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与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0014157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7.92KB
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与答案解析.docx
《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与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与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3年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判断正误题(请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您认为正确的请在表中对应的空格内打“√”,错误的打“×”。
全部打“√”或“×”,本大题以0分记。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教学不应追求个性化。
3.教是为了不教,说明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4.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是注入式教学,讨论法教学是启发式教学。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为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检查与评定。
6.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在行为主义看来,学习不仅仅是行为的变化,而且包括知识的变化。
8.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结构有差异。
9.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10.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代码填在表中对应的空格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赞可夫 D.培根
12.“教学相长”思想出自(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人本位价值取向 B.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C.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4.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性质是( )
A.义务教育 B.基础教育 C.初等教育 D.普及教育
15.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6.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复式教学 D.班级授课制
1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对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8.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是( )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 C.业务精湛 D.师德高尚
19.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德育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教研工作
20.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1.儿童努力学习以避免父母的惩罚称为( )
A.内化 B.消退 C.正强化 D.负强化
22.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能反映同化性迁移现象的是( )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狐心多疑 D.物以类聚
23.有位历史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马克思的生卒年份时,把“1818—1883”记成“一爬一爬,一爬爬山”。
这种方法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自由联想策略
24.智慧的最高表现是( )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概括思维
25.中国人看国产影视片容易分辨出人物面形,而看外国片则难于分辨。
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 )
A.中国人不熟悉外国片所反映的内容B.外国人面形难以辩认
C.中国人面形相对容易辨认
D.中国人头脑中贮存的外国人形象模式相对较少
26.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反映的是人生的( )
A.青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中期 D.成年期
2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
A.接受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有意义接受学习
28.下列不是发散性思维主要特征的一项是(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颖性
29.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解决问题,其理由是( )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3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望梅止渴 B.蜘蛛织网
C.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请将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代码填在表中对应的空格内。
每小题1.5分,共15分)
31.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2.自我意识包括( )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概念
33.成就归因理论认为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有( )
A.努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能力
34.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 )
A.重理论轻实践 B.重认知轻情感 C.重教书轻育人 D.重结论轻过程
35.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D.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案例: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根据上述案例,作答36、37题。
36.从心理学角度看,该教法所体现出的记忆规律是( )
A.具有明确目的的记忆较之没有明确目的的记忆效果要好
B.能引起人的直接兴趣的材料,记得快、记得久
C.要求精确记忆材料的效果,优于要求只记住材料大意的效果
D.经过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事物,能较容易地记牢
37.该教法给教师的启示是( )
A.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
B.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C.教师授课要充分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D.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
“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
“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根据上述案例,作答38—40题。
38.对“坏孩子”“差学生”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A.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的学生
B.智力因素先天有差异,教育、培养难度大的学生
C.不同程度存在恶习,难以管教的学生
D.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39.出现“坏孩子”“差学生”的原因可能是( )
A.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B.学校教育上的偏差和过失
C.家庭教育的失误 D.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40.对待“坏孩子”“差学生”,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 B.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
C.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D.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41.学习准备:
4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43.发散思维:
44.教育多元化: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5.我国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哪些?
4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7.简述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应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48.有人说:
“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
“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
”。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六、综合分析题(第49题10分,第50题13分,共23分)
案例一: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在同学们面前飞来飞去,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于是,于漪老师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
“‘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
”在同学们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
49.请根据所学的教育理论对于漪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案例二:
在课堂组织教学方面,大多数教师主要关注两方面:
一是将课堂纪律组织好,让学生进入“听讲”的状态;二是把学生的思维“组织”到教师的思维之下,使每个学生能顺利“接收”老师所讲的内容。
而有的教师则努力把思维推向自己的反面,促进学生在听课时对教师保持一种怀疑和警惕的状态。
50.根据上述案例,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做一名好老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判断正误
1.√【解析】此题是对教育概念理解的考查。
教育是指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2.×【解析】此题是对多元智力理论的考查。
多元智力理论又叫“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
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主义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
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3.√【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教学的理解。
“教是为了不教”是出自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
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4.×【解析】此题是对教学方式的考查。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
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另外,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只要是启迪学生思考的教学活动都可以叫做启发式。
讲授法用了启发式,叫做启发式讲授法;谈话法用了启发式,启发式谈话法。
5.×【解析】此题是对教学工作内容的考查。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6.×【解析】此题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考查。
教师主导作用所发挥的效果是教师、学生、环境三因素的总和。
因此,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须从教师、学生、环境三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互相依赖的关系中去寻求答案。
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解析】此题是对行为主义关于学习的观点的考查。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又称刺激—反应理论。
他们强调环境的作用,较少考虑内在的心理因素。
学习本身是一种内部过程,是无法测量的,要了解学习是否发生过,只能根据学生在学习前后行为表现的变化才能推断出来。
8.√【解析】此题是对智力的考查。
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结构有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结构不同,各有自己的智力优势,主要是因为男女在智力类型和认知风格上存在差异,男女智力类型的差异表现在:
(1)知觉类型的差异;
(2)记忆类型和记忆方式的差异;(3)思维能力的差异。
男女认知风格差异表现在:
男性是场独立性风格,女性是场依存性风格。
9.√【解析】此题是对心理健康观的考查。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的心理健康观包括:
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其含义有二:
其一是指心理健康具有高低层次之分,其二指健康与疾病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同一序列的两极。
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最后,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10.√【解析】此题是对受教育权的考查。
第一,公民接受教育是整个科学文化发展的基础。
要提高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首要的前提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有文化、有知识。
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公民接受教育是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
积极提高公民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水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一方面国家有义务创办各种教育机构和文化设施,以保证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公民也有义务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文化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单项选择
11.B【解析】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其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开宗明义“它阐明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并试图通过教育实验来实现“泛智教育”和“泛智学校”的理想。
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赫尔巴特还根据“统觉”学说,强调教学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成的过程,提出形式教学阶段理论。
赞可夫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
培根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唯物主义感觉论、实验的归纳法、关于知识与科学的思想等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D【解析】此题是对教育著作的考查。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D【解析】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们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个人本位论的价值取向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中,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英国的洛克、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和法国的萨特等。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4.B【解析】根据教育的分类可知,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性质是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
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
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都把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
国家对全体学龄儿童实施某种程度的普通教育。
普及教育与以法律规定强制实施的义务教育有所不同,但是许多国家为有效地实行普及教育,通常也都以法律形式规定其义务性质,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世界上最早提出普及6年初等教育思想的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C【解析】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课程,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
文化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活动课程包括阳光体育、大型活动、兴趣小组、团委等学生团体组织的自主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隐性课程包括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
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
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
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
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教育者直接地表现出来的,如课程表中的学科。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D【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其中现代教学活动中最普遍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复式教学的特点:
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
由于学科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因而备课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复杂的要求。
个别教学制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它的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班级授课只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它的优点在于效率高,一个教师同时能较几十个学生,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分组教学制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它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织进行教学。
它的主要类型有:
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学科分组等。
分组教学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要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
它的特点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7.B【解析】此题是对教学原则的考查。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等的顺序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8.D【解析】此题是对教育著作的考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
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9.C【解析】此题是对学校教育体系的考查。
教育体系是指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
学校是组织教师和学生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教和学的场所,因此,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应当是教学工作。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B【解析】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绝大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指在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会和学校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正确向上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学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一个班集体,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有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洛阳市 教师 招聘 考试 教育 理论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