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docx
- 文档编号:10014833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115
- 大小:128.27KB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详细讲义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建安时代和建安作家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年间是从公元196年到220年。
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大体上是指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2)间,即汉末魏初以建安为中心的这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是由战乱分裂走向相对安定。
在这样一个时代,文人亲身经历了现实的苦难,同时又怀抱建功立业,削平战乱的理想。
建安文学主要集中在北方。
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文人以三曹为领袖,主要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及蔡琰、繁钦、杨修、吴质、应璩、祢衡、缪袭等。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
二、建安风骨
“风”主要指内容方面的感染力,“骨”主要指语言方面刚健有力。
“建安风力”具体来说,建安风骨主要是指当时的作家在作品中大力表现时代苦难、民生忧患以及自己削平战乱、恢复国家统一的抱负,作品内容充实,感情浓郁,形成慷慨悲凉、刚健清新的风格。
三、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崇尚自然通脱2、追求华丽文风3、浓厚的生命意识4、任气使才的创作方法
四、曹操与建安文学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
曹操是邺下文人集团的领袖,是建安文学局面的开创者。
五、曹操的诗歌
1、曹操诗歌今存二十余首,这些作品的总特点是慷慨悲凉,古直沉雄。
2、曹操开创了建安诗人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传统。
3、曹操乐府诗各体皆工,但以四言最佳。
PS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六、曹操的散文
曹操的散文散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的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清峻、通脱,表现了曹操的思想和人格。
曹操的与政治无大关系的文章笔锋便常带感情。
曹丕
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丕,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文帝。
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
二、曹丕的诗与赋
一类写军旅生活、民生疾苦,现实感很强,包含着浓厚的人生忧患感。
一类是游宴之作,除了直接表现游乐生活以外,也有一些咏物、感怀之作。
另一类是拟代之作,如《燕歌行》、《陌上桑》、《秋胡行》等。
这些作品模仿游子、思妇、寡妇、出妇的口吻,设身处地地描写他们的生活情景和内心体验,表现了曹丕对这些不幸者的同情。
三、曹丕的散文
曹丕的散文成就主要体现在书信、论文等作品。
其特点一是自然通脱而趋向于平易,笔锋常带感情。
曹丕首先提出“文以气为主”。
他的通脱,主要表现为自由、达观,不拘世俗之礼。
曹丕写文章相当自由随便,敢于披露心迹。
曹丕的《典论·论文》表达了重要的文学理论见解,其中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风气,高度肯定了文章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分析了诗赋等不同的文体的特征,在古代文论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曹植
一、曹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
他一生的经历和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是个贵公子。
后期受曹丕父子打击限制,在恐惧和痛苦之中度日,郁郁而终。
曹植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前期创作,多表现其宏伟抱负及游宴生活,兼及记时伤乱,往往意气风发,文采飞扬;后期作品多抒发内心忧惧苦闷,深沉而凄婉。
二、曹植的诗歌
曹植的诗众体兼擅,尤其在两个方面有突出成就:
一是乐府诗。
这些作品有的用旧题或旧曲另作新辞,如《薤露行》、《陌上桑》、《平陵东》、《怨歌行》《浮萍篇》等;有的则离开旧题或旧曲自拟新辞,如《远游篇》、《驱车篇》、《名都篇》、《白马篇》等。
二是文人五言诗。
钟嵘《诗品》称其为“建安之杰”,称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
曹植的诗歌个性突出,感情浓烈,气力遒劲。
他自称:
“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
”(《前录自序》)其早期作品慷慨豪迈,带有奔逸之气,体现了卓尔不群的个性。
后期作品慷慨悲凉,深沉哀怨,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这种创作个性构成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特点。
曹诗的语言丰富华美,绮丽工致,文采富艳。
他精于炼字炼句,用语精彩传神,同时又注意音律的和谐与对偶的工整,如《公宴诗》的“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向来为人所称道。
特别是他善于用极为工致、警的句子做全诗的发端,起到先声夺人、惊心动魄的作用。
