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的科学性.docx
- 文档编号:10017945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55.97KB
艺术设计的科学性.docx
《艺术设计的科学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设计的科学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设计的科学性
分类号密级
UDC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艺术设计的科学性
系别
专业名称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0一五年五月
摘要:
艺术设计的过程,不只是对自然科学性的创作,它既要突破自然地科学性,同时还要结合我们的个性、感受抓住本质,并以虚构的守法“重构”艺术的科学性,如此才能创作出没得艺术。
本文分四个大的部分对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进行分析论述,即:
对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总括论述;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内涵及其关系;理解艺术设计科学性、艺术虚构的内涵及其关系对于艺术设计的重大作用;在艺术设计中应怎样理艺术设计科学性、艺术虚构。
通过分析论述,以期对促进艺术设计向前发展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
艺术设计科学性;艺术设计;艺术虚构关系
Abstract:
Artdesignprocess,notjustthecreationofnaturalscience,ithastobreakthroughthenaturalscience,butalsocombinedwithourpersonality,capturingtheessenceoffeeling,andcompliancewiththefictional"reconstruction"Artsciencessex,sothatitcancomeandgotooartisticcreation.Thispaperisdividedintofourmajorpartsoftheartofscienceandartoffictionwereanalyzedanddiscussed,namely:
theartofscienceandartoffictionumbrelladiscourse;Artsciencefictionandartconnotationandrelationship;understandtheartofscientific,artisticfictionmeaninganditsrelationshiptotheimportantroleofliterarycreation;inliteratureshouldbehowtomanagetheartofscientific,artisticfiction.Byanalyzingthediscussion,withaviewtopromotingtheliterarycreationofbetterideasforwardandplayarole.
Keywords:
ArtandDesign;;artisticrelationshipbetweenartsciencefiction
引论
艺术设计的过程,不只是对自然科学性的创作,它既要突破自然地科学性,同时还要结合我们的个性、感受抓住本质,并以虚构的守法“重构”艺术的科学性,如此才能创作出没得艺术。
社会生活是艺术设计的唯一源泉,一切艺术设计都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大脑里的反映的产物,因此,艺术设计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已经不是自然形态的社会生活。
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经过作家的分析、选择、集中、概括、虚构,塑造艺术形象,往往具有更鲜明、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
这时,艺术设计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活事实,而是已有艺术虚构成分的生活科学性了。
准确全面地把握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对于促进艺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内涵
艺术家从生活科学性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
艺术设计科学性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
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
艺术设计科学性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
艺术家以生活科学性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科学性。
艺术设计科学性是对生活科学性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科学性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它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科学性辩证统一的结晶。
它源于生活科学性,又高于生活科学性。
它可以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可以以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达到艺术的科学性。
艺术设计科学性并不要求照搬生活现象,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
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
在艺术设计中,不管运用何种艺术方法和手段,从生活科学性到艺术设计科学性,是其共同的原则和要求。
能否从生活科学性达到艺术设计科学性,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艺术虚构是艺术设计的基本手法之一,指艺术家通过想象、联想、推理等心理机制,把现实中本无有、按情理却可能存在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等构想出来。
