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课后提升作业七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10007213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535.58KB
学年高中地理 课后提升作业七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 课后提升作业七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课后提升作业七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课后提升作业七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
课后提升作业七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6·临沂高二检测)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3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
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
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
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
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
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
C.该区地形最突出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
3.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解析】1选B,2选C,3选D。
第1题,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第2题,东北平原西、北面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表坦荡,少丘陵。
第3题,东北耕地面积广大,大部分地区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黑钙土,是我国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之一;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
4.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解析】选D。
商品粮基地必须满足粮食商品率高这一特点,正是东北地区人均耕地最多,剩余粮食较多,才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016·青岛高二检测)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5、6题。
5.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6.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
【解析】5选D,6选C。
第5题,我国东北地区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第6题,两国玉米带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交通运输便利。
【补偿训练】
读图,回答
(1)、
(2)题。
(1)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A.土壤肥沃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条件好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2)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波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壤肥沃多冻土
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
C.日照时间短,热量少
D.以水稻种植为主
【解析】
(1)选D,
(2)选C。
第
(1)题,德国南部为高原,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好,灌溉水源充足;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地域相对狭小,人口稠密,不利于大型机械耕作。
第
(2)题,波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夏季温和,冬季阴冷,日照时间短,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7.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
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优势(东北平原居全国三大平原之首)、森林资源优势(东北林区位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和矿产资源优势(建有辽中南工业基地)等方面,特别适宜建设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
【知识拓展】列表比较法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
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
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区域
特色
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三
角洲
出口创
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
棉花种
植业
光照充足,土地广阔,山林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绵的需求量大
海南岛
热带经
济作物
种植业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
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2016·哈尔滨高二检测)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已由1980年前的不足20万公顷上升到2008年的171.86万公顷,占全国棉产量的比例由3%上升到40%。
回答8、9题。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棉花生产向新疆集中,主要是因为新疆( )
A.气候条件优越,棉花品质好
B.棉田平坦广阔,适宜大规模机械化
C.棉花生产经济效益高于本地其他作物
D.棉花生产成本低于国内其他地区
9.中国棉花生产向新疆集中对新疆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
A.棉农收入提高B.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C.水资源消耗加剧D.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8选D,9选D。
第8题,新疆生产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温差大,但是水分条件并不好;新疆棉田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好的山前平原地区,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相比,地块狭小,并不是中国棉花向新疆集中的原因;棉花的生产经济效益不一定高于其他作物;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辽阔,经济落后,生产成本较低。
第9题,中国棉花生产向新疆集中扩大了种植面积,可以使当地棉农收入提高;由于大量土地被使用,导致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棉花生产需要一定的水资源,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会导致本就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短缺;新疆的主要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知识拓展】棉花种植的条件及分布
(1)区位条件:
①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
②灌溉便利,土壤肥沃;
③多晴朗天气,便于后期采摘。
(2)分布:
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南疆、埃及尼罗河沿岸、印度德干高原中西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2016·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芬兰(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11.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解析】10选D,11选B。
第10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芬兰纬度较高,冬季较寒冷;山区降水较少,水土流失轻;人口稀疏区以林业为主;芬兰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第11题,燕麦种植北界呈西北—东南走向,说明西北部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但灌溉条件并不是芬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明显,气温偏高;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和暖流影响,热量条件好。
(2016·全国卷Ⅱ)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13题。
12.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13.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解析】12选B,13选C。
第12题,庄园经济是实现农业集聚化的生产模式,获得了地标的认证,树立了品牌形象;农产品不属于高精尖的产品;劳动力不廉价;材料中没有体现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第13题,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产品既包括各类传统农产品,又包括特色旅游产品等,种类更多元,产品附加值更高,效益更高。
(2015·浙江文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14、15题。
14.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15.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14选B,15选B。
第14题,图中甲地位于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由林地变为湿地,海拔较低;丙地位于乙地的河流上游段,地势较高,开发条件好;乙地地势低平,沼泽中水体较多,开发难度大;丁地位于河流上游,为林地主要分布区,地势较高,开发耕地会加剧水土流失。
第15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会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
保护湿地,不能增加耕地面积;耕作制度是由热量条件决定的。
【补偿训练】
读下列材料,回答
(1)~(3)题。
材料一 目前,东北地区黑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占黑土总面积的40%左右。
以前60~70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概只有20~30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消失殆尽,黄土裸露,丧失了生产能力。
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旱涝风沙灾害严重。
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防治,按目前水土流失的速度,40~50年后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
材料二 世界三大黑土集中分布区。
(1)关于世界黑土分布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境内
B.均为所属国家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C.均为所在国家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区
D.为北半球广大地区的温带森林分布区
(2)关于我国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冀等省区
B.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地区
C.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是我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和大豆产区
(3)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治理坡面B.秸秆还田
C.植树造林D.沟壑治理
【解析】
(1)选C,
(2)选C,(3)选B。
第
(1)题,黑土肥沃必然是所在国重要粮食产区,也都是地广人稀之地,由于平原利于农耕而少有森林分布。
第
(2)题,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松嫩平原,冀辽两省很少,由于气温低而不能种植冬小麦。
第(3)题,东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和植树造林等,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肥力的措施之一。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16·临沂高二检测)下图是东北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省区:
A__________,B__________;
山脉:
C__________,D__________;
河流:
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
(2)在图中绘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的大致范围(用///表示)。
(3)由图中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可看出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
(4)目前,我国已停止了对三江平原湿地的继续开垦,从生态角度分析有何意义?
【解析】第
(1)、
(2)、(3)题,结合东北地区图可得出答案。
第(4)题,其意义就是湿地生态系统在生态方面的作用,如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洪,调节气候等。
答案:
(1)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省 小兴安岭 长白山 辽河 松花江 乌苏里江
(2)
(3)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平原广阔)
(4)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和河流径流量,蓄洪防洪,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等。
17.(2016·牡丹江高二检测)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解析】第
(1)题,甲图中A表示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表示鄱阳湖平原;甲图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图中C表示松嫩平原,D表示三江平原,乙图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中的中温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
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
第
(2)题,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有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还可以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灌水保温,放烟防冻等。
第(3)题,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
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
办法:
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18.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和京津沪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
____________,京津沪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分析比较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
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
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第
(1)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的种植。
第
(2)题,东北牛奶产区地处商品粮基地,饲料丰富;京津沪牛奶产区所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消费量大。
第(3)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特点。
答案:
(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饲料丰富 靠近消费市场
(3)
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人均耕地广(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劳动力丰富
【知识拓展】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分析与评价
(1)东北平原:
优势在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适合春小麦,而不适合冬小麦生长)。
(2)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品质好;制约因素主要是海拔高,温度低,热量不足。
(3)西北地区灌溉农业:
优势在于光照充足;制约因素是干旱、水源不足。
(4)华北平原:
优势在于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制约因素主要是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5)南方平原地区:
优势在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制约因素主要是水旱灾害频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中地理 课后提升作业七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 学年 高中地理 课后 提升 作业 区域 农业 发展 我国 东北地区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