曹植诗歌善于运用比兴。
如《赠白马王彪》中的“鸱枭”、“豺狼”、“苍蝇”比喻当道的小人,用“寒蝉”、“归鸟”、“孤兽”来渲染环境氛围,表现诗人孤独悲怆的内心感受。
有的作品通篇用比兴。
曹植对游仙诗也有发展。
曹植的游仙诗有《升天行》、《仙人篇》、《游仙》、《五游咏》、《远游篇》等。
在他的游仙诗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对现实生存状况的不满,如《游仙》中写道:
“人生不满百,岁岁少欢娱。
意欲奋六翮,排雾凌紫虚。
”如《五游咏》:
九州不足步,愿得陵云翔。
逍遥八纮外,游目历遐荒。
三、曹植的赋
曹植在生前即以辞赋著称。
他说:
“君子之作也,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摛藻也如春葩”。
这些作品有两个突出特征:
一是抒情性强。
二是辞藻富丽,表现性强。
《洛神赋》是突出代表赋中以叙写梦境的形式,表现了一个人神相恋的爱情故事,实为笼罩着神话面纱的人间恋歌。
在艺术上,《洛神赋》辞采流丽、境界缥缈,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到了晚年,他的《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陈审举表》向曹睿表达参与军政事务、报效国家的愿望。
PS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具兼备。
建安七子和蔡琰
王粲(177—217),字仲宣。
代表作—七哀诗。
《文心雕龙·才略》说:
“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钟嵘《诗品》卷上评王粲诗曰:
“其源出于李陵。
……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
”
王粲归曹之前的作品多表现社会动乱和个人忧患。
生动体现了建安诗歌慷慨悲凉的特点。
王粲后期在曹氏父子身边,多“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之作,但《从军行》五首等,仍有苍凉壮阔的气象。
王粲在汉末赋风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他的作品善于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同时他又善于创造艺术境界,把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对景物的描写中传达出独具个性的情绪和体验。
《登楼赋》善于借景抒情,文多用典,句多对偶,情绪起伏变化,意蕴深沉悲怆,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刘桢(217),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
代表作有《赠徐干》和《赠从弟》三首,后者尤善于比兴:
陈琳(?
—217)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
《饮马长城窟行》
阮瑀(?
—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驾出北郭门行》表现民生疾苦,有汉乐府之风神。
但后者略为缓弱。
应玚(?
—217)字德琏,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人,徐干(170—218)字伟长,北海(今山东省昌区县)人。
应玚的《别诗》、《报赵淑丽》和徐干的《室思》、《情诗》、《杂诗》等都以抒情见长。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人。
他以文见长,是通脱而任才使气的文风的典型。
其《荐祢衡疏》虽有浮夸之处,但辞壮言激,意气飞扬,自有一种感染力。
”
孔融又常在文中嘲讽曹操。
孔融这种任才使气的文风,体现了汉末士人狂放傲世、激扬声气的行为趋向。
蔡琰(生卒年不详),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
《后汉书·列女传》载录蔡琰两篇《悲愤诗》,一为五言,一为骚体。
另外,又传蔡琰有《胡笳十八拍》,见于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和朱熹《楚辞后语》。
五言《悲愤诗》是一篇长达五百四十字的长篇叙事诗。
诗中先写乱兵对百姓的掳掠残害。
又写在自己在匈奴十二年,时时思今故乡,及至汉朝使者来赎,忍痛与幼子诀别的情景。
最后写回到故乡,家园一片残破景象,再嫁与人,内心充满痛苦和忧虑。
正始文学和阮籍
一、正始时期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概况
正始是曹芳(齐王)的年号。
景初三年(239),年仅十岁的曹芳即位,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从此开始了曹氏与司氏的权力争夺。
在此期间,大量士人被杀,在极端黑暗恐怖中的广大士人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其文学创作时时流露出这种忧惧心态。
正始时期的另一特点是玄学的流行。
玄学的创始人有何晏、夏侯玄、王弼等人。
此后,阮籍、嵇康等一批文人开始谈论玄学,他们更多地引入庄子的思想,去追求一种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
玄学的出现引起文人的思想行为及其创作的巨大变化。
首先,它引导人们追求一种超迈玄远的精神境界,并把它变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其次,它进一步推动了任自然、尚真情的风气。
另外,玄学引起人们辨析名理的兴趣,导致思辨能力的大大提高。
正始文学起于正始年间,终于西晋建立。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中的某些人。
嵇康阮籍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山涛(后期投靠司马氏,故嵇康做—与山巨源绝交书)
二、阮籍的生平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人。