在现实主义艺术设计中,艺术虚构对于艺术的典型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艺术不能照抄生活现象,而是必须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改造、集中、概括,创造出能够反映生活本质的典型形象,这个过程就必须借助于艺术虚构。
正是通过虚构,艺术家将自在的“第一自然”幻化为自为的“第二自然”,将现实中的生活假象幻化为艺术中的生活真象,将原始状态的非本质的偶然的现象幻化为集中体现出本质的必然的现象,从而创造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科学性,更有普遍性的艺术典型。
由此决定了艺术虚构不是凭空编造,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必须受生活逻辑的制约;艺术虚构不能同艺术设计科学性相背离,而是必须以艺术设计科学性为目的。
通过虚构所得到的,不是远离科学性,而是比生活事实更加科学性的艺术设计科学性。
在成功的现实主义创作中,艺术虚构总是与艺术设计科学性辩证统一在一起的。
艺术设计科学性就是在虚构形式中以现象形态表现出来的本质科学性。
要想写出典型形象,一般说既不能没有科学性,也不能没有虚构。
虚构而不科学性,或科学性而没有虚构,都要不得。
不科学性的虚构是对本质科学性的歪曲,是对生活规律的背离。
这是虚假的艺术。
没有虚构的科学性是自然主义的科学性,是缺乏典型化的低级的科学性。
这是把艺术设计科学性降低为生活事实。
要想做到艺术虚构与艺术设计科学性的完美融合,艺术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洞察生活本质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对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内涵,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家在其文艺论著或谈论创作体会的文章中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为指导和推动后世作家的艺术设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探讨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问题时,有必要对这些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进行深刻的领会。
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科学内涵。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部分经典作家是怎样论述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以便人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从中受到启迪,开阔创作思路。
(一)我国的部分艺术家对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论述
金代文学家王若虚在其《滹南诗话》中论诗的科学性性时说:
“东坡云:
‘论画以形似,见与小儿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夫所贵于画者,为其似耳;画而不似,则如勿画。
命题而赋诗,不必此诗,果为何语!
然则,坡之论非欤?
曰:
论妙在形似之外,而非遗其形似;不窘于题,而要不失其题。
如是而已耳。
世之人不本其实,无得于心,而借此论以为高。
画山水者,未能正作一木一石,而托云烟杳霭,谓之气象;赋诗者,茫昧僻远,按题而索之,不知所谓,乃曰格律贵尔。
一有www.biyezuopin.cc不然,则必相嗤点以为浅易而寻常。
不求是而求奇,真伪未知,而先论高下,亦自欺而已矣。
岂坡公之本意也哉!
”
王若虚的这段论述,精辟地阐述了写诗作画之旨。
即“妙在形似之外,而非遗其形似;不窘于题,而要不失其题。
”也就是说,写诗作画不仅要取其“形似”,更重要的是要取其“神似”,要正确处理生活科学性与艺术设计科学性的辩证关系。
鲁迅在《给徐懋庸》的信中论述艺术的科学性性时指出:
“艺术的科学性非即历史上的事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
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的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象豫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
这大约便是韩先生所谓大作家所创造的有社会底存在的可能的人物事状罢。
”在《什么是“讽剌”?
》中,他对讽刺艺术也提出了科学性性问题,他说:
“‘讽刺’的生命是科学性;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隐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
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
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
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
”在《论连环画琐谈》中,鲁迅说:
“作‘连环图画’而没有阴影,我以为是可以的;人物旁边写上名字,也可以的,甚至于表示做梦从人头上放出一道毫光来,也无所不可。
观者懂得了内容之后,他就会自己删去帮助理解的记号。
这也不能谓之失真,因为观者既经会得了内容,便是有了艺术上的真,倘必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有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便无法绘画。
”
鲁迅的上述三段论述,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艺术设计中,不仅要坚持生活科学性,而且要对生活科学性进行缀合,抒写,虚构。
何其芳在《更多的作品,更高的思想艺术水平》和《战斗的胜利的二十年》中论文学的科学性性时指出:
“艺术设计不可能也不应该是生活的完全的复写,它总是按照作者的意图和匠心重新制造出来的一个很有限制的世界。
然而科学性性很高的作品(特别是长篇的作品)都又具有这样一种特色:
