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及方法 2.docx
- 文档编号:10019647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9.58KB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及方法 2.docx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及方法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及方法 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及方法2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及方法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
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小升初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
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
读完文章后,
(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
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
(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
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
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题型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
考法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
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
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技巧: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考法2:
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举例:
《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
/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
答题方法:
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考法3:
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考法4:
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答题方法(3、4):
表态,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
为什么?
答:
不可以。
(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题型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考法1: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答题方法:
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
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举例:
《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
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考法2:
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了什么感情?
(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答题方法: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水声悦耳,充满生机活力。
)
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强调了万事万物都有再来再生的时候,从而更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珍贵。
)
考法3:
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题方法:
记叙、抒情、描写(细节)、议论、说明+表达了中心思想。
细节描写:
也有可能是突出了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
(见关键人物的评价)
考法4:
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法:
开头:
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的作用。
中间:
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等作用。
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考法5:
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法:
①从环境本身的特点(怎样的风光,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②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
③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
(举例:
分析《穷人》中“屋外狂风大作,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和《詹天佑》中“塞外狂风怒号,黄沙满天”这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考法6:
“为什么”的题型:
为什么说……
答题方法:
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
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考法7:
“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答题方法:
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题型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概括段意(越来越少这么考)
1、组合法:
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
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
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
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2)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
(3)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
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法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2、标题法:
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3、段意连接法:
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考法2: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个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答题方法:
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句加以概况。
如:
《家园落日》,概括几种落日的特点。
考法3: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答题方法:
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题型四】对关键人物的评价
考法1:
填空题:
要求将人物形象特点填在横线上。
答题方法:
回到原文找到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句,必要时加以概括。
考法2:
从某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某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答题方法:
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侧面烘托等)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概括出人物的某种品质。
考法3:
你觉得文中的某个人物是什么样的人?
你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答题方法:
同上。
启发:
这个人的何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像这个人一样,要……
考法4:
文中某个人物的做法你赞同吗?
说说你的理由。
答题方法:
表态+(从文章的中心考虑)+联系生活实际
【题型五】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考法1: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很少直接这么考)
考法2: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方法:
(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一面》)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窃读记》)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
(《山中访友》)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考法3:
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题方法:
结合中心谈启发。
考法4: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考法5:
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或是说法,是否矛盾?
说说你的理由。
答题方法:
表态+分别对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结合文章中心
考法6:
文中表达了某一种情感,你能写出关于这个方面的诗句吗?
答题方法:
明确文章中心,写出与这种情感对应的诗句。
补充:
(可简单列点列条提出)
【题型六】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使用说明
方法的好处。
这样的阅读题答案其实就那么几个,孩子掌握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只要细心就能很快又准确的完成阅读任务,就不一一赘述了。
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探讨如何巧妙审题,继而轻松的解题。
牛刀小试
屋顶上的月光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艰苦。
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虽然来到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
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
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
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
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要提出了请求。
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
“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
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
”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
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
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的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
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的变奏。
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
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有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眼泪潸然也下。
他继往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发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
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一偿宿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
他笑着说:
“是屋顶上的月光。
”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
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
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巴赫的“宿愿和美梦”是什么?
3、请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写曲谱。
(2)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4、巴赫说,是“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他走过艰苦的岁月,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理解。
答案:
1、巴赫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不顾哥哥的劝说,忍受艰苦的条件,每天爬上屋顶借月光学习音乐,最终成功了。
2、巴赫的“宿愿和美梦”是对音乐的渴望。
3、
(1)爬到屋顶上借月光看乐谱说明学习条件艰苦,月朗星稀和明亮温柔的月光说明当时景色很美,可以看出巴赫在学习音乐时非常快乐,并且陶醉其中,表现出巴赫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对音乐痴狂。
(2)表明哥哥被巴赫刻苦学习的行为感动,从此对弟弟有了更多的支持与信任。
这道题目考核学生是否理解人物形象,孩子可以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或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特点或心理变化。
4、我的理解是:
“屋顶上的月光”表面指月亮照到屋顶上的月光,实际指他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对他人生的支柱。
尽管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心中有渴望,就一定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这是一道考查是否真正读懂文章的题目,题眼叫“屋顶上的月光”,我们既要从文章内容说,先从字面理解,再联系文章内容来说,又要结合文章中心,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
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相声
3、分段的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找各个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引起联想。
反问加强语气
排比增强语气,充分抒情。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答题模式
比喻: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
把()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
夸张:
突出了+对象+特征+引起丰富想象
反问:
强调了+对象+特性(加强了……的语气)
排比:
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加了气势,加强了语气)
设问: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中心句、过渡句)
1.(中心句)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
2.(过渡句)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
3.(中心句)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7、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1.拆分法2.换词法3.必须结合文中环境
8、给文段加标题的方法: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9、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
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
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之要求:
完整、简洁、明确。
10、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11、重点句理解的方法:
(1)结合文中的人物行为谈理解;
(2)结合生活谈理解(可以是学过的课文、看过的故事)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特别是在语文考试试卷中,阅读题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因此,掌握阅读答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人结合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的一些答题技巧。
在小学语文考试阅读题中,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
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
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
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
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
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
奥数网整理汇编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
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
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
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
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同学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及方法 小学语文 阅读 理解 题型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