觉到钱不够用或花的很快,17.5%的同学认为用钱不紧张,能用到该用的地方。
还有10%的同学对此没有感觉。
我们主要解析前两种情况,深入剖析,不难发现,有此感觉的同学往往是那些没有对一个月的花费做过计划或有一定打算的,而没有此感觉的同学,则恰好相反,他们往往在钱的开销上有一个合理的计划或打算,并不是他们有多少节俭,多少吝啬,是他们能有效的用钱,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
所以我们在消费前最好有一定的打算和计划,不要盲目消费。
第三题:
数据显示,几乎全部的学生的生活费来源是父母给予的,而靠自己来赚取生活费的同学只占了4.9%.说明虽然我们都已经是大学生了,有了靠自己赚钱的能力,但是我们要继续读大学就必须依靠父母的供给.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父母.因此我们要学会合理消费,计划消费,为父母减轻负担。
.
第四题:
数据显示,12.5%的同学每月都会对自己的消费制定一个大致的计划。
72.5%的同学有时会制定,还有15%的同学从未对每月的消费制定过计划。
对于今天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我们,能够懂得合理用钱,是一个可贵的现象。
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有助于同学们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等到将来过上独立生活后,我们的生活才不会毫无
用在该用的地方,有计划地消费。
可见大学生们对于理性消费都是理解正确的。
但是纸上谈兵每个人都会,主要还是看我们如何去做,肯不肯去这样做。
之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中铺张浪漫现象十分普遍,就是因为没有深入贯彻“理性消费”观念,而是过多地被时代的潮流所控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大学生们真正地做到他们理解的理性消费呢?
我们认为大学生需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要过度地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毕竟学习才是我们大学生活中的主要任务。
其次,家庭教育问题也是解决大学生铺张浪费现象的主要方法。
如今,大部分子女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能从小就宠着孩子,惯着孩子,不知道培养他们节俭的习惯,让孩子从小就显得娇贵任性。
这样等孩子长大后,也不会考虑家庭的负担和压力。
铺张浪费,不知节俭的习惯很难改掉,所以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
要让所有大学生都了解“理性消费”并真正做到“理”,人需靠我们自己的努力。
第九题
虽然这个问题只是一个假设,但从每个人给出的答案中我们仍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得到一些结论。
有些同学会选择存款,这是一种很合理,很成熟的做法。
相类似的打算还有买股票,买基金等。
这些同学可以说有了一些经济头脑,不仅懂得了如何合理消费,而且有了赚钱的意识。
我们作为大学生,我认为还是不要过早地想着赚钱,虽然这样可以减轻父母的压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但是投资毕竟有风险,况且学生还是不能耽误学习。
有些同学会决定把钱用于读书,考证上的投资,我认为这种投资是无风险又有较大收益的。
作为大学生,父母不仅不会吝啬我们把过多地钱用于买专业上的相关读物和用于考证,反而会十分支持,因为这些都是对我们将来步入社会有益无害的,所以这种投资是值得提倡的。
还有一些同学仍然不知道如何去用这些钱,可见“理性消费”“计划消费”在一些同学中仍然未得到重视。
所以大学生理性消费问题迫在眉睫,亟待解决。
现在的大学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市场经济到处充满了诱惑,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受到极其重大的影响。
调查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平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
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
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4.3%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2%的选择了“价格”,有15.59%的选择了“品牌”。
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
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
(二)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只有38.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4.6%的大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18.97%的大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只有28.2%的大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
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
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
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79.6%大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金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大学生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可见,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应当加强。
(四)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交际、食物浪费。
社会交际(包括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称为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
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交际(恋爱)的花费,100元以下的只占14.5%,300元左右的占40.6%,300元以上的占55.1%,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会送对方礼物。
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有57.5%的同学会请同寝室的人或朋友吃饭;35%的同学选择送礼物,7.5%的同学点歌送祝福。
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
此外,在问及“每餐食物浪费情况”时,只有20.5%的大学生是“吃干净每餐的食物”,有41.8%的大学生是会“略有剩余”,出人意料的是,有38.5%的大学生是选择了“吃一半倒一半”。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浪费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费方面,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约、环保的时候,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节约意识。
(五)电脑、手机成了大学生的必需品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
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电脑上。
调查中发现,有73.52%的大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电脑价格3000-5000元的占46.3%,5000元以上价格的占42.7%,出人意料的,在调查中发现,有93.2%的大学生有手机,在校期间更换过1只手机的占56.27%,更换过2只以上的占32.8%,手机的价格,1000元以下只占12.4%,1000-2000元占55.72%,2000元以上的占32.7%,当问及“更换手机的目地”时,有67.2%的大学生选择了“过时了”,只有12.7%的大学生选择是“前一个手机坏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问及“电脑有多少时间是用于学习”,只有22.4%的大学生选择是用于学习,在问及“每天有多少时间用于上网”时,选择2个小时以内的仅为5.6%,3-5个小时有68.6%,5小时的有26.6%,可以想象,现在的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可能比学习的时间还多,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比上自习课的还要多。
电脑、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现代的通讯工具也被运用到人际交往中,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六)追求名牌、虚荣、攀比是不老的话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和攀比、虚荣心理。
在大学生中,拥有1-3件中高档名牌产品的占30.34%,拥有3-5件的占59.56%,一件也没有仅占4.6%,当问及“购买名牌的动机”时,34.6%的大学生选择“其他同学有,我也要有”,57.8%的大学生选择“名牌可以显现自己,体现出和别人的差踞”,只有7.6%的大学生选择是“名牌质量好”。
调查中发现,某些大学生为了拥有一款名牌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性大学生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性大学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大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四、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
无计划的消费主要还是由大学生所处的位置所引起的。
与社会有着广泛的接触,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一一尝试,这就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出现攀比的现象。
这有着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有着社会的原因。
2、父母对子女错误引导。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是孩子最先效仿的对象,父母如果在消费上面盲目,那孩子又怎么会有好的榜样呢?
也就跟着乱花了。
3、学校教育不完善。
对于大学生消费问题,学校是应该最先做出反映的,从中可以看出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还不足。
学校对学生消费的心理行为的指导还不够、没有把学生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
理财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础,需要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
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要避免学生因花钱无度陷入“金融危机”。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
首先,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
但个体差异大,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
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可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膨胀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费。
3.加强“新消费理念”的引导和教育、在大学校园形成良好“新消费”氛围。
面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教育的误区,作为学校,应该主动地加入到倡导、宣传、教育“新消费运动”的队伍中来,重视对学生进行“新消费理念”的培养及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新消费理念”的指导力度。
将“新消费教育”作为一项科普知识纳入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中,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建立完整的消费教育网络和教育体系,通过开展“新消费运动”讲座、“新消费运动”知识竞赛、建立“新消费”社团、“新消费”社会实践等方式,向大学生倡导“健康、节约、环保、责任”的新型消费理念,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
让当代的天之骄子们接受一场“新消费运动”的洗礼,以扭转大学生消费中错误的价值观和消费方式,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责任感,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与此同时,消费领域中也出现了崇洋消费、炫富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方式。
2007年伊始,浙江省工商局和省消保委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消费运动”,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倡导新的消费理念,引导人们将消费和科学发展、和谐构建结合起来,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实践消费观念的变革,培育具有理性、文明、责任消费观念的新消费主体,催生健康、品质的消费模式,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消费文化,促进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
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
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关注“新消费运动”,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
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10月开展了一次以“新消费运动进高校”为主题的“在杭大学生消费行为”问卷及网络调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消费 问题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