那个用文字塑造出来的小世界就象生活本身一样,就象生活那样丰富和复杂,那样矛盾和冲突扭结在一起,那样强烈,那样富有色彩,而且和地下的巨大的树根似地,生活的真理就强有力地包含在那种丰富和复杂里面。
”“有科学性性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作品,而且才能把它们的欣赏者带到一种好象身临其境的境界,感到兴趣以至深深感动,发生一种文学艺术所特有的美的享受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对人的精神生活发生深刻的影响的作用。
”
何其芳的上述两段论述,提出了在艺术设计中不能对生活进行完全的复写,而要按作者的意图重新制造的要求。
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学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也使人受到教育。
焦菊隐在《和青年导演的谈话》中论述艺术设计科学性与生活科学性的辩证关系时指出:
“现实生活是真的,而艺术需要选择。
选择得越好,经过提炼和加工,就能更充分地反映生活的面貌,所以,既要有生活,又要提炼艺术,从美学观点来讲,艺术是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形式之一。
它是体验了生活,认识了生活又反映出来的,如果说是假的,就不能认识世界了,也反映不出生活的科学性面貌了。
应该说生活是真的;而艺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科学性,为了表现出科学性,既要提炼,又要夸张生活”
焦菊隐上述论述的要旨,就是要求作家在艺术设计中应对生活科学性进行选择、提炼,并可以虚构、夸张。
(二)国外部分艺术家对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论述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
“在悲剧中,诗人们都坚持采用历史人名,理由是:
可能的事是可信的;未曾发生的事,我们还难以相信是可能的,但已发生的事,我们却相信显然是可能的;因为不可能的事不会发生。
但有些悲剧却只有一两个熟悉的人物,其余都是虚构的;有些悲剧甚至没有一个熟悉的人物,例如阿伽同的《安透斯》,其中的事件与人物都是虚构的,可是仍然使人喜爱。
因此,不必专采用那些作为悲剧题材的传统故事。
那样作是可笑的;因为甚至那些所谓熟悉的人名,也仅为少数人熟悉,尽管如此,仍然为大家喜爱。
” 亚里斯多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艺术设计中写发生过的科学性的事情和写未发生过的虚构的事情都是可以的。
只要合情合理,生动感人,就会使人喜爱。
贺拉斯在《诗艺》中说虚构要切近科学性。
他说,“如果画家作了这样一幅画象:
上面是个美女的头,长在马颈上,四肢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的,四肢上又覆盖着各色羽毛,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如果你有缘看见这幅图画,能不捧腹大笑么?
有的书就象这种画,书中的形象就如病人的梦魇,是胡乱构成的,头和脚可以属于不同的种类。
”因此,“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必须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
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
你要我哭,首先你自己得感觉悲痛。
”
贺拉斯的论述,很形象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即:
艺术设计是完全可以进行虚构的。
只要虚构的东西切近科学性,有美和魅力,就不仅能感动作家自己,而且也能感动别人。
塞万提斯在《司铎和神甫论骑士小说和戏剧》中论虚构愈切近科学性就愈妙时说:
“如果有人这样来回答我,写这些书的人本来是向壁虚构,既然如此,也就不必要求细微慰贴和事事科学性。
那我就要这样来回答他,虚构要愈切近科学性才愈妙,情节愈逼真、愈有可能性就愈能使读者喜欢。
虚构的作品必须和读者的理解力相适合,因此写作时应该把不可能的写得仿佛可能,把丰功伟绩写成确是人力所能及,考虑要周密,这样就会使读者感到惊奇,心弦随着故事的变化而弛张,感到激动,同时也感到无限的喜悦,而使惊异和愉快两者如形影相随,密切结合。
”
在这里,塞万提斯是说,文艺作品描写的事物,不必事事都要科学性,只要把它写得具有可能性,是人力所能及,做到情节逼真,生动形象,就会使读者感到惊奇、喜悦。
从上述部分经典作家对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论述中,我们已不难理解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了。
根据前人的论述,再结合我们的思考,我们可以把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内涵界定为:
艺术设计科学性来源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是经过作家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加工过的。
它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性。
作家在进行艺术设计时,既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凭着主观的臆想去创造艺术设计科学性;同时,也不能自然主义地照抄生活。
考察一部艺术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性,不能以是否酷肖生活原貌为准则,不能要求作品中的一人一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草一木都符合生活事实。
艺术虚构就是在坚持艺术设计科学性的基础上,作家通过合理的联想、幻想、想象、虚拟,进行“任意”地编造和虚构。
编造和虚构的东西,有时甚至可以违背现实生活的常情常理。
通过艺术虚构,既可以表现现实世界所应有的,也可以表现现实世界还没有的,甚至不可能有的东西,不必是符合实存的现实;即使表现现实中已有的或可能有的东西,也可以采取一种非现实的形态。
比如:
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和李商隐的“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诗所描写的“景物”并非实存的,而是经过了作家创造性的加工—即虚构、虚拟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一种苍凉的人生况味。
