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docx
- 文档编号:10013688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0.19KB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docx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
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1
(仅作参考)
一、选择题
1.C2.B3.D4.A5.C6.D7.A8.C9.A10.B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3.观察法
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和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与记录,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4.差别感受性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5.感觉适应
指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6.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能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
7.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8.随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简答题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认知过程与学习:
认知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使人获得知识的过程。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与人类心理过程紧密相关。
(2)动机与情绪:
人们的任何活动都是有内部原应的。
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力,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产生了满意,厌烦等情绪。
(3)心理特征:
就是体现心理差异的现象,包括能力与人格,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高低的心理特征。
(4)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
人作为社会成员体现了很强的社会性,个体中的人和社会中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现象。
(5)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
心理发展涉及人生从出生到衰竭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关键期是发展心理的主要特点。
(二)、简述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三大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心理学提出潜意识的概念,用潜意识、本能来解释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提出处于潜意识水平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但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潜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为在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强调人的行动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习得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要使个人才能得到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
(三)、什么是感觉?
什么是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是什么?
(1)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反映。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①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因此,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
②但感觉和知觉之间也有很大区别:
首先,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感官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
其次,由感觉到知觉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
最后,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
(四)良好的注意品质有哪些?
主要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五、论述题
(一)、举例说明学习心理学对人类与个人发展具有哪些意义?
1.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内外世界。
2.可以帮助人们调控行为。
3.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
4.可以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二)、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错觉现象来美化生活?
错觉:
根据知觉时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把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觉称为错觉。
错觉是人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人的各种感觉中一般的说来,都有错觉现象。
各种错觉中视觉最为明显。
例如,两条等长而互相垂直的直线,在人们看来坚线要比横线长,诸如此类的错觉不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且在人的生活中有许多妙用,人们有时根据特殊需要有意识地引起他人产生错觉,以增强事物的优点或补救不足。
在美容、服装穿着、工艺美术设计中和建筑装饰设计中人们就常常利用错觉来美化生活。
例如:
把头发剪短一点就会产生面庞变胖了一点的错觉。
化妆时,利用脂粉化妆品在脸上适当涂抹,目的是强调面容的自然美部分,遮挡面容上的缺点,增强美的效果。
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利用“浅色可把物体放大,深色可使物体缩小;竖直线可以把物体拉长,横平行线则会使物体增加横度”的错觉效果,用竖直线条、小花型、冷色调、浊色等来改观体型的过胖,或用横线条、大花型、暖色调、明亮的色彩来弥补瘦长体型的不足。
在穿着上,对于身材条件中等的人来说,选择款式简单无特殊装饰要素的筒形裤,短外套看上去会感觉身材很高窕漂亮;身材非常自信,小腿相对修长的人穿深V领宽松长夹克和灯笼裤形看上去会身材更加漂亮。
体型过小的女青年,选用轻巧的衣料,看上去会觉得飘逸洒脱。
身体太瘦的女青年,穿稍为硬的布料与密褶的裙子,就不会显得太瘦。
工艺美术设计中,常常利用错觉,“将错就错”,以错觉达到预期的效果。
譬如,圆柱体的搪瓷口杯,一般的口径等于其高度,可是因为它是圆柱形的,侧面看去便觉竖长。
又如,以并行的竖纹饰物则显高,以并行的横纹饰物则显宽;黑色饰物感到集中、收缩,白色饰物感到膨胀、扩散。
在房屋的装饰设计中设计师利用人的错觉运用装饰布置技巧装饰低矮的房子里,一样能使人产生宽敞、光亮的感觉。
设计师选用明度低的冷色(扩充色),如青、蓝、紫色等装饰低矮住房墙壁及天花板的色彩;采用透明度强的材料,增加光线亮度,并把门和窗户面积改大,以增加房内亮度;选用清新淡雅,如乳白、淡黄或浅紫等家具,给人感觉明快、宽敞,如选用深颜色家具极易给人沉闷的感觉;在家具样式布局上,尽量利用空间,选用组合橱柜或墙上挂橱会少占用房间面积;为使低矮住房获高敞感,利用人的视觉差别得到效果,如窗帘尽量加长,悬挂字画采用竖长幅,墙面上挂上一幅大海的风景画,使人观之亦产生房间空间加大的感觉,这样就弥补房间的低矮感觉,而且感觉房间变得宽敞、光亮和漂亮了。
(三)、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
注意是对某一对象(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根据是否有目的和意识努力的程度,可将注意分成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
不随意注意:
事先无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易使人分心。
这种注意的好处在于不费力,不会引起疲倦。
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并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易使人疲劳。
有意注意的好处是符合我们的目的;其缺点是很费劲,容易疲倦,又容易受意外刺激的干扰。
随意后注意:
有自觉目的、但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在心理与行为活动中,每个人都具有这三种注意,三种注意协同作用、相互转化,才能更好地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积极地利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
(1)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②严格要求,培养学生“闹中求静”的本领。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随意注意虽然很重要,但它需要意志努力来保持,会造成很大的心理紧张,而且非常疲劳,不能使学生的注意维持较长时间。
因此,不能单靠随意注意,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运用无意注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有趣,有利于注意力的保持和集中。
①教学环境要有利于学生的注意集中,尽量减少分散注意的刺激。
②教学内容要新颖、科学,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多样、灵活。
(3)三种注意交替使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2
(仅作参考)
一、不定项选择
1.B2.C3.C4.C5.D6.C7.B8.A9.B10.ABD
二、名词解释
1.倒摄抑制
2.元认知策略
就是人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认知。
3.原型启发
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4.聚合思维
就是人们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条理地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者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方案的思维。
5.迁移
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及态度形成的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
6.成就动机
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是个体克服困难、力求成功的内部动力。
三、简答题
(一)、怎样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的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有关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编码。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是指个体在将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在记忆中存贮,以备日后提取的心理表征。
编码的方式、编码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影响记忆的存贮和以后的提取。
(2)存储。
存贮是指将已经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里,以备日后必要时提取。
(3)提取
提取是指在必要时将存贮于记忆中的信息取出应用的心理过程。
(二)、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问题本身的性质),也有主观因素。
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动机;
(2)定势;
(3)知觉情境;
(4)功能固着;
(5)迁移。
(三)、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就主要从以下三个入手:
一是训练发散思维;三是多进行远距离联想;三是进行原型启发。
(四)、举例说明非言语情绪表达方式有哪些?
