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0000648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7.65KB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案.docx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能源家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2)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其特点;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说法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教学难点:
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教学器材: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形式的能.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都需要能量.日常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也需要能量.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
二、新课教学
1.能源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能源的广泛使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进步.我们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量,它们的来源在哪里?
或者说,我们利用了哪些种类的能源呢?
2.能源的种类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动植物在长期地质变迁中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我国目前利用的能源中90%以上是煤和石油.煤和石油的开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化石能源的储量尽管丰富,但终究有限,而且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长期大规模开采,终有开采完毕之日.水能是可以再生的,但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有限,全世界每年可以开发的水能只占现在能源总需求量的百分之十几.一旦化石能源用完,只靠水能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可能说我们可以用电能.要知道电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中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结构的基本框架.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煤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等.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消费的能量,占太阳照射到地球总辐射量的0.2%.这个比例虽不大,但绝对值很惊人,光合作用消费的能量是目前人类能源消费总量的40倍.可见,生物质能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人类和动物从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生物质能以维持生命.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资源.
实际上,自然界提供的能源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化石能源、水能、风能都是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即太阳能.化石能源可以用完,但太阳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自然界存在的潮汐能、地热能也还没有充分利用.随着人类日益深入地认识自然,上世纪还发现了核能.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出路.
太阳把地面和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风能.太阳把水面和地面晒热,并使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汽升到空中形成云,以雨、雪的形式落下来,流入江河,太阳能转化为水能.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作为食物被动物吃掉,又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古代的动植物在地质变迁中变为煤、石油、天然气,转化为这些燃料的化学能.
三、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
1、能源的基本概念;2、能源的分类;3、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板书设计:
第一节能源家族
一、能源的概念: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二、能源的分类:
1、一次能源
2、二次能源
三、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后记:
第二节 核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教学重点:
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
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学器材:
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教学过程:
1.放射现象
科学家们发现铀、钋、镭等元素能够放出射线,这种射线能够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就像光线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一样.那么,放出的射线究竟是什么呢?
人们让射线通过很强的磁场,看看它有什么反应,以此来考察它的性质.如上图所示,把一小块放射性物质放在铅盒里,留有一个通道让射线射出,外面加有强磁场。
人们发现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由带电粒子组成,而且带有异种电荷.另一束不偏转,说明这束射线是中性的。
偏转较小的那一束叫做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α粒子所带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两倍,α粒子的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偏转较大的那一束叫做β射线,研究表明,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不偏转的那一束叫做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这三种射线都有穿透物质的本领,其中γ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水泥墙和薄钢板.由于穿透本领强,所以可利用γ射线来检查金属材料内部有没有砂眼和裂缝,用来检查金属板的厚度,还可利用射线照射种子,使农作物增产。
γ射线还可用来检查和医治恶性肿瘤。
过量的射线照射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在利用放射线时,要注意射线的防护,用铅玻璃板、铅板等把放射性物质与人体隔离开.要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以避免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污染。
2.原子、原子核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
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十分小,它的直径不到一个纳米。
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
3.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4.裂变
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上图左).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这时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裂变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这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才能燃烧,放出能量一样.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裂变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151页图17.2-2),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慢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便于和平利用了。
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
5.聚变
科学家们发现,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聚变.例如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结合时,就释放出核能(左图)。
氢弹就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为巨大的核武器.
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生物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如何实现聚变,如何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科学家正在积极地探索着。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聚变的氚核。
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愿同学们今后对此做出贡献。
小结:
1、放射现象2、原子、原子核3、核能4、裂变5、聚变
板书设计:
第二节核能
一、放射现象 二、核能 三、裂变与聚变
第三节 太阳能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特点。
(2)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2、过程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太阳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太阳能的优点和利用的有限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难点:
发明装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电动车(展示),用手推一下,它就能运动起来,你能否用其他方法使它运动起来呢?
演示:
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
通过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
(1)可否用阳光代替手电筒的光?
(2)光为何能让电动车运动起来呢?
二、进行新课
1.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1)太阳的结构(154页图17.3-1)、直径为地球的110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2)太阳内部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以光和热向四周辐射。
(3)太阳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亿年,在经过50亿年才会燃尽。
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煤及石油的形成过程:
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
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
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
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
想想议议:
根据156页图17.3-4所示,说明太阳能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的利用,转化和守恒的情况。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来源于太阳。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能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
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水吸收太阳的能量经过蒸发形成水蒸气,暖湿气流从地面升起,因绝热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云,遇到冷空气就形成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获取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在植物体内,人类和动物从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生物质能以维持生命。
3.太阳能的利用:
想想做做:
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包起来,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经过5min后,观察两个温度计的变化。
(1)分析:
由于黑色物体更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所以用黑纸包着的瓶中水温度高。
利用太阳能加热物体:
①平板集热器的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涂黑,箱内温度可比箱外高100℃。
②把反射镜做成曲面,它们将阳光反射并会聚,也能获得高温。
(2)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
利用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太阳能电池的优点:
①使用寿命长;②保养费用低;③不需燃料
(4)太阳能电池的缺点:
①效率低;②制造费用大
想想议议:
如图所示为太阳能热水器,说明工作原理:
吸热板吸收太阳光时,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吸热板处的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补给水箱内的密度大的冷水流下来填补,同时被加热后的水向下流进水储水箱内。
三、小节
1.太阳的结构。
2.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四、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板书设计:
17.3太阳能
一、太阳能特点:
清洁丰富经济
二、太阳能的利用:
1.直接加热物体2.间接利用
三、化石能源及其危害:
煤石油天然气
第四节 能源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变化,大致知道三次能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3)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不可逆性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2、培养创新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创新和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通常要做转化才能被我们所用.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让我们先来了解这一人类进步的阶梯吧.