《西游记》中的各类妖怪、菩萨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有的,完全是作家在坚持艺术设计科学性的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幻想而虚构、虚拟的,目的是曲折地表达作者对现实污浊世界的憎恨、反抗及作者的人生理想。
通过对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内涵的定位,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了。
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它们是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的。
它们的区别在于:
艺术设计科学性是对生活事实进行分析、选择、集中、加工、提炼、概括,将生活事实塑造成艺术形象。
而艺术虚构则是在坚持艺术设计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大胆的幻想、联想、想象、虚拟、虚构,描写和反映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可能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件,从而塑造出艺术形象。
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则在于:
艺术虚构要以艺术设计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没有艺术设计科学性,就谈不上艺术虚构。
因为艺术虚构必须切近艺术设计科学性,虚构的情节愈逼真,愈有可能性,愈能和读者的理解力相适合,才愈能使读者喜欢和产生共鸣。
否则,艺术虚构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和可能。
同样,艺术设计科学性也要通过艺术虚构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升华,不进行艺术虚构,艺术设计科学性就可能不生动,不感人,不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在读者中产生共鸣,艺术设计科学性要表达的思想、理想及社会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理解艺术设计科学性、艺术虚构的内涵及其关系对于艺术设计的重大作用
如前所述,任何一个作家在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中都要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艺术设计科学性与艺术虚构的问题。
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艺术设计科学性、艺术虚构的科学内涵及其关系必然对推动艺术设计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
(一)有助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性
在实际生活里,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数不清的事件,呈现出纷纭复杂、变幻多端的现象。
作家没有可能、也不需要把所有的生活现象都描绘出来。
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件发生过的事情都具有同等的社会意义;也不是每一件发生过的事情,都具有激动人心、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
一个作家要正确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的真理,只有准确全面地理解艺术设计科学性、艺术虚构的科学内涵及其关系,善于从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中,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习以为常、看似平淡的事件中,以敏锐的眼光,根据特定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要求,选取那些最富有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的事件,再经过集中、概括和提炼、虚构,然后才能创造出具有高度科学性性的艺术设计来。
(二)有助于作家塑造的人物更科学性生动,使读者既感到愉快,又得到教益
作家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如果只写真正发生过的事迹,并且按照事物真正发生的样子去描写,那就不成其为作家了,而成为历史家了。
因此,古往今来的作家在进行艺术设计时,都能在充分掌握生活科学性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进行艺术虚构,按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描写、去创造。
意大利作家、批评家钦提奥在论诗的科学性不同于历史的科学性时指出:
“尽管诗人所用的材料是古时的,也要使这些古时材料适应现时的风俗习惯,要运用一些不符合古时实况而却符合现在实况的事物。
”他还举了诗人维吉尔对伊尼斯的叙述这个例子。
他说,伊尼斯是从特洛亚国来的,在亚洲的丧祭典礼和戴盔披甲的方式和在意大利的并不相同,可是维吉尔写特洛亚的丧祭和战斗,却按照意大利的习惯,并且还不是按照罗马建立以前的,而是按照诗人自己时代的意大利的习惯。
有些大诗人还不仅享受这样的自由,并且还提到在写的那个时代还不存在的事物,好象在后来才流行的风俗习惯前此早已流行。
在荷马和维吉尔的诗里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事例。
诗人之所以这样写的目的,是在于使读者看到栩栩如生、科学性生动的形象,获得陶冶、愉快,得到教益。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等也存在类似情况。
(三)有助于对作品中展现人物丰富、复杂、科学性、隐秘的内心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想法是清楚的。
但对别人的心理、想法却只能从言语中、行动中去猜测,而且,是否猜得准还不一定。
应该说,多数时候是猜不准的。
因为,你不是别人肚里的蛔虫,怎么对别人心里想的事情一清二楚?