主要有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三种。
(五)、说明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
常听人们叹息“人生苦短”。
在一般人的情绪生活中,常是苦多于乐。
在喜怒哀乐爱惧恨中,正面情绪占3/7,反面情绪占4/7。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
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
有许多心因性疾病就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
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
一项长达30年的关于情绪与健康关系的追踪研究发现,年轻时性情压抑、焦虑和愤怒的人患结核病、心脏病和癌症的比例是性情沉稳的人的4倍。
所以,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四、论述题
(一)、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加强记忆、减少遗忘、有效地学习?
遗忘的因素:
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记忆材料的位置、记忆者的态度。
增进记忆的方法:
1、有效地复习:
一是复习要及时,二是正确分配复习时间,三是采用试图回忆法,四是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2.PQ4R方法:
预览、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回顾。
3.记忆术:
可以采用“利用组块”、“关键字法”、“谐音法”、“位置法”、“轨迹法”等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在教育教学中有何指导意义?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主要观点是:
(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2)马斯洛在需要层次基础上分析了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才依次出现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总有一种需要处在优势地位,成为主导需要,人的需要除受年龄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教育普及程度有关。
(3)马斯洛特别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①需要是人的行动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的最广泛的理论,对学校管理与教师激励具有指导意义。
马斯洛不仅注意到人的生物性,更关注人的社会性,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使管理成为一种充满希望的事业。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如何提高学校组织效能,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和思考空间。
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仅指出了人的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也为管理者指明根据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我们应采取的不同的管理策略。
如:
生理需要追求的是工资、福利、健康的工作环境,其管理策略是工资奖金制、贷款制、医疗保健、合理的工作时间、福利措施等;安全需要追求的是职业保障、防止事故,其管理策略是安全生产、危险工种的福利制度、保险制度、退休金制度等;社交需要追求的是友谊、接纳、认同,其管理策略是协调人际关系、团队活动、教育培训;尊重需要追求的是荣誉、地位、权利、责任,其管理策略是考核、晋升、表彰、参与等;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的是成长发展的条件和挑战性的工作,其管理策略是参与决策、破格晋升等。
③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是指一般人的需要,而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不是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发展的。
一是不同的人,各种需要的程度不一样;二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要的层次会不同。
作为管理者要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关注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尤其要关注并尽量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主导需要。
如对新教师,要首先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对中年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空间,使其在中等层次的需要获得满意。
④在学校管理中要尊重、关心、信任教职工和学生,努力创造宽松和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发展教师和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注意提供给他们自我实现的途径,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
(三)什么是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
并阐述如何使用该理论以激励教师的工作动机?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他认为:
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人的内部,员工从事的工作本身可以调动他的内在积极性。
赫茨伯格认为,使用一个人应当考虑工作动机及保健、激励两个因素,也就是内因与外因两个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涉及工作背景,诸如薪水、工作条件及工作安全等;激励因素主要涉及工作内容或工作本身,诸如工作成就、社会认可和责任等。
他把引起职工不满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如果员工的激励因素满足了,只能是没有不满意的;如果激励因素没有满足,便会特别不满意。
至于保健因素,则处于相对从属的地位,即使没有满足,也不会产生明显的不满意,但如果满足了,则会产生强烈的满意感。
赫茨伯格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就个体而言要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更有兴趣,更具挑战性,从中获取成就感;第二,就集体而言要增加个体的自主权,即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第三,在管理上要改变人事管理的重心,将传统的重合同、重制度的人事工作重心转移到重工作设计、重激励因素方面来。
基于这种观点,在学校管理中,应该采取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和弹性工时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行为动机,对于工作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实施那些措施时,要有的放矢,大致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因素。
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3
(仅作参考)
一、不定项选择题
1.D2.ABC3.B4.C5.B6.B7.D8.A9.A10.C
二、名词解释
1.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所显示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偏见
偏见是指对某些特定团体的成员形成的一种敌意或负面的态度。
4.依从
是指个体接受他人的请求,做出与他人期望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
5.从众
从众是指人们由于受到群体的影响,把自己的观念或行为朝着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改变。
6.社会惰化
群体一起完成任务时,个体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少的现象叫社会惰化。
二、简答题
(一)、能力差异对个体的影响如何?