《晋书·阮籍传》说: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自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读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书,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阮籍是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
在表面上,他率性而行,不拘礼法。
但他又极为谨慎,“喜怒不形于色”,他对司马氏极为厌恶,但又不公开得罪,常借醉酒避开麻烦,在实在避不开时,也违心屈从。
因此,内心极为痛苦。
三、阮籍的诗歌
1、浓重的忧惧和苦闷。
《咏怀》中有不少作品暗示了现实环境的丑恶和残酷,从不同角度表现世态人情以及身处其间的苦闷焦虑。
在阮籍的笔下,世路险恶,人情浇薄,在名利物欲的驱动下,亲友反目,骨肉成仇。
这种情况正是当时的黑暗政治局面下腐败世风的写照。
3、感慨生命短暂,思考人生出路
4.对奉行礼法纲纪的儒家人物,阮籍也予以否定。
在此基础上,他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如《咏怀》其四十三:
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咏怀》在艺术上的成就和特色备受后人推崇。
诗中大量采用比兴、象征、借古喻今的方式以及游仙的题材来抒发感情。
由此便形成了《咏怀》言近旨远,含蓄蕴藉的特点。
同时阮籍受老庄影响,长于玄思。
他在《咏怀》中采取了一种体验生命、思索玄理的抒情角度,因而使这些作品旨意遥深,带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一、嵇康的生平与个性
嵇康(223—263),字叔夜,谯国(金至)县人。
个性极强。
他自称“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
这些表现都是与当权的司马氏相对立的。
后来嵇康受谗被杀。
嵇康在士人中有很高威望,他被杀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他,以他为师。
他临刑东市,神色不变,顾视日影,弹奏了一曲《广陵散》。
终年四十。
二、嵇康的诗
嵇康诗歌的成就突出表现在四言诗。
在嵇康的境界中,“游心太玄”的精神追求与平凡的日常生活内容结合在一起,堪称寓玄远于自然平淡。
在这种境界中,主人公一方面摆脱了世俗的系累,一方面又与外物和谐相处,处处流露出悠然自得、心与道冥的情趣。
嵇康又有四言《幽愤诗》,作于狱中。
嵇康诗歌的这种境界和他的养生思想有关。
三、嵇康的散文
嵇康长于论说。
刘勰称他“师心以遗论”,“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为了回答山涛推荐他出仕而作的,文中不仅表明自己不愿作官,对举荐他的山涛冷嘲热讽,而且还提出“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作为不肯出仕的理由。
嵇康文章带有很强的批判性。
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现实,往往针对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独抒己见。
如他的《太师箴》和《管蔡论》。
嵇康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析理绵密。
这得益于他的玄学造诣。
第二章两晋诗坛
西晋文学
一、西晋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概况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
太康年间,国家出现了短暂的统一安定局面。
司马炎死后,弱智的晋惠帝即位,贾后专权。
终于导致“八王之乱”。
北方少数民族武装乘机进入中原,西晋随之而灭亡。
西晋时期最终确立了门阀士族的统治地位。
在此情况下,文风趋向于典雅绮靡。
刘勰评价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思亲、念友、悼亡、哀诔等题材便格外引人注目。
西晋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晋初、太康年间和两晋之际三个阶段。
此时有名的人有三张—张协,张载,张亢。
二陆—陆机,陆云。
二潘—潘岳,潘尼。
一左-左思。
二、傅玄和张华
傅玄(217—278),字休奕。
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
今存诗近百篇,以拟乐府为有名。
委婉哀怨,温丽典雅。
代表作﹤豫章行。
苦相篇﹥其中多以女生口吻。
《车遥遥篇》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人。
有《博物志》十卷,赋的代表作是《鹪鹩赋》。
其诗主要模拟曹植、阮籍和《古诗十九首》。
代表作有《壮士篇》、《轻薄篇》、《游侠篇》、《杂诗》、《情诗》五首等。
三、潘岳貌似潘安颜如宋玉
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省中牟县)人。
他的《金鹿哀辞》、《泽兰哀辞》、《哀永逝文》情文并茂,向称佳作。
他的诗今存二十多首,大都绮丽肤浅,但五言《悼亡诗》三首却写得真挚深沉,受人称道。
潘岳又长于作赋,《西征赋》、《秋兴赋》、《怀旧赋》、《寡妇赋》均为佳作。
《闲居赋》尤为著名。
赋中写自己仕途坎坷,拙于仕宦,决计归隐,然后描写了想象中的田园生活。
但其人品与赋中所抒高情不符,潘岳因此而受到论者訾议。
四、陆机太康之英成就最高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
陆机今存诗一百一十多首。
最有名的是《招隐诗》二首。
陆机文与赋的成就高于他的诗。
《吊魏武帝文》、《辨亡论》堪称名篇。
赋尤长于抒情。
《感时赋》、《思亲赋》、《怀土赋》、《思归赋》、等均为名篇。
赋前序文实为生动的抒情小品,其价值要高出于赋文本身。
《文赋》是此期文论中的名篇。
五、左思
左思(250—305),字太冲。
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左思初以《三都赋》闻名,但最有成就的是《咏史》8首。
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相辉映,有高视千古,睥睨四海的傲岸之气。
背过!