但在艺术设计中,作家却能在坚持艺术设计科学性的基础上对各类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
而且,我们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还觉得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就是那么回事,给人以人物的内心确实是这样想的感觉,也就是说作家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读者看来完全是科学性的,一点也不假。
读者能通过阅读作家的作品,清清楚楚地看到作品中人物丰富、复杂、科学性、隐秘的内心世界。
(四)有助于艺术设计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富于艺术感染力
在古今中外的艺术设计中,流传下来有大量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志怪小说、神魔小说等,如《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和《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列子》中的一些作品及《搜神记》、《世说新语》、《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
从这些作品表现内容的表层上看,大都描写的是非“现实”的东西和荒谬不经、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人世间不可能有的事情。
那么,古今中外的作家为什么会创作这样的作品呢?
这些作品又为什么会充满生命力得以流传下来并为后世的人们所喜爱和津津乐道呢?
这是因为,这类作品在表现内容表层的背后,同样寄寓着作家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也同样有其现实的生活基础。
作家之所以能大量运用想象、幻想、夸张、虚拟等艺术表现手法,使所写的人物既给人以新鲜耀眼、耳目一新之感,曲折地反映作家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寄托作家的爱憎感情和理想追求,又使作品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富于艺术感染力,正是由于作家深刻地理解了艺术设计科学性、艺术虚构及其关系的结果。
三、在艺术设计中怎样处理艺术设计科学性、艺术虚构
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知道艺术设计科学性、艺术虚构的内涵及其关系,也知道掌握和理解艺术设计科学性、艺术虚构及其关系对艺术设计的重要作用。
那么,在进行艺术设计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艺术设计科学性、艺术虚构呢?
笔者认为,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既要坚持艺术设计科学性,又要进行艺术虚构
我们知道,艺术设计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作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象记流水帐似地全部都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事倍功半,适得其反,而且也不是在进行艺术设计),而应选择那些最能反映现实生活本质,最能激动人心,值得人们深刻思考的事情,在坚持艺术设计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虚构就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或成功的作品来。
那么怎样做到既坚持艺术设计科学性,又进行艺术虚构呢?
笔者认为,就是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作家不原原本本、自然主义地照抄照搬生活事实,而要对生活事实进行处理,对与表现、揭示作品的主题无关的生活事实和不能给作家的作品所要达到的愿望、目的、意图起“彰显”作用的生活材料,要毫不吝惜地删除。
在此基础上,再对那些还不能充分突出、强化作品主题,不能充分使形象生动感人,性格得体丰满,不能达到作家目的愿望意图的生活素材,通过联想、想象、幻想、夸张、虚拟等方法,虚构出在读者看来完全就是那么回事的,在生活中完全可能的,科学性可信的许多“事实”、细节、情节、环境、故事、人物来,从而使创作的艺术设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梁力乃至“永久的”魅力。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著名小说《骆驼祥子》就是既坚持艺术设计科学性,又进行艺术虚构的成功典范。
(二)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不能拘泥于生活事实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社会生活是艺术设计的唯一源泉,艺术设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观念形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重视文艺要科学性地反映社会生活。
离开社会生活的存在,就不可能有文学艺术的反映。
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但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
文艺反映社会生活,不是对这些自然形态的东西的消极的摹写和简单的摄制,而是积极能动的创造。
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
在探讨文艺要科学性地反映生活的问题上,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描写了生活中所确实存在着的东西就是科学性的。
文艺的科学性要以生活的科学性为依据,但文艺的科学性决不等同于生活事实。
因为,文艺是否科学性要着眼于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整体。
文艺既要反映生活的本质,又要塑造鲜明生动和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
现实生活是平淡的,反映到文艺作品中应该是集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设计 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