如何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差异对个体的影响: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能力实际上是指个人从事相应活动的能力。
每个人在能力方面都有其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这使得每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中,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
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到其知识、技能的水平。
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并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少;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付出更大的心理能量或资源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与技能。
抽象概括能力差的人理解起深奥的理性知识就会困难一些。
同样是搞音乐的人,如果一个人节奏感和曲调感强,他就比另一个仅仅是视觉感强的人,更能从事好自己的音乐活动。
2.能力的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结构的差异;
(4)能力的性别差异。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生物学因素;
2.家庭环境因素;
3.早期童年经验;
4.学校教育因素;
5.社会文化因素;
6.自然物理因素。
(三)、如何完善自我?
1.认识自我:
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了解自己,;从别人的态度中了解自己;借助社会评价或个人成就来了解自己;在与过去自己的比较中了解自己。
2.悦纲自我:
客观地分析不足,认识到人不可能完美无缺,要以正确的态度接纳自己的不足;要以平和之心对待自己,不因优秀而自傲,不因缺陷而自卑,要不断地自我激励;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即使在面临挫折时也不自弃。
3.延伸自我:
一个人应该具有博爱之心,做到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加强与他人交流。
4.创造自我:
要不断地更新与创造自我,建立获取成功的信念,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不断变革对自我的期望。
(四)、怎样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哪种印象管理策略更有效果?
第一印象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和接触时,在极其有限的信息的基础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关于对主的总体印象。
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必须加强印象管理,采取管理策略。
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谈举止。
因为人们会依据所展示出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然后形成第一印象。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为了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做出的努力。
印象管理策略主要有自我美化和他人美化。
自我美化是个体努力增加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以提高自我形象。
他人美化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别人感觉很好,进而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
两种策略相比较,应该说自我美化更为有效果。
(五)举例说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1.熟悉性:
人们可能对某人第一印象并不好,但由于交往次数多了,不再依据肤浅的外表来评价一个人,而更看重人的个性,因而印象变得好了起来,这便是熟悉性的影响。
单纯的熟悉也能增加人们对特定对象的喜欢,即“曝光效应”。
2.接近性:
地理距离的接近是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相近的邻居之间、同宿舍的同学之间不可避免地频繁交往,增加了彼此的熟悉性,可以方便地相互交谈,相互支持和帮助,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并寻找彼此的相似性。
3.相似性: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人们一般喜欢那些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个性与自己相似的人。
4.个人特征:
包括外表、人格特征。
(六)、竞争、合作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竞争是指不同个体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使行为的结果对自己有利。
合作是指不同的个体在工作、生活或社会关系中通过相互帮助,协同活动,来实现共同目标、享受合作结果或增进友谊的行为。
1.竞争的优缺点。
(1)优点:
竞争能激发动机,调动个体的一切力量,充分发挥能量与创造力;竞争能使全身肌肉产生紧张感,精力更加充沛;竞争迫使竞争各方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竞争才能进步。
(2)缺点:
阻碍人与人之间友好的发展,甚至使社会关系恶化;频繁的竞争会带来身心压力,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2.合作的优缺点:
(1)优点:
合作能促进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
(2)缺点:
合作学习也有它的一些缺点:
在合作中,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在合作中,有时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小组组员推卸责任,或是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表现消极,就会影响全组的士气,降低全组的效率。
四、论述题
(一)、遗传、环境、教育与文化对能力发展起什么作用?
怎样发挥主观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影响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一般而言,能力受到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如遗传。
另一方面,也受到个人后天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自身的能力。
1.遗传因素。
能力发展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基础——遗传素质。
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是不一样的,有人先天失聪,有人大脑损伤,有人身体畸形,这些人往往不能获得与具有健康素质的人相同的能力。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能力的发展。
2.环境与教育的因素。
环境对人能力的影响是指每个人一生所处的具体环境对人所施加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
环境对儿童能力的影响是通过教育来发挥作用的。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不同的对待方式为儿童提供的环境刺激就不同。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就可能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而有家长则认为不应该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应该让孩子自然发展。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
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
虽然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但又与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有许多能力都是以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3.自身努力。
人的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所谓的“熟能生巧”、“笨鸟先飞”这些俗语都反映了实践活动、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 中学 心理学 平时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