二、新课教学
1.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
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如图16-11所示,各图按能量转移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为:
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兔子吃草吸收草的能量,人或其他动物吃兔子吸收兔子的能量,猎人通过吸收食物的能量才能进行各种运动.
图1
(1)柴薪马车——农业文明
柴薪是人类第一代主体能源.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当时的人类用树枝、杂草等作为燃料,用于燃烧、煮食和取暖,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能源革命.相对于当时的人口和当时的生产力,柴薪是一种数量巨大、能够方便获取的可再生能源,它们不仅用于燃烧,还被用于饲养牲畜,靠人力、畜力并利用一些简单机械作动力,从事手工生产和交通运输活动.从远古时代直至中世纪,在马车的低吟声中,人类度过了近一万年的悠长的农业文明时代.
(2)煤炭蒸汽机——工业文明
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它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
18世纪西欧产业革命开创的工业文明,逐步扩大了煤炭的利用.煤气灯的使用,照亮了人类的漫漫长夜.蒸汽机的发明,使煤炭一跃成为第二代主体能源,以煤炭作燃料的蒸汽机的应用,使纺织、冶金、采矿、机械加工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蒸汽机车、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得到巨大进步.19世纪以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得由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发电机开始出现,煤炭作为一次能源被转换成更加便于输送和利用的二次能源—— 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二次能源.它最终还要转化为光能、内能、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才能为人类所用.电能被广泛应用,是由于它的优势是便于输送和转化.
(3)石油内燃机——现代文明
公元前250年,中国人首先发现石油是一种可燃的液体.1854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石油工业由此发端.19世纪末,人们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奥托内燃机和狄塞尔内燃机.1908年,福特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汽车.此后,汽车、飞机、柴油机轮船、内燃机车、石油发电等,将人类飞速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到20世纪60年代,全球石油的消费量超过煤炭,成为第三代主体能源.
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几十年来,核电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技术.由于核电比火电更清洁、安全、经济,核能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常规能源.
(4)绿色能源革命——未来文明
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的能源消费大幅度增长.众所周知,煤炭、石油均为矿物能源,是古生物在地下历经数亿年沉积变迁而形成的,不可再生,其储量极为有限.按现代的能源消耗,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生物化石能源将在几十年至200年内逐渐耗尽.另外,大量矿物能源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60年代以来,“能源革命”的呼声日渐高涨.“能源革命”的目的,是以绿色能源,包括新能源(如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逐步代替矿物能源.绿色能源将有望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2.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在课本中豆子生长的过程,按顺序应为B、A、C、F、E、D.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使植物生长、花开的次序逆向,但在现实世界中这是不可能的.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性的.
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起来,来年再用吗?
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
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变成了地面、空气的内能,这些能量能够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吗?
显然不能.这些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是我们不能利用它.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有的东西可以成为能源,有的却不能.
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
1、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
2、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板书设计:
第四节能源革命
一、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
(1)柴薪马车——农业文明
(2)煤炭蒸汽机——工业文明
(3)石油内燃机——现代文明
(4)绿色能源革命——未来文明
二、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教学后记:
本节的教学方法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
1、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地设计程序.
2、剖析现象,突出过程,积零为整地设计程序.
3、释难解题,查漏补缺,集中归类设计程序.
第四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耗的趋势。
(2)认识伴随大量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3)了解未来理想能源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自信、阅读资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的做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能源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收集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资料用以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能源革命这节的内容,现在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进步历程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
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
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教师:
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还不错。
进入21世纪,我们对能量转化技术的掌握是日趋成熟完善,对能源的利用也日趋合理,到底21世纪我们的能源发展是怎么样的呢?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能源下可持续发展,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21世纪的能源趋势
教师: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
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同学们看下图16.5-1,了解一下一个多世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
(学生看书,老师板书)
学生看完后,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有关近年来能源消耗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叫学生讨论交流,21世纪的能源趋势是怎样的?
根据上一节课学过的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我们知道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并求是取之求尽、用之求竭。
化石能源、核能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
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4年。
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56年,一些国家的煤炭资源已采掘殆尽。
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要节约能源。
因此同学们以后不仅自己节约能源,看到浪费能源的行为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制止。
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地球储存的化石能源将日益减少,最终将枯竭,必须不断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律,同时要节约能源,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讨论:
人类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给自己带来了便利,也给自己造成了麻烦,说一说你的看法?
《灾害——失控的能量释放》
人类在消耗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想想议议:
在消耗各种能源时,对环境造成怎样的破坏呢?
下表是某物理小组调查的结果,用“√”表示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会有明显的破坏,用“×”表示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破坏。
能源种类
环境问题
石油和天然气
煤
水力发电
核能
柴薪
空气污染
√
√
×
×
√
废物
×
√
×
√
×
有害辐射
×
×
×
√
×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破坏生态平衡)
×
×
√
×
√
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讨论、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图16.5-2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3、未来的理想能源讨论:
你对未来的能源有什么样的预想和打算,大家谈一谈。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未来理想能源满足的条件
(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2)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3)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四、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1.你认为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你所想到的可能的能源,哪些有可能成为今后的理想能源?
2.在你生活的地区是否适宜开发可再生能源?
为什么?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就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小论文.
2、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
§17.4能源革命
§17.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类进步的阶梯四、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二、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五、未来理想的能源及其条件
三、21世纪的能源趋势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3)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亲身讨论、探究过程中感受、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从情感参与角度对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案 九年级 物理 第十七 能源 可持续发展