!
!
《咏史诗》(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左思风力左思的诗歌内容深刻,批判了当时黑暗不平的社会现实,继承了建安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品情调高亢,笔力干净,慷慨而多气,拔萃于流俗。
和当时诗坛的创作大相径庭,所以备受后人称赞,作品内容充实,并具有一种刚建的力量。
两晋之际和东晋的文学
一、两晋之际的诗人
刘琨(271—318)字越石。
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东北)人。
刘琨之《抚风歌》、四言诗《答卢谌》、五言诗《重赠卢谌》以及《答卢谌书》抒写爱国情感,满怀悲愤,豪气喷涌,真挚动人。
《诗品》卷中称其“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
·闻鸡起舞---他的事迹。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其《江赋》与木华《海赋》齐名。
其《游仙诗》十四首为代表作。
钟嵘《诗品》中认为其诗“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凜咏怀,非列仙之趣。
”此即其创新。
《文心雕龙·明诗》云:
“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
”
二、东晋玄言诗人
东晋偏安一隅,政权由王、谢等世家大族控制,后来又被军阀刘裕篡夺。
东晋时期,崇尚清谈的风气更盛于西晋,玄风大炽。
玄言诗即以诗讲论玄理,或以玄理入诗。
《文心雕龙·时序》:
“诗必柱下之旨归,辞乃漆园之义疏。
”其代表人物有孙绰、许询等。
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人。
《游天台山赋》是一篇以玄对山水的游览之作。
许询(生卒年不详),字玄度,高阳新城(今属河北)人。
好游山水,体便登陟。
时人谓“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世说新语·品藻》云:
“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
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
”简文帝司马昱称:
“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
三、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出身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王氏,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
他受玄风影响,但又批评清谈,较关心世道。
擅书法,其简帖短小隽永,堪称散文小品。
其《兰亭诗》有四言和五言,是晋人以玄对山水的代表作。
第三章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浔阳柴桑人。
第一时期:
二十九岁前在家读书、闲居。
自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他这时思想的主流,就是不求名利而喜爱闲雅,不喜人事交往而酷爱自然。
第二个时期是从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
此期前后十三年,在实际在官时间并不长。
出仕理由很简单,即生活所迫。
而辞官原因也很简单,即质性自然而不堪束缚,并无具体的政治或人事方面的原因。
第三个时期从四十一岁辞去彭泽令时开始,直至去世,陶渊明退耕田园。
归耕后第三年,家中遇火,生活陷入困顿。
但再未因此而应征聘。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但对此不宜评价过高。
其归隐是主动的人生选择,实出于庄子思想之影响,质性自然,不堪官场的劳苦和束缚,不同于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
不包含政治因素。
无与现实抗争之意义。
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为私利而钻营,不因躁进而玷污自己,也不借隐逸而沽名钓誉,不因此而标榜自己。
一切出于真诚自然。
他是个老实人,能够做到自知拙而“守拙”。
二是他在归隐后参加了劳动,在劳动中产生了与普通劳动者的友谊,体会到生活的意义,进一步产生了热爱自然,热爱劳动,追求平等自由的感情。
二、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的诗歌在当时受重视的程度不如其他著名诗人,但从宋代以后地位越来越高,这是由于接受者的人生追求、审美趣味、期待视界发生了变化。
如果客观地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角度来看,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开创了田园诗,二是开创了自然平淡的诗风。
田园文学从东汉后期开始,主要表现在赋中,后来有些文也写田园题材,诗中很少此类内容。
同时这些田园题材大都有贵族化的特点,往往写士族的庄园的生活,不是普通的农村,更没有劳动生活。
陶渊明对这一题材有所开拓。
其田园诗写归田的愿望,写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写自己的读书、饮酒和亲情,更写出了劳动的生活和感受。
这都是以往的田园作品所没有的内容。
这是平民化的作品。
自然平淡的诗风在陶渊明以前没有。
特别是在两晋时期盛行绮靡诗风或“平典似道德论”之作。
晋宋之际开始追求清新自然之作,陶、谢是代表。
而陶之平淡又是他人所无的。
陶渊明的审美趣味深契于庄子的美学思想。
“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淡然无极,众美从之。
”
陶诗的艺术特色首先是“真”:
诗中表现诗人真实的生活,真诚的思想,毫无矫饰做作,不加掩盖。
有什么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发自内心,出于自然。
诗中抒发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验。
由于是亲身经历的生活、发自内心的感受,全从体验中来,因此有一种人不及知而我独知之妙。
诗中还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真率的个性。
诗人对他人一片赤诚之心,推心置腹,毫不客套,不拘俗礼,任意而行。
《归园田居》其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平淡。
诗中写平常普通的生活内容,表现平和宁静的心境,很少出现人与外在环境的剧烈冲突,没有强烈的大喜大悲,更没有文人陈陈相因的满腹牢骚。
诗的形式平易朴素。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钟嵘)。
少用比兴,多用白描手法。
不事雕琢,少用对偶,无繁词赘句。
选用平常本色词句,洗净铅华,浅显明白,如话家常。
但语言生动传神,注意锤炼动词。
句式散文化,一气贯注。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写初归田时的感受。
全诗除了几处比喻之外,都用白描手法,毫无雕饰和渲染,也没有华美的辞藻。
语言清新自然,在平淡的外表下,写出了作者的对田园生活的作物体验,表现了他的旷逸冲淡的情怀。
陶诗另一个特点是平淡而有味,意境悠远,耐人咀嚼。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
“发纤(禾农)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诗中写了个人的独到体验,有一种悠然自得,自言其乐之妙,韵味无穷。
诗中包含人生与宇宙的哲理,情、景理高度融合,耐人寻味。
诗人追求人与自然的相亲相合,最终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诗的意境高远,超凡脱俗。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写田园生活的乐趣,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闲适高雅的情趣。
诗人从平凡的生活和普通的景物中,体味出宇宙和人生的真意,最终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诗的首尾都有新奇的议论,饱含哲理,耐人寻味。
王国维把这首诗当作“无我之境”的代表。
另外,陶渊明的诗歌也不全是平淡风格。
《咏荆轲》等作品就体现了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
三、陶渊明的文与赋
陶渊明作文不多,但自然真挚,不事骈偶雕琢。
《五柳先生传》是自娱之文,又是自我写照,“时人谓之实录”。
《与子俨等书》披露心迹,写自己“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
这篇文章平易朴素,如同陶渊明的一贯风格。
文中主要用白描手法,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优美环境和淳朴民风。
情节曲折新奇,实为小说,但也反映了陶渊明的理想。
这种理想近于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
陶渊明的赋有《归去来兮辞》,用传统的归田题材,写自己辞官归田的感受。
《感士不遇赋》,是学习汉代的士不遇赋。
又有《闲情赋》,是学习张衡的《定情赋》、蔡邕的《静情赋》等作品,表达对一绝色女子的爱恋。
萧统因而批评他“白璧微瑕,唯在闲情一赋”,实为苛求。
陶渊明又称隐逸诗人之宗,其归隐是主动的选择,实出于庄子思想的自然。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被乐府机关采集和保存下来的民间歌曲。
南朝和北朝都有相当数量的乐府民歌流传至今。
但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状况、文化风俗、以及艺术趣尚的不同,它们在内容和风格方面都有很大区别。
一、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产生于东晋和宋、齐三代,梁陈的乐府诗则多为文人拟作。
这些作品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还有一小部分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中。
南朝乐府民歌从音乐上可分为三部分:
一是吴声歌曲,今存二十四个曲目,三百二十六首诗,主要产生于建业附近;二是西曲歌,今存曲目三十四种,一百四十二首诗。
此外有神弦曲,今存十一个曲目,十八首诗,是民间的祭歌。
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单纯,基本上全是情歌。
这些作品风格柔婉缠绵,清新艳丽,有些作品带有浓厚的脂粉气,甚至有些露骨的色情描写,与汉乐府民歌有很大不同。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这些作品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和北方民风不同,音乐歌舞也和北方迥然有异。
东晋以后,南方的商业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都市,。
在这些都市里,生活安定,礼教松驰,到外是歌楼酒馆,人们竞相追逐感官享乐。
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这种背景之下,自然形成了以满足感官享乐为特色的内容和风格。
另外,南朝统治者普遍苟且度日,纵情声色,他们不仅出于享乐的目的而采集和欣赏那些情歌艳曲,而且还大力仿作。
这就大大限制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风格。
在艺术表现方面,南朝民歌也和汉乐府民歌有明显不同。
除了少数例外,南朝民歌体制短小,其中有些三、五杂言和四言、七言的作品,此外,占百分之七十的作品都是五言四句,这是文学史上新出现的一种诗体,它们已经很像唐人的五言绝句,齐梁时期的一些文人诗作就是模仿了这种形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中国古代 文学史 第二 详细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